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奋力谱写
陕西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有关情况

“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系列发布会(第四场)

首页>省政府>新闻发布会

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奋力谱写
陕西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有关情况

“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系列发布会(第四场)

时间: 2021-10-22 08:39 来源: 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10月21日10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民政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戈养年,陕西省民政厅办公室主任李平出席,介绍“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奋力谱写陕西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系列发布会第四场。我们非常高兴邀请了省民政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戈养年先生,省民政厅办公室主任李平先生,请他们围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奋力谱写陕西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这一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戈厅长介绍情况。

戈养年: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省民政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下面,我就全省民政领域积极保障和改善民生,奋力谱写陕西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有关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政工作,多次考察调研民政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强调“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各级民政部门要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期间,对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社区治理、养老服务等民政领域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指明了新时代民政工作的内在本质、时代特征,为我们做好陕西民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十三五”以来,省民政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围绕“三个聚焦”,履行“三基职责”,做好 “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累计下拨中央和省级民政事业经费652.91亿元,实施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1.3万多个,惠及970多万群众,有力服务了全省追赶超越和高质量发展大局。在基本民生保障方面,保障城乡低保对象60.8万户、133.5万人,其中农村低保对象50.3万户、114.7万人,城市低保对象10.5万户、18.8万人;保障城乡特困人员12.9万人。同时,为全省16.72万“三留守”群体提供了关爱服务。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7018个、城镇社区服务站2775个,覆盖率分别达到41.6%、85.4%。登记管理3.1万个社会组织。先后调整县级行政区划8个。在基本社会服务方面,建成各类养老机构及服务设施1.65万个,建成各类养老床位27.6万张,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幸福院覆盖率分别达到57.2%、83%;设有救助管理机构100个、殡仪馆86个、公墓183座;建成48个民政福利园区,覆盖44%的县(区)。主要成效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聚焦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我们对标补短、应兜尽兜,守牢脱贫攻坚“最后一道防线”

民政部门在决胜脱贫攻坚中承担兜底保障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制度安排。党中央作出打赢脱贫攻坚战重大决策部署以来,全省民政系统坚持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作为统领全省民政工作的头等大事,尽锐出战,精准施策,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政策衔接的实施意见》、《民政系统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50多个政策措施,建立省市县民政部门工作研究、推进、调度、研判、督导、整改“六位一体”合力攻坚体系连续5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农村低保最低限定标准2015年底的2500元/人年,提高到2020年4827元/人年,增长93.08%,稳定高于扶贫标准,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全省已脱贫的459.79万人中纳入民政兜底保障范围104.93万人,占22.82%;9.28万边缘易致贫人口、脱贫不稳定人口和突发严重困难人口共纳入兜底保障范围5.55万人,占59.86%,实现吃穿“两不愁”。同时,积极动员引导基层政权组织、社会组织、慈善力量、专业社工、志愿者参与脱贫攻坚,使兜底保障既有力度,更有温度。组建了12个省级社会组织扶贫团,示范带动全省1.3万多个社会组织参与扶贫行动,投入资金53.6亿元,帮扶群众428万人。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第一年,我们严格落实责任、政策、帮扶、监管“四个不摘”要求,着力推进兜底保障与乡村振兴在工作体系、规划实施等方面有效衔接,对低保边缘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等低收入人口实现动态预警监测,出台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专项政策,巩固脱贫成果。在村(社区)建立“急难救助快速响应服务队”,建立精准识贫、主动发现、长效帮扶、探访关爱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二、聚焦民生保障新需求,我们主动担当、精准发力,基本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各类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我们认真落实“三个格外”重要指示精神,综合施策,扎实工作,全力确保全省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稳步提升。特别是去年新冠疫情发生后,全省近20万名社区工作者、1.26万名民政干部和服务机构工作人员、40多万名志愿者闻令而动、顶疫逆行、奋战一线,守严守牢社区防控阵地,全省民政服务机构实现“零感染”,实施临时救助48.05万人次。同时,认真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先后9次启动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及时完善农村“三留守”、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群体关爱服务措施,实施“福康工程”“民康计划”等服务项目,全省108万残疾人得到实惠。开展“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累计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3.5万人次。今年以来,一方面,我们加快推进社会救助制度综合改革,探索构建“弱有所扶”大救助体系。立足于梯度救助,报请省委省政府同意,印发《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若干措施》,构建起低保、特困群体和低保边缘户、支出型困难群体以及其他遭遇突发情形的困难群众三层“救助圈”,立分层分类、阶梯递进的社会救助格局;立足于“放管服”改革,推动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下放至镇(街),目前全省已有744个镇(街)实现社会救助审核确认,其中宝鸡、铜川、杨凌、韩城等市(区)已实现全覆盖;立足于便民利民,开通上线民政“E救助”,实现救助业务“掌上办”,让数据“多跑路”、困难群众“少奔波”。另一方面,根据今年严峻的雨情汛情,对受灾困难群众逐户走访排查,将符合条件的及时给予“临时救助”。目前,已排查19.7万人次,下拨临时救助储备金2.3亿元,实施临时救助3.6万人次,确保困难群众生活无虞。同时,组织全省20多家专业救援力量深入灾区开展协助人员转移等工作,动员社会组织捐赠款物2100余万元。

三、聚焦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任务,我们深化改革、探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全面小康是各方面共建共治共享的小康,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民政部门为之奋斗的重要目标。着眼“共建共治共享”目标,我们扎实做好基层政权建设和城乡社区治理、社会组织建设、区划地名界线管理等工作,助力做好全省基层社会治理“大文章”。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方面,配合省委组织部先后组织开展了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今年3月底顺利完成了第11次村委会和第7次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分别达到99.3%、96.5%,“两委”班子实现“三升一降”目标(学历升、“四类人员”比例升、“一肩挑”比例升、年龄降)。坚持“四社联动”,推广西安市“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千阳县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旬阳县“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等社区治理经验,推进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服务无缝对接,城乡社区服务能力和服务品质不断提升。在社会组织建设方面,我们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目前全省登记备案社区社会组织达到1.27万个。今年以来,我们联合22个省级部门部署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公开曝光101家涉嫌非法社会组织,清理规范“僵尸型”社会组织849家。在行政区划管理方面,“十三五”期间,先后完成了安塞县、户县、南郑县的撤县设区和神木县、彬县、子长县的撤县设市工作,完成40个乡级行政区变更调整工作。今年完成了凤翔县撤县设区和旬阳县撤县设市工作。

四、聚焦服务供给不充分不平衡问题,我们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推进基本社会服务提质增效

优质高效服务是基本民生保障最基础的环节,是落实好民生政策的“最后一米”。我们紧盯“一老一小”、殡葬、社工、婚姻等群众关切的基本社会服务,以改革为突破口,大胆探索实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高品质的基本社会需求。在做优基本养老服务方面,截至2020年底,我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759.12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9.2%。面对银发浪潮,我们积极实施应对老龄化国家战略,从建体系、强监管、育人才等方面入手,出台涉老政策性文件20多个,推广“时间银行”等助老服务新模式,养老服务机构及设施覆盖率大幅提升,建成养老机构及服务设施1.65万个,其中城市日间照料中心1860个、农村互助幸福院1.38万个,初步建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今年,针对城市养老突出问题,我们加快完善“一院一中心多站点”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按照社区日间照料机构2022年覆盖率超过90%的目标,今年计划新建1000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目前已开工建设800个在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方面,通过强化基层儿童服务队伍建设、夯实监护责任、推动社会参与等工作,建立起县有儿童审管员、镇街有儿童督导员、村居有儿童主任的“三级保护网络”。今年6月份《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后,我省及时成立了由省政府领导任组长、由民政部门牵头负责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市、县两级政府也全部建立未保工作机制。本月初,省未保领导小组印发了《陕西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等4份文件,加快构建政府、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司法“六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在婚姻登记和殡葬服务方面,持续推进殡葬、婚俗习俗改革,咸阳市和大荔县入选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优秀案例,宝鸡市金台区被确定为全国婚俗改革首批试验区。我们加大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工作力度,全省所有婚姻登记机关实现全程电子化服务。在慈善和社会工作方面,着眼发挥慈善的第三次分配作用,聚合全省慈善资源,积极推进慈善改革创新,慈善事业的发展规模、社会参与度得到大幅提升。“十三五”以来,全省共接收社会捐赠款物65.87亿元。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评价体系,全省330多万注册志愿者、2.7万个志愿服务团队、1.7万名社工专业人才长期活跃在城乡社区服务、救灾、助残等民生领域。启动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推动专业化、规范化社工平台向基层延伸。目前,已建成乡镇社工站322个,有效增强了基层民生保障力量。

当前,全省民政系统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把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重点内容和重要标准,聚焦人民群众所急所忧所盼,深入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以“办实事、解难题、送温暖、传党恩”为主题,组织开展“我为企业减负担”“解忧暖心传党恩”“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保护地名文化、记住美丽乡愁”乡村地名信息服务提升、“关爱老人、享受美好生活”“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五社联动、情暖基层”“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等8项行动,结合开展“下基层、大调研、促落实”活动,由厅领导带队组成12个调研组,深入联系点开展调研,带动各级民政系统党员干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问题1100多个。

各位朋友,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虽然全省民政事业取得新进展,但对标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以及三秦百姓的期待,民生兜底保障还存在短板,基层社会治理还有弱项,民政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重要指示批示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深刻把握民政工作“政治性、群众性、时代性、协同性”特点,聚焦民政工作兜底性、基础性职能定位,更好地履行民政工作在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中的职责使命。

一要在基本民生保障上更有力度,确保共同富裕路上不落下一人。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健全完善兜底保障制度,在保障对象上,适度扩大兜底保障和社会福利范围,将更多低收入人群和更多有需要的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纳入政策保障。在保障内容上,从资金、物质为主逐步向精神慰藉、能力提升拓展。在保障水平上,科学合理地调整完善各类救助保障标准,发挥慈善事业第三次分配作用,帮助特殊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要在基层社会治理上更有质量,推动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因地制宜完善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志愿互助服务、便民利民服务,把社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服务优质、生活便利、和谐安全的温馨家园。健全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和监管机制,引导社会组织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优化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助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三要在基本社会服务上更有温度,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大力发展“养老+”新业态,让所有老年人能够充分享受享有“身边、床边、周边”的养老服务,都能过上安心、静心、舒心的晚年生活。同时,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婚丧礼俗改革、慈善社工等基本社会服务,让三秦百姓享有更有温度的民政服务,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谢谢大家!

李惠:谢谢戈厅长。下面欢迎大家围绕今天发布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单位。请提问。

中国报道杂志提问:您好,我是中国报道杂志记者。请问省民政厅在下一步工作中,对推进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戈养年:感谢你对民政社会救助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下一步,作为民政社会救助工作,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推进。

一是积极构建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指导各地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若干措施》,加快完善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急难社会救助制度。进一步优化救助流程,通过全面实施审核确认权限下放乡镇(街道)和健全完善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储备金制度,以及推行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拓展服务类救助等措施,不断提高社会救助制度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二是全面落实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和常态化救助帮扶措施。充分发挥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和数据库作用加强与相关行业部门的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及时预警困难群众因教育、失业、住房、患病、致残等因素出现的致贫返贫风险,主动核实情况、落实政策,实现闭环救助。

三是全力做好受疫情、灾情影响的困难群众救助工作。指导各地民政部门加强与同级应急管理部门的沟通对接和信息共享,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解忧暖心传党恩”行动等工作安排,对受疫情、汛情影响的重点对象全面开展摸排核查。符合救助条件的,尽快纳入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对暂时不符合条件的,加强风险防范和动态监测预警,密切关注其生活境况变化,确保不漏一户一人。

四是推动各地集中解决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救助政策落实不到位、时效性不强的问题,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李惠:请继续提问。

中国网提问:你好,我是中国网记者。养老服务业是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标准化是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请问,民政系统是如何通过标准化来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

李平:感谢这位记者对陕西养老服务业的关注和关心,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近年来,我们着力加快完善养老服务地方标准体系,截至目前,已经编制发布了16项省级地方标准,承担了1项民政部行业标准编制,通过养老服务领域标准化工作有效开展,促进了全省养老服务质量整体提高。具体措施上,我们坚持多项发力,从五个方面协同推进养老服务业。

一是健全运行机制。早在2017年,民政厅联合省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成立了陕西省养老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养老服务标准化发展制定提供组织和机制保障。

二是坚持规划引领。编制了《陕西省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规划(2020-2024年)》,每年研制完成3—4项地方标准,为陕西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描绘了发展蓝图和路径。

三是加强专业人才队伍支撑建设。近年来,累计培训标准化人才400余人次,初步建设了一支懂业务、懂技术、会应用的复合型养老服务产业人才。

四是开展标准示范创建活动。开展了两批省级养老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目前已有59家机构参与开展示范。单个机构制定标准量达到196项,标准实施覆盖面达95%,个别机构已经实现了标准化流程全覆盖,为提升养老机构科学化管理水平,保证老年人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抓手。

五是开展实施星级评定工作。民政厅制定了《陕西省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办法》。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这项工作,已经评出了26家五星级、40家四星级养老机构,推行了规范化管理,加强了机构的事中事后综合监管,为创建陕西养老品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下一步,我们还计划联合有关部门开展“陕西省养老机构企业标准‘领跑者’评选工作,培育陕西省养老服务行业“领跑梯队”,鼓励机构制定技术指标,树立独具陕西特色的养老服务品牌,进一步提升我省养老服务质量。

借此机会,诚挚邀请各位媒体朋友深入广大养老机构采访、了解相关情况,现场观摩和感受老年人的幸福生活,我们会竭诚提供相关保障和服务。谢谢!

李惠:最后再提一个问题。

群众新闻网提问:你好,我是群众新闻网记者。民政部门在基层政权建设和城乡社区治理方面都作了哪些工作?

李平:谢谢,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现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从夯基础、强基层、求创新三个方面努力,使得全省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日臻完善,城乡社区建设蓬勃开展,治理水平持续提升。

一是夯实城乡社区治理基础情况

第一方面,政策体系日趋完善,以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为统揽,围绕基层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队伍建设、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经费保障、民主管理等方面,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第二方面,服务设施水平持续提升,建立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资金长效投入机制,省级资金累计支持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7018个、城镇社区服务站2775个、室外活动广场978个、智慧社区300个。第三方面,社区服务能力不断强化,建立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制度,健全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群众项目机制,引导各级各类社会组织积极有序参与服务群众工作。

二是强基层队伍建设

第一方面,村(居)社区两委基层自治队伍今年3月底完成了换届选举,通过换届选举,使“两委”成员年龄整体降低、学历大幅提升、来源更为广泛、“一肩挑”比例稳中有升。第二方面,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从去年开始,我们建立了市级常态化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招聘工作机制,当年全省新招录社区专职工作人员1900余名,加上以前年度招聘人数,截至目前全省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超过11000人,分布在全省3000多个社区,是社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村(社区)干部教育培训,今年举办村、居委会主任示范培训班各1期,培训200人;举办线上培训班3期,培训1300余人,为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三是推进基层治理创新

第一方面,以中省试验区创建为抓手推进,比如,西安市碑林区、宝鸡市金台区等4个县区以及汉台区、杨陵区等12个县区先后成为全国和省级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实验单位。眉县、潼关县和西乡县是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县。通过这些县区实践创建,把基层试验区创新落到实处。第二方面,注重亮点工作总结和典型打造,积极发现基层卓有成效的实践经验和典型做法,大力推广“党建引领·三治结合”、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村务公开周等基层经验,推动全省工作再上台阶。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精神,努力把全省城乡社区建设成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不断增强三秦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李惠:感谢戈厅长和李主任,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出席。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