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5日,西安市召开第47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西安市疫情防控最新情况。
不排除有零星散发可能 目前依然处在疫情防控关键期
2022年1月4日0时至24时,西安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5例。截至1月4日24时,本轮疫情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793例。其中1月1日0时至24时新增病例122例,2日新增90例,3日新增95例,4日新增35例。
经过国家和省市专家组、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自2021年12月29日以来,已有37名确诊患者出院,均转入西安秦皇医院接受健康监测、隔离康复。现有1756例确诊病例在西安市胸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航天院区、长安区医院隔离治疗,患者总体以轻型和普通型为主,其中危重型6例、重型18例。
为加快社会面病例清零、阻断社区传播风险,西安市在前期几轮核酸筛查的基础上,突出雁塔区、高新区和城中村等重点区域,分时段、分区域实施了两轮核酸筛查。同时,为加快清零行动,从1月4日9时起,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新一轮核酸筛查,筛查共发现5例。
从近3轮核酸筛查的情况看,病例总量呈现下降趋势,都是在隔离管控人员和封控、管控区域发现的,社会面基本实现清零,疫情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但由于新冠病毒的潜伏期一般不超过14天,从感染到发病有一个过程,不排除有零星散发可能,所以目前依然处在疫情防控关键期,仍然不能有丝毫的麻痹松懈。
截至1月4日24时 西安正在集中隔离4.2万余人
根据德尔塔变异毒株的特点,西安市对存在传播风险的人员进行集中隔离。西安市实施转运和集中隔离,都是经过深入流调排查和专家实地研判后慎重作出的决定,目的是尽快消除市民群众身边的风险源,让西安市尽快恢复往日的生机。截至1月4日24时,西安正在集中隔离4.2万余人。
哪些人员需要进行集中隔离?这其中不仅有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人员,也包括经过专家判定具有较高感染风险人员和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人员。比如,一些病例在确诊前生活在人员比较密集的小区,轨迹涉及较多公共区域,有电梯的同单元内同层和上下层住户存在较高感染风险,没有电梯的整个同单元住户则存在较高感染风险;一些城中村、大中专院校、建筑工地等居住比较密集,并且使用公共卫生间和水房,不具备居家或就地隔离条件的人员,也需要转运到集中隔离场所进行隔离。
西安市集中医学观察点区域 均实行严格的消毒措施
对每一个需要集中隔离的人员,西安市有非常严格、规范的处理流程,安排专车接往集中点进行隔离,在接送前后对车辆内外环境进行全面消杀。
在隔离点内,工作人员每天对隔离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健康询问等服务工作;为了早发现、早治疗,增加对隔离人员的核酸检测频次,若发现人员不适或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第一时间转运到定点医疗机构,并对酒店房间、公共区域进行终末消毒。对于隔离期满人员,目的地会安排专车接回。工作人员还精心为隔离人员准备了防疫知识、短视频、书籍及健身视频等文化产品,丰富隔离人员文化生活;派驻心理防疫专家进驻隔离点,让隔离人员体验到更多的温情关怀。
同时,西安市集中医学观察点区域均实行严格的消毒措施,工作人员也会做好防护、24小时值守,产生的生活垃圾、废水等全部按照医疗垃圾规范进行严格消杀处理。
任何医院不得以疫情防控为由 影响患者就诊
西安市坚持防疫保供并重、线上线下结合、政府市场协同保障,服务保障市民群众的基本生活。
在生活物资保障方面,组织五大蔬菜批发市场加大货源筹集,协调在渭南、商洛、杨凌建立三个应急物资中转储运场,开通绿色通道,保障生活物资运送“大动脉”畅通。目前,全市生活必需品、防疫物资等供应储备充足,煤电油气等运行平稳。
针对群众反映的生活必需品入户难问题,对隔离人员实行专班服务,对封控小区实行送货上门,对管控小区引导群众有序下楼取货,组织餐饮企业为平时不做饭的群众配送熟食和方便食品,实施鼓励生活必需品进社区补贴政策,全力打通服务保障“最后一百米”。
针对群众关心的医疗服务保障问题,对隔离点、封控区、管控区需要紧急就医的人员安排专车“点对点”送至定点医院就医,并闭环接回;其他人员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自行前往全市正常开诊的医院就诊,任何医院不得以疫情防控为由影响患者就诊;对于急危重症、血液透析、肿瘤放化疗等患者和孕产妇,开通服务电话、绿色通道,提供诊疗服务。
积极畅通各类求助信息渠道,在一些小区、隔离点建立了微信工作群,安排专人在网上接收信息、现场协调解决问题。
开展特别人群“一对一”帮扶 保障其生活必需品供应和医疗需求
目前,高新区正在重点推进四方面工作,全力做好辖区居民的生活服务保障。
加快协调商贸行业人员通行问题。对于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营业门店从业人员,凡持有72小时内两次以上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加快协调企业办理从业人员通行证和车辆通行证,鼓励其尽快上岗、就近居住,根据经营情况给予连锁超市、便利店、生鲜店等经营补贴。
关注特别群体生活需要。采取“电话联系+上门走访+微信联系+发放慰问品”等方式,对低收入群体、需特别关注的特殊人群进行全面排查,开展特别人群“一对一”帮扶,保障其生活必需品供应和医疗需求。
多措并举打通配送末端。开展大型商超与小区结对活动,畅通生活物资配送渠道。对小区居民采购的生活必需品,物业人员提供送货服务的,高新区根据服务情况给予一定的服务补贴,加快解决生活物资配送问题。
加大市场监督力度。加大对销售生活必需品和防疫用品的市场主体监管力度,对开店经营的超市、便利店、药店等,逐户排查,督促经营者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维护当前市场供应秩序。(记者: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