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实施名牌战略 促进陕西苹果产业化发展

实施名牌战略 促进陕西苹果产业化发展

时间: 2008-06-26 00:00
白玉钧 一、苹果产业为陕西县域经济增强了活力 我们在陕西千阳县进行县域经济调查时,县委书记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千阳 县是半原半山区,在以粮为纲的年代,主产粮棉的平原地区,农民生活比山区富裕,也是县 财政的主要来源。在打破以粮为纲的束缚后,县上“强迫”山区发展以苹果为主的果业生产 。开始阶段确实困难,群众不愿意,乡干部想不通,但是县上的态度很坚决,把不愿搞果业 生产的乡干部批评哭了,但是哭完了还必须领导农民搞果业生产。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 现在形势大变,山区农民靠果业生产很快脱贫致富,富裕程度超过了主产粮棉的平原地区。 类似的情况在渭北各县普遍存在。礼泉县的北部山区东庄乡、叱千乡过去是有名的贫困乡。 东庄乡耕地2.23万亩,近十多年来发展苹果基地1.6万亩。1994年全乡财政收入320万元, 林特税就占了300万元。叱千乡耕地2.8万亩,苹果占地2万亩,1992年产果1500多万公斤,1 993年2000多万公斤,1994年2500多万公斤。单苹果一项,户年收入最少的3—4万元,多的达 到7—8万元,真正达到了富县富民的目的。 以上事实生动地说明,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释放出的能量是无法估量的, 农村的生产力获得了空前的大解放、大发展。渭北的白水、洛川、礼泉及咸阳市北部五个县 已经成为初具规模的苹果生产基地,苹果生产成为全省的支柱产业之一。1995年全省苹果基地 达720万亩,总产量达220万吨,分别比1990年增长1.5倍和5.6倍。 二、苹果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1.市场的制约。〖HT〗我国人均年水果占有量37公斤(其中苹果13公斤),这与世界人均80公斤 的占有量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与我国国民现有的消费能力、消费水平相比,市场已近 饱和。水果近两年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因为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近年来虽有 很大提高,但因发展的时间短,农业弱国的局面还没有根本转变,全国还有500个县8000万人口 没有脱贫,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的消费市场,也连带影响了城市的消费市场。人们对 水果的消费量虽有很大提高,但远低于产量的提高。加上种种原因,国外的市场不仅没有完全 打开,相反,国外的水果却通过各种渠道打入国内市场,使我国的果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199 7年苹果普遍出现了滞销现象,价格普遍大幅度下降。在果园一些非优质果已经不按斤计价,一 袋(约15公斤)按0.80元批发。许多果农已无利可图,甚至亏损。也有部分果农开始毁园改种 其他作物。 2.利益驱动盲目发展。〖HT〗我们在县域经济调查时,遇到一个县,南部属宝鸡峡灌区,主产粮 棉。但当地农民看到山区农民靠苹果致富以后,盲目仿效栽植苹果。由于平原灌区的气候、土壤 条件均不适宜苹果的栽培,结果必然生产出一批劣质果。类似的情况,在许多不宜果区均不同程 度地存在。造成避长扬短,以劣质果和宜果区的果农争夺有限的市场,形成 自相残杀的不良后果。 3.质量意识淡薄。〖HT〗多年来苹果业沿着卖方市场发展,好果、差果一般都能卖个好价钱, 应验了“萝卜快了不洗泥”的家谚。果农在栽植果树时很少考虑市场风险,不重视优质果的栽 培。造成现在相当一部分果园的大多数果树仍然是市场已经滞销或淘汰的秦冠和其他老品种, 市场看好的红富士产量很有限,更缺乏自己培育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产品。由于果树栽培换 代周期长,一旦出现买方市场,果农则束手无策。1997年这种情况暴露得已很明显。 〖HTK〗4.科技服务滞后。〖HT〗随着苹果栽植面积的扩大和总产量的提高,要求果品质量 不断上档次才能 不断扩大市场占有份额。而果品质量的提高只能靠现代科技的投入,才能不断改进老品种、 培育新品种。陕西近年来在科技为苹果产业服务方面发展很不平衡。有的苹果大县初步形成 了由县到乡、村、户的科技服务网络,为苹果的产业化发展做出了贡献。有的县却相对滞后 ,科技力量薄弱,服务网络没有形成,果农仅凭有限的经验积累管务果园,造成品种更新换 代慢,质量难以提高,产量难有新的突破,病虫害防治不得力,有的甚至造成烂园, 损失惨重。 5.销售渠道不畅。〖HT〗有没有良好的市场环境,是市场经济能不能兴旺发达的关键。我国 刚刚步入市场经济,人们的市场观念普遍淡薄,对于几千年来从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中国 农民来说更是如此。在卖方市场情况下,销售问题还不突出,果农坐在果园,只待客商来地头 收货赚钱就是了。一旦果品短缺的情况不存在、买方市场出现以后则情况大变。出现了苹果基 地县户户有果园,却没有稳定的、有组织的专业销售队伍,没有相对固定的销售市场、销售基 地和窗口,也没有广告宣传的意识,更缺乏果品加工转化增值的龙头企业,储藏设施也跟不上。 这样,到了果品收获季节,贩运商趁机杀价,果农急于出手,只得亏本倾销。有些质量欠佳的果 品,烂在地头无人问津。 三、创名牌是苹果产业化发展的关键.从上述陕西苹果产业化发展的诸多制约因素可以得出这样 的结论:苹果产业要发展,关键在市场。要在市场上永远立于不败,关键是产品的质量。所以, 陕西苹果产业大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围绕质量创名牌。 1.利用经济杠杆提质控量。陕西的苹果生产经过艰难的起步阶段,现在进入 成熟和发展时期,在局部地区出现了失控局面,主要表现在不宜果区果业的发展。为了改变 这种状况,政府应从宏观调控上采取必要的措施。 首先应明确全省的宜果区。解决这个问题的条件现在基本成熟。因为经过十多年的实践经验 积累,优质果的生存条件从上到下都已明确,结合我省多年的区划调研成果,确定宜果 区当不成问题。宜果区确定后,利用税收、贷款、科技投入等经济杠杆引导不宜果区的农民放弃 果业,发展他们的优势产业。鼓励、扶植宜果区大力发展果业生产。这样,苹果生产的总量可以 得到适当的控制甚至下降,为优质果的生产留有较大的市场生存空间,使优质果的生产不断发展 壮大。 2.抓好优质名牌产品的基地建设。正确引导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示范作用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 方面。省上有关部门和苹果基地县,在宜果区选择条件较好的,有示范作用的果园作为优质 名牌产品的生产基地,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改良土壤,改善设施,改 良品种,优化结构,提高果品质量和一级品率,推进基地建设上档次、上水平、上规模,不 断扩大优质果的市场占有份额。 3.依靠现代科技成果,创造自己的名牌产品。陕西的苹果产业发展到今天,从面积到产量都 已基本达到了规模效益。问题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至今还没有在全国叫得响的名牌产 品,更谈不上与国外品牌抗衡。 其实,陕西创名牌除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外,还有杨凌农科城的科研机构、科学家作后盾;有 千家万户果农十多年的实践经验作基础;有的产品在市场上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如洛川苹果、 白水苹果等。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增强名牌意识,确立名牌战略, 依托优质果基地,创造出自己的名牌产品。 创立名牌,更新观念是首要问题。陕西的苹果能不能创出名牌产品,首要问题是有没有创名 牌的强烈愿望和意识,有没有创名牌的雄心壮志,在观念上能不能克服守旧的思维方式。只 要这些问题解决了,创造名牌产品的先决条件就具备了。 创立名牌,科技投入是关键。苹果名牌产品的培育和创造 ,只能靠现代科技的投入。政府有关部门,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出发,在全省范围内有针对 性地选择若干优良品种示范区,下达示范任务,鼓励专家、学者和果农结合,在示范区承包 研究,与经济利益挂钩,并从科研经费、设备等方面给予支持。对从事试验研究的专家、学 者的工资待遇从优,对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予以奖励,对培育出能占领市场的名牌产品给予重 奖。 4.以名牌产品开拓市场,彻底改变重生产轻销售的局面。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出台扶植销售的 优惠政策,组建专业销售大军专门从事推销工作;在产果集中的苹果基地县,联合组建专业销售 公司,以一流的质量、一流的包装、一流的保鲜技术、一流的服务开展购销活动,不断提高名牌 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组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最大的苹果交易市场,进一步搞活流通,吸 引各方客户前来交易。市场为果农、贩销户、客商提供满意的中介、信息、包装、装卸、运输等 配套服务;确立占领南方市场,拓展国外市场,巩固北方市场的销售战略。在南方选点,有步骤 、有计划地建立销售基地,在国外有针对性地设立销售窗口。(作者单位: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