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西安】行走于“一带一路”的西安

首页>新闻>联动>地市

【西安】行走于“一带一路”的西安

时间: 2022-08-10 08:21 来源: 陕西日报

8月7日,2022“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采访调研行的北线、中线、南线三路记者在西安集结,开启了为期两天的西安古今“穿越”之旅。

作为十三朝古都和国家中心城市,西安紧紧把握自身区位、产业和文化优势,加速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共享“一带一路”发展成果。两天时间,记者们“梦回”汉唐,体验曾经的繁华与荣耀;深入发展高地,感受西安科创与对外开放的新风。

8月7日上午,记者们首站来到西咸新区,这里是秦创原总窗口。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是陕西省最大的孵化器、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一年多来,秦创原总窗口建设由“势”转“能”,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

位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的西安思摩威新材料有限公司,就是高校科研成果依托秦创原实现快速转化的典范。“西安交通大学的科研团队经过多年技术探索和创新,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性能指标领先的柔性封装胶。借助秦创原的政策、资金、人才、产业配套等全方位支持,该科研成果在沣西新城西部云谷实现高效转化和产品量产。目前,柔性封装胶已用于多家知名手机厂商的手机显示屏中,实现进口材料国产化替代。”该公司技术部负责人姚新波介绍。

“西安科教资源丰富,借助秦创原这个载体,我们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秦创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越来越强劲。”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对外合作部部长王胜军说。

据了解,2021年西安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超过8500家,同比增长40%;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净增1900余家,总数超过7140家,同比增长36%;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209.49亿元,同比增长34%。西安在2021年科技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名中,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六、西部第一。

8月7日,记者们还参观了陕西历史博物馆,体验网红打卡地“长安十二时辰”,漫步在大唐不夜城和大雁塔的历史景观中。一个地名、一件文物、一首诗歌、一个画面,无不让人感受到西安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无不让人沉浸在周秦汉唐的辉煌历史里。

“看了西安这些热门文旅项目,我感到非常震撼。西安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成了旅游资源,研发出了非常契合当代人需求的旅游产品,让游客有沉浸感。在这种沉浸式消费中,游客又加深了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实现良性互动与循环。我要把西安好看、好玩的文旅产品分享出去,让更多游客走进西安、品味西安。”人民日报海外版科教部副主任熊建说。

万里丝路,连通东西方,跨越古与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9年来,7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3届世界文化旅游大会、7届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在西安举办;西安与厦门达成旅游战略合作,助力“海丝”“陆丝”联动;陕西省丝绸之路考古中心成立,与30多个国家的知名高校和文博科研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关系;西北大学考古队在全国率先走出国门赴中亚国家开展境外考古发掘研究,共同推动“一带一路”文明交流互鉴。

8月8日,记者们顶着烈日来到西安国际港务区。在这里,随着中欧班列长安号的开行,一个越来越开放的西安展现在人们面前。据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小军介绍,今年前7个月,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2217列,运送货物总重达185.5万吨。截至7月底,中欧班列长安号自运行以来已开行13632列,国际货运干线增加至16条,辐射范围覆盖亚欧大陆全境,已成为运输时效最快、智能化程度最高、线路辐射最广、服务功能最全、综合成本最低的“五最班列”。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初步形成。

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就是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的受益者之一。

“有了中欧班列长安号,我们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的粮食7天左右就能到达西安。”该公司副总经理刘东萌说,今年上半年,公司已从哈萨克斯坦进口小麦5800吨、面粉2000吨、油脂1.8万吨。

回想起2012年公司入驻西安国际港务区时的情景,刘东萌深感当初企业选择的正确。“当时,企业入驻就是看中了这里物流运输便利。”刘东萌说,“2016年我们搭乘中欧班列长安号,与哈萨克斯坦开展粮油贸易,迈出了企业融入‘一带一路’的步伐。之后,我们在哈萨克斯坦建立粮油生产基地,在新疆阿拉山口保税园区设立仓储加工中心,在西安国际港务区建立销售集散地,从而构建起贯穿‘一带一路’的粮食生产加工贸易体系。我们要让更多优质的哈萨克斯坦面粉和食用油‘走上’中国千家万户的餐桌,同时有效解决当地农产品销路问题,实现多方共赢。”(记者:高振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