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分享:

陕西省人民政府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延安市无锡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2022—2026年)的通知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政策文件>省政府文件>陕政发
[索引号] 116100000160002917/2023-00120 [ 主题分类 ] 经济体制改革
[ 发布机构 ] 省政府办公厅 [ 成文日期 ] 2023-01-11
[ 效力状态 ] 有效 [ 文 号 ] 陕政发〔2023〕3号
[ 名 称 ] 陕西省人民政府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延安市无锡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2022—2026年)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延安市无锡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2022—2026年)的通知

时间: 2023-02-06 15:05

延安市、无锡市人民政府,陕西省、江苏省人民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现将《延安市无锡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2022—2026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陕西省人民政府
江苏省人民政府
2023年1月11日


延安市无锡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2022—2026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决策部署,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的通知》(发改振兴〔2022〕766号)要求,结合延安、无锡发展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新时期延安振兴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区域合作协作为主线,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紧扣无锡、延安发展目标和定位,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作用,不断完善合作机制,持续拓展合作领域,着力创新合作方式,提升合作成效,促进两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打造新时代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的“延锡样板”。

(二)基本原则。

1.服务全局,统筹推进。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全局意识,统筹谋划延锡对口合作与东西部协作,系统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放大政策叠加效应,着力提升对口合作工作质量和水平,促进两市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

2.深化互动,双向对接。加强组织协调,加大政策支持,搭建合作平台,立足延锡双方资源禀赋,充分发挥两地比较优势,积极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畅通流动和高效集聚,推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紧密对接、互嵌融合,持续释放延锡对口合作叠加效应。

3.突出重点,注重长效。立足两市发展现实基础和高质量发展需求,统筹当前和长远,聚焦共同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构建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聚焦产业合作、招商引资、人才交流、文化旅游、红色教育培训,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推动对口合作走向体系化、常态化、制度化,不断提升对口合作综合效益。

4.多方参与,提升层次。创新社会力量参与对口合作的方式路径,鼓励两市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各界人士多渠道参与,加速构建政府和市场密切配合、各尽其职的工作格局,在新起点上把延锡两地务实合作推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

5.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践行“两山”理念,在开展产业深度合作、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探索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新路径、新方式,培育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动能,做优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三)主要目标。到2026年,延安红色文化影响力明显增强,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巩固拓展,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延锡产业合作平台载体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形成产业共兴、百姓共富、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新局面,携手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

二、重点任务

(一)传承弘扬红色文化。

1.积极开展红色教育培训。充分利用延安干部培训学院、市县党校以及革命旧址等红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加大面向长三角地区宣传推荐延安干部教育培训品牌力度,支持延安打造全国干部党性教育首选高地。探索推行“延安党性锻炼+无锡能力提升”分段式教育培训,建立双方主体班次学员互派制度。聚焦党性教育和能力提升,深化延锡两地党政干部学习平台合作,合力共建“延安精神无锡学习天地”,推进师资共享、课程共建。利用两地优质师资力量、精品课程资源,联合举办“延锡云课堂”,通过线上线下专题讲座形式,不断提升两地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能力水平。加快延安中小学研学教育基地、红色体验地建设,构建面向本地及全国的多样化、个性化、多层次红色教育培训体系,推动以干部教育为主向全民教育转变。结合延安枣园革命旧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一批红色教育现场教学点、红色研培体验线路,推出一批研学旅行精品项目。(责任单位:两市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市文广旅游局、延安干部培训学院)

2.大力传承弘扬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张思德精神。依托延安精神纪念日等重大节日,两地联动轮流举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张思德精神”主题论坛,两市相关工作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深化“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张思德精神”专项课题研究,制定研究成果奖励办法。充分发挥两地各级各类宣讲团、社科工作者、小小讲解员作用,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张思德精神”,助推伟大建党精神进企业、机关、学校、农村、社区、军营,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浓厚氛围。按照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要求,用好两地革命旧址、纪念馆等红色革命遗址,有计划组织两地党员干部到革命旧址、纪念馆开展现场教学、情景教学、体验教学,组织开展两地未成年人红色之旅、追梦之旅、塑魂之旅等研学活动。(责任单位:两市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游局、教育局)

3.全力推进文旅融合。推动无锡文旅集团、灵山集团和延旅集团、陕旅集团合作,依托延安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文化根基深厚的优势,结合长征、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造一批重点红色旅游区,展现革命文化的丰富内涵、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价值,进一步打响“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红色旅游品牌。鼓励两地文艺工作者围绕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革命史,结合延安黄土文化、黄河文化、边塞文化特色,联合创作一批文化作品。加强文化交流合作,开展文化作品展览展示、巡回演出等系列活动,宣传红色经典、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以延安革命纪念地、黄帝陵、乾坤湾、壶口等景区资源为牵引,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景区,形成西北革命根据地、长征落脚、全面抗战、转战陕北等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结合延安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民俗文化、休闲农业,推出一批红色文化体验精品旅游项目。发挥“陕西延安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载体作用,共享共鉴两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经验做法,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捐资、认领、认养等形式参与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积极推动“延安故事”等系列文创产品研发,推出符合新时代大众审美及需求的特色文创产品,促进餐饮、住宿等产业发展,拓展红色旅游产业链。双向举办旅游产品推介会、主题节活动,共同宣传推广旅游资源及优惠政策,以延锡两地开通直航为契机,进一步推动两地实现互为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责任单位:两市文广旅游局)

(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

4.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支持延川县、延长县、宜川县3个脱贫县建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助力实现脱贫群众遇病不返贫、遇灾不返贫、遇困不返贫,不出现规模性返贫。注重因地制宜发展壮大特色产业,鼓励社会力量赴脱贫县投资一批有发展活力、综合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及文旅产业项目。继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从促进就业、产业发展和后续配套设施提升完善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帮助改造新建一批社区工厂和乡村振兴车间,千方百计增加脱贫群众就业机会,加大脱贫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着重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新农村领军人才。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建设教育、卫生、养老、文化、移民小区配套设施等民生项目。〔责任单位:两市结对县(市、区)〕

5.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脱贫县为重点,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方面入手,着力打造一批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推广无锡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经验做法,助力实施一批农民居住条件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等民生项目,巩固提升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实施水质提升工程,进一步提高供水保障水平和水质净化能力,着力推进农村改厕和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建设,提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能力,不断改善基层群众人居环境。引入无锡网格化管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经验,助力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积极打造政府、村级组织、居民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借鉴无锡乡村振兴经验做法,完善乡村振兴建设规划、特色乡村建设行动方案等,注重融合历史、产业、民族、文化、生态等元素,着力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镇、示范村。支持开展数字乡村建设,发挥数字化对乡村振兴的带动引领作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致富。(责任单位:两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市委网信办)

6.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引导无锡相关院校、企业参与当地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注重在城乡建设中融入黄土文化、黄河文化、边塞文化等特色文化元素,谋划培育一批产业强镇、文化名镇。组织延锡两地建筑、交通等领域专业化团队开展合作交流,在延安重要交通枢纽、现代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等建设方面给予技术支持,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加强延锡两地数字政府、智慧城市等领域交流合作,学习借鉴无锡在党管数据、数据治理、信息惠民等领域规划、建设、管理、应用等方面经验做法,提升数字化发展水平。探索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责任单位:两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商务局、发展改革委)

(三)助力完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

7.加强基础设施领域交流合作。突出智力支持,加强延锡两地基础设施领域交流合作,分享无锡在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市政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经验做法,助力延安提升基础设施水平。鼓励两地在5G、智慧城市、电子商务、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领域加强合作。(责任单位:两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能源局)

8.深化教育领域交流合作。丰富教育合作方式,借鉴东西部协作经验,开展“组团式”师资交流培训活动,广泛应用线上互动课堂,共建优势学科,共同推动教学研究。支持革命老区教师到无锡开展业务培训,通过听讲座、进校园、上讲台、跟班跟岗、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培养一批师资骨干力量。以党在延安十三年光荣奋斗历程为重点,突出革命历史,彰显黄土主题,开展延安精神进无锡校园活动。支持开展学生“手拉手”活动,用好用活延安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搭建远程教育平台,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基层扩容下沉,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升革命老区教育信息化水平。(责任单位:两市教育局)

9.深化医疗卫生合作。支持延安重点医院与无锡医疗机构开展合作,鼓励共建专科联盟和中西医优势专科。组织无锡医疗卫生专家赴革命老区开展学术讲座、临床带教、手术示教等“传帮带培”活动,重点提升儿科、妇科、内科、外科等科室建设能力和诊疗水平。支持革命老区医疗技术人才到无锡开展长短期相结合的培训进修、跟班学习。推动“互联网+远程医疗”,开展远程会诊、远程查房、远程病理与医学影像诊断、远程教学、远程病例讨论等活动,推动两地优质医疗资源实时共享。(责任单位:两市卫生健康委)

10.支持开展劳务合作。借鉴东西部协作好经验好做法,建立常态化岗位供需信息共享机制,结合延安劳动力就业需求,精准对接无锡岗位供给,强化脱贫人口有组织劳务输出。支持无锡与革命老区人力资源中介机构进行深度对接合作,引导无锡企业为延安籍务工人员提供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服务、餐饮服务、建筑施工、机械修理等工种岗位,加强人岗高效匹配,有效促进异地转移就业。组织实施劳务人员定点定向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务人员就业技能。坚持市场化运作、组织化输出、产业化打造,培育壮大一批地域鲜明、技能突出、行业领先的劳务输出品牌。开展延安籍来锡就业人员跟踪援助,维护好在锡就业人员合法权益,建立就业服务档案,有效促进稳岗就业。(责任单位:两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绿色低碳发展。

1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加强无锡在长江、大运河,延安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建设和制度、机制等方面的交流互鉴。围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在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加强合作交流,培养生态环保人才,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鼓励江苏环境工程领域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人才团队,围绕革命老区生态系统调查、评估等开展课题研究合作,帮助革命老区开展生态环保政策、规划等制定,提升生态环保监管服务水平。鼓励无锡高新环保企业通过承包、参股、托管等方式参与革命老区环保设施的设计、运维,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技术服务。(责任单位:两市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规划局)

12.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支持两地合作开发碳汇项目、碳储量评估、碳汇本底调查、潜力分析,推进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价值。推进生态资源和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在保护好生态的基础上,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加快能源资源产业绿色发展,延伸拓展产业链,鼓励资源就地转化和综合利用,实现资源开发和地方经济协同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助力实施一批农文旅融合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等项目,培育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借鉴两地践行“两山”理念的经验做法,深入谋划推进“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乡村生态振兴示范创建工作。倡导绿色低碳节能生活方式,推动形成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消费理念,提高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责任单位:两市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规划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

(五)务实开展产业合作与科技创新。

13.加强特色产业合作。鼓励无锡农业科研院校与革命老区进行产学研对接,加强在新品种及良种繁育、农艺技术、农机装备和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的研发合作,推动一批研发成果转移转化。依托江南大学专业优势协助革命老区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水平,鼓励引导一批无锡先进种植、加工、销售企业来延发展,推进以苹果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后整理,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数字乡村建设。鼓励专业设计团队挖掘革命老区历史、文化、地理等优势资源,强化农特产品加工工艺、包装设计、产品赋值等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延锡两地特色产业合作,推动无锡朝阳集团等企业与延安农投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加大消费帮扶力度,积极推进延安苹果、生猪、杂粮、瓜果等特色产品产销对接。以市场化方式推进消费帮扶专馆、专区建设,将革命老区符合条件的特色产品纳入专馆、专区运营平台。组织农特产品企业在无锡开展进超市、进市场、进企业、进学校等活动。鼓励无锡电商平台、网络直播平台等针对协作地区特色农畜产品,组织开展直播带货、网络促销等活动,助力打响“延安苹果”“延川红枣”品牌。(责任单位:两市农业农村局、商务局)

14.推动适宜产业合作。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依托延安石油、煤炭、天然气、风能、光能等特色资源优势,无锡市在物联网、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发展优势,鼓励无锡企业赴延安调研考察、投资兴业,延安企业赴无锡学习交流,引导两地相关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延伸煤炭电力、石油化工、能化装备等产业链,大力发展下游精细化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在符合产业发展与转移指导目录前提下,推动无锡市劳动密集型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向延安转移,支持延安传统优势产业技术改造。积极探索“无锡企业+延安资源”“无锡市场+延安产品”“无锡总部+延安基地”“无锡研发+延安制造”等模式,拓展无锡与延安产业合作深度和广度,深化全产业链合作模式。组织开展“无锡企业延安行”活动,参加“丝博会”、展销会等经贸活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共同发展。(责任单位:两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大数据局、招商局、新区管委会)

15.支持共建产业园区。发挥无锡在园区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招商引资等方面综合优势,分享无锡南北共建合作园区经验,提升无锡与革命老区园区合作共建层次,创新合作模式,提升建设水平,助力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每年联合举办1场产业园区发展交流会议,分享园区规划、建设、管理等经验,举办招商推介活动,促进企业有序转移。鼓励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到延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泥湾开发区、延安新区设立研发生产基地,共建成果转化平台。推进无锡经开区与延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构建能源数字合作示范工程。以脱贫县为重点,支持“一县一园”建设,推动江阴—延川工业园区、宜兴—延长黑木耳产业园区、新吴—宜川苏陕协作现代农业产业园合作共建。积极发展“飞地经济”,按照“协同发展、优势互补、成果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通过创新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成等合作机制,探索采取托管、代管等方式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构建以技术、项目等为纽带的合作模式,形成可持续的利益共享机制。(责任单位:两市招商局、商务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农业农村局)

16.提升合作开放水平。组织两市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国际各类展会及经贸活动,加强两市经贸合作,扩大外贸进出口,助推两市企业抱团出海“走出去”,联合投资境外项目、共同开发境外市场、协作提供境外服务,携手助力两市企业“走得出”“走得稳”。支持革命老区积极对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责任单位:两市商务局、发展改革委)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两市领导定期互访和高层联席会议机制,共同研究、推动对口合作重大事项。两市各地区各部门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开展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的重大意义,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对口合作的全过程和全领域,把开展对口合作作为长期重点工作加以研究部署和扎实推动。压实主体责任,不断健全实施机制,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二)强化协调联动。两市对口合作牵头部门每年初要提前谋划好本年度重点工作事项,研究解决重点工作事项执行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相关工作的指导。根据国家和两市明确的对口合作重点任务,每年确定2个左右的年度推进重点专项。各专项应制定详细、具有操作性的实施方案。

(三)加大政策支持。两市有关部门在用地、用能、融资、产能置换和创业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为重大合作项目提供一事一议、特事特办政策支持。对纳入国家重大项目清单以及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革命老区单独选址重点建设项目,实行用地计划指标重点保障。鼓励两市金融机构结合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加大市场化方式积极参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四)加强评估督导。两市牵头部门要对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情况开展总结评估工作。做好对重大事项、重点工作的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组织主流媒体深度报道对口合作中的特色亮点和重大成果,深入挖掘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创新举措,积极营造两市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对口合作的良好氛围。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