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文物保护与陕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文物保护与陕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时间: 2008-06-26 00:00
 陕西省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 张廷皓 一、文物保护与陕西旅游业发展密切相关 陕西文物甲天下。在陕西的旅游资源中,文物资源占有重要的地位,享誉世界的世界第八大 奇迹——秦始皇兵马俑、神奇的法门寺地宫,遍布三秦的秦、汉、唐陵,宝塔古建,每年吸 引着数以万计的国内外人士观光旅游。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陕西的文物事业蓬勃发展 。1978年以来,陕西省投资近8亿元用于文物保护,并建成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陕西历 史博物馆等50余座大、中、小型博物馆、纪念馆。“八五”期间,新建各级各类博物馆、纪 念馆10座,开发文物古迹旅游景点十余处,开通了十余条旅游热线。各级各类博物馆 、纪念馆及文物保护单位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约5000万人次,其中外宾200多万人次。秦俑 博物馆建馆十五年来,已累计接待观众3000多万人次,固定资产已增至两亿多元。可见文物 资源的保护利用,与陕西的旅游业发展密切相关,没有文物,就没有文物旅游资源;没有文物 保护和博物馆、纪念馆建设,就没有游客的参观游览,也就没有陕西旅游业目前显著的社会 效益和经济效益。  二、遵循文物保护的客观规律,是陕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文物不可再生的属性,决定了文物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旅游业是融吃、住、行、游、购、 娱六大要素为一体的一个综合性产业,其发展不仅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也受到 旅游资源、服务质量、社会治安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因此,开发以文物为主的人文景观,就 必须遵循文物保护的客观规律,遵循旅游业发展的规律,按照“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 管理”的文物工作指导方针,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利用文物蕴藏的丰富的内涵吸引观众参 观,对观众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发展以人文景观为特点的旅游业。任何脱离实际的想法 ,违背事物自身发展规律,只能是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或局部利益,其结果只能是造成文物的 损坏或破坏,贻害后世。所以,只有遵循文物保护的客观规律,遵循旅游业发展的规律和市 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才能使陕西旅游业得以持续发展。失去了这一点,就失去了可持续发展 的前提。 三、从陕西实际出发,加快文物事业的发展,是陕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省是名副其实的文物大省。理解文物大省的概念不仅仅是文物数量多、价值高,更重要的 是在文物的保护、利用、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历史责任更重,工作质量必须更高、更规范、 更具科学性。 因此,陕西文物工作不但要按照文物工作的一般规律办事,更重要的是按照陕西的特殊规律 办事。首先,从陕西文物的资源特性看,它既是人类文化的珍贵遗产,又是得天独厚的旅游 资源;开放的文物单位和博物馆既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陕西旅游业的“名牌”和龙头 “产品”;既是社会公益事业,又是对外开放的重要投资环境;它既发挥着重要的现实作用 ,又有着巨大的潜在优势;既能发挥重要的社会效益,又能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因此,把握 这些特性是重新审视我省文物工作地位和作用的关键。其次,从文物考古学科作用看,其研究 对象是人类的文化遗产,属历史范畴,学科自身目的很单纯。但这门学科在陕西却具有极高的 附加值,甚至对全省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力。具体体现在:它对陕西对外开放格局的 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它作为陕西旅游业的龙头产品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它是影响 陕西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 它拉动了陕西部分基础设施建设; 它促进了部分农业地区 的城市化进程;它推动了陕西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基地和示范窗口的建设。由此可见, 在陕西文物考古的学科建设上,应注意发挥其更广泛的社会作用。正是由于这些显著的特点 和特殊规律,省委、省政府才明确提出依托我省得天独厚的文物资源,把旅游业做大,使之 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为全省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陕西文物工作在旅游产业化进程中的任务 陕西文物工作如何为陕西旅游产业化做好服务,保障陕西旅游可持续发展,我们认为: 第一,进一步发挥文物优势,加强文物保护力度,努力形成规模效应。一是到本世纪末,恢 复西岳庙的建筑规模与原貌,使之与西岳华山相互配套,形成山庙合一的新的参观游览景 点;二是形成以秦始皇陵为中心的包括秦俑馆、铜车马馆、刑徒墓馆、马厩坑馆、秦陵文物 保护研究所为主要内容的多馆一所的秦陵博物院新景区;三是加快西汉景帝阳陵陵园的考古 发掘研究与开发建设,以汉景帝陵园为中心,保护和恢复部分陵园建筑,开放展示数以百计 的陪葬坑和巨大的刑徒墓坑,形成集考古发掘研究、文物保护展示、高效旅游经济为一体的 阳陵文物旅游新景区,并发挥其辐射作用,带动唐顺陵景区开发建设;四是乾陵、法门寺旅 游景点要挖潜改造,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创造条件,争取在下个世纪初,实施发掘乾陵的 计划。 第二,深化文物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促进陕西文物、旅游事业共同发展的新机制。陕西 文物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解放思想,从计划体制下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窠 臼中摆脱出来,实现陕西文物有效保护的多样化则是积极探索的基本思路。因此,文物保 护主体应成为国家引导的全社会行为,文物保护手段应变为法律、行政、经济、科技和教育 综合方式,文物保护的投资主体也应实现多元化,其利用也可发展为教育、休闲、娱乐、旅 游的多样形式,其价值的实现目标也必须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也可以说, 政府指导下的多样化是我省文物保护新体制的主要特征,是我省文物有效保护的重要实现形 式。当然,新体制的建立绝非一蹴而就,而积极服务我省旅游产业化则是新体制建立的催化剂。 我们认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陕西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文物和旅游部门应共同做到: 一是“固本”,切实保护好全省境内的文物,保证我省文物资源优势地位不变。二是在景点 建设上实施“特、精、名”战略,尽力开发如同秦俑一样的世界独一无二有规模的新景点, 创“精品”,打“名牌”,占市场。三是建立文物旅游企业时,要做到“少而精、精而大、 大而威”,改变产业同构、分散经营的状况,以资本为纽带,实行强强联合,把企业做大,使 之成为领导行业的骨干企业。四是在行政管理体制上,实现政府职能转变,行政管理部门采取 “小、强、效”的原则,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服务和依法行政的能力。五是在分配上实行资源 、客源、财源等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努力寻求文物和旅游之间的利益纽带,以产生更大的 效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