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1999年度企业工资调控目标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1999年度企业工资调控目标的通知

时间: 2008-06-26 00:00
陕政发[1999]27号1999年6月3日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陕西省1999年度企业工资调控目标》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情况认真贯彻 执行。   一、陕西省1999年度企业工资调控目标 1、国民经济在困难中保持了较快增长,目标任务基本实现。全省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 141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3%,比全国平均增速高1.5个百 分点。财政收入1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1亿元,增 长12.4%。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下降3.8%,增幅比上年回落5.4个百分点,居民 消费价格下降1.6%,回落6.4个百分点。 2、全省职工货币工资水平继续提高,实际工资水平比上年增长5.5%。1998年全 省职工工资总额为211.1亿元,比上年增长3.2%,职工年平均货币工资为5380元 ,比上年增长3.8%(低于全国平均增幅0.52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后,全省职 工1998年实际工资水平比上年增长5.5%。 3、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406元,比上年增加121元,增长9.4%;城镇居民可 支配收入达4220元,比上年增加220元,增长5.5%,扣除物价因素后,有所增长。 4、劳动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全省新安置13.96万城镇失业人员就业,1998年末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比上年下降0.33个百分点。全省停产半停产企业和下岗待 业人员增多,就业压力继续增大,部分职工生活面临困难。 全省经济在持续发展的同时,存在的各种困难和矛盾仍较为突出。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 缓慢,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未能达到预定目标,启动消费需求尤为艰 难,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二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存在,使增加出口和引资更加困 难。三是产业、产品结构严重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支柱产业、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对经济 的总体带动作用不够显著;农业基础脆弱,抗灾能力较差。四是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生产经 营困难,经济效益下滑,亏损面加大,下岗职工增加,就业压力很大,解困和再就业工作任 务更加艰巨。 二、1999年宏观经济形势预测 根据省委、省政府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1999年全省经济将适度快速发展。 各项指标预测如下: 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达到155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5%,达到 298亿元;第二产业增长11.9%,达到662亿元;第三产业增长8.3%,达到 590亿元。 2、财政总收入增长9.48%,达到170.6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 11%,达到101.05亿元。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6%,达到570亿元。 4、商品零售价格上涨幅度控制在4%以内。 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元,增长1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500 元,增长11.9%。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 三、1999年全省企业工资增长调控目标 根据全省经济形势预测和全国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增长的调控目标确定为5.0%~6.0% 的情况,经测算,1999年全省企业工资增长的调控目标为: 1、全省实际平均工资增长力求达到3.0%~5.0%; 2、1999年货币平均工资增长基准线为6%; 3、1999年货币平均工资增长上线为10%; 4、1999年货币平均工资增长下线为实际平均工资零增长或负增长,但企业支付给在法 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职工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5、上年平均工资水平超过全省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一倍以上的企业,在执行当年的工资增长 指导线时,增长幅度原则上不得突破基准线。因特殊原因,确需突破基准线或上线的,必须报 同级劳动行政部门审批。 四、几点要求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我省企业工资分配的实际情况,在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基础 上,以工资增长指导线为主线,以劳动力市场价位为基础,以政府指导下的工资民主协商为主 要的工资形成方式,努力构筑新的工资宏观调控体系,是当前全省企业工资管理的主要任务。 为此: 1、各地市要按照省上的统一部署,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目标,尽快制定下发本地 市企业工资指导线实施方案,并抓紧组织实施,力争全面落实全省1999年度企业工资调控 目标。 2、各地市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改进完善现行的实施办法,不断提高工资指导线 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 3、各地市、各部门要加强对工资指导线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尤其要加大对非国有企业执 行工资指导线的指导和检查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