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对陕西粮食增长点问题的思考

对陕西粮食增长点问题的思考

时间: 2008-06-26 00:00
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局长 王旭 粮食问题是关系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一个重要问题。省委、省政府提出1998 年粮食总产达到115亿公斤,力争130亿公斤,2000年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40亿公斤,2010年 达到200亿公斤,任务相当艰巨。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挖掘我省粮食生产新的增长点 ,狠 抓科技推广,努力提高科技在粮食增产中的贡献份额,走“科教兴农”的路子。  一、我省粮食生产现状与新的增长点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我省粮食生产有了很大发 展。1984年粮食总产首次突破100亿公斤大关,1993与1996两年风调雨顺,总产突破了120 亿公斤,而旱灾影响十分严重的1995年总产仅为91.5亿公斤,波动幅度高达30亿公斤。充分 说明我省粮食生产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干旱仍然是制约我省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 要克服干旱对我省粮食生产的影响,就要兴修水利,发展节水农业。但从我省的财力来看 ,短期内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立足实际探索发展新路子,挖掘现有土地资源的增产潜力 ,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近年来,农业、农机部门从抓重点作物、重点工程、 重点机械化栽培技术、“吨粮田”建设入手,通过试验示范已初步探索出粮食上台阶的三大 增长点,一是旱地地膜覆盖,二是灌区精量(半精量)播种,三是秸秆还田,培肥地力。 二、粮食生产三大增长点分析 (一)地膜覆盖。我省起初是在棉花、烤烟、瓜菜等经济作物上推广应用地膜覆盖技术的,从 90年代开始,先在高寒地区玉米、后在旱地小麦上进行示范推广,取得了成功,增产效果十 分明显。实践证明, 地膜小麦基本囊括了80年代以来在小麦生产上推广的各种新技术,集化肥深施、垄上覆膜、 精量播种、沟种镇压为一体,具有显著的聚集降雨、阻隔蒸发、保墒抗旱、提温防寒、投入 少、见效快的优点,同时又有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达到增产的目的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旱塬地增产增收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 (二)精量(半精量)播种。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是“吨粮田”建设的重点技术措施之一,近 几年在我省关中灌区进行推广,增产效果非常明显。通过在高陵、三原、泾阳和长安等县试验示 范证明,实施小麦半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比一般机条播节种35公斤,亩增产15%左右。 目前全省可灌溉农田1450多万亩,1998年推广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770万亩,可增产小麦6 亿多公斤;推广玉米精量(半精量)播种340万亩,可增产玉米1.53亿公斤。到2000年,计划 推广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1000万亩,可增产小麦8亿多公斤;推广玉米精量(半精量)播种4 00万亩,可增产玉米1.8亿公斤。  (三)秸杆还田。在灌区实施秸秆粉碎还田,可以改变土壤理化性能,提高土壤透气性,疏松 土壤团粒结构,有效地吸纳雨水,更重要的是秸杆又是优质有机肥料。每百吨玉米秸杆中约 含氮0.61吨、磷0.325吨、钾2.28吨;每百吨小麦秸杆中约含氮0.5吨、磷0.2吨、钾0.6吨。 有关部门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我省每公斤氮肥平均增产小麦7.3公斤,玉米12.6公斤,每公 斤磷肥平均约增产小麦6.5公斤(水浇地约可增产小麦10公斤以上),玉米6.8公斤,每公斤钾 肥平均约可增产小麦1.8公斤,玉米1.6公斤。1997年全省玉米秸杆粉碎还田面积为300万亩 ,相当给土壤增施氮肥1.46万吨,磷肥0.78万吨,钾肥5.47万吨。1998年计划实施玉米秸杆 粉碎还田320万亩,复种小麦可增产2.94亿公斤。到2000年,计划完成玉米秸杆粉碎还田400 万亩,可增产小麦约3.67亿公斤。在灌区实施小麦秸杆粉碎还田800万亩,大约可增产玉米3 .27亿公斤。到2000年,两种作物秸杆粉碎还田就可增产粮食6.94亿公斤左右。 粮食三大增长点技术措施落实后,到2000年,我省小麦、玉米当年就可增产20多亿公斤,而 且,精量(半精量)播种还可节约5000多万公斤种子,那么,加上相关农业技术措施的配套实 施,如无特殊自然灾害,140亿公斤粮食的总目标就完全有把握实现。如果到2010年能把地 膜覆盖普及化,在适宜地区小麦、玉米面积全部实施;把半精量播种全部上升为精量播种, 并能在现有水地上全面普及;把秸杆粉碎还田的比率提高到70%,那么必将对实现200亿公斤 的总目标做出相当大的贡献。 三、农业机械是实现粮食增长的有效载体 地膜覆盖、精量(半精量)播种、秸秆还田要大面积、规范化实施,都必须依赖农业机械这一 “载体”来实现。实践表明,没有农业机械,这些农业技术就很难推广和应用。农业机械化 在三项技术的应用和农业生产中具有变难能为可能、变误时为及时、变粗放为精细的特有作 用。我省各级农机部门在培育粮食三大增长点方面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创造了一定的 条件,只要掌握和发展这些经验与条件,就一定能够促进三大增长点健康成长。因此,要高 度重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增加农机投入,提高农 机地位,完善农机服务体系,确保农业机械化快速、健康发展。 四、保证粮食增长点稳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推广力度,突出政府行为。今年地膜小麦的推广,市、县政府工作力度很大,充分 体现了行政推动的作用。应该将另外两项技术与地膜小麦推广等同对待,组织实施。县级政 府要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加强对新技术推广工作的具体领导。只有强化政府行 为,才能加快新技术的全面实施。 (二)开展试验示范,加强宣传引导。省农机局从1993年开始在全省开展以“节本增效”为目 标的农机新技术推广试验工作,从1996年开始建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在合阳县建立了“机 械化旱地高产田”示范区,种植地膜小麦;在高陵县建立“机械化高科技示范区”,重点推 广精量播种技术;在三原县建立“机械化综合技术示范区”,重点实施秸杆粉碎还田技术, 均获得成功,为引导、教育群众发挥了一定作用。省农机局还组织观摩会与现场会 等,并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 是要真正迅速发挥粮食三大增长点的作用,还需要政府号召,不仅要让部门建立示范区, 更重要的是要让地、县、乡党政领导都来带头建立三项技术为重点的科技示范田,发挥示 范样板作用,并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三项技术增产的机理、效果及操作、实施规范,引 导群众自然推广,全面实施,真正使我省粮食生产上台阶。 (三)强化技术培训,搞好配套服务。三项技术目前还都处于从试验到大面积推广的过渡期, 大部分农民及机手对其技术规范还比较生疏。所以,要将技术培训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今年地膜小麦推广工作,农艺、农机部门就全面开展了技术培训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为保质保量完成200万亩地膜小麦的推广任务提供了保证。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与秸杆粉 碎还田的地区,同样要学习地膜小麦培训工作的经验,不仅要印发技术资料,同时要分层次 举办高质量的培训班,使各级管农业的领导都懂得三项新技术,使农业、农机技术人员都熟 悉三项新技术,使机手都会操作推广三项新技术的各类机具,使广大农民群众都了解其技术 要领。在推广这些技术的同时,有关工作部门如农业、农机、水利、石油、公安等,都要相 互配合,为农民群众提供系列化配套服务。 (四)增加资金投入,扩大实施面积。要落实粮食三大增长点技术的实施面积,促进粮食上台 阶,必须形成国家、社会、集体、个人共同投入的新机制。首先是需要政府给予优惠政策和 资金的引导;其次是需要扶贫、金融等部门积极扶持;三是需要通过计划部门立项,争取 国家投资,引进社会资金和外资,按项目管理,提高重点区域的实施效果;四是需要调动 农民群众种粮的积极性,教育农民提高对种粮的投入;五是需要加大三大增长点新技术、 新机具的开发力度,在扩大适用机具生产量的同时,不断开发生产新机具。对本省的骨干农 机企业,进行重点整顿和技改,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扩大三大增长 点技术的实施面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