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大山里的守望者

陕西中医药大学 李艳霞

首页>新闻>专题专栏>历史归档>2019>回乡见闻

大山里的守望者

陕西中医药大学 李艳霞

时间: 2019-03-15 11:13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每个人对故乡的记忆,大抵都是由一幅幅画面组成,只因画面中某个人的形象和状态代表着这个地域和那个时代发生的深深浅浅的故事。诞生六爷的这个陕西北部的小山村群山环绕,沟壑纵横,寂静的星辰伴着寂静的山峦,到处是连绵起伏的黄土山脉。祖祖辈辈在此长大的六爷没有出过山村,不曾知道外面的世界。常常蹲在土墙边叼着烟斗,眯着眼睛遥望天空,追随打破山村宁静的一架架飞机飞过头顶。

从我记事起,他就是那个样子,沧桑、辛劳,好像从来不曾年轻过。

六爷生于战乱时期,经历过战火纷飞的日子,一枚炸弹掉下来,房子顷刻毁于烈焰之中,凄惨得让人不忍睁眼;也经历过饥寒交迫,居无定所的日子,尽尝人间五味。

记忆中的六爷,在许多个大雪后的清晨佝偻身子扫雪,天地茫茫,身影像一个黑点缓缓移动,由近及远,似想渴望扫出一条直通山的尽头和未来的路。

穷苦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六爷一家五口一直挤在一孔小窑洞里,日复一日迎着星辰出门,披着月光归家。他没有进过学堂,记工分和收入支出等都用画圈圈表示,旁人看得一头雾水,他却如数家珍,归纳得清清楚楚。省吃俭用的老人即便身上哪处溃烂,也只拿黄土涂一涂。家里有三个孩子,省下一颗去痛片的钱就可以供孩子们多读书。

好在日子总是有盼头的,眼看着农村政策越来越好,随着庄稼收成越来越多,以前常常借粮接济的日子也一去不返。慢慢长大的孩子们也像黑暗中的一盏盏明灯,未来的路可期可待,蹲在墙角晒太阳时脸上的笑容渐渐多了起来。

他不识字,却对文化怀有祈望的虔诚,经常戴着老花镜反反复复“阅读”报纸。曾经有位摄影家来乡下采风,拍摄到他戴老花镜读报的照片,黑白照片中,反向的报纸清晰可见,照片也因此细节未能刊发。那时,我总是好奇地问六爷,您不识字,在看什么呢。

如今再忆,这个画面总是让人感到沉重,一如闪电横过天空,让多数被击中的心灵感到一阵颤栗,甚而产生莫名的痛楚。

几年后再次见到六爷时,他已在荒草野岭间安睡,伴着四季轮回草长莺飞,小鸟飞过的地方,不知是否还有他曾经对文化的希冀。

他所读过的报纸上印刷的照片,已从贫瘠荒芜的山川变成瓜果丰收的美好田园,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我终于明白,六爷读的不是报纸上的汉字,而是时时通过照片关注生活的点滴变化。

短短几年,山川已然改变了容颜。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还有不远处疾驰的火车和家门口的柏油马路,乡亲们终于不用再扛着粮食翻山越岭去集市,外面的世界离小山村越来越近。

返乡再逢六爷的儿子,受到父亲严格管教的他从小就懂得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从未放弃对文化渴求的老人时刻提醒孩子,政策不断变化,有知识的人将来必有用武之地,未来农村的变化一定日新月异。他一直踏实勤奋,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为振兴农村经济助力。

家乡天翻地覆的变化令人惊叹。如今,窑洞门前那些脏乱土路都被填平、夯实,还铺上了水泥,而且村村相连,再不用担心下雨下雪出不了门;村里通了电话,电脑和网络也逐渐普及;新的窑洞排排矗立在山间,承载着乡亲们世世代代的希望;乡镇医院的设施日趋完善,新农合政策惠及所有农村家庭;国家给年岁高的老人每月发放补助,让每个老人都老有所依。

即便在这个偏远的山区,科技的力量也无处不在,村里人人使用智能手机,留守的老人和儿童再也不用等到过年时才能见到在外打拼的亲人,彼此想念时随时可以通话视频。

从前的贫瘠荒山,退耕还林后变成了绿水青山,成了守望者们守望的金山银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