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陕西苹果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陕西苹果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时间: 2008-06-26 00:00
王青
  陕西苹果经过十几年的持续发展,已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为了充分 发挥陕西苹果生产的区域优势、规模优势和科技优势,使其成为经济优势, 实现由“苹果大省向苹果强省”转变的战略目标,笔者通过分析和调研, 在认识、技术、市场、经营方式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开发陕西苹果优势产 业的对策建议,供有关方面决策参考。
  一、苹果是陕西农村经济中优势最大的主导产业
  1.果业是陕西的六大优势产业中唯一的农业项目,苹果是果业的拳头和 支柱。渭北高原是全国五大苹果产区中唯一符合最适宜区7项指标要求的苹 果优生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以农业区划为科学依据,自80年代苹果由秦 岭北麓转向渭北高原以来,全省苹果面积由1988年的5万公顷增加到1996年 的50万公顷,在全省70.2万公顷水果面积中占71.6%;产量由14万吨增加到 296万吨,占全省水果总产362万吨的81.8%。陕西已成为仅次于山东的全国第 二苹果生产大省。其中渭北2个优质苹果基地县面积已达到30.9万公顷,产 量214万吨,分别为全省的62%和72%。 2.苹果在陕西经济园艺作物中是农民收入最大的生产项目。1991年,全省苹 果总收入57亿元,占种植业总收入212亿元的26.9%,超过棉花、烤烟、蔬菜 等,居主要经济园艺作物之首。苹果纯收入40亿元,全省农民人均收入145元。 渭北25个基地县农民人均苹果纯收入400元以上,有的县已超过千元。苹果业 也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3.以苹果为主的经济林果生产是实现开发与治理相结合,治理陕北渭北水土 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陕北渭北地区通过开展整治荒山荒坡,修筑梯 田等工程措施,以及与发展以经济林果为主的生物措施相结合,不但减少了水土 流失,改变了生态环境条件,而且发展了生产,增加了收入,成为贫困地区脱贫 致富的重要开发项目和扶贫项目。使陕北渭北地区农村经济逐步向良性化发展, 并对抗灾防灾,稳定社会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4.苹果产业化带动了相关二、三产业的发展。苹果生产区以苹果为主的贸工农 ,产、供、销一体化和产业化正在发展,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农村产业结构大幅 度调整,粮经果综合协调发展,农业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从 而加快了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对国内外苹果产销形势的基本判断 1.我国苹果在世界市场机遇和危机同存,总体趋势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 于劣势地位。 目前世界苹果总产量的构成和分布是:欧洲占43%,亚洲占35%, 北美洲占17%,非洲占3%,大洋洲占2%。近年来亚洲苹果增长较快。随着世界 经济的发展和农产品贸易的自由化,世界农产品贸易大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早 就开始了争夺和占领市场的行动。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美国早就把东亚作 为其贸易的重点突破口。苹果不仅突破了日本市场,而且也打进了韩国、我国 大陆、台湾、香港以及东南亚等国,并且出口量仍在增长。1995年美国苹果出 口量已占台湾市场的92%,在香港市场上占有量增加了21%,对印尼的出口量 增加了一倍。并在全球市场苹果出口的市场份额上升到16%。不仅如此,美国 还在进一步扩大对外销售农产品计划。而我国1996年苹果出口量仅为16.5万吨, 占不到生产量的1%。陕西则更少。
  从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苹果只有按照国际化标准进行生产和规范化 处理,才有可能打向国际市场,特别是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和东南亚等国家市 场。同时利用香港回归后扩大对我国台湾以及东亚一些国家的市场拓展,这是 我国扩大外贸出口的良好机遇。
  2.国内苹果生产快速增长,苹果供求已经转入买方市场,需要开拓国际市场 和加大果品加工能力。全国有24个省市生产苹果,1996年总产达到170万吨。 其中产量在10万吨以上的省份有13个,产量为1666万吨,占总产量97.7%, 包括北京、河北、山西、辽宁、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甘肃、四川、陕西、 宁夏、新疆等;产量在50万吨以上的有7个省份,产量为134万吨,占全国总产 量的89.9%,包括河北、山西、辽宁、山东、河南、陕西、甘肃等;产量在100 万吨以上的有个省份,产量1390万吨,占总产量的81.6%,包括河北、辽宁、山 东、河南和陕西。仅山东和陕西苹果产量901.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89%。其 中山东占全国35.5.%,陕西占全国的17.4%。苹果生产除辽宁、山东以外,其余 北方各省份苹果仍处于规模不断扩大、产量快速增长时期。就陕西而言,目前有 30%的果园为盛果期,50%左右的果园产量较低。据有关部门测算,到本世纪末, 全国苹果总产量将达到2500万吨左右,陕西将达到600多万多吨,陕西占全国比 重将提高到24%以上,成为北方苹果生产最大的省份,苹果的外销加工将成为苹 果产业化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3.苹果西移不是我国苹果经济的本质和发展趋势,西部地区的渭北高原一带 有苹果优质的自然生态条件这个基础,但苹果的优质品种有待开发。经济发展的 潮流总是由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主宰着的。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兴起于东部经济较 发达的山东,然后才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就苹果生产而言,山东、辽宁起步早于 陕西,特别是山东的苹果生产已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其标志是:稳定面积,调 整品种结构,通过规模化技术提高优质果率,提高集约化经营管理水平,扩大和 提高国内外市场的占有能力,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贮备阶段。陕西等西部省份苹 果生产起步较晚,目前仍在扩大面积,有些还带有盲目性,处于粗放经营的第一 阶段。这样,从面积的对比上,似乎给人以苹果西移的趋向,但这不是本质。从 苹果生态条件分析,我国渭北高原一带确实是苹果优质生产区域,但这是一个潜 在的优势。因此,对苹果西移问题要有明晰的认识,否则,到21世纪初陕西的 苹果生产从质量上将落后于东部省份,失去竞争能力,苹果不能强省,反而造成 损失。
  三、陕西省苹果生产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苹果栽植还没有完全遵循“因地制宜,适地栽植”的原则,区域布局仍然 不尽合理。“苹果热”使全省一些非适宜区和次适宜区都栽种了苹果,特别是 粮、棉、油、菜等个地矛盾十分突出的关中灌区也栽植了一定的苹果。随着苹 果栽植面积增加,挂果面积比重增大,苹果产量大幅度上升,非适宜区和次适 宜区苹果由于果品质量差,标准化生产水平低,果品加工滞后,造成市场销路 不畅或滞销,价格低廉,收益下降,给当地农民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另外,在 苹果适宜区和优生区,没有实现按品种进行区域布局、规模化生产,因而,苹 果的优质率很低,约1%左右。
  2.苹果生产的总体技术水平低,果园质量良莠不齐,品种混杂。一是全省还 没有苹果规范化栽培管理技术的实施方案,如提高优质果率,品种结构调整的 措施,低产园的改造,标准化生产等技术和具体实施步骤。二是科技推广培训机 构不健全,果农技术素质低。全省约有0~60%的果农还没有掌握果树栽培管理 的基本技术,尤其在新果区更为严重。三是苹果生产的经营管理水平低,经营 十分粗放。四是苹果品种结构不合理,优质品种少,晚熟品种偏多,约占8%左 右,市场竞争能力极弱。
  3.科技投入不足,与建设苹果强省的目标不相适应。目前,全省用于苹果科 研、技术推广和技改的资金不足苹果产值的1%,且资金到位率低。产生的直接 结果:一是苹果科技普及率低,不足 30%,特别是一些关键性技术措施不能大 面积及时推广普及,造成优生区苹果不优质,或优生区优质果率低;二是造成 果业科研乏力,技术贮备相对不足。如果这种现象长期发展下去,陕西苹果持 续发展后劲将严重不足,苹果生产优势将会衰退。
  4.苹果的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制约着苹果产业化的发展。果业管 理体制不适应产业化的发展,农工贸一体化经营组织发育迟缓,带动能力强的大 型龙头企业太少。具体地说,在市场体系建设方面:一是条块分割,多头管理, 苹果的国际贸易体制不顺,果品出口量很少,不足1%;二是苹果园内市场没有 形成网络,有些还严重存在地方保护,不能自由流通,且市场网点少,建设规 模小,水平低。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一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 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西安建成西北果品中心市场后,区 域和基地县果品市场还没有配套起来,果农的组织化程度低,专业协会和合作 经济组织少,且不规范,参与市场和自我保护能力差。同时,政府宏观调控能 力较弱;二是物资供应、产品销售渠道不顺畅,果品供求信息不灵,因而常常 给生产者造成经济损失,使陕西的苹果生产优势不能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
  四、开发陕西苹果优势产业的思路与对策
  1.因地制宜,优化布局,发挥自然优势和苹果生产规模优势,实现苹果强省的 战略目标。陕西苹果生产布局进一步调整的方针应该是:发展优生区,限制改造 非优生区。全省苹果面积应稳定在50万公顷左右,逐步调减关中灌区和秦巴山区 苹果面积;稳定延安以北适宜区范围内的苹果生产,使苹果面积稳定在17万公顷 左右;适当再发展渭北优生区苹果生产,使渭北苹果面积逐步稳定在30万公顷的 规模。今后苹果生产的主攻方向应面向市场,提高质量,主攻单产,提高优质品 率,发挥规模优势。从战略上考虑,应依自然生态条件,因地制宜,在苹果适宜 栽植区域根据不同的苹果品种进行分区域栽植,使自然资源得到最合理最充分 地利用,提高优质果率,为市场竞争奠定基础。
  2.适应市场需要,优化品种结构,增加早中熟品种比例,发挥苹果经济优势。 从陕西苹果品种结构来看,早熟奇缺,中熟杂乱,晚熟偏多;一般品种的比重较 大,影响新优品种的发展。从“九五”后三年到“十五”期,要实现品种结构 调整和品种更新换代的任务,从现在起要制订规划,逐步压缩晚熟的秦冠和中晚 熟的元帅、金冠系等一般品种,增加早、中熟新优品种,如藤牧1号,富士系 (2001富士、乐乐富士、红王将、礼泉短富、秦富1号)、皇家嘎拉、秦星、新世 界、红乔纳金、珊夏、华冠、美国8号等,加大改造和推广力度,争取3~5年内 形成一定规模。根据目前市场需求和陕西生产条件,早、中、晚熟品种比例应调 整为5∶20∶7较为适宜。为此,一是在今后2~3年内应首先对渭北旱原南部的 宝鸡、岐山、凤翔、扶风、乾县、礼泉、蒲城、富平、临渭、铜川等县区实施 7万公顷高接换头工程,以皇家嘎拉等为主优化品种。二是要建立7万公顷纯正的 优质品种的出口创汇果园,采用国际标准,实施规范化技术。同时,配合果品加 工业的发展,把部分不宜鲜食的品种改为适宜加工的品种,或鲜食加工型品种。 3.依靠科技,强化优势。①改善科技部门科研推广条件,加强充实省级果树科 研机构实力,力争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同时要发展壮大基层技术推广队伍,提高 陕西果树科技整体水平。②成立以省级科研教学单位专家为首席代表的全省果 业专家决策咨询委员会,对全省果业发展重点问题进行咨询,提供政府决策。③ 在陕西苹果优生区的渭北建立果树试验站和果业技术培训中心,开展应用研究 和对果农的技术培训,直接为优质苹果主产区服务。同时,建立两个百亩试验、 示范园。④根据果业发展需要增加果品加工研究机构,为果品加工提供科研贮 备。⑤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实行标准化栽培管理,设立专项经费,应重点 推广品种更新、蔬花蔬果、果实套袋、配方施肥、无公害栽培和分期采收六项 重大技术,提高优质果率。⑥要积极推广苹果标准化生产,如苹果分级、打腊、 包装等,扩大销售市场,并把它作为近期提高苹果经济效益的一项措施,借用 行政力量实施。
  4.按照科技经济一体化和苹果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果业 发展的新运行机制。一是发展技工贸一条龙与产学研一体化经营模式,形成融 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生产、加工、运输、贮藏、保鲜等技术为一体,建立协 调配套的农业生产体系;二是建立“龙头”企业,包括具有全省性的中心果品 交易市场(现货和期货两个市场)和苹果基地县中型市场的市场网络,增强外贸内 销能力。以贮藏库和中心市场为核心,通过股份制的形式,把分散的农民组织 起来,果农按果品数量入股分红,企业统一向批发市场运销。果品加工厂也同 样以果农为基础,以果农送来的加工果量确定相应的股份,进行分红,这样就 把公司和果农联结成利益共同体;三是按照产供销,科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化模 式组建发展和完善果农专业协会组织;四是成立和组建分户生产,统一技术, 联合经销的具有外贸出口权的果业集团。同时,利用我国水果生产的区域性特 点,南北方各省的大中小城市可以建立异地联营的水果直销市场,这样就形 成了果业集团——中心市场网络——果农专业协会为一体的市场组织运行机制, 使果业生产逐步向市场经济转轨。加快配套工程建设和相关技术的发展。一 是加快渭北果园节水灌溉工程和生态工程建设,解决旱原稳产优质问题。根 据省农科院果树所1997年在富平县进行的试验分析,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果 园和无灌溉设施的果园相比,亩产高30%以上,果个大10~15mm,销售价 每公斤高1.4~1.6元。二是建立全省果树病虫预测预报和危险病的测报工 程。随着果树面积的不断扩大,外引品种增多,果树新的病虫害也相应的 增加,有些已对苹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危害极大,应积极测报和防治。三 是推广苹果营养针断和配方施肥技术,提高优质果率。四是推广无公害低残 留的农药和化肥。(作者单位:陕西省农业经济、农业区划研究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