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几点思考

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几点思考

时间: 2008-06-26 00:00
□ 田筱虎
  截至1999年5月底,全县累计发展非公有制经济8195户,其中私营企业78户、注册资本达 1239万元,个体工商户8117户、注册资金达2644万元;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232万人,占 全县总人口的116%,占城镇人口的50%。从发展态势看,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发展速度逐 年加快。全县个体工商户从80年代初起步到目前发展到8117户,其中1997年、1998年两年新 发展2664户,是改革开放20年来发展总数的三分之一,而1998年发展1473户,又比1997年增长 24%。二是效益贡献十分显著。1998年,全县个体私营经济共缴纳税金达717万元,比1997年 增长53%,约占县本级财政收入的20%左右。全县有230余名下岗职工通过个体私营经济实现 了再就业。三是经营规模不断扩大。1998年新发展的21户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金33万元, 比1997年户均注册资金增长39%。
  虽然近几年来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形势发展相比, 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和不足。一是表现在发展主体上的小、低、弱。小,即发展规模小。在 全县8195户非公有制经济中,80%是个体工商户,而90%的个体户注册资金均在1万元以下。 低,即经营档次低。全县个体私营经济中有90%以上以饮食、服装、运输、零售业为主,小 打小闹的多。弱,即自身素质弱。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人员中,绝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自 我约束能力差,管理水平跟不上,只能从事简单的经商贩卖活动,缺乏发展后劲。二是表现 在发展环境上的缺、紧、松。缺,即经营场地缺。在农村,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很难形 成一批具有综合功能、牵动面大的集贸市场;在城区,由于地域狭小,场地紧缺,不能提供 充足的经营场所,严重地制约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紧,即发展资金紧。绝大部分个 体私营经济靠自筹资金创办,创业初期尚可维持经营,而扩大规模则无钱投入。松,即协调 管理松。总的看,对非公有制经济宏观管理的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职能部门服务机制尚未 完全规范,尤其是有的部门重收费轻管理,以收费代管理。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是非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党的十五大充分肯定了非 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为其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展示了更加广阔的前景。我县能 否抓住机遇,实现非公有制经济的新跨越,关键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必须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
  要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摆脱传统观念的羁绊和桎梏,从经 济发展的必然性和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上提高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再认识。
  一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在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前提就是存在多元的所有制主体和 多元化的利益主体。发展市场经济新体制,最重要、最基本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发展起使市 场得以有效运行的所有制基础。社会主义如何实现所有制主体的多元化,只有两条途径,一 方面对原有的国有、公有经济实行产权改革,一方面先在国有经济的旁边发展各种形式的非 国有经济,然后最终实现所有制的多元化。换言之,要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发展非公有制 经济 。
  二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为 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 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后,又把非公有制经济写进了宪法加以 明确,省、市各级审时度势,果断地出台了两个《决定》和贯彻《意见》,这些,都为加快 发展非公制经济提供了充足的政策和思想依据。有了法律和政策做保证,我们就不能再有太 多的顾虑。
  三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的现实选择。我县是一个山区县,又是国定 贫困县,财政十分困难,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问 题,结构不合理,公有成份多,经济体制和运行机构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从实 际情况看,目前我县经济中最具有活力的、最有发展前途的就是非公有制经济 。实践证明, 非公有制经济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增长点,是有发展潜力的生力军。哪个地方非 公有制经济发展快,哪个地区经济实力就强;哪个地方经济实力强,其非公有制经济必然发 展快。
  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必须处理好产业结构问题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必须要汲取公有制经济的教训,正确处理规模与质量,速度与结 构之间的关系,择善而从,选择最佳的实现形式。就我县而言,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必须“坚 持一个原则,依托两大优势,搞好三个结合”。坚持一个原则。即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实 行大、中、小并举,向一、二产业延伸,总量扩张和质量提高同步,走高速度、高效益,结 构日益合理,素质不断提高的发展路子。到2000年,使全县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0000户,私营 企业发展到200户,非公有制经济工业产值比重提高到40%,在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 高到40%,缴纳税金占县本级财政收入的30%,使非公有制经济在数量、质量和效益上有一个 新的跨越。
  依托两个优势。一是依托资源优势搞开发。我县素有“富山盛矿”之美誉,地上地下资 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极大,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应积极引导个体私营 业主紧紧围绕矿产、生物、旅游和水力资源开发四个重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产品的 精深加工,以开发求发展。二是依托区位优势搞服务。我县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是全 省的化工、钢铁工业基地,也是联结西北、西南的交通枢纽,城内商贾云集、经济繁荣,城 区大小厂矿星罗棋布,第三产业发展潜力很大。个体私营者要审时度势,采取灵活多变的经 营策略,紧紧抓住物流、财流、人流、信息流的优势,着眼于提供配套服务,大力发展服装 、餐饮、运输、娱乐等第三产业和原料提供、设备维修、材料加工等,以服务求发展。
  搞好三个结合。一是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推进各项改革相结合。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 与以购买、租赁、承包、兼并、入股为主的国有企业改革和以延长土地承包期、四荒地开发 治理、“五小”水利产权、农业产业化为主的农村改革和其它配套制度改革,通过产权置换 ,发展和壮大非公有制经济成份,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维护社会稳定。二是把发展非公有制 经济同扩大投资需求相结合。健全完善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以严格的质量监督为前提,鼓励 非公有制经济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参与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有计划地组织一批 专业队、作业队参与工程实施。三是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同启动市场消费相结合。充分发挥 非公有制经济机制灵活、经营多样的优势,鼓励它们多形式、多渠道地为群众提供符合消费 心理、消费习惯、消费价格的商品,进一步搞活商贸流通,繁荣城乡市场。
  三、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必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一,创造良好的思想环境。要坚持不懈地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大造舆论,采取多种形 式,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目的意义以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 用,深入宣传中省市以及我县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扫除思想障碍, 在全县范围内形成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共识,形成政府各部门、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共 同关心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局面。
  第二,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要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平等竞争的条件,使它能够凭自身 素质,通过市场竞争逐步发展壮大。近几年,我县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 ,目前的关键是通过强有力的监督检查,把这些政策落实好、实践好。
  第三,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切实抓好城乡市场 建设,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城区,要尽快组建农产品交易市场,进 一步加强与城区中省企业的交流与合作,规范房产管理,搞好摊位服务,为个体私营经济提 供足够的经营场地。在农村,继续加大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把集镇建设 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同考虑、同部署,达到“建一处市场,活一片经济,带一批产业,富一 方群众,兴一座城镇”的目标。
  第四,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资金短缺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最大难题。如何解决这一 难题,关键要从“贷、扶、引、积、切”五个方面下功夫。所谓贷,就是争取银行贷款。尽 快探索和建立为个体私营经济提供贷款担保的新机制。所谓扶,就是利用扶贫资金,把非公 有制经济的发展与农村的扶贫攻坚结合起来,对非公有制经济兴办的扶贫项目要从扶贫资金 上给予扶持和倾斜。所谓引,就是大力招商引资。鼓励和支持外地私营企业到县内投资办厂 参股经营。私营企业也可通过规范的股份制改造,直接向社会融资。所谓积,就是建立发展 基金。坚持每年从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的地方税中提取5%作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基金,逐年积 累,合理利用,滚动发展。所谓切,就是从县财源建设资金中切出一块,专项用于扶持非公 有制经济的发展。
  第五,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一方面,要坚持依法办事,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 原则,规范税费收缴行为,坚决杜绝“三乱”现象,依法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另 一方面,要教育和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守法经营,遵守市场准则,规范经营行为。各职能部门 要切实负起责任,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新观念,切实搞好服务,经常深入实地调查研究 ,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排忧解难。同时,要引导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重视科技人才培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企业自身素质,使非公有制经济在一个良好的市 场环境中不断得以发展壮大。 作者系略阳县常务副县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