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虽是城里长大的孩子,但父辈都来自农村,因此在我心中,农村是我的根。春节前夕,我到丹凤县竹林关、桃花谷,走访了解“7·23”受灾群众恢复重建生活。
竹林关、桃花谷,浪漫而富有诗意的名字。这里山水环抱,山明水秀,地处两省三县交界地带,是一个“一鸡鸣三县,两河汇一关”的小镇,素有商洛“小江南”的美称。“7·23”灾情发生后,为了让灾民尽快走出失去家园的阴影,重建美好家园,各级政府经过周密勘察,选择了桃花谷这片较为开阔的坡地进行整体规划,实施了移民搬迁示范项目,同时秉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把这里定位为水保科技生态园区。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不到一年时间,这里就建起了整齐划一的徽派风格村民安置房,或两层、或三层,每户100多平方米的面积,黑瓦白墙,马头翘角,线条错落有致,在蓝色天幕的映衬下,显得分外雅致。走进屋里,一楼是宽敞明亮的客厅、厨房和客房,二楼是卧室及储藏室,水电、电话、电视、网络全部入户,卫生间用白色的瓷砖铺设,冲水马桶、热水器、浴霸一应俱全,过去那个土坑茅厕、一年洗不上一回澡的景象已经成为历史。房主人乐呵呵地说:“我们现在住着别墅、吃着绿色蔬菜、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比你们城里人住高楼、吸废气的日子舒坦多了。”
一户农家小院里,一个可爱的9岁男孩正狼吞虎咽地吃着饭,准备饭后去上学。我问学校离家远不远,孩子答道:“不远,就在坡底下。”孩子的父亲一脸憨厚地说:“娃娃上学可是件大事,这几年国家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娃娃上学基本上不花钱了,咱们再怎么也得保证让娃娃上学,多学点知识,长大有出息。”我们给孩子赠送了一些杂志,孩子高兴得爱不释手。说话间,到了上学的时间,孩子背上书包,和同学结着伙蹦蹦跳跳下了山坡。
听镇上干部介绍,桃花谷要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业,去年已经按照原生态理念,注重保护原地面植被,完成了荒山绿化和整坡建园工程,先后栽植了桃树5万株,樱桃、梨、杏1万余株,侧柏20万株,松树7000株,竹子1.5万株,柳树、樱花、迎春花、爬山虎等苗木9种,人工种草4万平方米。因为是冬天,我们没能看到花繁叶茂的景象,但我想来年春天,这里一定会是青山绿水,山花烂漫。
村前有一个小广场,农闲时,村民们可以坐在广场的长廊上拉拉家常,在运动器械上活动一下身体,孩子们在广场上奔跑嬉戏,怡然自得。过年了,县上的书法爱好者正在这里为村民们免费书写春联,红纸黑墨,给村子增添了浓浓的年节气氛。
适逢一家农家乐挂牌开业,喜庆的鞭炮声回彻山谷。这意味着在政府的帮扶下,受灾群众正在渐渐忘却了曾经失去家园的痛苦,已经重振精神开始了新的生活。我相信,有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农民群众勤劳的双手,桃花谷的明天一定会天更蓝、水更绿、花更香、人更美,村容村貌一定会不断改善,农民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