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陕西省“十一五”基础测绘规划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信息>“十一五”规划>专项规划

陕西省“十一五”基础测绘规划

时间: 2010-08-25 00:00 来源: 陕西省人民政府

    目录

    前言…………………………………………………………4

    一、面临的形势………………………………………………4

    (一)“十五”期间基础测绘进展情况…………………4

    (二)“十五”期间基础测绘成果应用服务情况………5

    (三)面临的主要问题…………………………………8

    (四)调研及需求分析…………………………………8

    二、总体目标和指导思想…………………………………13

    (一)总体目标…………………………………………13

    (二)指导思想…………………………………………13

    三、主要任务………………………………………………13

    (一)测绘基准现代化建设……………………………14

    (二)基础地理信息获取和更新………………………14

    (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及网络分发服务体系建设……16

    (四)重要地理信息统计发布与监测…………………18

   (五)政府辅助决策公共地理信息平台建设…………20

    (六)新农村建设用图测绘保障工程…………………21

    (七)市县基础测绘……………………………………22

    四、保障措施………………………………………………23

    (一)依法保障基础测绘财政投入……………………23

    (二)形成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23

    (三)依托基础测绘设施建设…………………………23

    (四)加强技术创新和队伍建设………………………23

 

  前言 

  基础测绘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其服务范围涉及与空间位置有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是一项与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的先行性工作。基础测绘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其成果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服务保障作用。

    为了保障我省“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和到2020年远景目标的实现,根据《陕西省测绘条例》、《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紧密结合我省发展的空间布局结构和功能分区的总体战略规划,本着重点保障、量力而行、区分缓急、分步实施的原则,编制我省基础测绘“十一五”规划。

    市、县(市、区)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实际情况,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基础测绘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一、面临的形势

    (一)“十五”期间基础测绘进展情况。

    “十五”以来,陕西省基础测绘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省测绘局以初步建立“数字陕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为目标,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特别是利用卫星导航定位技术、遥感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测绘技术与服务体系进行了升级和改造,提高了基础测绘保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十五”期间,陕西省基础测绘工作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航空摄影及卫星遥感影像订购

完成了西安、铜川、韩城、绥德、红碱淖、吴起、千阳、山阳等摄区10多万平方公里的航空摄影。完成了全省21万平方公里的卫星遥感影像订购。

    2 1∶5万、1∶1万基础地理信息采集

    完成了全省范围596幅1∶5万数字栅格地图、数字高程模型、卫星遥感正射影像、核心矢量地形数据、地名数据、土地覆盖数据的采集。完成了“九五”期间更新的2400幅1∶1万地形图的数字化采集、数字正射影像生产、数字高程模型制作。完成了铜川、韩城、绥德、吴起测区2193幅1∶1万外业控制、野外调绘、数字线划图采集、数字正射影像生产、数字高程模型制作。

    3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

    建成已有数据区域的1∶1万数字高程模型库、数字正射影像库、数字线划图数据库、元数据库,建成全省范围的1∶5万数字栅格地图库、数字高程模型库、卫星遥感正射影像库、核心矢量地形数据库、地名数据库、土地覆盖数据库,建成全省范围的1∶25万、1∶100万数字线划图库、数字高程模型库。

    (二)“十五”期间基础测绘成果应用服务情况。

    1为经济建设提供基础测绘成果

    “十五”期间,省测绘局为省内各种重大工程提供了大量的地形图、基础地理数据和航空摄影资料等基础测绘成果。根据陕西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的统计报告,5年来先后向社会各界提供地形图48万余张、航空摄影像片及航摄底片12万余片、基础控制测量成果及测绘档案资料2340项。服务领域涉及水利、交通、通信、石油、电力、煤炭、林业、地矿、国土、环保、规划、铁路、公路、民政、公安等行业和部门,涉及800余个用图单位。为我省“十五”期间经济建设和陕北油煤气田规划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全省国土资源普查、南水北调引汉济渭工程规划、西气东输工程建设、西安至安康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以及西郑铁路新线建设等重点工程提供了大量翔实的基础测绘成果。其中向全省主要行业提供地形图资料的分布情况见图1。2为政府决策提供服务

    “十五”期间,省测绘局加快“数字陕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建设进程,并以此为平台推进地理信息共享,不断提高测绘成果的应用和管理水平,积极主动为省政府和有关部门决策,为全省经济建设和应对突发事件提供测绘保障。

    省测绘局利用“十五”期间完成的测绘成果和先进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先后开发研(编)制了《陕西省对外招商引资信息系统》、《渭河流域考察专题图》、《陕西省境内黄河流域卫星影像地形图》、《陕西省电子地图》、《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多媒体系统》、《陕西省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陕北能源基地建设多媒体系统》,《“一线两带”区域卫星影像图》、《沿黄卫星影像图》,为省委、省政府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的地理信息平台,起到了辅助决策的作用;测制的黄河壶口瀑布高柏机场规划用图、陕北榆神煤化学工业区清水厂址建设用图等为省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决策,以及陕北能源化工基地重大项目的启动提供了有效的测绘保障和快速的服务。

    3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支持 

    “十五”期间省测绘局还为省内应对突发事件、防灾救灾等及时提供了专题图和重要空间地理信息。佛坪县遭遇特大洪水灾害,省测绘局紧急赶制了《佛坪灾区卫星影像地图》和《佛坪灾区三维立体图》为抗洪救灾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非典”肆虐期,配合省、市防治非典办公室紧急编制了《陕西省行政区划挂图》、《西安市行政区划挂图》、《疫情物资支持挂图》,以及《疫情动态监控挂图》等防治“非典”工作专题图件共9套,有效地支持了全省防“非典”工作的指挥决策;利用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制作出《渭河下游影像图》、《防汛区域图及重点灾区挂图》,及时提供给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和省政府有关部门,同时利用GIS技术快速、准确计算出灾区水淹面积及滞洪量,为省领导做出科学、正确的抗洪决策以及灾后重建提供了及时的测绘保障。

    (三)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目前我省基础测绘工作仍滞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相对短缺。1∶1万基础地理信息还没有实现全省覆盖,陕北一些能源化工基地、陕南秦巴山区绿色产业基地还没有1∶1万基础测绘成果。

    二是基础地理信息更新不及时。在关中经济较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速度快,地物变化频繁,1∶1万基础地理信息滞后于经济发展现状。

     三是基础控制网陈旧。我省现有的基础控制网主要布设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为全省的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现代大地测量技术的迅速发展,现有的基础控制网的精度及现势性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目前我省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四)调研及需求分析。

    1用户调研

    为使“十一五”基础测绘工作与省重点工程项目紧密结合起来,省测绘局以陕测发〔2005〕77号《关于对“十一五”期间陕西省基础测绘资料需求情况进行调研的函》发文至到相关的厅局、主要用图单位、十个地市政府,发出调研函36份,收回调研函15份。为了更好地了解我省各部门及单位对基础测绘成果的需求形式、重点区域,省测绘局对主要19个部门、单位以走访面谈的方式进行深层次的需求调研。通过信函、走访调研,共对29个单位进行了调研,基本涵盖了主要用图部门、单位。经过汇总、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秦岭、大巴山1∶1万地形图需求紧迫。

    从1∶1万基础测绘资料情况看,秦岭、大巴山地区一直属于陕西省的无图区,根据调研情况,林业、煤田、地质、国土、环保、地震、水利、公路等部门、单位在“十一五”期间急需该地区的1∶1万基础测绘成果,原有的1∶5万地形图资料无法满足更高精度的实际需要。

    (2)陕北缺图地区基础测绘资料急需测制。

    由于受经费投入不足的影响,十五期间陕北还有一些地区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没有采集,这些区域是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调研情况,“十一五”期间该地区在公路建设、兴修水利、能源开发、林业保护、水土保持、城乡规划、勘查设计等方面迫切需要1∶1万基础地理信息的保障。

    (3)省级基础控制网需要更新。

    随着现代测绘技术的迅速发展,我省现有的大地控制网无论其精度还是成果的现势性(大部为70年代前成果),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目前我省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根据调研,煤田、地质、文物、地震、城市规划等部门提出需要对现有的省级基础控制网进行更新。

    (4)全省范围的高分辨率影像需求量大。

    根据调研情况,“十一五”期间资源调查、动态监测、应急指挥、环境保护等方面需要获取全省高分辨率的航摄、卫星遥感影像资料。高分辨率影像同时也是基础测绘不可缺少的资料源,是构建全省多尺度影像库的重要成果。

    (5)需要建立全省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各部门、单位对基础测绘成果的数字化程度的要求逐步提高,纷纷建立信息中心以提高对数字信息的处理能力,“十一五”期间国土、水利、气象、林业、地质等部门都准备建立各自的信息管理系统,迫切需要建立全省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以减少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共享能力。

    2需求分析

    根据《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内容,结合调研情况,“十一五”期间对于基础测绘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信息化建设。

    加速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战略举措。基础测绘提供的成果是地理信息资源的主要来源。“数字陕西”工程只有将地理空间信息与社会公共信息、专业信息相互嵌入,才能形成省情信息资源的集成、应用与共享。因此,推进“数字陕西”建设,必须首先加快由基础测绘成果构建的地理空间数据库的建设,从而为其提供一个坚实的、统一的空间基础平台。利用该平台,对政府各部门专业信息进行整合及集成,从而克服信息数据生产和管理等方面的条块分割、相互封锁、标准不一、重复建设的弊端,促进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2)新农村建设。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无论是实行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小城镇建设、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还是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发展农村公共事业,都离不开基础地理信息的支持。基础地理信息真实地表达了耕地的分布情况、地势的坡度等信息,为精细农业、现代化种养业提供布局支持。同时基础地理信息是农村规划的必不可少的依据,可为小城镇建设等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3)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

    “十一五”期间,我省在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方面将继续加大投入。在水利设施、交通体系建设方面,基础测绘信息能够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水利设施的规划需要地形、地貌资料的支持,铁路、公路线路选线及规划需要以基础地理信息作为基础进行设计,机场扩建、重点工程建设的前期可行性研究也需要现势性好、准确度高的地理信息作为支撑。

    (4)区域经济结构布局。

    “十一五”期间我省要加快建设四大基地,合理规划主体功能区。为此,迫切需要解决陕北能源化工基地、陕南绿色产业基地局部地区没有1∶1万基础测绘成果的问题;同时进一步提高关中先进制造业基地、渭北果业基地1∶1万基础地理信息的现势性及准确度,为区域发展、结构布局提供及时准确的基础测绘保障。

    (5)资源调查及生态环境保护。

    实施生态省建设,准确划定不同功能区域的地理区位,统计分析地理特征、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土地覆盖等的现状和变化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设计、建设、保护,需要多种类、多时相、多分辨率的基础测绘成果。林业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水资源调查及环境保护,需要基础测绘成果作为基础信息平台。

    (6)城镇化建设。

    未来五年,我省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对基础测绘成果的需求将更加紧迫。在城镇建设中,基础测绘成果必不可少,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建立城镇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整合社会、经济和其他信息,可为城镇的建设、发展、管理提供广泛的信息支持。 
  
    二、总体目标和指导思想

    (一)总体目标。

    结合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基础测绘工作,完善“数字陕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形成全省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加快推进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建设,形成基础地理信息快速更新机制,完成10万平方公里的基础地理信息的获取和更新任务。完善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及服务体系,提高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为省“十一五”重大项目和重点区域提供基础测绘保障。

    (二)指导思想。

    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要加大测绘统一监管力度,加强基础测绘工作,全面提升我国测绘保障服务能力”重要指示的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需求为牵引,从满足全省经济建设、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等需要出发,加强基础测绘工作,坚持测绘科技创新,以现代高新技术为手段,加强“数字陕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拓宽测绘服务领域,提高保障能力,促进社会信息化进程,积极为全省经济建设和政府各部门提供测绘保障服务。

    三、主要任务

    根据调研情况,结合陕西省“十一五”重大项目和重点建设区域的测绘保障需求,确定“十一五”期间省基础测绘主要任务如下:

    (一)测绘基准现代化建设。

    测绘基准现代化建设是在国家空间坐标基准框架的基础上,建立我省集平面、高程于一体的综合性基础控制网,主要为省经济建设提供高精度、三维、多功能的空间定位基准信息。为国防建设、环境预报、沉降监测、城市建设、资源开发、道路建设、水利工程、科学研究等提供基础性测绘保障。在建立陕西省基础控制网的基础上,精化陕西省的大地水准面。

    测绘基准现代化建设,需要在全省范围内布设GPS C级网点,更新全省三等水准高程成果,获取地心坐标系与参心坐标系精确的转换参数,建成分布更合理、现势性更强、精度更好的集平面和高程于一体的综合性基础控制网。

    (二)基础地理信息获取和更新。

    1航空摄影与遥感影像订购

    影像信息是记录区域发展现状的最直观的资料,也是基础测绘重要的资料源。为了构建全省多尺度影像库,满足资源调查、动态监测等方面的社会需求,为基础测绘提供影像资料,需要获取全省重点区域的高分辨率的航摄、卫星遥感影像资料。主要内容如下:

    在关中地区,安排西安、蒲城、陇县摄区的航空摄影,基本覆盖关中先进制造业基地、渭北果业基地区域。

    在陕南地区,安排秦岭、镇巴摄区的航空摄影,基本满足陕南绿色产业基地发展的需要。

    在西安、咸阳等重点城市和地区进行大比例尺彩色航空摄影,或安排购买分辨率为1米左右的卫星遥感影像。

    2 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

    为了满足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决策指挥、宏观管理、前期规划、可行性论证等工作的需要,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需要对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定期更新,以保持基础地理信息的现势性、准确性。主要内容如下:

    利用最新影像资料,通过实地调查、标绘,对1∶5万基础地理信息资料进行更新,范围覆盖全省区域。主要内容包括外业控制、影像图制作、外业调绘、更新要素采集、数据编辑与协调。

    3 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和更新

    陕南秦岭、大巴山地区,一直属于陕西省1∶1万基础测绘成果的无图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十一五”期间,该地区在林业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公路建设、水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矿产开发等方面急需1∶1万基础地理信息成果。关中地区经济开发区比较集中,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速度快,地物变化频繁,已有的基础测绘资料现势性无法充分满足在城市群建设等方面的需求,迫切需要对重点地区和重点要素内容进行快速更新。主要内容如下:

    陕南秦岭、大巴山主要地区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主要内容包括外业控制、野外调绘、影像图制作、数字高程模型构建、地物及地貌要素立体采集、数据编辑。主要范围包括宝鸡市的凤县、太白,西安市的周至、户县,商洛市的镇安、柞水,汉中市的城固、洋县、勉县、镇巴、留坝、佛坪,安康市的石泉、宁陕。

    关中地区1∶1万基础地理信息更新。主要内容包括外业控制、影像图制作、野外调绘、更新要素采集、数据编辑与协调。主要范围包括西安、渭南、咸阳、杨凌、宝鸡。

    4城市规划区1∶5千基础地理信息采集

    随着我省城市化和城市信息化进程的加快,1∶1万比例尺的地形图已不能满足地级市以上的城市建设需要。为了满足城市建设、产业布局、环境监测、市政交通、电力电信、管道敷设等对中等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需要对全省十个地级城市规划区测制1∶5千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具体内容如下:

    十个地级城市规划区1∶5千基础地理信息外业控制、野外调绘、影像图制作、数字高程模型构建、地物及地貌要素立体采集、数据编辑。 

  (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及网络分发服务体系建设。

   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与维护

   随着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更新与完善,需要对已有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进行更新与完善,对多比例尺、多数据源的数据库进行系统集成,以保证基础测绘应急保障能力、基础平台作用的正常发挥。主要内容如下:

   利用“十一五”期间采集、更新的基础地理信息对已建成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进行更新和完善。建立新增数据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数字线划图数据库、元数据库,并对数据库进行集成,完善数据库管理系统。

   2基础地理信息网络分发服务体系建设

   为了实现基础测绘成果的高效管理,进一步推动测绘成果的社会化应用,促进我省信息化的进程,需要进行基础地理信息网络分发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基础地理信息网络分发服务体系,可以实现省基础测绘成果安全高效、方便快捷的服务,促进测绘成果的充分利用,有效地防止重复测绘,更好地满足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基础测绘成果的需要。主要内容如下:

   建成分发服务用测绘成果元数据库,测绘档案目录及行业测绘成果目录上网公开发布,实现省、市分发服务系统的协同服务。通过多级互联的网络化的分发服务系统,用户可以从系统中任何入口,查询、检索、浏览、定购所需的基础测绘成果。

    3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网络运行与维护

   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多种软硬件基础测绘设施,基本形成了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运行平台与技术保障支持,能够以多种形式积极地向社会提供快速响应服务。通过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平台的运行,可以看到基础地理信息的管理与分发服务是一项政策性强、工作量大的公益性、基础性工作。建立高效的业务化运行的国家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同时保障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可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以及社会发展提供快速响应服务。因此,按年度实施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网络运行与维护项目就显得至关重要。主要内容如下:

    形成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的技术支持保障体系,确保系统运行平台一旦发生故障,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技术服务支持(含硬件备品、备件更换和软件升级服务等),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提供安全可靠的运行及技术保障,实现对整个系统的运行平台及技术保障系统进行不断的更新、升级和维护管理。

    4GPS连续运行跟踪站网建设

    建立地基稳定、分布均匀、覆盖全省的GPS连续运行跟踪站,为气象、安全、地震、测绘、交通、水利、环保等部门和行业提供高精度(分米级或厘米级)的静态定位、动态定位、基准数据、差分数据、精密星历、监控接入等多功能、多用户、开放式的公共信息。主要工作有:建立GPS连续运行跟踪站、GPS数据处理中心以及提供相应的通讯支持。

    (四)重要地理信息统计发布与监测。

    1重要地理信息统计分析系统建设

    一些重要的地理信息被社会普遍关注,如全省国土面积、境界长度、沙漠变迁、地貌类型分布、重要地理景观的高程等,这些重要地理信息的统计、分析、发布有助于政府管理决策,满足社会对重要地理信息的迫切需求。主要内容如下:

    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测绘高新技术,采用信息处理、地理分析和统计等方法,完成陕西省地貌类型划分与统计,形成全省山地、丘陵地和平地的面积、分布等权威信息数据;确定的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等四大主体功能区的范围,采集相关地理信息、收集经济信息,并建立基于政府决策的专题数据库,为其提供面积、高程、地貌类型等地理信息和相关统计分析数据服务;获取包括行政区域地理位置、国土面积等内容的基础地理信息和包括境界、地表覆盖等内容的专题地理信息,向社会提供统一、准确、权威的统计分析数据。

    2陕北能源化工基地重点区域地表形变监测

    陕北作为我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随着煤田、油气田的规模化开采、开发,越来越明显的造成这一地区地表的变形(包括水平位移和地面沉降),从而形成一些人为自然灾害的隐患。利用高精度GPS监测网的布设结合D-INSAR(差分干涉技术)建立这一地区地表变化监测系统,能及时反映陕北能源基地的地表变化情况,初步建立起该地区因开发形成的地表形变安全预警系统。

    陕北能源基地地表变化监测系统的建立,需要在该地区有选择的布设高精度GPS监测网,并针对地表变形明显地区开展D-INSAR地表变化监测试验研究工作。主要工作有:高精度GPS监测网的选埋和周期性观测;地表变形明显地区D-INSAR地表变化监测试验研究;监测数据处理及变形分析预报。

    3陕西省地图集编制

    地图集是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集中反映。采用现代数字制图技术编制出版全省综合性地图集,在经济发展和辅助决策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陕西省地图集是全面反映我省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等状况,展示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形象化基础资料,是我省文化大省建设的重要工作。

    图集编制将全面收集全省各行业的最新成果、成就及发展规划资料,采用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数字地图制图技术,设计开发的《陕西省地图集》将形成适于及时更新的互联网版、快速更新方便使用的电子光盘版和权威的印刷版三种形式。

    (五)政府辅助决策公共地理信息平台建设。

    1基础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

    我省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工作正在广泛开展,急需地理空间数据的有力支持。目前的电子政务系统大多都是相对独立和封闭的系统,局限于各自的行业部门,政务信息相对独立,缺乏最基本的地理空间信息的支撑,信息无法直观有效表达,各个行业的信息资源无法整合,数据远没有实现真正意义共享。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建立陕西省基础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平台,发布、维护基础地理空间信息,电子政务的各个系统根据自己的权限对共享数据进行访问,根据现有的客户端现状和需求进行全省各类专题数据和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的整合与集成。主要内容如下:

    一是共享数据库的建立。依据地理空间数据的组织方法,将分类好的数据进行空间化,建立起地理空间关系。二是信息共享权限的配置。根据政府部门的职责范围和国家数据保密的原则,进行用户、角色和客户端软件的权限设置。三是共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基于现有的软硬件资源现状,进行必要的扩充和升级,依据政府专网进行系统的开发和测试。

    2数字城镇地理空间信息平台建设示范

    加快城镇化进程,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功能和加强城市管理是我省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城镇建设中,整体布局、规划设计、市政建设、治安管理、应急指挥等方面都需要利用基础地理信息。通过数字城镇建设示范,建立城镇管理共用的唯一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提高基础测绘保障能力,避免重复建设,为科学化的城镇建设和管理提供强有力的地理空间信息支撑,为全省数字城镇地理信息平台建设、管理提供示范样板。     主要内容如下:

    选取两个典型的数字城镇地理空间信息平台建设示范,建立城镇地区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实现地理空间数据与社会经济等信息的集成,为城镇区域布局、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广泛的空间信息决策支持。

    (六)新农村建设用图测绘保障工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加强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加强防汛抗旱和减灾体系建设,加强农村道路、饮水、沼气、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建设,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等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在这些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权威的、现势性好的新农村建设用图作为各项建设工作的统一平台和依据,而目前我省大多数乡村都没有现势性较强的新农村建设用图。因此,迫切需要开展新农村建设用图测绘保障工程,实现“一乡一图”,为我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前期的基础准备。

    新农村建设用图测绘保障工程将利用已有基础地理数据,通过实地调查、标绘,收集最新影像资料和权威部门的现势性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和更新,运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制作形成覆盖全省所有乡镇的新农村建设用图。其表示的主要内容有:地名、居民地、水系、境界、道路及附属设施、旅游景点和主要独立地物等。

    (七)市县基础测绘。

    各市县测绘管理部门,在各市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根据各地市经济发展需求,开展基础测绘工作。其主要工作内容有:依托国家、省高等级测绘基准、测绘框架,建立为市县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服务的区域内平面与高程控制网(在国家GPS A、B级控制网、全省GPS C级控制网的基础上加密布设区域性GPS D级网,布测四等或四等以下水准路线);规范市、县一级的独立坐标系建设;测制1∶500、1∶1000、1∶2000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影像图及数字测绘产品;统一部署,避免重复建设,建立地市范围内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整合市县一级地理信息资源,为区域内国土、规划、建设、市政、公路、交通、能源、旅游、水利、公安、农林等部门提供测绘保障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依法保障基础测绘财政投入。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陕西省测绘条例》的有关要求,建立稳固的基础测绘更新机制;进一步完善基础测绘分级管理体制,建立基础测绘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并根据省经济建设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二)形成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加强与省经济建设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充分发挥陕西省空间信息协调委员会的职能,建立基础地理信息共建共享机制,实现各专业信息的共建共享,加快基础地理信息更新周期。

    (三)依托基础测绘设施建设。

    依托国家基础测绘设施项目,建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更新及数据库管理、产品开发体系,形成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建设的硬件、网络和软件环境系统,实现海量数据的安全、高效管理和数据服务。

    (四)加强技术创新和队伍建设。

    要在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引进高新技术,提高信息化测绘水平,提升基础测绘成果的科技含量。要在现有测绘专业人才队伍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一支由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和优秀经营管理者为支撑的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要建立和完善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要在测绘事业的发展中,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努力把人才优势转化为知识优势、科技优势和事业优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