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从古老的治水传说到现代的治黄工程,从沿岸的民俗风情到流域内的文化遗产,黄河以其独有的方式诉说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明。
陕西是黄河文化孕育、生成、壮大的核心区域,历史底蕴和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程度位于黄河流域省份前列。黄帝陵、秦兵马俑、石峁遗址、延安宝塔、秦岭、壶口瀑布等都是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的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
近年来,陕西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立足黄河流域文化特点和发展实际,多措并举,有力推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大写意:绘就黄河文旅发展盛景
黄河流经陕西榆林、延安、韩城、渭南等地,塑造出壶口瀑布、乾坤湾、龙门、秦晋大峡谷等河道奇观。近年来,陕西积极推进黄河旅游带建设,道路建设、景区开发、生态保护同步推进,串联起黄河沿线一颗颗文化“明珠”,一幅黄河文旅发展盛景的大写意跃然而出。
2021年,省文旅厅与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陕西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将黄河文化旅游廊道建设纳入“一核四廊三区”文化和旅游发展新格局。
在廊道建设行动中,陕西建成并运营深度挖掘黄河文化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的黄河文化博物馆;黄河壶口瀑布景区、乾坤湾景区被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多个景点入选黄河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截至目前,陕西省黄河流域A级旅游景区达430家,其中5A级11家、4A级117家、3A级及以下302家。沿黄生态观光旅游线路成为陕西旅游发展的重要板块和新名片。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10月30日,在黄河壶口瀑布景区,从哈尔滨来此旅游的王惠芬一行热情高涨,在瀑布前纵情歌唱。身后奔腾不息的河水拍打着河床,激起阵阵水雾。“在这里,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优秀品格。”王惠芬说。
大和声:奏响黄河文艺优美乐章
今年8月,陕西黄河壶口瀑布景区大型红色民俗实景演出《黄河大合唱》2024年演出季开演。演出采用国内首个巨型机械艺术水幕实景剧场形式,通过“黄河边的兄弟”“黄河的回响”“纪念与前行”等篇章,生动展现抗日战争时期黄河两岸人民的英雄事迹。
“在澎湃奔涌的黄河岸边,看着热血沸腾的红色演出,太震撼了。怎能不让人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言壮语。”游客刘晓军看完演出后感叹。
挖掘黄河文化、讲述革命故事的《黄河湾纪事》,是潼关县创排的秦腔革命现代剧,反映了黄河儿女在党的领导下,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出的不懈努力和伟大牺牲,歌颂了他们质朴、守信、执着、坚韧的优秀品质。
陕西创排的多部弘扬黄河文化的文艺作品,特色鲜明,斩获多项国内大奖:碗碗腔《骄杨之恋》等3部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话剧《主角》获文华奖;表演唱《歌从黄河岸边边来》、陕北道情《一条棉被》获群星奖;陕北说书《看大桥》等2部作品获中国曲艺牡丹奖……
大保护:焕发黄河文化崭新活力
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陕西围绕黄河文化与中华文明、黄河文化的内涵与价值、黄河优秀文化遗产、黄河优秀文学艺术等主题,组织黄河文化课题研究,推动非遗传承保护,牵头组建黄河流域九省(区)传统戏曲保护联盟、黄河流域图书馆联合发展体,汇聚了黄河文化大保护的磅礴力量,形成了黄河非遗大保护的新格局。
2023年10月27日至30日,“黄河记忆”非遗大展在延安举办。来自黄河沿线8个省(区)以及陕西12个市(区)的几百项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彩亮相。从精美细致的手工艺品到色香味俱全的美食,黄河沿线非遗的多彩魅力得到全面展示。
今年6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全省各地共开展1156场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其中线下226场、线上930场。这些带有鲜明黄河文化特色的非遗活动吸引了3000余万名群众参与其中,展现了黄河文化之美。
持续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陕西通过开展黄河流域非遗普查,梳理出国家级非遗项目75项、省级非遗项目573项、市级非遗项目1707项、县级非遗项目4357项;打造非遗工坊250余家,带动大量人口就业增收。
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文旅系统将以延续黄河历史文化根脉、阐释黄河文化内涵魅力、弘扬黄河文化时代价值、讲好陕西黄河文化故事为牵引,深入开展黄河文化研究,形成标志性研究成果,建立黄河精品旅游资源名录;实施黄河文化标识建设工程,打造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旅新IP;打造一批黄河文旅新业态、新地标、新场景;开展跨区域文化交流,持续提升黄河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记者:孙亚婷 李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