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省政府>公示公告 > 政府公示

陕西省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人选公示

来源: 陕西省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0-05-14 08:18


2020年,党中央、国务院将表彰一批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我省推荐人选经自下而上层层推荐、逐级审核,目前已通过全国表彰大会筹委会初审。为进一步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社会监督,现将推荐人选予以公示。若对公示人选有不同意见,请于5月20日18:00前,以电话、传真、电子邮件或信函等方式向陕西省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映(信函以到达日邮戳为准)。反映情况应采取实名方式,请提供具体线索和事实依据。我们将严格遵守保密工作纪律。

联系地址:西安市莲湖路389号

邮政编码:710003

电子邮箱:qglmpx2020@126.com

联系电话:029—87329843(传真)


                                          陕西省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推荐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年5月14日


                  陕西省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
和先进工作者推荐人选名单
                           (63人)

王 排,男,汉族,1979年1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任西安市公安局灞桥分局巡特警大队副大队长。

时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在工作中勤学善思、认真办案,坚持原则、廉洁奉公,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心系百姓、情系群众,在2017年处理一起欠薪案件时,始终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最终将追欠的20余万元赔偿款送到17名工人手中。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参与处置突发案件百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7人。在抓捕过程中多次受伤,至今全身留下5处永久性伤疤,在危险面前都选择挺身而出,时刻践行入警入党誓言,以忘我的精神和拼命的状态投入工作。抗疫期间,始终坚守抗疫一线,每天休息不足5小时,负责湖北籍人员集中安置点协调联络和转运留观组工作,为他们贴心服务,坚持把风险和困难留给自己,把安全和方便留给同志,一直没有轮换休整和回家休息。

李 茵,女,汉族,1961年8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中小学正高级教师,现任西安市碑林区大学南路小学校长。

善于用现代化理念来治理学校,率先在小学开发心理教育课程,建立了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带领60多位教师开发传统文化课程,所编本教材发行超过40万册,提出“集散式名校+教师校本研修”模式,为成就名校+教师优秀人才和优秀教师队伍建设做出积极贡献。把名校+机制改革、优质资源共享当作课题,通过梯次式教师培训,菜单式交流,课例研究等渠道,构建名校+教育联合体“集散式研修模式”。坚持培养学科带头人,带动团队滚动发展,为学校培养出各级各类“手、骨、头”人数73人次。积极探索构建未来课程体系,用新技术倒逼教师理念的转变和教师改变课堂,用新技术搭建教师历练高平台,个人主持41项教科研课题,主编教材4部。

白清利,男,汉族,1969年11月生,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现为宝鸡市冯家山水库管理局鱼场主任工程师。

将“不断提高水产养殖效益”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千方百计攻克技术难题,在负责斑点叉尾鮰鱼的试养工作时,吃住在鱼池边,通过多年观察、实践,总结出“选好亲鱼是前提,育好亲鱼是基础,催产时机把握准是关键”的技术方法,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小体积网箱养殖班点叉尾鮰试验》《班点叉尾鮰人工繁殖技术试验》《史氏鲟人工驯养技术》《流水池鲟鱼病防治技术》等科研成果获得宝鸡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提出的“鲟鱼养殖技术推广与应用技术”,填补了陕西省养殖鲟鱼的空白。他严于律己、作风过硬,长期扎根山区,年出勤天数达300天以上,把生命之春和聪明才智全部奉献给了水产事业。

梁增基,男,汉族,1934年10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研究员,现为长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员(返聘)。

1961年西北农大毕业后,扎根黄土高原基层一线58年,在当时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从无到有,自力更生,开辟旱区小麦育种,从理论和技术突破创新“高强抗锈、抗旱高产、多抗优质、高产优质、用调节播期避开病毒病并提高抗冻性”等五大难题,培育了3个国审、4个省审小麦品种,并在陕甘旱区推广,把小麦由六十年代十年平均亩产61.1公斤的低产作物变为亩产超500公斤的高产作物。虽已86岁高龄,仍然带领育种团队育成新的优质品种,经中国农科院测试,品质达国家优质一级强筋面包麦标准,四年后可用于生产,将为国家减少优质麦进口外汇和食品工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李军农,男,汉族,1962年4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主任医师,现任渭南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

工作35年来,用行动践行着“做一名好医生”的初心和使命。1999年在全市率先用冠状动脉造影术等新技术完成手术11000余例,成功率由70%提高到95%以上。注重培养人才和提高技术水平,科室副主任医师职称及以下均为研究生学历。开展多项国家级项目,发表论文15篇,其中SCI收录 1篇。登记入组管理H型高血压患者36800余例,节约社会医疗成本6500余万元。搭建13个胸痛健康联盟群,提高了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成功率。建立“互联网+医疗+健康”合作模式,推进区域医疗技术合作共享。第一时间提交驰援武汉请战书,作为市专家组成员,积极参加专家会诊与查房,及时指导修正治疗方案,经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实现收治15例确诊病人和23例疑似病人。

张延刚,男,汉族,1969年9月生,中共党员,高中学历,现任宜川县云岩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富民,兑现了向群众作出的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建设发展、人居环境改善、扶贫帮困等百余件郑重承诺。带领村民平地400亩,建成苹果示范村,动员34户贫困户建成果园960亩,让家家户户都有果园,让苹果成为村民的“摇钱树”。引导果农推广“果畜沼草网”五位一体生态管理模式,组织24名果业技术员“一对一”帮扶贫困户,搭建果园防雹网1600亩,建成1500吨果库一座、塑筐厂一个。坚持合作发展的路子,组织成立云辛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13个村组建成云岩镇村集体股份经济联合社,建成智能选果线和集体果袋厂,走出了一条“公司+合作社+基地+果农”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4万元,彻底摘掉贫困旧帽子。

唐红涛,男,汉族,1969年11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主任医师,现任商洛市中心医院胸心外科主任。

扎根山区,奉行“患者第一”的信念,专心致力于胸外科尤其是肿瘤类疾病的临床诊疗和研究,在广大群众和同行中有良好的口碑。积极学习前沿知识,多次在知名医院进修学习,掌握并独立或主持开展新项目30余项,其中填补全市业务空白10余项。加强人才队伍体系建设,科室连续四年荣获医院“业务发展奖”。开展医疗帮扶工作,与基层医疗单位建立医联体、专科联盟,开展教学查房、业务指导、义诊巡诊等活动,带动基层医疗技术整体提升。主动请缨前往武汉抗疫,作为商洛市收治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专家组成员,积极投身一线,参与制定7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和10例疑似患者的诊疗方案,参与完成1655人次的筛查和预检,接诊发热患者283人次,收治发热住院患者33例。

崔勇超,男,汉族,1968年5月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现任国家税务总局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税务局主任科员。

创新重点税源分析,对辖区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收情况实行“一户一策”管理,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多次得到领导及上级部门的肯定和嘉奖。反复讨论,吃透政策,组建大数据创新工作室牵头负责减税降费工作,截至2019年底合计减税费额2.15亿元。不断提高业务工作能力,把自己从计算机信息网络、会计电算化等多个项目的“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筹建并投入运营了全省首家自贸区自助办税服务厅,打造立体式智能化“互联网+税务”政务公开区域平台。坚持每周深入包扶村,帮助贫困户解决难题。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在因病住院期间举着吊瓶到办公室加班,审核材料数据。

李国鹏,男,汉族,1976年4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现任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队长。

主导多个科研项目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先后完成上海浦东、上海虹桥等数十个机场跑道方位及磁差测量项目。研制新一代国家、省市级数字高程基准模型,应用于“南水北调”“港珠澳大桥”等工程,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多次组织应急测绘演练,形成的保障制度和处理机制为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提供测绘技术服务。组织完成新一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军民融合首批重大工程等一大批重点测绘工程。作为中尼珠峰高程及科研项目现场总指挥,带领技术人员已完成前期筹备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传承老一辈测绘工作者“忠诚奉献、为国测绘”的精神,先后接待150余批次、4000余人次参观、交流,讲解30余次。先后向省政协提交6项提案,1件被评为优秀提案。

田维平,男,汉族,1964年3月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员,现任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科技委主任。

长期从事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研究与技术创新管理工作,兼任国防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等职务,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20多项奖项。主持和组织了多个宇航运载领域发动机研制工作。主持研究制定“十一五”以来三个五年技术发展战略规划,先后组织攻克一大批核心关键技术,实现了多个大型固体发动机在宇航运载型号上的应用。主持新一代高性能先进固体发动机研究,突破多项核心关键技术,为我国武器装备跨越发展奠定发展基础。组织创新研发并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军民融合项目和拳头产品,在空间探测、减灾防灾等国民经济建设领域广泛应用。先后培养研究生23名,其中6人担任总师岗位,指导和培养了一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固体动力人才队伍。

郑南宁,男,汉族,1952年12月生,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现任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1986年组建国内第一个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培养出航天员景海鹏等160余名硕士、70余名博士。带领团队研制出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面向空间站目标操作任务的视觉信息空间在轨处理片上系统,填补国家产业技术空白。2000年获“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首批资助,2014年获IEEE智能交通系统杰出团队奖。大胆改革创新,本科生“书院制”成为教育部2019—2021年高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的必要条件。2017年创办“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班”,主编《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知识体系与课程设置》。组织和指导课题组开展“应用人工智能分析和预测疫情的发展和传播规律”和“疫情防控恶劣环境下无人移动平台的关键技术及实现”研究,为战胜疫病做出贡献。

施秉银,男,汉族,1959年5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教授,主任医师,现任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

组建陕西首个城市医联体——交大一附院雁塔区医联体,探索出“医联体+全科医师+慢病管理”的城市分级诊疗新模式。提出设立互联网医院阿里分院,解决阿里地区看病难问题。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制备出预防甲亢的疫苗,建成国家级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陕西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临床病例讨论及医院-导师双重管理教学改革,获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月5日带队驰援武汉,接管了武大人民医院两个危重患者病区;组建降低患者病亡率小组,总结出降低病亡率的治疗方案,在武汉发布会做经验介绍;提出建立“省级突发疾病重点实验室”“开展新冠肺炎尸体解剖”“除武汉外大部分地区应尽快解除过于严格的控制”等重大建议。

刘加平,男,汉族,1956年11月生,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现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创新团队和人才培养机制,培养硕士116名、博士55名、博士后23人,6人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中组部“万人计划”,5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青年科技奖。主编《建筑物理》印刷超过30次,《绿色建筑概论》被110多所高校建筑学专业使用,《城市环境物理》被列入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设计完成西藏低能耗住宅、青海牧区组合式太阳能建筑,建成示范工程面积百余万平方米,建筑节能率达到近90%。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多个奖项。汶川地震后支持建成“灾后重建首个生态民居示范村”,获“世界人居奖”优秀奖。开展南海岛礁建筑系统研究,无偿提供建筑设计方案,已在南海部分建筑建设中推广运用。

李 梅,女,汉族,1969年6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国家一级演员,现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

谙熟秦腔、眉户、碗腕腔等剧种,多次获得“梅花奖”“文华表演奖”“白玉兰主角奖”等多个奖项。主演的《迟开的玫瑰》荣获第九届“文华大奖”、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大奖、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等,被列为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榜首;《大树西迁》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中国戏剧奖优秀剧目奖”、第九届中国艺术节“文华优秀剧目奖”、第三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连续两年被选定为“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剧目。参与策划组织陕西地方戏曲稀有剧种荟萃展演。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捐资10万元,把500箱新鲜蔬菜亲手送到防控一线,连夜录制抗疫系列节目,组织全院优秀演员推出“秦声高唱共克时艰”系列节目。

邱 陆,男,汉族,1977年2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主任记者,现任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采访部主任。

策划新中国成立70周年、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西视察提出的“五个扎实”要求取得新成就、“三个经济”成为陕西经济发展新引擎等400多项重大宣传报道。策划融媒体报道等多次获中宣部新闻阅评表扬,向全国推广经验。先后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2次,中国新闻奖二等奖1次,中国广播影视大奖4次、提名奖1次,中国广播电视奖三等奖1次,陕西新闻奖一等奖10余次。疫情刚开始时,在互联网上推出大直播“战疫情—陕西在行动”,人民网、央视频、经济日报、红星新闻等新媒体及全省所有县融媒体客户端同步联动直播。积极协调广电网络、IPTV将网络直播流引入电视机顶盒,打通大小屏。疫情期间,先后有数百家媒体平台参与直播、转播,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李新春,男,汉族,1969年3月生,大专学历,高级技师,现为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系统服务事业部项目交付室安装工。

工作30年来用心学习、勤练本领,从一个设备维修钳工转型为服务产业项目经理,从一个技校毕业生成长为响当当的“首席技师”。勤于思考、善于创新,完成创新改革项目和合理化建议超过150项,攻克大型高炉鼓风机配套“静叶零关闭”、TRT低压喷水部内喷嘴与外喷嘴干涉问题、提高电动执行器装配质量等技术难题,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价值,树立了陕鼓品牌的卓越形象。爱岗敬业、忘我工作,在用户现场服务的时间平均每年超过320天,从未因个人原因影响工作。传承授业、培养人才,将自己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员工,教授出20名徒弟,均成为陕鼓技术岗位上的能手和国内外同行交口称赞的设备现场问题解决专家。

杨忠州,男,汉族,1970年3月生,中共党员,中专学历,高级技师,现为宝鸡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精密数控公司装配车间数控机床试车工。

依靠自身的刻苦学习和探索实践,实现了从操作型工人向知识技能型工人的转变,一步步成长为科技创新、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新型工匠。他勇于创新,不断挑战 行业尖端,攻克技术难题,累计完成上千台数控机床调试维修任务,解决各类技术难题60多项,完成技术革新创新成果20多项,以他名字命名的光纤通讯接头“不锈钢内三曲”零件加工法,全方位解决了军工行业不锈钢内三曲零件加工难题。敬业奉献、砥砺传承,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带徒传艺的辐射、传承作用,利用“大师工作室”开展讨论,解决青工培养、质量攻关、工艺突破等问题。他对售后服务工作热心、热忱,累计完成上千台数控机床调试维修任务,机床故障处理率100%,用户满意率100%。

何 菲,女,汉族,1987年8月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中级工,现任咸阳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一分厂纺部车间赵梦桃小组生产组长。

坚持创新学习,立足岗位奉献,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带领小组率先实行宝塔式分段换粗纱法,积极创造细纱长车值车落纱工作法。在企业退城入园、搬迁升级的过程中,确立了“以人为本接班举旗,适应时代转变方法”的工作思路,提出了“一个围绕,三个坚持”的工作目标,带动小组不断进步。担任组长后,她用实际行动传承梦桃精神,用小组50多年来的经历、贡献和荣誉鞭策大家,鼓励大家弘扬“高标准、严要求、行动快、工作实、抢困难、送方便,不让一个伙伴掉队”的梦桃精神,主动带头帮教带徒弟,在小组新工达90%的情况下,操作优一级率由75%上升到92%。在其带领下,赵梦桃小组在一系列严峻考验面前,队伍更加稳定,贡献更加突出,生产指标年年领先。

张雷威,男,汉族,1955年6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高级政工师,现为榆林市米脂县沙家店镇李站村驻村工作队员。

连续驻村扶贫20年,先后参加“万名干部下农村”“千企千村”“两联一包”“驻村联户”等活动,分别在神木、吴堡、米脂等6个县区19个乡镇为56个村12000多村民群众开展扶贫工作。任劳任怨、兢兢业业,退休不退岗,退休不退责,他爱农村、爱农民、更爱从事了20年的扶贫事业。将一批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热爱精准扶贫工作、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劳动模范、第一书记、农业专家等社会各界精英人士组织起来,成立陕西第一个“金点子”劳模脱贫帮困义务咨询服务队,发挥团队成员丰富的扶贫工作经验,为农村脱贫攻坚出主意、想办法、解疑释惑,被各界称为无怨无悔的扶贫老黄牛。

彭晨晞,男,汉族,1994年7月生,共青团员,大学学历,助理工程师,现任中航飞机汉中航空零组件制造有限公司机加标准件厂厂长助理。

参加工作的几年里,完成了数百份工艺规程的编制、修改和完善,作为主要编制人员编写了公司技术标准一份。2018年代表航空工业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并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进入国家集训队,成为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制造团队挑战赛项目的中国队正式参赛选手。2019年8月前往俄罗斯喀山参加比赛,与队友一同完成了所有的比赛任务,以绝对的优势一举夺得该项目的金牌。

石剑波,男,汉族,1980年1月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一级建造师,现任陕西安康市宏远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

20年来一直从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身体力行,坚持原则,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献精神,战高温斗酷暑奋战在生产一线,以高于国家标准的要求严格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所有工序都亲自动手进行技术复核,从未出过任何差错。坚持“干就达标准,做就成精品”的质量理念,所参与或负责建设的工程在质量、安全、创优等方面一直走在行业前列,所参与的施工项目一次交验合格率均达100%,未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负责的工程项目先后荣获全国工程建设优秀QC小组二等奖、陕西工程建设优秀QC小组一等奖等荣誉。长期坚持进行“传、帮、带”,培养年轻人、后来者成为技术能手,所培养的多位技术能手均已成为公司技术骨干。

宋卫东,男,汉族,1970年1月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高级技师,现任陕西化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第三公司延安石油化工厂保运项目钳工组长。

善用创新发明解难题,多项创新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累计创造经济效益700余万元。技术精湛、作风顽强,凭借“手到病除”的设备维修绝活,多次被点名承接紧急抢险任务,2015年处置原料油泵突发故障时,精细修复9小时,解除了停车风险,节约维修费近50万元。在施工细节上追求精益求精,2017年延安石化厂大检修,联合一车间4台反应器需要拆装检修,严格按照规范和技术参数进行施工,提前2天完成任务,为安全生产运行争取了足够的时间。注重培养后备技术骨干,采取集中培训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实践操作和模拟演练相结合、示范施工和现场点评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培养初、中、高级钳工300多人,技师16人,涌现出了全国技术能手3人,技术带头人4人。

张新停,男,汉族,1972年11月生,中共党员,中专学历,高级技师,现为西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工具制造二分厂机加工段钳工。

承担我国高精度工装量具科研试制和生产制造任务,制造检测零部件精度的高尖端量仪。29岁夺得陕西省职工技能大赛钳工“状元”,被授予“陕西省技术能手”称号,34岁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每年作为裁判长执裁陕西省一类技能比赛钳工工种。近5年完成工装量具、模具夹具3000余项,工艺攻关项目100余项,创造价值700余万元。创新的“高精密量具装配操作法”被评为陕西省职工先进操作法。以他名字命名的工作室5年来攻关项目300余项,55项技术创新成果获奖,为企业实现节创价值900万元。2019年张新停工作室被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中国国防邮电产业工会大国工匠报告团和陕西省劳模报告团成员,做各种报告、讲座20余场次,受众近2万人。

夏复山,男,汉族,1974年11月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高级技师,现任中国航发西安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工具厂53车间二工段钳工班组组长。

多次荣获全国青年岗位技术能手和全国技术能手称号,曾荣获陕西省首席技师、陕西省杰出能工巧匠、陕西省十大杰出工人、“三秦工匠”、陕西带徒名师等荣誉称号。攻克多项技术难题,完成“废磁力表架改制成快换磁力定位块”等项目,所在班组三年来累计完成工装制造、修理任务近10000项,为企业节约和创造500余万元经济和社会效益。实施的“涡轮导向器当量排气面积数字化测量技术与研究”项目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先后培养出钳工骨干14名,3名徒弟分获陕西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第三名、第五名,被授予“陕西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1名徒弟在第二届中国航发职业技能大赛中获钳工组第三名,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多名徒弟成为高级钳工、钳工技师、钳工高级技师。

彭永利,男,汉族,1965年1月生,中共党员,初中学历,高级技师,现任陕西长岭电气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公司机加中心机械装配车间装配班班长。

曾获陕西省首席技师、陕西省十大杰出工人、陕西省带徒名师等称号。先后组织和参与50多项技术革新和课题攻关,70多项提案,为国家攻克技术难题40多项,创造价值1300多万元。在解决某雷达传动分机的温升控制和声音异常时,开创性地采用手工修刮蜗轮方式,使产品的温度变化和噪声值完全达到和高于技术要求,为战略武器装备整体降噪打下良好基础。创造性解决了某雷达减速箱漏油和转轴断裂的两大技术难题,使影响作战部队飞行与训练的重大难题得以圆满解决,两项成果被正式编入技术文件。利用劳模创新工作室平台优势,带动优秀员工,涌现出了省市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和5名省级技术能手。带领劳模创新团队攻克许多重大技术问题,完成多个产品攻关任务。

张忠海,男,汉族,1970年7月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高级工,现为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分公司西安邮区中心局邮件运输中心驾驶员。

从事驾驶工作28年来,安全行驶260万公里无事故。不断提高驾驶水平,多次在技术比武中取得优异成绩。对影响安全行驶的每一个细节都不会放过,坚持做到小故障自己排除,大故障从不过夜。面对40℃的暴晒、零下15℃的寒冷、雨雪交加的路面、路阻中的缺水少食,能始终坚守驾驶员岗位。得知线路上出现了路阻需要派车支援,他立刻赶回单位主动请缨。除夕夜写下“我是劳模,我先上”的请战书,大年初一主动承担了我省支援武汉的医疗物资运输任务。时隔四天,再次奔赴武汉运输西安交大一附院捐赠火神山医院医疗精密设备。他这种不畏风险、迎难而上的精神感动和激发了同事们,纷纷请求执行武汉邮路任务。

陈 茹,女,汉族,1968年8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初级会计员,现任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三原县支行营业部副主任。

坚守“急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的服务理念,近五年来协助客户挽回电信诈骗被盗资金100余万元。工作勤恳,任劳任怨,2017年五万多张社保卡要在一年之内发放到位,面对数量巨大的农村老年客户,主动请缨成立发卡服务队,利用班后和周末时间,历时11个月,跑遍100多个乡村,逐镇逐村深入农户为广大村民办理社保卡发放激活工作,圆满完成发卡计划。工作业绩突出,支行营业部主要业务指标一直走在系统和同业前茅,成为咸阳分行17家支行的“领头羊”,理财、贵宾客户建设、网金指标、网点和柜台服务等业务指标保持系统前列,2015年以来带领营业部实现个人存款从6亿元到10亿元的飞跃,净增4亿元。

薛建斌,男,汉族,1974年7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烟草专卖管理师,现任榆林市烟草公司榆阳分公司稽查大队队长。

提出“阳光政务”创新模式,打造“一岗两区两室”专卖政务服务大厅,实现“一站式服务”。采取有效措施,做到政策宣传、证件办理、案件处理等“不进院、不上楼、不出厅”,彻底解决群众办事“环节多、手续多、跑腿多”等问题,形成了“审批服务零距离、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流程零障碍、服务对象零投诉”的良好氛围。推进“互联网+专卖”建设,为市场添活力、为群众增便利。坚持依法加强内部监管,着力管住源头、管住内部、管住市场。2014年以来,带领专卖人员破获各类涉烟违法案件共2386起,查获卷烟6.56万条,涉案金额1560余万元。其中查获5万元以上案件36起,相继破获国标网络案件6起。拘留28人、逮捕15人、判刑32人。

朱 艳,女,汉族,1978年3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中级工程师,现任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西安供电公司市场营业管理技术专责。

从事窗口服务工作24年来,带领班组受理用电业务35万余件,客户满意度百分百。首创“165朱艳工作法”,撰写《营业窗口标准化作业指导手册》等20余项专业技术规范。开展《分布式电源项目并网服务申请受理》等专题讲座130余次,《降低专线客户用电申请复勘率》等9项成果和《以“三个坚持”为核心提升窗口服务效能》等5项管理创新成果获得全国优秀质量奖。组织进社区为居民提供用电业务办理、政策答疑等上门服务2880次、助学帮扶740次、爱心捐助750次、公益活动百余次。完成重大保电任务43次,完成西安市中心医院、西安高新医院增容供电等项目122项。多渠道宣传“网上国网”APP,为客户提供“足不出户就能购电”的服务新理念,确保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服务不打烊”。

陈思杨,男,汉族,1985年7月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技师,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气厂作业三区应急维护班班长。

参加工作半年就在油田公司技能竞赛中取得金牌,一年就被破格选聘为榆十二站站长。建立《单井数据库》,为处理气井的生产异常提供参照和规范,工作效率得到较大提升。强化班组管理,集气站6次获得厂HSE先进班组,4次获得油田公司级荣誉,2次获得油田公司HSE先进班组,21人成长为班组长,11人成长为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建立《集气站风险管理台账》,榆十二站连续11年零事故、零安全环保事件。先后参与研发气井排水装置等22项创新成果并运用到生产现场,年节约成本162万元。2019年组织对集气站数字化无人值守运行中存在的监控盲区进行技术攻关,依托原有站控系统,根据参数提前设定智能调节甲醇注入量,大幅降低冬季气井故障率,年经济效益120余万元。

许彩芸,女,汉族,1981年5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助理政工师,现任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吴起采油厂南庄畔女子采油队党支部书记。

参加工作后,每天爬抽油机架、抡大锤、拧管钳,一年就成了技术过硬的“生产通”,并成长为女子采油区队长,所属159宗井场、300多口油井管理有序,十余年来先后带领400余名女职工,完成生产原油近100万吨,节约资金300余万元,被评为“全国五一标兵岗”。参加党的十九大后,宣讲大会精神100多场,参与学习10万多人。担任女子采油队党支部书记后,创建办夜校模式,开通支部书记热线,设立支部论坛、微平台,带领干部职工建井场、打围墙、种大棚、搞培训,通过“每天两小时”“餐前10分钟”“夜校班”等培训形式,使职工进一步学懂学精业务。连续9年春节坚持值班,将回家团聚的机会留给职工。热心公益,包扶孤儿,为敬老院、儿童福利院捐款捐物近万元。

蒙天朝,男,汉族,1969年10月生,中共预备党员,高中学历,现任陕西陕煤澄合矿业有限公司董家河煤矿分公司采二队队长。

牢牢把握“党建引领举旗帜、科学管理保安全、以人为本强队伍、创新创效提效益”的管理理念,精准施策,为矿井创新创效、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2017年面对低迷市场临危受命,把人心涣散、问题成堆的“老大难”队伍,锻造成一个“冲得上、顶得住、叫得响、打得赢”的煤海劲旅。2018年面对工作面6米的大落差,苦干巧干,高质量完成各项考核指标。2019年工作面涌水量陡增,面对严重的顶板破碎和水害等不利条件,身先士卒,带病在井下坚持48小时不上井,带领职工铺管路、架电缆,成功控制了涌水量,使现场安全生产环境得到切实保障。在其带领下,综采队连续五年未发生工伤事故,创造效益8000余万元,采煤二队基层工会2015年荣获全国总工会模范职工小家称号。

郭文生,男,汉族,1971年6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高级技师,现任宝钛集团有限公司宽厚板材料公司热轧车间主任。

倡导成立QC小组,解决生产难题,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要领,使宽厚板材轧制质量稳步提升。持续参加工艺改进和新产品开发,在特钢、镍合金板、钛带用特厚钛板、TC4中厚板、核电用双向不锈钢等产品的研发轧制中做出贡献。总结多项绝技绝活,参与解决生产重大技术难题,在热轧加工领域创建一流业绩。参与轧制的热轧板材,填补了国内6项空白,成功轧制国内最大尺寸的TC4合金板、最大宽幅的镍板、最大尺寸和宽幅的镁板、钛/钢复合板,成功轧制完成了4500米、6000米和11000米深潜器载入球壳用宽幅钛合金板材。

董宏涛,男,汉族,1969年10月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高级技师,现为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动车段动车组机械师。

参与检修5万多组动车组,率领工作室成员处理疑难故障和典型隐患问题300余件,指导处理大小故障1000余件,攻克技术难题33项,革新改造动车组专用检修工具14项,获得国家专利10项,获得国优QC成果1项、获得陕西省职工科技节创新成果金奖、银奖各1项。先后六次担任西安动车段备战全国、全路职业技能竞赛主教练,编写各类指导书籍100余本,2019年荣获陕西省“带徒名师”称号。“董宏涛劳模创新工作室”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 “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刘正林,男,汉族,1972年9月生,中技学历,技师,现任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电力运输分公司电力机车司机长。

20多年来,担当机车值乘任务的3000多趟列车全部安全正点,有效防止各类行车事故和路外伤亡事故60余起,累计运行120余万公里安全无事故。担任教员期间,组织各类学习6680人次,各类年鉴考试合格率均达到100%,乘务员提职考试通过率达80%。带领20余名司机、副司机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机车包乘组连续多年被评为“神朔铁路运输部先进班组”。 以他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被评为“中国铁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陕西省建设工会示范性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陕西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

梁西军,男,汉族,1979年9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现任中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西安地铁指挥部技术负责人。

2015年以来参与国内20多个城市的地铁施工技术研究工作,攻克西安地铁四号线下穿国铁西安火车站、厦门地铁下穿东海等10多项施工技术难题,获得“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中铁典型人物”称号。先后受邀参与国内200多项重难点工程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查以及10多项行业标准、工艺工法的编审工作。工作室先后被评为全国工人先锋号、陕西省“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参建的地铁工程先后荣获“全球杰出工程”大奖、“全国建筑业创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等30多项奖项。取得国家专利9项、省部级科研成果7项、管理创新成果3项,编写省部级工法及工程建设标准2项,攻克了多项世界级施工难题,填补了技术空白,创新成果累计创造经济效益9000多万元。

孟祥连,男,汉族,1965年10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办副总工程师。

主持西安地铁1、2、3号线总体勘察工作,2号线勘察项目荣获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杰出项目奖”,为全球首个荣获该奖的地铁项目。主持川藏铁路、兰新高铁等几十项铁路长大干线勘察设计工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全国优秀工程勘察金奖2项、一等奖3项,省部级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9项、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组织开展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等多部标准的修编工作,撰写学术专著2部,发表科技论文10篇,编写行业标准规范6部,拥有发明专利7项。在汶川地震宝成铁路109隧道抢险期间,作为铁一院抢险队技术负责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宝成铁路提前7天恢复通车,改线工程提前1个月交付使用,获得“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胡万彪,男,汉族,1962年11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副主任医师,现任横山区红十字会医院骨科主任。

2005年起担任横山区红十字会医院骨科专家,先后开展大中型手术1万多例,抢救急危重症患者2000多例,救治患者6万多名。为贫困村60岁以上老人、失独困难户、劳模等免费发放260多万元体检卡;倡导医院下调300多种药品价格,让利患者100多万元;资助特困患者3000多人次,减免费用300多万元;下乡义诊100多次,赠药30多万元,受益群众9万多人。资助贫困医学大学生240多人,资助金额170多万元;对口帮扶2个贫困村,18个村医务室;带领群众种植300多亩中草药,与步长制药集团达成收购协议。带动医护人员积极投身新冠肺炎防疫工作,购买6000多个口罩赠送给环卫工人等一线工作人员,向农村、社区捐赠5万余元抗疫物资,组织40多名医护人员义务为企业提供防疫医疗服务。

张文兵,男,汉族,1968年10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正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西电集团西安西电开关电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善于钻研、勇于创新,敢于挑起重大装备国产化的重任,攻克研发难关,实现了国家发电机断路器等重大设备的国产化,填补了国内空白。作为央企重大科技带头人,带领团队多次承揽国家、部委下达的科技攻关项目,他先后参与了“±500kV超高压直流系统用直流转换开关”及“±800kV特高压直流系统用直流转换开关”等项目的研制工作,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热爱科研工作,始终坚持精益求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国内第一”,研发的科技成果获得过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7项,获得专利15项,带来的经济效益超过亿元。

王 保,男,汉族,1970年1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分公司副总经理。

开展技术攻坚与创新创效工作,形成创新案例136个,获国家专利7项,主持编制《杆塔利用社会资源技术指导意见》等文件,将基站全网共享率由8%提升至40%,节约土地资源约3500亩,节省钢材71万吨,节约资金近40亿。在西成高铁建设中带领项目组攻坚克难,施工周期缩短约90天,仅用造价62%的成本,使西成高铁成为全国首条4G信号全覆盖的山区高铁。牵头成立5G“优规建维”项目组,完成全省12区市5G站址城乡规划编制,8915处5G规划站址联合勘察和方案输出,4507处5G站址配套建设,配合完成第一批1374处5G基站开通。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后,组建11支应急先锋队保障通信网络畅通。带领党员突击队仅用7天完成西安市公共卫生中心4个应急保障项目和17个新建基站建设。

赵元超,男,汉族,1963年7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教授级高级建筑师,现任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从事建筑创作和设计实践三十余年,主持设计了“陕西省图书馆”“陕西省自然博物馆”等一大批重大复杂工程。多次入选世界建筑师大会中国建筑展,多次参加米兰、威尼斯等设计展,先后获国家优秀设计银奖、铜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金奖,省部级以上优秀工程一等奖等奖项30余项。延安大剧院、西安南门广场综合提升改造项目获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在施工现场附近租房,实时配合设计施工;爱人重病期间,在医院附近租房边工作边陪护;出差期间不慎面瘫,脸上缠着纱布奋战在工地一线。春节期间参与西安公共卫生疾控中心方案讨论。居家期间远程指导设计,与病魔抢时间。为了完成西安奥体工程的顺利开展,先后多次到工地,为疫后工程开展赢得时间。

李 鹏,男,汉族,1972年11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长庆分公司安全副总监。

提升设备利用率和队伍作业能力,2015年来参与科研项目5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实现单井提速45%以上,队均作业能力提高20%以上。担任陇东项目部经理2年间,组织完成各类测井、射孔施工11153井次,实现产值7.39亿元。出台12条“安全红线”,3年来查处违反“红线”行为32起,问责64人,公司连续3年实现安全测井、绿色测井,产值持续突破20亿。每年有100多天的时间在野外一线,2017年主动到苏里格项目部驻点52天,研究出适合项目部实际的工作方法,为气田高效开发提供支撑。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主动放弃休假,通过制定疫情防控措施、健全安全生产防控体系等措施,有序推进生产复工。

马洁侠,女,汉族,1971年2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中级工程师,现任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动力保障部副总经理。

引进先进管理制度,对咸阳机场管辖的三条110KV外线路,采用专业管理和与地方协作的方式,定期评估、安全提示、重点管控,有效避免了近年来周边建设对线路安全运行的影响。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分散变电站集中监控、输电线路视频监控,提升安全管控能力同时,降低了运行成本,年节约电费约30万元。精细能源管理,通过技术革新、优化工艺、加大中水利用等措施,年均节能降本约300万元。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及绿色机场建设,共完成10项课题研究报告,已在咸阳机场三期建设研究成果中应用。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2016-2019年,共组织完成技术创新42项,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

李德伟,男,汉族,1974年6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助理农艺师,现任陕西粮农农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2013年改革创新组建了农业模拟股份制公司后,当年公司就取得了大丰收,实现了粮食单产亩增300斤、效益亩增300元的“双三”目标;2015年至2017年,小麦种植面积连年增长,企业和职工每年增收共计100余万元;2015年至2016年,实现销售收入14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0%以上。2017年负责组建朝邑农场农业贸易公司,开展农业贸易和饲料青贮,两年销售小麦5.6万吨,玉米16.8万吨,青贮饲料7,3万吨,实现营业收入3.9亿元,实现利润220万元。2019年组织实施全株青贮玉米贸易业务,全年销售收入930万元,利润52.98万元,实现企业当年组建当年盈利。针对黄河滩区的生产特点,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种植方法,推广的各种新技术在农场80余户职工中得到广泛应用,户均年增加收入9200余元。

邓晓煜,男,汉族,1980年9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现任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黄龙县供电分公司经理。

作为黄龙“十三五”电网发展的主要规划者和设计者,曾参与完成了3座变电站的“双电源、双主变”施工改造。2016年凭借多年电力线路的设计经验,完成了黄龙县城整套电力线路入地方案,多方争取资金4800万元,确保县城网入地一期及二期工程全部竣工投运。在配合高速公路施工电力保障工作中,合理修改线路走向,节约专线架设线路5.095公里,专变1台,节约施工成本170余万元。2018年完成了全县36个小区10935户改造任务和21个597户合表用户,累计完成并接收户表改造11532户,超出原计划645户。脱贫攻坚战中,动员身边职工积极建言献策,多方协调资金150多万元,为帮扶村建起10座高标准自动化钢架大棚,并邀请专业团队进行管理,为贫困户传授种植新技术,实现稳步脱贫。

严鉴铂,男,汉族,1962年10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正高级工程师,现任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提出的“1225”党建工作新模式得到时任中央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张春贤同志高度评价,“下沉服务型”党建工作法获“陕西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奖”二等奖,集团党委中心组获“陕西省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先进集体”称号。企业产值从2015年80多亿增长至2019年202亿元。拥有核心技术专利1216项,成果转化率达95%,“重型汽车机械自动变速器开发”项目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被评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先后建成法士特泰国工厂、白俄罗斯法士特马兹合资公司等。2019年法士特集团产销收入双超200亿元,年销售变速器突破100万台。各项经营指标连续17年名列中国齿轮行业第一,重型变速器年销量连续14年稳居世界第一。

刘向宏,男,汉族,1967年9月生,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西安聚能高温合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承担多个“863”、“973”、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和国防军用关键材料“一条龙”重大项目。带领团队研制生产的超导线材综合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使企业成为目前国内唯一的低温超导线材商业化和全球唯一的铌钛锭棒、超导线材的全流程生产企业。突破超导核磁共振成像仪用超导线材制备核心技术,研发出国内首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磁共振成像仪用超导线材,系列产品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0%,实现我国超导材料产业零的突破。研发三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钛合金材料,成功应用于我国歼20飞机,并推广到运20军用运输机、歼15舰载机及军舰导弹等多种武器装备,使我国航空用钛合金棒材及锻坯实现了完全自主可控,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和禁运。

惠敏莉,女,汉族,1971年6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国家一级演员,现任西安易俗社有限公司总经理。

国家一级演员,先后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白玉兰奖等大奖。恢复传统剧目八十多部。2018年组织《三滴血》在国家大剧院、北京大学等十余所高校以及多个省份巡演,并在“2019新年戏曲晚会”上演出。创排并主演《柳河湾的新娘》《秦腔》《易俗社》等,多次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组织对西安市秦腔剧本进行整理,出版发行68册680余本剧目。易俗社被命名为国家级非遗保护单位。先后在中央党校、清华、北大等20多所院校和30多家单位讲课,被十余所高校聘为客座教授。秦腔立法议案获省人大通过,创建易俗社文化街区建议被西安市委市政府采纳。连续五年赴边疆、厂矿、农村、部队演出。在抗击非典、抗震救灾、新冠疫情等危急关头积极参与文艺战线公益活动。

魏存成,男,汉族,1961年7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经济师,现任石羊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1992年创建石羊集团,立足于现代农业和食品领域,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87亿元,纳税2.16亿元。集团获评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放心粮油示范加工企业、陕西省优秀民营企业等荣誉,拥有博士后创新基地、两座陕西省企业技术中心。个人和企业累计捐资捐物2000余万元。积极参与“万企帮万户”行动,建立“党支部+公司+家庭农场+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带动贫困户1500余户,户均分红2000元以上,创造岗位4000余个,为养殖、种植户创造利润7000余万元。面对新冠疫情,企业满负荷生产食用油与肉、蛋,确保市场的平价供应。通过红十字会捐赠200余万元款物。中央统战部网站和《新闻联播》报道了所属企业长安花粮油有限公司克服困难复工复产情况。

王新发,男,汉族,1971年8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现任陕西鸿金鹏饮食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4年创建陕西鸿金鹏饮食文化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集饮食、超市、物业、酒店、配送等为一体的多元化企业,产值达10.2亿元。企业曾获“中国餐饮百强企业”“陕西省青年文明号”等多项荣誉,被团中央确定为“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被陕西省确定为“陕西省退役军人创业就业基地”。个人曾获“第五届中国青年创业奖”“支持社会化改革先进个人”“最美劳动者—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最具影响的劳动模范提名奖”等荣誉。建立西北地区首家学校餐厅“食品安全监测室”。在企业推行多项人才发展规划,配备专职工会主席,设立“鸿金鹏帮困基金”等资助职工和家属1098.76多万元。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在慰问官兵、扶贫帮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累计捐资1300多万元。

杨 梅,女,汉族,1972年6月生,中共党员,高中学历,现为西安市阎良区阎诚脆枣专业合作社技术员。

依靠科技发展冬枣产业,摸索出一套完整的温室大棚枣作物技术,使冬枣亩产量增加了1000斤,成功填补市场空缺。坚持走精品化、安全化道路,自觉接受外部监督,使果品达到纯天然绿色无公害。不忘初心、情系群众,自费办起“农民大讲堂”,定期聘请专家授课,经常到田间地头现场进行技术指导,投资340万元免费为200名村民发放树苗1600棵,新建大棚100亩,改造老园1000亩,建设恒温冷库供社员免费使用,沟王村村民冬枣年收入从5000元/亩增长到3万元/亩。自己致富不忘贫困乡亲,投入15万元帮扶贫困户搭建大棚,投资100万元为贫困户建设冬枣产业园区50亩。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始终冲在战“疫”一线,为群众购置防护用品,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初心和使命。

刘仙会,女,汉族,1981年9月生,高中学历,现任武功县后稷新田园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2013年成立后稷新田园专业蔬菜合作社,依靠先进的科技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蔬菜产业取得长足的发展。2018年合作社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600亩,产量达到1800吨,产值达到480万元,形成了以特色菜种植,批发、配送和零售为一体的产业格局,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脱贫攻坚战以来,充分发挥合作社基地作用,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10期,培训人数达到500人,积极吸纳贫困户务工,帮助贫困户实现产业脱贫。2019年吸纳贫困户15人,与32户贫困户签订了资金入股分红协议,吸纳贫困户产业资金21.76万元,帮助贫困户分红5.8688万元,实现脱贫8户。始终把“乐善好施、厚德载福”作为自己的不懈追求,主动参与扶贫帮困,捐资助学、抗击肺炎疫情等,五年来共捐助资金20多万元。

姬桂玲,女,汉族,1971年9月生,高中学历,现任榆林市米脂县高硷桂玲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勤快能干,肩扛背驮,样样在行,被村民称赞为“女把式”。她富而思进,返乡创业,抢抓历史机遇,累计投资1200余万元,建成“米脂县高硷桂玲山地苹果示范园”,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发展山地苹果种植。坚持建设一流山地苹果示范园的标准,强化技术培训,注重科学管理,实施“七个一”技术标准栽植,“高硷桂玲苹果示范园”被认定为“陕西省标准化苹果生产示范园”。致富不忘本,一直支持公益事业的发展,资助10名贫困大学生“圆梦大学”,合作社解决了90余人的劳动力就业的问题,其中有36户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2019年带动农民增收260余万元。其注册的“米脂婆姨山地苹果”2017年上榜首批“榆林好产品”,代表米脂苹果参加了北京推介周活动誉。

黄积义,男,汉族,1958年3月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高级园艺师,现任陕西探香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经理。

2012年创建成立南郑县苗本花卉产业协会,担任党支部书记兼理事长,帮助农村留守中老年人员解决就业问题,产业协会职工人均年收入2.5万元。研究银杏人工授粉和雌雄嫁接技术,该科研项目荣获1999年第六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科技成果博览会后稷金像奖和南郑县科技进步一等奖。发挥自身农业科技优势,坚持以技术引领创新发展,2015年至今从山东安徽等地科研单位引进黄、红桃新品种18个,全县种植1100多亩,年增收8500多万元,带动贫困群众产业脱贫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发挥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反映民生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责任,义务为群众进行科普宣传,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掌握生产劳动技能。

刘双奎,男,汉族,1959年1月生,中共党员,高中学历,现任黄陵县阿党镇苹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以产业驱动和商业思维致力农业发展,建立示范基地,推广先进技术,创建了全市第一家苹果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160户,果园面积1700亩,人均纯收入达6800元,辐射带动周边5个村组468户农民从事果业生产经营,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被延安市政府命名为“延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坚持推广先进技术,率先实行苹果套袋示范,手把手教果农套袋技术,被当地称为推广苹果套袋技术第一人。建立具备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农民技术培训基地,组织6期农民果业技术员培训,累计培训学员800人次,开展科普讲座15次,受训人数达6000人次。投资40余万元成立黄陵县首家苹果电子商务运营中心,推广“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带动县域电商发展。

黄云娜,女,汉族,1982年4月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现为陕西五环(集团)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织造车间值车工。

在值车工普通岗位上一干就是20多年。在工作中始终坚持“精心跑巡回、细心织好布、耐心传帮带、铁心创佳绩”四“心”原则,带出37名徒弟,其中23名成为生产骨干。善于钻研、勇于探索,在反复操作试验中,创新出“强捻布操作法”并推广使用,为集团创造经济效益17.3万元。为提高班组整体操作水平,一边团结带领大家努力生产,一边向大家传授技能、加班延点开展连疵攻关,提升操作技能,降低产品瑕疵率。以娴熟的技术和过硬的作风,荣获集团“操作比武织布工种擂台赛”三期擂主,多次荣获“集团操作比武状元”、连续12年荣获集团“操作标兵”。

王 君,男,汉族,1981年10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中级工程师,现为陕西扶龙机电制造有限公司技术部技术员。

身为一名农民工,始终刻苦钻研业务,在农业生产实践中,不断探索农用排灌水泵技术,大胆创新,为企业创新产品开发、产品性能的提升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不忘初心、在农为农,经常在田间地头了解排灌机组的不足和农民朋友的实际需求,大胆提出农村生产生活供水远程智能控制设想,经过近四年的研发推广,该产品已成功投入使用。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民工的典型代表,主持或参与的科研创新项目累计获得国家、省、市立项验收10多项,累计获得专利授权16项,为发展先进排灌机械制造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经过技术团队的不懈努力,企业先后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中小企业研发中心”,2017年QJ系列潜水电泵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产品”。

岳增光,男,汉族,1980年10月生,中共党员,中专学历,技师,现任陕西红马科技有限公司设备管理部电仪班班长。

时时处处为企业着想,经办成功的技术革新项目达百余项,为公司累计节约资金600余万元。为了适应现代化焦炉及化工生产,他创造性的提出“电仪一体化”技术理念(为韩城各焦化企业之先),成功为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为公司培养一支技术攻坚团队,已成为集团公司内部电仪工作创新的一面旗帜。2016年代表公司参加陕西省职工技能大赛,荣获了全省技能大赛电仪组第九名的好成绩。在工作中不怕苦、不喊累,经常加班加点进行设备检修而毫无怨言。对新公司的关键设备设施严格把控,为公司节约建设、生产资金投入200余万元。

任凤祥,男,汉族,1957年4月生,中共党员,初中学历,现为佳县黄河白云渡口摆渡船工。

从1980年开始做黄河船夫以来,他舍生忘死,不计酬劳,先后在黄河上挽救了100余名落水者的生命,救助过500多名遇险群众,免费接送过往黄河的病人600多人次,当地群众由衷誉他为“最美船工”“生命救星”。组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志愿服务队,队员们每日轮守在黄河岸边,从组建到现在,志愿服务队已在黄河里救起30名溺水者,挽救了17条生命。在任村书记期间,带领村民立足紧靠白云山的区位优势,研究制定出“旅游产业链条经济”发展思路,助力县上成功建成沿黄公路、滨河公园、生态停车场等民心工程;带领村民在一个月内率先超额完成白云山景区400余亩的绿化任务;组织村民新修南河底村至黑石崖山段公路,解决了群众行路难。

宁启水,男,汉族,1965年5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农网配电营业工,现任山阳县南宽坪镇安家门村党支部副书记。

牢记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你用电,我用心”的服务理念。多年来,承担着商洛地区4个条件最艰苦且不通公路的山村的抄表、收费和线路维护等工作,4个山村,仅抄表收费一项工作,每月步行的路程在380公里以上,加上线路维护、故障抢修等,15年走过的路程足足可绕地球2圈。从不言苦,忠诚于企业,对工作无限热爱,累计徒步7万余公里,穿坏了120多双草鞋,坚持为山上孤寡和留守老人免费捎带生活用品达5吨之多,用一颗赤诚之心在大山深处,默默演绎着平凡的人生,被群众誉为“铁腿”电工、“背篓”电工。事迹在国内多家媒体报道,在中央电视台4套、中文国际频道《远方的家》栏目播出,被读者和网友赞为“最美电工”“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郝春侠,女,汉族,1972年3月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现任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西古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始终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建设和谐文明新农村,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积极实施移民搬迁项目,72户288人彻底告别了土窑洞,着力新修村文化广场、休闲亭、村两委办公室等,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18年被确定为陕西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成立果业专业合作社,苹果产业成为村民致富主要产业,2018年实现了贫困户全部脱贫。积极发展养殖业,建成1个标准化生猪养殖示范小区和2个母猪繁育场,解决了村里富余劳动力就业,促进村民增收,2019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600元。开展“西古庄流动饭盒”活动,组织全体村民轮流照顾孤寡老人,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创建“平安家庭”“十星文明户”,引导村民崇德向善。

刘瑞红,男,汉族,1971年10月生,中共党员,中专学历,高级技师,现任陕西安康天瑞塬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0年注册成立合作社,对全村1200亩耕地进行统一流转,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打造蔬菜品牌,让农户变成蔬菜种植工人。注册“天瑞塬”商标,获得无公害蔬菜产品认证,“天瑞塬蔬菜”成为安康市场著名品牌,“产—储—销”的产业链条基本形成。2014年实行贫困户优先土地入股分红、优先承包直营店、优先安排务工用工、免费提供蔬菜种苗、免费提供大棚、免费技术培训指导的“三优先三免费”,成立天瑞塬职业农民技术培训学校,先后举办培训班35期,培训近4000人,其中贫困户近1500人,累计帮扶带动贫困户535户1843人,其中427户贫困户1446人实现稳定脱贫,忠诚村由一个贫困村变成年人均收入6000元的省级文明示范园。

梁建武,男,汉族,1977年12月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高级农艺师,现任渭南秦浓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监事。

2008年成立果业专业农民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一条龙服务,葡萄种植面积达20多万亩,年人均收入超过1.5万元,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投资15余万元,设立专家大院、实训基地,定期邀请专家讲课,制定的六项标准技术在区内全面推广使用,一项标准被评为陕西科学技术三等奖,并在全省推广。在担任村党支部委员时提出“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建设思路,成立工会,形成了“党旗引领、理事会支持,工会运作、多方配合”的格局。合作社先后荣获“国家葡萄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陕西省示范合作社”“陕西省百强示范社”等称号,“慧照”牌葡萄被评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后稷金像奖”“陕西省名牌产品”“陕西省著名商标”。


                            替补人选名单

                           (4人)

侯海峰,男,汉族,1977年9月生,中专学历,高级技师,现为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秦川机床厂装配车间总装工段装配钳工。

完成多项新产品首台试造装配工作,解决多个装配技术攻关难题。参与完成YK7332小成型磨齿机等公司核心产品和重点创新项目。参与完成国家重大专项成形砂轮磨齿机关键部件装配和成形砂轮磨齿机的总装调试,产品获军工行业数控机床应用首台套奖,已大量投入市场,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生产实践中提出数十条合理化建议和改进,在实际生产便于操作,还提高了产品精度。在“传、帮、带”中把多年积累的经验和绝活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工,为企业的发展补充后备力量。“侯海峰技能大师工作室”被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确定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被陕西省总工会命名为“陕西省示范性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2017年被评为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方永芳,男,汉族,1968年3月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现为陕西省太白林业局护林员。

坚守岗位,在海拔2245米,周边20公里范围内渺无人烟的太白林业局23公里管护站一干就是5年,平时的照明靠点蜡烛,吃饭、取暖靠烧柴炉解决。5年跑遍辖区的沟沟岔岔,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巡山查林和架设红外线上,辖区内未发生一起林政案件,也未发生过森林火灾和病虫害。23公里管护站位于鳌山登山口,他在管护站为游客宣传森林保护法律法规,多次往返于鳌-太沿线,义务捡拾垃圾,并悬挂宣传牌时刻提醒游客文明出行。发现游客天黑前仍未下山,主动报警并配合民警连夜搜救,帮助游客安全下山。积极响应太白局“生态立局 产业兴局 项目带动 富民强局”的经营方针,自费购买40箱蜜蜂,年产蜂蜜900余斤,带动站上其他同志和场里有顾虑的同事共同投入蜜蜂养殖。

王志春,男,汉族,1975年3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技师,现为陕钢集团汉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烧结厂烧结技师。

担任烧结技术科科长兼调度长后,面对烧结台车跑偏,滚轮轴承损坏严重,试车期间被迫停机的问题,根据图纸对240个滚轮轴承全部校正,三天时间没有离开过台车半步,台车跑偏问题顺利解决。通过对比先进企业,将对标经验落地生根,料层厚度与各项指标均处于领先地位,首钢、安钢等行业知名企业前后来烧结厂参观交流。不断优化烧结装备的改造升级,建立以生产数据为基础的烧结“大数据”信息库,烧结双机日产达最高20125t,多项指标达到投产以来最好标准。摒弃“经验主义”烧结过程,树立“标准数据调控模型”的工艺理念,形成物料预知数据模型。关心员工,主动为员工排忧解难,深入基层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在企业形成了浓厚的“家企”情怀。

武军社,男,汉族,1972年4月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现任咸阳市秦都区鑫诚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2014年建成占地200多亩的鑫诚农业示范园,与超市签订购销订单保证当地菜农的稳定收入,为300名失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带动9000多户群众参与设施蔬菜种植开发,合作社成员及周边农民农产品产量提高35%,每户提高销售收入万余元,直接为周边菜农每年增加收入7000万元。利用团队优势为菜农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开办远程教育培训和职业农民培训学校,邀请农业专家现场指导提升会员种植水平,创立合作社+贫困户+发展生产+就业劳务+分红的产业扶贫模式,帮助83户贫困户每年收入4000余元,实现稳定脱贫。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向咸阳市中心医院集中隔离病患和医务人员捐赠10吨新鲜蔬菜,每天供应13个社区新鲜平价蔬菜约40吨。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省政府办公厅主管 省政务大数据服务中心承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