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安康白河: 贫困村成了致富样板

首页>新闻>专题专栏>历史归档>2020>脱贫攻坚三秦在行动>扶贫动态>市县动态

安康白河: 贫困村成了致富样板

时间: 2019-05-07 16:00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8年前,天宝村还是白河县众多深度贫困村中的一个。全村442户居民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85户,贫困发生率达到41.8%。8年后,天宝村山上的“乱石窝”变成了集农业综合开发、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山下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新型社区;过去常年外出务工的村民,如今在家门口就富了起来。

白河县仓上镇天宝村虽然地理位置偏僻,但土地、山林资源丰富。在天宝村移民搬迁方案确定后,白河县将天宝村列入“以现代农业建设为支撑的统筹城乡发展综合试点”范围,引入市场主体——县兴达公司,推动园区向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目前,园区种植木瓜500亩、中药材500亩、烤烟100亩,还建设有大型养猪场和乌鸡养殖基地。园区产出的食用葵花油、甘蔗酒等无公害绿色产品,小麦、玉米、绿豆等有机粗粮农产品,绿壳乌鸡蛋等现代畜牧养殖产品等,深受市场欢迎。

园区“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吸引了众多游客,观光旅游业蒸蒸日上。2017年,天宝园区被评为AAA景区,年接待游客量超过11万人次。

2011年,“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管理有序”的天宝村新型农村社区开工建设。按照“村党支部+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兴达公司与全村18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用工协议。园区解决就业170多人,固定贫困户最低月工资1800元。安置社区还引入了藤条椅编织、毛绒玩具加工、服装加工等多个社区工厂,留守妇女“楼上居住、楼下就业”,农业人口变成了产业工人。

随着园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群众选择土地入股,每亩土地每年可分红100元,目前园区小股东已达到50多个,入股土地近300亩。同时,村党支部还成立了合作社,把涉农资金通过合作社注入到园区,每年给村集体分红5%,村上再分配给贫困户。

“山上建园区、山下建社区,农民变工人、精准促脱贫”的“天宝模式”,已成为白河县推动易地扶贫搬迁的重要抓手和有效手段。目前,全县建成4个省级、16个市级、36个县级、18个镇级农业园区,辐射带动6000余户2万余名贫困群众务工就业和发展产业,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贫困山区发展“人往哪里去、土地怎么办、钱从哪里来”三大难题,实现了“农民家庭发展”“农村面貌变化”与“农业产业升级”的“三跨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