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农业发展办公室推进新农业科技革命实施意见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农业发展办公室推进新农业科技革命实施意见的通知

时间: 2008-06-26 00:00
陕政发[1999]67号 1999年11月30日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人民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直属 机构:  省政府同意省农业发展办公室《关于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实施意见》,现印 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贯彻落实。
  关于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实施意见
  陕西省农业发展办公室(1999年10月9日)
  技术革命是以科学上的突破为先导,推动产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 同志早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江泽民总书记指出:“中国 的农业问题、粮食问题,要靠中国人自己解决,这就要求我们的农业科技必须有一个 大发展,必然要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农 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 转变,必然要求农业科技有一个大发展,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积极响应江 总书记关于“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伟大号召,迎接西部大开发,认真贯彻 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和省 委、省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产业化的决定》精神,调整我省跨世 纪科教兴农战略部署,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教育紧密结合,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 变,是世纪之交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 一、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陕西是一个自然条件较差而科教实力较强的省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省 委、省政府在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指引下,大力推进科教兴农, 使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纪之交,我们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任务很重 ,压力很大。但是,优势明显,潜力很大,机遇很好。  当前,我们面临着五大压力:一是人口增长的压力;二是耕地减少的压力;三是 水资源短缺的压力;四是环境恶化的压力;五是市场竞争的压力。同时,与担负的艰 巨任务相比,我省科教兴农工作还存在着五个不适应:一是体制上的不适应。目前部 门、条块分割,机构、项目重复,力量分散,形不成合力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二是 投入上的不适应。农村技术教育培训投入较少,农业科研推广投入也严重不足。三是 人才上的不适应。全省平均1700亩耕地、900名农业人口才有一名农业技术推 广人员。四是工作上的不适应。突出表现在农业科研成果储备不足,半数以上成果得 不到转化,已推广成果的普及率不到三分之一。五是农民素质的不适应。我省农村劳 动力半数以上是小学文化、甚至文盲,受过职业教育培训的农民不到2%。  但是,我们既具有较强的科技优势,又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更面临着难得的历 史机遇。一是我省科技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且拥有驰名中外的杨凌农科城,有不少 成果居世界领先或国内先进水平。在染色体工程与生物技术育种(如小偃6号小麦、 “秦油2号”杂交油菜和杂交小麦的成功选育),家畜生殖内分泌与胚胎工程,旱作 农业与节水工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植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及综合利用等 方面,都取得了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的成果或技术突破。据统计,仅“八五”期间, 全省共取得农业科技成果559项,其中获省以上奖励的280项。二是我省气候生 物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的生产项目较多,开发的潜力特别是生物资源的科学开发价值 和潜力巨大。全省约90%的土地位于亚热带湿润和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 约10%位于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区,气候条件优于西北其它省区;生物资源丰富多样 ,兼有南北方动植物品种,可开发的种类多,已知用途的高等植物有1000余种。 1980年列为国家保护的动物有29种,占全国21%;耕地中约有50%左右属 于中低产田,约2亿亩的宜林宜牧土地和上亿亩的荒山、荒坡、荒沟、荒沙、荒水有 待进一步开发利用。三是我省具有承东启西明显的区位优势,尤其是面临着国家实施 西部大开发,加大农村水、电、路的建设投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在我省建立国家 级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  因此,在我省实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机遇与挑战同在,机遇多于挑战。我们要 正确认识形势,既不妄自尊大,又不妄自菲薄,抓住机遇,发挥优势,乘势而上,全 力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用新的思路、大的动作和农业科技的超常规发展,完成我 省农业跨世纪目标任务,进一步促进全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 二、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  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以质量、效益为中心,改善农产品品质,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的经济效益,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 能力。这就要求对农业科技教育体制、农业科学研究、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教育培训 进行全方位革新和改造。按照中央关于农业科技率先跃居世界先进水平的要求,必须 从省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21世纪,面向全国和世界,对科教兴农工作进行超前 部署。  我省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基本思路:遵照江总书记“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 北地区”的重要批示,紧紧抓住国家加快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杨凌农业 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龙头作用,围绕服务农业生产建设和赶超世界农业科技先进水平, 处理好当前与长远、“补课”与“跨越”、增加农产品供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三大关 系,坚持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自主研究与技术引进、技术创新与技术推广、科技人 才培养与提高农民素质四个结合,实现以生物技术为重点的农业高新技术研究、以农 林牧良种为重点的技术引进、以生产急需的关键技术和院校急需转化的重大成果为重 点的技术推广、以提高农民基础技术素质为重点的教育培训、以农科教结合为重点的 农业科技教育体制改革五个方面的突破,分步实施,整体推进,逐步建立面向21世 纪的农业技术体系,为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  按照上述思路,我省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分阶段目标要求如下:  (一)搞好调整,打好基础。  2001年前,以推进农科教结合为重点,基本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结构合 理、机制灵活、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农业科技教育新体制,形成具有较强能力的科 研攻关、技术引进推广和农民教育培训三支队伍,关键研究领域装备条件要有重大改 善,力争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农民教育培训两个方面取得进展,使科技在农 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45%。  (二)整体推进,关键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到2010年,通过引进、选育和推广国内外农林牧良种,实现品种更新1—2 次,部分更新2—3次;围绕重大产业深度开发,引进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工艺、设 备,实现农副产品的大幅度增值;通过大力加强农村技术教育培训,半数以上农村劳 动力获得“绿色证书”,使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55—60%。培育出 2—3个能够大面积推广应用的超高产、高抗逆、优质农作物超级品种,研制出 10—20个能够产业化的生物新制剂,在农业决策与农业技术、农业资源、农业生 产、农产品市场的信息化管理上取得重大进展。  (三)实现突破,农业生产方式得到基本改变。  到2015年,实现品种更新2—3次,大多数农业劳动力获得“绿色证书”, 其中三分之一达到中专水平,生物制剂形成产业群,信息技术在农户生产经营中得到 一定程度的应用,全省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70%左右,高效、可持续的 发展农业生产系统基本建成。  按照上述目标要求,我省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工作重点是:  (一)科学研究关键领域  1、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加强以转基因操作技术为重点的基因工程研 究,利用我省丰富的基因资源库,创造常规技术无法获得的转基因动植物新材料、新 品种;以染色体工程和胚胎工程为重点,力争在细胞工程育种方面取得突破,并实现 育种技术的程序化、工程化;结合常规育种技术,发掘、创制优异种质资源材料,选 育小麦、玉米、油料、蔬菜、经济林木等主要作物、林木强优势杂交新组合,加强超 高产品种培育;加强微生物发酵工程的基础研究,突破一批重要农用微生物的发酵、 加工和后处理工艺,发展以农药、肥料、饲料为重点的微生物产业。  2、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重点研究3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 卫星定位系统GPS和遥感技术RS)在农业资源管理与作物长势和旱涝病虫等灾害 实时测报中的应用,以及区域专用性信息网络与标准化技术,积极开展主要农作物和 畜禽生长发育过程模拟和调控管理专家系统技术的研究。  3、农田水资源高效利用。突出旱地农作物需水规律、农田水分运移规律和降水 高效利用技术研究,加强灌区农作物需水规律与提高农田水分生产效率的综合配套技 术研究。  4、土壤资源与肥料高效利用。重点抓好土壤肥效变化规律及不同作物、不同条 件下的平衡施肥与提高肥效、减轻环境污染的实用技术研究。  5、大宗作物重大病虫灾害控制技术。重点是综合利用病虫害监测信息系统和新 型无公害生物农药,组建以特定生态区为单元的多病虫综合防控技术体系。  6、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重点研究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优质高效开发治 理模式与农林牧复合型高效生态农业技术体系,积极开展高肥、高效集约农田环境系 统评价与调控,以及生态工程构建和生态系统恢复技术研究。  7、畜禽、水产高效养殖技术。重点开展动物营养代谢、生长规律和调控技术, 畜禽、水产规模化高效养殖配套技术和重大疫病的免疫机理研究,以及高效疫苗与药 品开发。  8、设施农业与适用农业机械研制开发。重点是设施环境条件下动植物高效优 质生产综合技术的研究;设施系统内环境的自动调控设备及其动植物环境控制模型 的研制;适合规模经营的种养业配套机械以及大宗农副产品加工增值新型机械的研 制与开发。 (二)新技术引进推广  1、农林牧良种更新示范工程。在组织好省内选育良种示范推广的同时,围绕 迅速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强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分区域建立品种改 良中心、快繁基地和种子(种苗)产业中心,大力加强国内外农林牧渔优良新品种 的引进、示范和推广。从现在起到2010年,以果林、蔬菜、畜禽为重点,全省 共组织引进国内外优良新品种180—220个,其中半数以上得到大面积推广应 用,确保主要生产用种更新1—2次,部分更新2—3次。  2、节水农业工程。坚持以机械化作业为龙头,采取工程措施、机械措施与农 艺措施相结合,在陕北、渭北缺水地区结合“人饮工程”,推广微灌、喷灌技术 100万亩;在关中灌区示范推广滴灌、渗灌、喷灌、管道灌和脉冲灌等节水灌溉 技术200万亩,使全省旱区降水利用率由不足40%提高到60%以上,同时使 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及水分生产率提高50%。  3、水土保持生态农业示范工程。以“山川秀美”为目标,在全省范围内建设 100个山、水、田、林、路综合开发治理的优质高效小流域示范工程;以陕北、 渭北为重点,在长城沿线风沙区结合引水拉沙造田,示范推广水稻衬膜栽培技术 50万亩;在陕北和渭北地区推广机械化修梯田技术100万亩;在陕北丘陵沟壑 区退耕农田示范推广粮草轮作、林草间作的农林牧复合型高效生态农业技术500 万亩,荒山、荒坡示范推广高效经济林果大鱼鳞坑、深水平沟栽植技术500万亩 ;在渭北推广以沼气为纽带,农牧、果牧结合的生态农业技术400万亩。  4、设施农业示范工程。在丰富种植内容、推广轻型材料建棚技术,提高日光 温室蔬菜生产效益的基础上,重点在榆林沙区示范推广以葡萄、蔬菜、瓜类为主要 内容的日光温室配套生产技术20万亩;以关中、汉中为重点,在全省示范推广以 集中建棚、分户饲养为主的规模化温棚养猪配套技术500万头;以关中城郊发达 地区为重点,抓好名贵高值动植物工厂化生产配套技术的示范。  5、创汇农业示范工程。抓好陕南老蚕区微粒子病防治和省力化养蚕技术,陕 北新蚕区水平沟植桑和小蚕共育技术的示范推广,促进我省茧丝绸出口;根据国际 果品消费市场的要求,在渭北示范推广以品种更新和无公害管理为主的出口苹果基 地建设配套技术200万亩,示范推广早果、密植、丰产、优质出口核桃基地配套 技术100万亩;在关中灌区示范推广以秦川肉牛品种改良、秸秆养牛和快速育肥 为主的出口肉牛基地建设配套技术100万头。  6、集约栽培示范工程。结合地膜覆盖技术推广,在渭北旱塬示范推广以小麦 —玉米、油菜—玉米、马铃薯—玉米等为主的间作套种技术300万亩,改一年一 熟或二年三熟为一年二熟;在关中灌区和陕南平坝区,示范推广耕作改制,粮、瓜 、菜高效间套种植模式100万亩,实现增产增收。  7、秸秆还田示范工程。围绕解决秸秆焚烧污染问题,以西安市郊区和西安咸 阳国际机场周围地区的15个县、区为重点,依托县、乡农机推广服务组织,完善 基础服务设施,配备高效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建立移动性的秸秆粉碎还田组织,建 设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示范区。全省每年新增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面积600万亩 ,秸秆处理和利用规模达到1200万吨以上,使西安市郊区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周围地区的秸秆焚烧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同时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青贮、微贮技术 ,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  8、植化生化新产品示范工程。围绕高产优质、抗旱节水,在组织好省内研制 开发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国内外植化生化新产品。加强各类植化生化新产品检测工 作,分区域建立区试基地,筛选适合当地生产的高效优质产品,组织大面积示范推 广。  9、农副产品加工示范工程。围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能力,重 点抓好苹果、猕猴桃、红枣系列化精深加工,蔬菜贮藏保鲜与快速冷冻干燥,玉米 、马铃薯淀粉提取及其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工艺、设备的引进示范和推广。 (三)农民技术教育培训  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是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基础。八十年代以来,我 省结合技术推广,在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农民基础素质较 低,能接受并能灵活应用实用技术的农民十分有限,收效不大。目前,全省农村劳 动力中受过职业教育培训的不到2%,农村教育培训“补课”任务非常艰巨。为了 迎接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必须大力推进农科教结合,把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作为一 场持久战和一个硬仗,切实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大力加强农业技术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提供组织保障。 省、地市两级农业院校要调整办学方向,加强职教师资培养,扩大农民专修班的招 生;县、乡两级要加强农科教结合中心建设,办好高、初级职业中学,承担起培养 新型农民的重任;村级依托村委会或村小学,办好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使其成为提 高农民基础素质和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的前沿阵地。  2、围绕提高农民基础技术素质,大力开展“科技扫盲”。省上组织有关专家 编写符合区域实际、便于农民学习、以种养业为重点的《农民基础知识与技能》教 材,抽调以县、乡技术干部为主的“科技扫盲”队伍下乡,依托村级农民文化技术 学校,利用农闲季节,分片分期,逐村施教,到2010年完成600万农民的培 训任务,使90%以上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普遍得到培训。  3、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开发,组织开展重点产业的系统技术培训。以全省六大 生态经济区域支柱产业建设和新兴产业开发为重点,组织省、地、县农业技术专家 ,联合编写以基础知识和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重点产业《基础技术知识》教材; 结合实施“绿色证书”工程,组织以省、地技术干部为主的产业服务队伍进入产业 开发区,依托县、乡农科教结合中心,以乡村干部、复转军人、返乡学生和种养大 户为重点,组织开展大规模的技术教育培训,使产业区70%以上的主要农村劳动 力接受一次产业开发的系统技术教育培训。  4、发展农业广播电视教育事业,组织实施“电波入户”工程。采取引进和编 制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声像教材建设。以县级为重点,在各级广 播、电视台开辟“科教兴农”专栏,播放技术讲座,宣传科技致富典型。结合当前 生产实际和实用技术推广,继续组织开展现场观摩、田间地头培训、以会代训,以 及利用集会开展技术咨询、巡回演讲、广播宣传和播放录像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加 快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  三、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保障措施  (一)深化农业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杨凌示范区的龙头作用  基本思路是:以建立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业科技教育体制为目标,以推 进农业科技教育事业协调发展为重点,以农科教有关单位调整、联合、共建为主要 方法,逐步打破条块分割、自成体系、重复设置的农业科研、推广、教育体系,建 立结构合理、机制灵活、精干高效的农业科技新体制。一是积极搞好杨凌科技扶贫 示范园的建设,充分发挥杨凌在新农业科技革命中的龙头作用。二是地市和县级农 业科研部门,以农业适用技术示范推广为重点。三是以乡村为重点,加强农业技术 推广体系建设,大力扶持农村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民办专业技术服务组织。 (二)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为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提供资金保障  充分而稳定的资金投入和先进的仪器装备,是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根本保 障。按照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要求,必须广辟资金来源,多渠道、多形式、全 方位地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力争使我省农业科技投入水平在下世纪前10年达到世 界平均水平,下世纪中叶前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1、各级政府都要加大农业科技、教育投入,财政部门要按“新增财力的 20%用于农业、20%用于教育、10%用于科技”的政策,逐年增加农业科技 教育专项经费。省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农业科技革命经费,重点用于加大农业 科研、农业新技术引进与示范、农民技术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积极引导全社会多 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向农业、科技、教育投入。  2、各级财政在支农资金的安排使用上实行向农业科技倾斜的政策,使农业科 技教育投入占预算内财政支农资金的比重,由目前的15%左右逐步提高到20% 左右。  3、提高农业生产和工程项目建设科技资金投入比重,省本级安排的扶贫资金 、综合开发资金、商品粮基地建设资金、多种经营资金以及水利、水保、林业工程 建设资金等,都要安排一定的技术推广资金,使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起来。 (三)制定激励政策,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参与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积极性  1、鼓励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技术推广单位和民办科技单位与产业化龙 头企业,根据省内生产需要,积极引进国内外农林牧优良新品种和以植化生化新产 品为主的新型生产资料,在办理手续、筹措资金、安排区试等方面给予优惠照顾。 要保护引进者的合法权益,对于增产增收效果显著的引进农林牧良种和植化生化新 产品,允许引进者依法自主经营推广。  2、鼓励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农技推广单位和民办科技单位以及农村合 作组织、个体种养大户、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城市工商企业与外商,独立领办或联合 创办以新品种、新技术开发、引进、示范为主的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园区,尤其要搞 好杨凌、陕北、陕南六个农业科技扶贫示范园的建设。园区按照“谁投资、谁受益 ”的原则进行建设,采取国有国营、民有民营、国有民营以及股份制、股份合作制 等多种形式运作经营。各级政府在场地提供、登记注册以及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给予 倾斜支持,逐步将园区建设成为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前沿阵地,扩大农业对外 开放和深化农业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实验基地,推动农业产业化向高层次发展的示 范样板。  3、各级政府要制定并落实激励广大农民学科学、用技术的鼓励政策,对参加 各种学习培训、掌握一定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农民,要在承包土地、安排贷款、 供应农用物资、提供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并大力宣传表彰学得好、 用得好的先进典型,优先推荐他们参加农民劳模的评选。在广大农村迅速形成争相 学科学、用技术的良好氛围。  四、加强对推进新的农业科技的组织领导  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是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的一场深刻而广泛的变革,必须加 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和农业、科技、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同志,要深刻认识新的 农业科技革命的伟大意义,自觉地站在这场革命的前列,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 的首位,把科教兴农放在农业工作的首位,按照“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要求, 真正做到亲自讲科技、抓科技、用科技,成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倡导者、发动者 、组织者。各级、各部门要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 快科技产业化的决定》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本《意见》和各自农业科技教育工作实 际,制定本地区、本系统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具体实施计划;对实施过程中出 现的各种问题,要及时协调解决,切实搞好全省农业科技革命的推进工作。  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由省科委牵头、杨凌示范区各科教单位和农口各部门 配合,抓好农业高新技术攻关研究规划与计划的制定及实施工作,并与省计委配合 ,抓好重点实验室装备工作;由省农发办牵头,农口各部门参加,抓好农业新技术 、新品种、新材料、新工艺引进示范推广规划与计划的制定及实施工作,并与省计 委、省财政厅、省土地局、省技术监督局、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等有关部门配合,抓 好县、乡农科教结合中心、农林牧品种改良中心、植化生化区试基地与农业高新技 术开发园区,尤其是杨凌、陕北、陕南六个农业科技扶贫示范园的建设;由省农发 办牵头,省教委、省广电厅及农口各部门参加,抓好农民技术教育培训规划与计划 的制定与实施工作。全省其它各行业各部门也要多方支持农业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 ,为推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做出积极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