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杨凌示范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摘 要)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信息>“十五”规划>区域规划

杨凌示范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摘 要)

时间: 2008-01-01 00:00 来源: 陕西省人民政府

  一、示范区成立以来的发展、建设回顾

  杨凌示范区成立四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在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使命,积极改革,不断创新,认真探索加快自身发展的新思路,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成果转化、科技示范、体制改革、引进人才及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总体面貌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基础设施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推进”的原则,投资15.6亿元,建设了市政道路、城市供水、会展中心、教育中心、医疗中心以及电力、通讯、天然气、供热和计算机网络平台等一批关键项目,城市面貌大为改观,功能更加完善,一座科教优势明显、产业特色突出、具有田园风光的现代农科城已现雏形。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高科技项目落户杨凌,初步形成了以良种繁育、节水灌溉设备制造、生物工程、制药、农用化工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等行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一是民营科技型企业占主导地位,机制新,有活力;二是产品普遍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在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三是企业同大学及科研机构协作关系密切,产品及技术研发具有较强的支撑;四是绝大多数企业是涉农产业,而且集中在良种繁育、节水灌溉、无公害农药、生物肥料、植物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以及现代中成药等关键领域。

  —科教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科技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示范区按照“有利于学科发展、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人才培养”的原则,打破旧的管理体制,对当地10家科教单位进行了优化整合,组建了新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这项改革,初步理顺了管理体制,整合了科教力量,优化了学科设置,激发了活力,增加了发展动力,为科教潜力的发挥创造了有利条件。

  —科技创新稳步推进。按照“机构优化、布局合理、纵深配置”的思路,优化学科,优化队伍,创新机制,并投资2亿元建设了节水灌溉、生物技术育种、植物化工、农业综合试验4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和高新技术孵化中心及留学生创业园,面向西部农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开展攻关,为优秀人才提供高水准的创业环境和事业平台,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孵化出30多家成长潜力较好的高新技术企业。

  —科技示范多层次展开。通过产业带动、推广应用、技术辐射、咨询培训、展览展示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科技示范。先后在省内建立了11个示范基地,在西部省区建立了41个科学试验、示范基地,示范推广应用农作物丰产栽培技术面积1284万亩,应用经济林果丰产管理技术350万亩,开展技术培训1.51万期,培训农民280万人次,累计带来经济效益200多亿元,并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

  —对外合作交流不断扩大。按照“拓宽领域、创新方式、提高水平、扩大成果”的对外开放总方针,积极发展同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同美、日、以、法、荷等许多国家的众多企业、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协作关系,开展了多方面的合作研究和培训。特别是中以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合作研究项目,在高温及干旱胁迫对植物生理的影响、分子标记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研究、野生高抗旱植物资源利用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二、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五”计划是示范区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国际国内经济、社会、科技诸方面出现的新趋势、产生的大背景、面临的新环境出发,紧扣功能定位,按照市场经济的新要求、以人为本的新观念和制度创新的新思路,“十五”期间,示范区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扩大开放,以参与西部大开发为切入点,以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题,以科技示范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为重点,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环境创新为发展动力,以省部、省内共建体制为重要依托,全面加快建设发展步伐。

  (二)发展思路

  “十五”期间的发展思路是:科教奠基、人才支撑、体制(机制)保障、产业带动、科技示范。核心是提高综合竞争力。

  (三)奋斗目标

  基于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使命,杨凌示范区的建设发展目标将立足于国家西部开发的大战略和中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目标。中长期的发展目标是:

  1、杨凌示范区作为国家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中国农业实现产业化、现代化方面,要成为“最具影响力和推动作用的科技园区”。

  2、杨凌作为世界少有的农业科研、教育资源优势密集地,在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方面,要成为“中国农业高新技术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开发中心、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中心、成熟农业高新技术的集成中心、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心、农业科技信息辐射中心”。

  3、杨凌作为一个担负国家小城市建设示范使命的新型城市,城市建设的目标是: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结构协调,规模适度。并最终建成“科教发达的农科城、经济发达的产业城、环境优美的生态城、文明开放的旅游城”。

  “十五”期间的奋斗目标是,为上述中长期目标的实现,在体制、人才、科技创新和发展环境方面奠定坚实的基础。

  1、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思路及目标。

  从自身的优势和西部发展的迫切要求出发,“十五”期间的产业发展重点是:

  (1)农牧良种业。21世纪农产品质量的竞争,核心是良种的竞争。我国同发达国家在良种产业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尤其在加入WTO后,良种产业已经成为关乎我国农业生存发展的战略性产业。良种培育是示范区的最主要的科技优势之一。“十五”期间,要围绕西部地区的农牧良种形成一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产业,培育一个覆盖西北、辐射全国的大市场。

  (2)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不仅取决于初级农产品的质量,更取决于整个产业链条、整个生产体系的发达程度。没有农业生产外环节的多次增值,农业经济效益就难以从根本上提高。“十五”期间,要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增强农业竞争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工作重点是:加强相关技术和设备的开发,用高技术、新装备武装农产品加工产业;二是培育和扶持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企业,形成一批有主导产品、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三是抓好相应的市场建设,以大流通促进产业大发展。

  (3)现代生物技术产业。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是使农业、畜牧业向高产、高效、优质、集约化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示范区主要胚胎生物工程技术水平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通过引进优质种牛和种羊的基础上,实现胚胎生物工程产业化,快速扩繁高产优质牛、羊优良品种后代,大幅度增加我国良种牛、羊覆盖面。

  (4)植物化工及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产业。西部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利用现代高新技术,综合开发利用生物资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是西部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出路。“十五”将重点发展动植物基因工程产品、植物化工、高效安全生物农药、高效有机肥料等新型产业。

  (5)旱作农业新机具、新材料产业。中国是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农业灌溉用水超过总用水量的三分之二,水资源短缺更是西部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围绕节水农业,重点发展节水灌溉关键设备、人工汇集雨水材料设备的产业化开发。主要研制生产适用于大田作物、温室、大棚、蔬菜、花卉、果树、园林等使用的喷灌、微喷、滴灌、渗灌和管道灌溉成套设备的规模化生产;大幅度提高设备的整体配套性和产品质量。

  (6)农业信息化产业。农业信息化技术作为农业科技革命的先导,贯穿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和推动力量。西部地区幅源辽阔、交通不便,目前产业结构调整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缺良种、缺技术、缺信息。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靠科学准确、反应灵敏和运转高效的农业信息体系。十五期间的发展重点是,开发面向西部农业主产区和主导作物的农业专家系统;对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农业生产中已得到一定应用的成熟农业信息技术及产品进行推广示范;建设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及农业技术咨询服务系统等。

  (7)现代中成药产业。陕西具有深厚的中医药传统和极为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十五”期间,将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建立以中医新、特药研究开发为主的研发中心,并严格按照GMP、GAP标准,形成以中药炮制加工、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和新特药生产为主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创出杨凌中医药品牌。

  2、科技示范的工作重点、思路及目标。

  “十五”期间科技示范的重点是,面向西部农业发展的科技需求,立足于西部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需要。基本思路是,发挥科教优势,加快优良品种培育、引进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推动西部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积极探索企业、科技人员和农户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有效组织形式;建设好国家农业专利技术信息中心,尽快形成覆盖西部、辐射全国的农业科技大市场。

  (1)推广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促进结构调整升级。按照“面向市场、因势利导、突出示范、发挥优势”的原则,通过建设一批种养示范基地,大力推动杨凌乃至西部地区发展区域特色农业,集中力量抓好名优新特果品、苗木花卉、畜牧养殖和绿色无公害蔬菜五大产业的示范,扩大节水灌溉、设施农业的示范作用和影响。

  (2)探索完善产业化要素、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新机制和新形式。按照“政府引导、科技支撑、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思路和“公司+科技人员+农户”的模式,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对农户的带动力。

  (3)建设好各类农副产品质量检测、认证机构。抓住国家建设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的机遇,发挥科技优势,争取成为国家农副产品质量检测、认证中心之一,成为首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4)继续实施好“科教兴杨”和“校村共建”工程。加大科技示范工作力度的和投入,发展民办技术推广组织和各类农民专业协会,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大学、企业、科技人员,以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入股和技术转让等多种形式,从事技术推广和服务工作。采取多种渠道和形式,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5)加快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优化服务、形成规模”的思路,加速推进市场体系建设。重点建设种子市场、优质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完善市场管理、服务体系。节水灌溉设备、花卉、绿色蔬菜等重要专业化市场建设也要分步实施。鼓励发展民间农产品流通组织和批发销售大户。大力发展各类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和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服务,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6)继续搞好区外示范,扩大农业科技辐射力。积极探索在区外进行科技示范的有效途径和方式;鼓励扶持两所大学发挥各自优势,以提供良种、技术、培训、产品或以科技承包等形式,同各地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新建若干个具有一定规模和代表性的示范点、示范基地,通过科技示范和技术辐射,促进西部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三、战略措施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十五”期间,必须牢固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根本,按照小平同志“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大胆改革创新,实施好以下战略。

  (一)创新战略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地区发展的动力源泉。“十五”期间,示范区将通过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环境创新,为示范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1、体制创新。

  人才、资金、技术等发展要素能否得到有效配置,发挥出最佳效益,关键取决于体制和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对示范区的运行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十五”期间,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实现管理体制的规范化、法制化、公开化将是体制创新的主要目标。

  体制创新的重点是:

  (1)建立规范、廉洁、高效的政府运转机制。强化小政府、大服务的理念,落实服务承诺制;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规范服务程序,完善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建立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

  (2)建立适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高新技术认证机制、投资体制、融资体制、税收政策、激励体制、招投标体制、人才体制等,为示范区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3)积极引导入区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机制,规范运作,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努力推广股票期权制度;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管理水平、获利能力和成长能力。

  (4)引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广大农村的实践,推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组织创新、机制创新,探索用市场手段整合生产要素,促进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2、科技创新。

  “十五”期间,科技创新将按照“面向市场,发挥优势,突出重点”的思路,针对西部农业发展的科技需求,抓好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抓好重大关键技术和装备的攻关。

  (1)建立机构优化、布局合理、纵深配置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支撑服务体系。按照“有利于学科发展、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原则,继续深化两所大学的改革,搞好生物育种、节水灌溉、植物化工、农业综合试验四个国家级工程中心和高新技术孵化中心及留学生创业园的建设,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投入体制和促进高技术、新成果的加速转化机制。

  (2)选择重点和关键技术领域率先突破。包括:生物技术及生物工程;节水灌溉工程、节水设备及节水新材料;植物化工;环境工程及自然资源的保护利用;农业信息技术;精准及设施农业;环保型农用物资;食品工程及其它国家鼓励的高新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3)突出抓好北方旱区主导作物优良品种的选育,开发林草种苗快速繁育技术和植保技术,发展与西部植物资源增值转化相关的精深加工技术。引进一批急需的实用技术和优良动植物品种,通过技术改型和驯化改良,迅速在西部地区推广应用。加强成熟技术的配套集成,推动农业综合开发。

  (4)围绕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选育或引进一批适宜于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恢复植被的优良抗旱林木草种。对荒漠化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提出规模化治理的系统方案并提供相应的技术集成。积极探索通过发展生态经济带动生态环境治理的发展模式。

  3、环境创新。

  杨凌示范区能否完成好国家赋予的使命,关键取决于发展环境建设的水平。围绕人才、资金、技术等发展资源的争夺,主要是发展环境的竞争。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整治,综合完善。“十五”期间,要按照提供高水准发展平台的要求,全面优化示范区的发展环境。

  (1)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设施,完善城市功能,改进城市管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创造舒适、优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2)坚持依法治区,强化依法行政和文明执法,搞好社会治安,创造安全、公正的法制环境;

  (3)大力整顿经济秩序,完善市场管理法规,规范市场行为,搞好知识产权保护,创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4)加强战略研究和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管理水平,创造高效、廉洁的管理环境;

  (5)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城乡人民的综合素质,创造进步、文明的人文环境;

  (6)全面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改善金融服务条件和手段,积极发展各类社会中介组织,培育、完善市场体系,创造优良、完善的社会化服务环境;

  (7)加快信息化建设,建设高水准的信息平台,拓展对外交流合作的渠道和手段,创造通畅、便捷的对外开放环境。

  通过“十五”建设,使“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都是示范区形象”成为每个示范区人的自觉意识和行动,招商引资从主要依靠政策优惠,转向依靠良好的投资环境上来。

  (二)人才战略

  人才战略的核心是提高杨凌示范区的竞争力。人才是创新的载体,是发展的关键。要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着力培养、引进创新型人才,通过机制创新,凝聚人才优势,依靠人才优势形成竞争优势,并使竞争优势成为发展优势。

  工作重点是:

  (1)建立起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的录用和淘汰机制。按照示范区发展要求,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录用和评价制度,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使优秀人才能够进得来,留得住,干得成事。通过竞争驱动队伍流动,通过流动保持队伍活力。

  (2)为优秀人才建立高水准的发展平台。要从政策、环境、创业条件诸方面扶持优秀人才创业,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干的舞台。重点建设好高新技术孵化及留学生创业园,吸引一批掌握前沿科技的海外优秀人才来杨凌创业。

  (3)建立能够凝聚和吸引人才的激励机制。通过制订激励创新的政策、建立奖励创新的制度、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等方式,调动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加速高技术、新成果的产出。启动“科技兴企”计划,支持企业建立技术创新机构,支持大学研究开发积极面向企业科技需求,引导企业采用经营者和成果所有者股权、期权等新的产权制度,将科技成果、管理智能等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实现人才、技术、资金的有效融合,推动产学研结合。

  (三)开放战略  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在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发展开放型经济已成为必由之路。“十五”期间,示范区将按照“拓宽领域、创新方式、提高水平、扩大成果”的对外开放总方针,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以开放促开发、促发展,既要走出去,更要引进来,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对外开放的总目标。

  1、进一步加快利用外资的步伐,扩大利用外资的领域,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要抓住国际资本大流动、产业大转移的机遇,积极探索利用外资的新方式,争取吸引一批国际跨国大公司、大企业在杨凌投资兴业。

  2、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要主动出击,寻商机,求合作,开阔眼界,寻找差距,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示范区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尤其要在管理和服务方面向国际水准努力。要积极围绕企业发展、科技示范、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引进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

  3、加强国际间的科技合作和人才交流。要进一步加强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以及有关国家在课题研究、人才交流、联合办会等方面的合作。继续推动中以合作项目的实施,组织好农业高新技术论坛和国际水土保持与旱作农业培训班等国际合作。

  4、多渠道对外开放。要依托外经贸部、科技部、外专局等共建部委提供的有利条件,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利用各驻外机构的窗口作用,积极捕捉信息,引进资金、技术、项目和人才。采取切实措施,利用好作为亚太经合组织(APEC)开放科技工业园区的优势,办好海峡两岸农业综合试验区、中法食品联合研究开发中心,争取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园建设初具规模。

  (四)投融资战略

  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经验表明,资本市场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动力。因此,必须创新投融资战略,开发利用好资本市场资源。

  “十五”期间,示范区将加速启动与资本市场的整体对接战略,积极进行投融资体制的探索和创新,推动当地资本市场的发育,充分运用资产重组、上市、收购、兼并等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资本运作方式,突破资金制约瓶颈,实现产业与金融的结合、科技与资本的结合、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努力使示范区发展成为市场活跃、机制完善、投资效果良好的区域性资本市场中心之一。

  1、设立“杨凌控股”,并尽早进入国际、国内资本市场。示范区的国有资产已有一定的积累和产出效益,但原始投入资本的效应尚未最大化,急需进入资本市场,盘活存量,通过资本资本市场的放大效应,实现增量。对现有资产通过优化整合设立杨凌控股,通过上市、增发、国有股流通、分拆上市、海外上市等方式,实现资本结构的公众化、经营的多元化、业务的国际化、资产的证券化,争取在3-5年内成为法人治理机制完善、组织结构合理、运作规范、经营多元化,业务国际化,业绩优良的大型国有控股集团,力争实现在2005年资产总额达到150亿元,利税总额为20亿元的目标。

  2、筹组杨凌金融集团。适应杨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要求,特别是一大批具有良好成长性的中小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要求,逐步建立起功能强大、服务完善的金融支撑体系。包括:争取设立杨凌发展银行;成立杨凌信托投资公司;建立杨凌风险投资基金;发行杨凌开发建设债券;建立高新技术产权交易市场。

  3、利用“杨凌概念”这个品牌优势,积极推动入区企业上市。杨凌许多企业成长性好,上市题材多,发展潜力大。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推动企业直接上市融资,并通过配股、增发新股等方式在证券市场持续融资。争取“十五”末,在示范区成长起若干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大的上市大公司,使其成为结构调整、产业示范的骨干和依托。

  4、积极引进外资。争取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加大利用国际金融资本、产业基金的力度,抓好世行贷款和外国政府赠款、贷款争取工作。吸引更多金融、投资机构和中介服务组织在杨凌开展业务。积极探索项目融资、股权转让、境外直接上市等方式利用外资。

  5、研究制订吸引民间投资政策措施。探索建立以民间企业性风险投资为主体,以政府投资为引导、外资及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风险投资体系。挖掘民间资本巨大的投资潜力,采用BOT、TOT等多种融资形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

  (五)城市化战略

  城市具有突出的生产要素聚集效应,城市经济具有典型的规模效益递增特点。推进城市化是国家“十五”计划的一个重大战略取向,实施城市化战略是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示范区城市建设的目标是: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结构协调,规模适度。

  示范区城市化战略的基本思路是,以产业化推动城市化,通过城市化促进产业化。  “十五”期间,示范区城市化战略推进的重点是:

  1、以规划为先导。通过认真研究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充分借鉴国内外城市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出高水平的城市建设规划。

  2、推进城乡一体化。通过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等途径壮大村镇经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把村镇建设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使村镇设施建设标准逐步向城市靠拢,并作为城市功能的完善和补充。加快有线电视、电话、互联网等设施的进村入户步伐,利用现代信息手段使现代文明更多、更快地传播辐射到农村。

  3、探索城市建设的投融资新机制。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和市场补偿相结合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机制,引入市场机制,凡是能够通过市场经营的城市设施,争取吸引社会资金建设,逐步形成投资、经营、回收的良性循环机制。积极推行BOT(建设-经营-转让)、TOT(转让-经营-转让)方式等特许权经营,动员民间资金和外资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城市土地批租,推行土地公开竞价出让,建立土地出让金用途分解机制,确保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发行城市建设债券。

  4、改革户籍制度等一系列与城市化要求不相适应的管理制度,优化城市人口结构。拆除阻碍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不合理限制,吸纳附近农民进城兴办第三产业,从事社会化服务。发挥杨凌农高会的品牌优势,推动发展会展经济,通过会展经济的带动效应,拉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其他相关硬件设施的建设。

  四、结束语

  本计划主要从宏观和全局的角度,概括了示范区“十五”期间发展的大思路、大目标和主要的战略措施,是一个纲要,解决的是战略、思路和目标层次的问题。“十五”计划的实施,还需要通过专项规划进行细化和具体项目落实。因此,做好专项规划和选择好支撑项目是落实“十五”计划的关键。“十五”计划是指导示范区今后五年发展建设的总纲要,要用它来统筹各项工作。编制完成本计划,仅仅是“十五”规划工作的开端,随着实践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要及时修订完善,以适应实践和发展的要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