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潮涌三秦奋楫行

首页>新闻>陕西要闻

潮涌三秦奋楫行

时间: 2024-05-16 06:26 来源: 陕西日报

5月11日,航拍位于西安市蓝田县的李家河水库。 

(一)

总有一些特殊的时间节点,镌刻着历史的记忆。

总有一些珍贵的历史记忆,标注着前行的方向。

2023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前夕,专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情系三秦大地、牵挂家乡人民,多次亲临陕西考察或出席重大活动,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给予三秦儿女极大的政治关怀、思想指引、奋斗感召。

殷殷嘱托激发奋进力量,如山厚望赋予温暖荣光。

陕西持续不断深刻学习领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通落实“五个扎实”“五项要求”“四个着力”,面对经济恢复的波浪曲折和结构调整的艰巨任务,面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面对风险挑战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胸怀大局,勇担使命,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以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

潮涌三秦,奋楫前行。

(二)

思想之旗领航奋斗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每次来陕,在陕西的发展进程中都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当我们以时间的维度串接起一帧帧难忘的画面,有些记忆便格外清晰——

2015年2月,在“十二五”收官之年,在农历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来陕考察,作出“陕西正处在追赶超越阶段”的明确定位,提出“五个扎实”的重要要求。

2020年4月,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就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进行调研,明确提出“五项要求”,强调陕西要有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要求我们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2021年9月,在建党百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陕考察,出席十四运会开幕式并宣布开幕,要求我们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到延安瞻仰革命纪念地,并在延安考察,就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提出重要要求。

2023年5月,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在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举行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陕西在新征程上担负什么样的使命、秉持什么样的状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等一系列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我们改造主客观世界提供了“指南针”“金钥匙”。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3次来陕考察发表的重要讲话、作出的重要指示,不仅深刻阐释了陕西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发挥作用等重大问题,而且更加明晰了陕西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方向路径,极大地提振了陕西干部群众的干劲斗志。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陕西聚焦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这条主线,不断从总书记思想中悟规律、学方法、增智慧,提高把握事物本质、把握发展规律、把握工作关键、把握政策尺度的水平,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形成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实践体系、执行框架,明确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的“施工表”“作战图”。

——围绕构建“六个体系”、争做“六个示范”这个着力点,回答了在哪些方面、如何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这个使命课题。

——持续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三个年”活动,树立大抓发展、大抓服务、大抓效能的鲜明导向。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明确补短板、强弱项的主攻方向。

——着力打造现代能源、先进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旅游四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突出固底板、扬优势的发力点。

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要求,结合陕西省情实际和发展阶段特征,以重点产业突破之功带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全局之效,以各项工作的新气象充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无比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陕西政治生态根本性重塑、发展生态持续性优化、民生福祉普惠性增进、自然生态系统性改善。三秦大地的新气象,充分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这是一个奋力发展的扎实进程,更是一场思想领航的生动实践。陕西坚持不懈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当作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确保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到陕西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结合不断发展着的实际,常学常新、常悟常新、常用常新。

(三)

一个地方最重要的使命是什么?知之,行之,体现的是大局意识,是责任担当,是奋进标杆。

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每一次来陕考察,都赋予陕西新的重大使命。回顾4年前的陕西,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性交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即将开启的关键时刻,亟需明确新的方位、确立新的坐标、谋求新的突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陕西考察指导,赋予我们“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重大使命。

“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陕西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要“在西部地区发挥示范作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一次次指明的是战略使命,引领的是战略方向,提出的是战略要求。陕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把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作为一切工作的总纲,作为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遵循,牢记“国之大者”,既着眼于内,又着眼于外,积极应对“发育的不足”“成长的烦恼”“转型的阵痛”带来的多重挑战,稳妥处理统筹发展和安全中的诸多问题,努力突破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等方面的卡点堵点,更好打通全局和一域的通道,打通理论和实践的通道,打通守正和创新的通道,全力以赴把习近平总书记为陕西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陕西的新定位、新使命,需要我们努力走出一条顺应时代大势、符合发展规律、彰显陕西特点、服务全国大局的省域现代化建设路子。

在西部地区发挥示范作用,需要我们在推进自身现代化的同时,为西部地区实现现代化多探路、多闯关、多破题、多示范。

没有捷径、没有坦途、没有退路,唯有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付出人一之我十之的艰苦努力,努力在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陕西实践中不断实现新成效、创造新辉煌。

承担的使命越重,眼界就要越宽,格局就要越大。

不久前召开的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进一步强调了西部地区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就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提出了新的使命任务。如何做到跳出陕西看陕西、立足西部看陕西、在服务全国大局中发展陕西?必须以“争做西部示范”的高站位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部署要求,增强干好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努力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以实干实绩展现担当作为。

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更需要在承担使命中保持定力,在放眼全局中笃行不怠。

当前,陕西的发展站上了新台阶。投资驱动逐步向创新驱动升级转换,传统产业逐步向新质领域布局迈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逐步向推进乡村振兴全面衔接,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逐步向支撑撬动全局深入推进。必须把握这些领域的新变化,紧扣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新任务,不断深入学习、深化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紧扣三秦百姓的新期待,准确感知和把握群众日益增长的新需求,对照群众意见改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方式、衡量学习贯彻的成效,真正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有获得感。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四)

发展的成色印证着思想的底色。

刚刚过去的2024年一季度,陕西经济运行呈现开局平稳、结构优化、活力增强的态势,市场预期和发展信心双双提振。

预期稳,信心强,是经济稳增长的关键。一季度的良好开局,既是改革造就的新气象,也是开放带来的新活力,更是陕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坚定前行的生动落笔。

回望这一路,形势复杂多变,工作难中求成,成绩来之不易。

我们在凝心铸魂中砥砺了昂扬斗志——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接受了深刻的政治之训、理论之训、作风之训、实践之训,在以学铸魂中进一步增强了对标看齐的高度自觉,在以学增智中进一步锤炼了谋事成事的过硬能力,在以学正风中进一步营造了正气充盈的良好环境,在以学促干中进一步彰显了追赶超越的实际成效。一批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问题、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党的建设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我们在服务大局中提高了开放水平——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成功举办,陕西牢记“国之大者”,扛起政治责任,精心精细做好服务保障,向全世界展示了恢弘的中国气派和绚丽的陕西风采。全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全面提速向西开放,2023年对中亚进出口增长178%,中欧班列(西安)主要指标稳居全国前列,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

我们在比学赶超中提升了发展质效——以构建“六个体系”、争做“六个示范”为着力点,在深入开展“三个年”活动中优服务、提效能,以秦创原建设和“三项改革”扬优势、育新质,在大抓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中补短板、强弱项,以市县委书记季度工作交流机制鼓干劲、添动力,紧盯关键环节,坚持创新驱动,稳定经济运行。2023年,陕西全省经济总量突破3.3万亿元,一批高质量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新能源汽车产量再创新高,隆基绿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单晶硅光伏产品制造企业;旅游热度持续攀升;城乡区域融合发展,县域生产总值达到1.6万亿元,粮食总产和单产均创历史新高……量质并进、以量为基、以质取胜的步伐迈得坚定而坚实。

我们在用心用情中厚植了民生底色——充分激发内生动力,尽情释放发展活力,充分挖掘自身潜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2023年,陕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5.2%,城镇新增就业43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速;提升了1600多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000多个,建成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300个,83个县(市、区)启动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的脉动,与三秦百姓的福祉紧紧相连。

善观大势,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保持定力;把握态势,在经济发展爬坡过坎中坚定信心;洞察趋势,在科技产业深刻变革中赢得先机。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要求,陕西在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培育竞争新优势。

实现各项发展任务,关键在人。对于陕西这样的后发省份而言,既承担着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等多重目标任务,又面临着环境、资源、能耗、债务、安全等多重约束条件,这对各级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只有着眼于形势任务变化的新要求,更加自觉地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中汲取工作智慧、领悟科学方法,努力把看家本领学到手,切实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有成效,才能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五)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今天的陕西,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主线贯穿始终,把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这个基调取向落到实处,把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这个重要关系处理精当,把抓主要矛盾、破瓶颈制约、重前瞻布局这个策略方法用活用好,坚定信心、开拓奋进、真抓实干、勇毅前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山一程水一程,踔厉奋发启新程。让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凝心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以赶考的心态、拼搏的状态、奋进的姿态,风雨兼程、苦干实干,在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陕西的使命任务中不断展现新作为、干出新气象,在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的时代大潮中,击楫中流、勇往直前!(记者:赵岩 汪曼莉摄影:许奥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