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总第944期)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年1月7日      省决策咨询委员、原省体改办巡视员苗金祥 建议:      建立我省百强企业评选机制      为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我国已建立了国家层面的五百强企业评选机制;在省级层面,湖北、山东、江苏、河北等地也都建立了百强企业评选机制。这种做法,对企业健康发展、争先进位具有很大的推动促进作用。因此,建议我省也建...">
2011年决策咨询建议合集(1-127期)
来源: 建议   日期: 2012-01-21 09:24:42

 

 

 

 

1

(总第944期)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17

 

省决策咨询委员、原省体改办巡视员苗金祥 建议:

 

建立我省百强企业评选机制

 

为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我国已建立了国家层面的五百强企业评选机制;在省级层面,湖北、山东、江苏、河北等地也都建立了百强企业评选机制。这种做法,对企业健康发展、争先进位具有很大的推动促进作用。因此,建议我省也建立百强企业评选机制。

一、强化企业为本理念。企业是经济社会之基、财富创造之源、科技创新之本。全省上下应不断强化“产业第一、企业为主”的理念,紧紧围绕把我省建设成西部强省的宏伟目标,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各类企业和投资者的服务,千方百计地营造亲商、招商、安商、富商的最优发展环境,真心实意地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二、强化组织协调。建议由省工商联、省工商局、省工信厅、省国资委、省统计局、陕西日报社、陕西电视台等机构共同推出评选机制,统一进行组织实施,以增强其可信性、全面性和权威性。在评选过程中,无论央企、国企、民企、外企,只要在我省注册的,均可参与。百强企业名单要经企业申报、部门或行业推荐、中介机构和专家评审委员会审核后最终确定,每年发布一次排行榜。为使评选结果公正,评选活动不应收取任何费用。

三、优选评选指标。评选指标具有风标导向的作用,指标应包括:企业资产总值、销售总额、纳税总额、净利润额、研发投入、海外收入、同比增长等内容。

 

2

(总第945期)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110

 

省决策咨询委员、研究员于鸿志 提出:

 

历史文化遗址公园化倾向值得三思

 

近年来,我省一些地方打造历史遗址公园的现象正蔚然成风,我认为盲目建设,将会对历史文化遗存产生破坏。

1、文化和历史也有尊严,不可随意侵犯。历史遗存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最后实体,需要我们尽心保护。从埃及、希腊、罗马到印度,他们的历史遗址基本都原封不动、保留完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

2、遗址保护开发技术有待提高。就目前的技术水平、设备条件、从业人员素质来说,要对我省全部历史文物进行开发还存在一定难度,比如兵马俑一号坑的彩俑现都已褪色,失去了本来面貌。

3、历史遗址有见证功能、研究功能、教育功能、欣赏功能等多种功能,不能为了旅游而破坏或牺牲其它功能。

4、人造景观往往内涵浅薄、千篇一律,一些地方投巨资“再造”、“仿真”、“重建”景观,需三思而行。

 

3

(总第946期)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117

 

省决策咨询委员、西安市政府原副秘书长王文华 提出:

 

西安市调整行政区划的建议

近年来,西安市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城市规模也在迅速扩大,2009年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43.46万,中心区人口达384.93万,中心区面积达369.62平方公里。作为一个特大城市,现有的行政区划各区所辖面积普遍偏小,发展空间受到限制,而且旧城区分三区管理,不利于旧城保护和经济发展。

建议考虑城市特色、产业聚集、旧城保护和未来发展等因素,对西安市行政区划进行适当的调整。对西安城区,建议将明城墙以内区域设成中心区,重点发展旅游、金融、商贸等产业,在北郊设立汉城区,在南郊设立雁塔区,在东郊设立灞区,在西郊设立阿房宫区。

4

(总第947期)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124

 

省决策咨询委员、汉中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郭加水 建议:

 

把解决陕南群众越冬取暖问题

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由于历史地理原因,秦岭以南地区群众越冬取暖问题一直未引起重视。过去,有条件的群众用木炭取暖,森林禁伐后,大多数居民就没有了取暖条件,陕南雨水多、湿度大,冬天更难熬。为此建议:

1、把陕南900万群众越冬取暖问题列入省上和陕南三市“十二五”规划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民生工程统筹考虑,力争3-5年予以解决,提高陕南群众生活质量。

2、陕南三市及各县区应组建热力公司,通盘考虑单位、住户取暖问题,政府重点解决热源和管道铺设。

3、新农村建设规划应考虑农村取暖设施建设,对于使用暖气的住户予以取暖补贴,鼓励群众取暖,培养取暖习惯。

4、利用家电下乡政策,对购买双制空调予以补贴,鼓励群众在没有其它取暖设施情况下使用空调取暖。

 

5

(总第948期)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124

 

省决策咨询委员、西北大学副校长李浩 提出:

 

繁荣发展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

须保持四个平衡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通过文化创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赵乐际书记前不久为我省社科工作者提出了五项任务。我认为要繁荣发展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必须保持四个平衡发展:

首先,要保持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平衡发展。落后的哲学社会科学势必会制约自然科学的发展。学术界热议的“李约瑟难题”、“钱学森之问”揭示出我们不仅缺乏自然科学大师,也缺乏哲学社会科学大师。即便单纯为了推进科技的快速进步,也应从哲学社会科学的土壤中寻求发展。

其次,要保持基础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平衡发展。应用对策研究是政府决策、政策出台、文件形成的依据,很受重视,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却未被充分认识。我省具有做好社科基础研究的比较优势,应该形成我们的品牌效应,并用基础研究深化应用对策研究。

第三,要保持学术普及与学术原创平衡发展。在现代公民社会建设中,向广大群众普及哲学社会科学常识,尤为重要。但同时也要强调学术原创,强调推出学术精品。做好这一点,必须尊重人文社科发展的自身规律,不能动辄用理工的模式、行政的模式指导管理评价人文社科研究。在学术成果的产出上,也不能一味追求“多快好省”。要正确评价“一篇文章主义”“一本书主义”的提法,鼓励学者坐得住冷板凳,十年磨一剑,毕生做好一个领域的研究。另外,学术原创还要有国际化视野,要用国际学术标准衡量我们的研究。我省要有更多的学者能冲出潼关、冲出国门,在国际学术界争得更大的话语权。

第四,要保持理论研究与文艺创作平衡发展。我省是文学艺术大省,文学陕军、长安画派、西部影视、黄土音乐都有鲜明的特色,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何保持这种特色,并做大做强,应注意理论研究与文艺创作相结合、相促进,使其平衡发展,共创双赢。

 

6

(总第949期)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124

 

省防汛办原副主任、省水利厅河道水库管理站总工雷洪 建议:

 

开展群众山洪灾害自防自救知识教育

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省委、省政府最近出台了《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和《白于山区扶贫移民搬迁规划》,计划用十年时间搬迁279万人。如何减少灾害带来的惨痛损失,多年来的经验证明,组织开展灾害自防自救知识巡讲教育是一个有效的措施。为此建议:

1、由省国土厅、省水利厅分别举办“山洪灾害自防自救知识教育巡讲师”培训班,培训一批有资质的巡讲师,在受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威胁地区开展巡讲,把山洪灾害自防自救的方法知识传授给群众,并指导群众学会操作。巡讲师主要培训对象为:身体健康、具备工程师资格、有较好语言表达能力、有宽松自由支配时间的退休技术干部。

2、具体巡讲活动由县级国土、水利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可将该活动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

3、政府应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包括巡讲师培训费和巡讲活动经费等。

 

 

7

(总第950期)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212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总工会助理巡视员贠文贤 建议:

 

最低生活保障要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国家明确提出要对低保对象实现动态管理,做到有进有出。虽然相关部门每年都会进行低保清理工作,但由于工作量大、情况变化快等原因,效果不甚理想,外省的经验就是不定期地进行集中清理核查。前段时间我在榆林、西安调查时也着意了解了有关情况,工会和劳动部门反映我们也存在相当的“应退未退”和“应保未保”人群。因此,建议我省也可借鉴外省经验,开展一次低保核查清理工作。

1、坚持有进有退原则,真正让困难群众受益。对于符合条件的人员家庭都要纳入低保,对于不再符合条件的已参保人员家庭都要及时清退。同时做好就业培训、岗位开发等工作,让低保对象尽快就业,让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困难群众。

2、坚持民主公开原则,健全操作程序和有关制度。建立民主公开的申报评审制度,做到低保对象所在村组(社区)评议、乡镇(街道)评审、县(区)审批及各环节信息公开。开通低保热线电话,随时接受群众举报、投诉。同时健全审批责任制度、骗保处罚制度和低保退出制度,杜绝关系保、人情保以及情况发生变化后不能及时退保等现象。

3、坚持平稳推进原则,按新标准对全省低保对象进行重新登记。可在2011年上半年即开展重新登记工作,由申请人重新申报家庭财产、收支情况,补齐相关证明材料,履行审批程序并进行公示。由省民政厅商省人社厅做好工作部署,市县乡政府做好组织实施。

 

8

(总第951期)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212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煤炭学会理事长高新民 建议:

 

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

保障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目前,我省在矿产资源勘查工作中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矿产资源零散,难以准确掌握资源储量和分布规律;二是地质详查、精查工作滞后。延长石油集团、陕煤化集团、陕钢集团、有色集团、陕投集团可供开采的后备精查储量非常有限,陕南地区详查、精查资源也严重不足,造成一些项目缺乏资源支撑,影响开发进度。因此建议:

1、由省地质调查院组织,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省煤田地质局、省核工业地质局、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参加,在省国土资源厅指导下,进一步补充完善全省地质矿产资源勘查总体规划,依据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要,加大对全省矿产资源的勘查力度,特别是要为省属大型资源型企业和新材料产业发展配置资源,以满足“十二五”可持续发展和突破发展的需要。

2、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探矿权管理制度。普查、详查地质工作原则上全部由省地质勘查基金承担,精查可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形成的矿产资源探矿权应由省地质调查院统一管理,制定严格的准入标准、申报评估制度及退出机制,对已取得的探矿权,属于省地质勘查基金投资的,应尽快将探矿权移交给省地质调查院管理,并制定退出机制和禁止探矿权转让买卖的规定。

3、坚持矿产资源综合勘查、综合开发利用原则,对勘查区块的共伴生矿产资源实施综合勘探,地质勘查报告要对勘查区块内各类资源储量、可利用情况作出评价,以减少目前存在的重复勘查、重复投资和矿产资源的浪费。

4、对全省矿产资源探矿权和陕南三市矿产资源开采进行整合,实现有计划的综合勘查和规范化、精细化、高端化的开发利用。

5、进一步充实省级地质勘查基金,在原有基础上,扩大地质勘探基金规模,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9

(总第952期)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212

 

建议:

省特邀咨询委员、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朱楚珠

省决策咨询委员、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李树茁   

 

陕北地区要向人口均衡型社会发展

 

前段时间,我们一行对神木县人口问题进行了考察,发现以神木为代表的陕北地区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人口问题突出:(1)低生育水平目标尚未实现,陕北地区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均高于全国、全省水平;(2)出生性别比仍然偏高,女性地位依然偏低;(3)人口规模的普遍扩大与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并存,导致各地社会保障水平、个体收入差异显著;(4)由性别、老龄化等人口结构性失衡引发的婚姻挤压、养老等问题进一步凸显;(5)人口素质提高步伐缓慢与经济过快增长碰撞诱发的家庭婚姻变化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认为陕北地区要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向人口均衡型社会发展。为此,建议陕北地区:

1、在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同时,更加重视人口素质的提高。

2、通过加大“两非”查处力度和落实全程服务,综合治理高出生性别比。调动民众自治主动性,逐步在民众中形成“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是自己的事,而不是人口计生干部的事”的意识。通过教育宣传,提高妇女地位,特别是要消除目前集体分红制度中对女性的歧视。

3、大力宣传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的理念,提高人们对人口均衡发展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关系的知晓度,同时加强社会政策创新,解决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实现人口均衡发展。

 

10

(总第953期)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217

 

省特邀咨询委员、西北大学教授何炼成 提出:

 

陕西高等教育的几个现实问题

我省高等教育存在几个现实问题,需要注意:

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逐渐弱化。目前,我省高校坚持讲《资本论》的已经是凤毛麟角,特别是包括经济类、管理类在内的文科院系不讲《资本论》,不讲马克思主义的东西,是个大问题。

二、大学扩招致使教学质量下降。原来我们大学生数量太少,不够用,经过连续多年的扩招,现在我们大学的毛入学率已提高至23%以上,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而与此同时,诸多配套条件却没有跟上,包括教师、教学设备等资源都无法满足教学需要,教学质量严重下降,虽然毕业生增加了,但学生质量却下降了。这就违背了我们的办学宗旨,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反思。

三、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大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使得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其中,农村学生、外省学生、女学生就业尤其困难。待业毕业生“蚁族”群体全国就有数百万,西安也有数十万,他们多居住在郊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生活艰难,社会安全潜在风险很大。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抓紧研究出台相关政策,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四、高校新区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近年来,我省各大院校争相建设新区,四面开花,不少大学甚至租地建校,占用了大量农田。盲目扩建带来了很大的债务风险。一校几区的格局,同样使学校内部管理和工作生活的成本加大。

 

11

(总第954期)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217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农机局原副巡视员惠立峰 建议:

 

我省应建立节水抗旱长效机制

 

陕西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均淡水资源量只有全国1/2,旱地面积占耕地2/3以上,水资源每年缺口20多亿立方米,有效灌溉率只有44%左右,农业靠天吃饭、产量低且不稳的局面始终没有改变。尤其去冬今春,我省大部分地区连续干旱,夏季粮油生产形势非常严峻。因此建议: 

1、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资金,重点支持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灌溉设施的配套建设,引导农民节约用水、科学灌水,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同时,适时调整农业用水价格,用价格政策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应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农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抓紧研究抗旱农作物新品种,加快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品种更新替代速度。

3、建立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项目专项扶持资金,着力推广秸秆还田、残茬覆盖、机械深松等旱作农业新技术,增加土壤蓄水保墒及抗旱能力。

 

12

(总第955期)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217

 

省决策咨询委员、研究员于鸿志 提出:

 

项目建设应重点抓一线落实 

 

经济转型、结构调整,都要落实到项目上。而抓好一线的落实工作,是切实提升项目建设水平、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1、抓项目建设必须把领导干部的责任落实到一线。为避免项目一签了之,“只开花,不结果”,就必须在项目选择、策划、设计、建设、管理等环节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诸如领导联系重点建设项目制度、签约项目跟踪服务制度等。要全面落实分管领导、牵头部门、相关单位的责任,按规定实行问责制,真正把项目建设的责任落实到一线,落实到人。加快在全省形成项目负责人亲身抓,部门一班人联动抓,上下协力互动抓的齐抓共管局面。

2、抓项目建设必须把问题解决在一线。各有关部门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与项目建设进行“零距离”检查督促。对排查出来的问题要及时处理,特别是对事关全局发展的重点项目报批、建设环节,要指定一个单位,明确一名领导,建立一支队伍全程服务,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3、抓项目建设必须把成效体现在一线。要把项目建设成效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内容,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引导全省干部群众真正把精力集中在一线,把聪明才智体现在一线,把工作成效验证在一线。

4、抓项目建设必须把安全生产放在一线。要重点实施安全生产工程,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把严格防范、健全制度、规避风险、施工安全作为项目建设一线工作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做到万无一失。

 

13

(总第956期)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217

 

省决策咨询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刘炳武 建议:

 

为我省农业科研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十二五”是我省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为切实提高科技对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政府应为我省农业科研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1、进一步加强科研投入、项目监管、成果鉴定工作。下决心解决当前存在的投入效率低、鉴定走过场、评奖多而滥的问题,为我省农业科研提供公正、公平、权威的制度环境。力戒有损公正竞争的一些经费投入方式,使研究经费真正投到想干事、能干事、真干事的科研人员手中。进一步完善项目申报制度,要求在申报时务必如实说明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对项目评审专家实行问责制,按照有创新、有意义的科研原则,严格把好项目审批关。

2、营造长期稳定的制度环境。农业研究的特点决定了科研人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潜心钻研,因此,营造一个长期稳定的制度环境尤为重要,尽可能避免科研功利化、非学术气氛浓的现象。

3、科学利用人的最佳创新期。一般说来,大学毕业到50岁前是科研人员精力最旺盛、创新能力最强的时期。政府出台的科技政策和人才政策应体现对最佳期的科学利用。

4、加强媒体报道管理。不实、夸张的报道,对踏实工作、无私奉献的科研人员来说十分不公,因此,媒体对先进事迹、科研活动、研究成果的报道要客观真实、措辞恰当。

 

 

14

(总第957期)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31

 

省决策咨询委员、原省煤炭管理局局长霍世昌 提出:

 

王石凹煤矿资源接替问题急待解决 

 

铜川王石凹煤矿是我国“一五”期间由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曾经一度是我省煤炭系统的台柱子。建矿五十多年来,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也积累了宝贵的技术财富、管理经验和文化底蕴。目前,铜川老矿区总体资源衰竭,其中王石凹煤矿面临的问题最为突出。该矿现有职工2462人,离退休人员3819人,剩余可开采储量870万吨,可采期4.8年,已进入回收残煤的困难时期,急需解决资源接替问题。建议:

1、由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国土资源厅等部门,根据王石凹煤矿的历史贡献和生产现状,将该矿的资源接替纳入工作计划,尽早安排。可将渭北转角、吴堡横沟及榆林有关煤田有选择的给予优先配置。通过资源接替,使其宝贵的企业文化、技术经验、人才资源得以保存,为我省煤炭事业的发展再做贡献。

2、铜川有关部门应组织力量,主动出击,积极争取资源。在发展主业的同时,应拓展思路,积极向非煤产业转移,做到“主业保发展、三产保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

3、陕煤集团应将王石凹煤矿的未来发展提上日程,在争取后续资源、项目建设及资金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15

(总第958期)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31

 

省决策咨询委员、建设银行陕西分行原行长陈金友 提出:

 

关于发展银行信托贷款型理财产品的建议 

 

从我省“十二五”发展目标任务看,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而当前国家货币政策正在不断收紧,银行信贷增长有限,因此,投融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我认为,发展以信托贷款为代表的理财产品,是扩大银行资金规模、满足社会投资需求的一个有效融资手段,这是因为:(1)我省主要银行机构贷存比只有百分之五十多一点,远低于百分之七十的监管标准;(2)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高、风险低,群众投资需求大;(3)信托贷款产品专门为目标企业量身定做,受到企业欢迎。

为更好地发展我省银行信托贷款型理财业务,建议:

1、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动,根据我省今年投资计划存在的缺口,筛出一批投入产出高的项目供银行选择。

2、将理财产品同银行信贷一样,计入政府评价银行对当地综合贡献的业务范围。

3、政府组织银行、企业进行交流座谈,总结经验,促进融资创新。

 

16

(总第959期)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34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委宣传部原助理巡视员王治国 建议:

 

大力扶持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协作配套

 

与我省大型骨干企业配套的中小企业大多分布在东部发达省份,供货半径在500公里以外,省内配套率不足30。这不仅给大型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不便,而且也制约了我省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为加快我省中小企业和产业集群发展,进一步增强我省经济的内生活力,建议大力扶持中小企业与大型骨干企业协作配套发展:

1、明确工作重点。建议由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财政厅、省国资委、省中小企业局等部门负责,搞好协作配套的组织领导工作。工作重点应放在组织推动我省中小企业与装备制造、能源化工、高新技术等领域的龙头企业加强协作配套上。鼓励大企业通过分离配套产品项目和特定生产工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业化配套,帮助中小企业积极承接大企业转移的产品项目和特定生产工艺,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提高质量管理水平,通过“专、精、特、新”发展模式,为大企业提供优质产品和优良服务,形成更具活力、更富效率的产业发展格局。

2、加快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搭建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交流合作平台,使其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协作配套的资源信息,组织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交流互访、协商洽谈,承办协作配套的竞争招标事宜。服务体系的建设应鼓励社会中介机构广泛参与,采取公益性服务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省财政应给予适当扶持。

3、加大政策支持。建议设立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协作配套专项资金,对参与企业,可以无偿资助、贷款贴息、专项补助或股权投入等形式给予资金支持。鼓励银行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与大企业协作配套效益明显的中小企业,给予积极的信贷支持,扩大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权限,提高配套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

 

17

(总第960期)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34

 

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田源 建议:

应重点支持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县

城乡一体化建设

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我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县与其它地区的县区相比,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其一,随着能源化工产业的发展,其自有财力大幅增加,反哺农业、支持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经济实力较强。其二,经济的跨越发展,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府谷、靖边、神木,去年城镇实际常住人口已达全县三分之二左右。许多有见识的农民企业家,带领全村民众在城镇附近建设新居社区,事实上已经成为当地城镇体系的一部分。其三,人均土地资源多,使当地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经营的条件更为有利。因此,加快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县的城乡一体化进程,条件较为有利,工作难度较小,省上加强指导与扶持,三年就可大见成效。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能源化工基地的生态环境和现代化水平,也可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现实的示范样板。

鉴于此,我认为,在重视关中地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同时,还应重点支持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县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1、省市政府应指导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县,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规划。对这些地区的中小城市群建设和新兴农村社区建设进行综合研究,统一规划,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画好蓝图。

2、支持杨凌示范区在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县建设一批规模化、现代化的示范基地,带动这一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

3、协助市县政府制订农村土地资源物权化转移置换办法,解决进城农民的创业启动资金问题。

4、研究县域城乡户口一元化的管理办法,消除过去社会保障和社会权益的差异。

5、按照规划,搞好搬迁农民的新区建设。资源开发企业,有义务协助当地政府做好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和居民新区的建设工作。

附表:陕北能源化工基地部分县区有关数据统计表

  

          

年底常住人口(万人)

地区生产总值(万元)

财政总收入(万元)

地方财政收入(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城镇化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榆阳区

52.31

1833140

324745

66293

5321

58.6

15478

神木县

41.42

4526400

920858

209069

7223

60.6

19102

府谷县

24.55

1625600

420395

105716

5615

56.0

16922

靖边县

30.76

2032900

402727

100078

6031

58.9

18026

定边县

29.74

1288300

120835

71036

4324

36.1

15228

横山县

28.76

607500

54497

14985

4215

41.5

14696

备 注

1、资料来源:《2009年陕西县域经济监测排行榜》。

2、据初步掌握,2010年各项指标均比2009年有了较大增长。

 

 

18 

(总第961期)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34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高层次人才开发促进会副秘书长李铁 提出:

 

安康市理顺公务员津贴补贴政策

值得在全省推广

 

安康市委、市政府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超过调控目标、消费价格持续上涨的实际出发,从2010101日起,对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津补贴进行了理顺调整,提高了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政策公开透明,其理顺调整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提出了全市统一的各职级津补贴标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津贴、补贴也明确了标准;二是机关事业单位联动;三是将退休人员生活补贴由原同职级在职人员津补贴的70%调整为同职级在职人员津补贴的80%。市级有关职能部门联合办公,在一周内审批完毕,没有因此发生影响社会稳定或出现关系不和谐的现象。

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省委提出的赶上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统一认识,尽快见诸于行动,应从现在起着手实施积极的津补贴政策。

为此建议:

一、在全省推广安康市理顺公务员津补贴的经验,并把退休人员生活补贴由原同职级在职人员津补贴的70%调整为同职级在职人员津补贴的80%

二、在公务员增加津补贴的同时,建议事业单位也同步进行调整,准确落实陕人发[2008]253号文件的规定,准确落实西部大开发的人才政策,建立津补贴动态调整机制。

三、专业技术人才的津补贴应按照国务院历次调资中,行政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职务参考办法确定标准,即教授及相当职务,应对应厅局级标准,副教授及相当职务,应对应县处级标准。

 

19

(总第962期)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34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政府研究室原巡视员钱启民 建议:

 

引进民营资本  建设我省农田水利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引入市场机制,发展民营水利,不失为一个有效办法。建议:

1、建立引进民营资本建设农田水利的政策体系。水利部门应深入调研,按照现有政策,结合我省实际,制订相应的实施细则。

2、采取多种形式引进民营资本。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拥有、谁受益”的原则,走水利民建、民有、民营之路。探索独资、合资、股份制合作等形式,吸引民营资本投入水利建设,改善当前投入严重不足的状况。

3、做好相应管理工作。水利工程建成投入运营后,要在建立市场机制的基础上,严格管理,合理定价,充分发挥设施服务功能。

4、制定有关激励政策。对引进民营资本建设农田水利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0

(总第963期)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37

 

省决策咨询委员、原省体改办巡视员苗金祥 建议:

 

积极实施五项措施

加快发展我省资本市场

 

“十一五”期间,我省利用资本市场加快经济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但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证券化率不高,去年我省证券化率(即上市公司总市值与GDP的比值)仅为30%左右,比全国低48个百分点;二是上市公司数量不多,我省上市企业只有36家,还不及沿海发达地区一个市的规模;三是融资数额不大;四是上市公司分布不均衡,我省现有上市公司绝大多数分布在关中。因此,我省资本市场发展空间还很大。为此,建议实施五项措施:

一、制定资本市场发展规划。建议省金融办牵头组织制定我省“十二五”资本市场发展规划,各市也要相应制定专项规划。专项规划内容要侧重在上市公司数量上、首发融资上、再融资上、企业债券发行上提出具体目标要求和分年度的落实计划,最好要细化到每个市和具体企业头上,真正使规划目标具体、措施得力、落实到位,力争全省上市公司翻一番以上,达100家,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达到3000亿元,培育市值超过亿元的上市公司力争达到2-5家。

二、实行齐抓共管机制。由省金融办牵头,联合省证监局、省国资委、省中小企业局、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研究我省资本市场发展问题,形成合力,分工协作,各有侧重地抓好企业改制上市工作。

三、抓紧改制上市企业培训。发展资本市场关键要搞好企业上市培训,让上市后备资源源源不断地成长成熟起来,形成梯队上市。建议省金融办和省证监局组织有关专家分别到各市、各开发区进行有针对性的企业改制上市培训,做到集中培训、分类培训、登门培训,讲清市场形势,送去规范良方,洒下希望种子,推动更多的企业上市,进而做大做强做优。

四、集中力量抓好重点企业。从我省实际出发,集中力量重点抓好国有企业和科技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工作。我省省级国有大中型企业绝大多数还是独资企业,需要狠下力量加快多元化改制,积极创造条件或整体上市或优质资产上市或并购重组上市,力争培育几家市值超千亿元的上市公司。同时,我省科技中小企业多,急需上市融资发展,做大做强,以同我省科技大省相匹配。

五、力争进入“新三板”试点范围。要充分利用国家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良好机遇,主动做好有关工作,力争将西安高新区纳入全国首批扩大“新三板”的试点范围。省上主管部门要积极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加大对“新三板”试点的扶持,让试点顺利进行,助力我省科技中小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21

(总第964期)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37

 

省决策咨询委员、长安大学城市研究所所长王圣学 建议:

 

加快皇城复兴步伐建设历史文化名城

 

西安一环内的老城区又称明城区或皇城区,有中国和全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墙。为更好地保护这个著名的世界文化遗存,按已通过的“皇城复兴计划”,应将其定位从现在的行政中心、商贸中心,逐步转变为以文化旅游为主的历史名城保护区。而目前的皇城区由莲湖、碑林、新城三区和曲江新区城墙管委会分而治之,协调管理难度大;皇城区内集中行政、商贸、金融、文卫等多重城市中心功能,造成资源紧张、交通拥挤,同时也严重削弱了其历史文化功能。西安要建设成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就需要在皇城区的保护和发展上下更大的力气,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调整行政区划,理顺皇城区管理体制。建议对西安现有碑林、莲湖和新城三个区的行政区划以已形成的城市干道为基础进行调整。一个可行的调整方案是:南北以二环路为边界,东以河为界,西以西三环为界,将这一区域一分为三,即东边以太华路、环东路、太乙路为界,西边以朱宏路、环西路、太白路为界,分别由三个区管辖,中间这个区统管皇城区和大明宫遗址区,可定名为皇城区。

2、机关事业单位逐渐迁出皇城区。建议省政府和省政协等省级机关搬到西郊沣渭新区。三个区政府也应从老城区搬出,搬到调整后的新区内。除省市区行政机关外,现在老城区过多的中小学校和医院也应有计划的迁出,到文卫资源较少的东郊、西郊、北郊和南郊长安区去,如西安交大医学院附属二院可整体搬迁到长安区大学城,儿童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机构应整体迁建至四郊,或先在四郊设立规模较大的分院作为搬迁过渡。

3、皇城区要重点打造特色街区。皇城区以旅游文化、商贸为主导产业,仅靠城墙、钟鼓楼、碑林、城隍庙这些人文历史景点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打造特色街区上下功夫,使其能像北京的潘家园、上海的豫园、南京的夫子庙那样有名气、有特色。另外,对皇城区的建筑体量、高度控制和主导色彩,也要有明确规定。

 

22

(总第965期)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38

 

省决策咨询委员、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刘延年

西                    王斗虎

西                    翟振东   建议:

西                    李玉华

西                   项新时

 

建立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资源共享的良性机制

 

我省民办高校在整个高等教育中已经占有很大的比重。政府在加强对民办高校管理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们解决一些自身很难解决的问题。目前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突出问题是,学校管理干部普遍年龄较大,多数是公办高校退休干部或部队自主择业人员,他们虽有经验但精力不济、缺乏创新;而学校自有教师又年龄偏小,经验不足;教学一线缺乏既有经验又有精力的中坚力量和学科带头人。根据陕政办发[2010]124号文提出“探索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资源共享的良性机制”的精神,我们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1、从公办高校的校级后备干部中选派人员到民办院校挂职锻炼,任副书记或副院长,每期两年。这样既可以使公办院校的后备干部得到锻炼,获得校级管理的经验和才干,又可以增强民办高校领导班子的活力。

2、由省人社厅会同省教育厅,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制定一个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资源共享的政策文件,鼓励公办院校的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到民办院校应聘,聘期二到四年,在民办院校任职期间,保留其原单位公职;聘期到后,可以回原单位,也可以继续聘用。这样,既可以为公办院校在改革中因岗位有限而必须降低职称和级别的人员寻找一条出路,又可以解决民办院校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严重缺乏的困难,推进民办院校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23

(总第966期)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38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尹维祖 建议:

 

要关注和纠正“幼儿园教学小学化”倾向

 

在我们近两年对我省学前教育的调查中,发现除了存在“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还存在“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将小学课程拿到幼儿园教,让孩子背课文、学算术、做作业、学外语,还举办各种培训班;园内管理套用中小学校的办法,不许孩子自由活动。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特点的教学管理模式,压抑了幼儿天真活泼的天性,挫伤了幼儿的求知欲望,剥夺了幼儿轻松快乐的童年,极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人才的培养,应该引起全社会,尤其是教育部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加以引导、切实纠正。

1、坚决贯彻胡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关于“要大力推进全国城乡学前教育的普遍发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纠正幼儿园教学为升学服务的应试观念,把幼儿教育的出发点、立足点放在爱护幼儿天性、启发幼儿智力、培养感知能力和良好习惯上来,以游戏为主要教学形式,寓教于乐,寓教于导,还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

2、端正办园思想,坚持育人为本。幼儿园不应迎合家长望子成龙、拔苗助长的偏颇愿望,不以灌输知识、考试成绩来扩大生源,赢得经济利益。建议对幼儿园普遍进行一次清理和整顿,对凡不具备条件或硬件虽好但办园方向不对的,坚决予以停办或限期整改。

3、加强幼儿师范教育,加强对幼教人员的培训工作。针对现有幼儿园教师中大部分未受过幼儿师范教育和农村并村撤校多余小学教师转当幼儿教师的现状,应组织他们轮流到幼儿师范院校进修或参加任职资格培训,掌握幼儿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并加大幼师招生力度,培养和壮大合格幼儿教师队伍。

4、教育主管部门要按幼教规律评价、监督和管理幼儿园,建立一套符合幼教特点的评估指标体系,并下功夫在每个市、县都培养和打造几个高标准的示范幼儿园,发挥其带动幅射作用。

5、加强对家庭教育的研究和指导,加强正确幼儿教育观的舆论宣传。通过办家长学校、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家庭教育网上互动等渠道,教育和引导广大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纠正“不能让孩子输在人生起跑线上”的错误观念。改变给幼儿施加功课压力,送孩子上培训班、过早学奥数等错误做法,配合幼儿园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幼儿的快乐成长、幸福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24

(总第967期)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39

 

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省特邀咨询委员、社科院原副院长 李平安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 张宝通

建议: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农业厅原厅长 史志诚

省决策咨询委员、原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局长 张仲良

省决策咨询委员、原省地矿厅副厅长 陈志勤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决咨办原副巡视员 张兴先

省决策咨询委员、         杨勇先

省决策咨询委员、西安石油学院教授 曾昭宁

  

 

以泾河综合治理开发为突破口

将泾阳建成大西安北部新城区

 

泾阳地处咸阳东部、西安北部,与西安高陵一路(西铜高速)之隔、一水(泾河)相连,是泾渭新区的核心区和西安跨渭河发展的首选地,可与高陵泾渭工业新城共同构成大西安的北部新城区,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泾阳县制定了“融入大西安,建设新泾阳”的十二五规划。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抓住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西咸新区建设的机遇,可以将泾阳建成大西安北部新的城市新区。

泾阳是中国大地原点、崇文塔、郑国渠首等人文资源所在地,横穿泾阳东西的泾河是“八水绕长安”的第二大河。加快泾河综合治理,可依托泾河把泾阳建设成为渭北新的产业聚集区和最适宜人居的城市新区,把泾河两岸建成泾渭新区产业集群和新城建设的示范区。当前,泾阳已发展成为泾渭新区相对独立的经济板块,对按新理念统筹西安、咸阳城乡发展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为此,我们建议:

一、将泾河综合治理开发作为建设大西安北部新城区的突破口。协调省西咸办、省水利厅,尽快完成泾河综合治理开发利用的总体规划,把泾河治理纳入渭河综合治理系统工程之中,尽快落实综合治理方案和投资主体。让泾河生态像灞生态那样再现一道靓丽的都市生态风景线。支持泾阳县把郑国渠首建设成国家级风景区,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倾斜支持。

二、将泾阳县城区建成依托泾河生态、融入大西安的新城区。按照陕政办发[2010]96号文件精神,将泾阳县城纳入陕西省规划的大县城建设范围,实现人口、面积双超20(人口超20万,面积超20㎞²)。十二五期间,应在原县城的基础上,大规模向东、向南拓展,与泾渭新区协同连片发展。拉大泾阳城区骨架,让泾河成为泾阳的城中河,把新泾阳建成“一河两岸”的大城区。用中国大地原点、崇文塔、泾河等元素塑造新泾阳城市品牌,使新泾阳成为大西安北部生态化的新城区。鉴于新泾阳靠近西安行政中心、又地处上风口的区位优势,可将国际化大都市的安居工程向泾阳新城区布局。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构建“一河两岸”新泾阳城市格局。建议以泾河为横轴,加大对泾阳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尽快完善城市路网建设。加快建设渭河正阳大桥,打通泾阳新城区与西安的市政交通。提前启动该区域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争取尽快建设西安火车北客站经中国大地原点(泾阳)到铜川的城际轨道交通。在泾河上增建35座城市交通桥梁和人行桥,解决泾阳县南北交通瓶颈问题,为“一河两岸”新城区构建通畅的基础设施。对泾阳大道建设项目、太平—中张跨河连接线项目、张家山泉水引入县城项目等应给予积极支持。

四、打造以云阳为中心的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菜篮子”和“菜碟子。协调西安市、咸阳市和省农业厅,并争取国家政策性支持,按规模不小于30万亩的标准建设以云阳为中心的泾阳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联手三原县进一步扩大现代农业、都市农业规模,发展有机无公害蔬菜、精细蔬菜,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菜篮子”、都市居民喜爱的“菜碟子”。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泾阳县成为大西安居民体验农事生产和生活的观光型、生态型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提升城乡统筹发展和一体化建设的品味和层次。

五、调整完善产业规划,构建错位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泾阳县东、南部是新泾阳的现代产业聚集区,泾河两岸是泾渭新区的产业核心区,应当与泾渭新区的空港临空产业园、秦汉文化旅游产业园、高陵泾渭工业新城和西安经开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根据目前泾阳的产业基础和大西安发展的要求,应当构建以现代消费品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精细化工、装备制造、家居建材和为现代农业配套的加工业,以适应国家扩大内需的战略需要,并融入大西安的现代产业体系。

六、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泾阳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国新36条”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意见,落实相关配套政策,支持对该区域有开发意向的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泾阳县已开始这方面的探索。建议将该区域民间资本参与产业集群构建、产业园区建设、泾河治理开发、市政配套设施和新城规划建设作为陕西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参与成片开发的实验区,借助民间资本加快新泾阳建设和泾渭新区发展。

 

25

(总第968期)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39

 

省决策咨询委员、陕西人民出版社编审陈四长 建议:

 

明确我省城乡居民“幸福指数”量化指标

 

正永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乐际书记最近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提出要“共享提升幸福指数”,这为我省在更高层次上改善民生提出了新的任务。

为了提高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许多地区正在着手制定“幸福规划”,提出建设“幸福城市”、“幸福乡村”、“幸福社区”。江苏省江阴市制定“幸福指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规定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的权重分别占60%40%。其中:客观评价指标包括5大类2639个具体指标;主观评价指标包括42项民意调查指标。我省提出的“幸福指数”,其客观评价指标、量化考核体系,也须尽快加以明确,以便各级政府清楚目标,明确方向。为此建议:

一、省委、省政府职能部门组织有关方面专家,结合我省实际,抓紧制定我省城乡居民“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

二、将“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纳入政府部门考核评价体系,促其落实。

 

26

(总第969期)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39

 

建议: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人才交流协会会长 杨宝珊

中国西安人才市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罗开文   

 

采取得力措施缓解城市拥堵

 

随着城市人口和车辆的快速增长,路难行、车难开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我们认为,要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必需标本兼治:

1、实行错时出行,避开交通高峰。在保证足够上班时间的前提下,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实行弹性工作制,错时上下班。

2、鼓励车辆放开经营,避免增车增堵。除特殊用车外,所有上路出租车、私家车、公务车,都可放开经营,让车辆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出租车可推行满座运营。这样做:(1)公务车可减少财政养车;(2)出租车可降低运营成本;(3)私家车可降低养车成本;(4)增加车辆使用率,减轻停车位压力;(5)不增车而增加运力。

3、继续扩展道路,实现路车科学匹配。加大力度打通断头路,扩展公交专用道,完善人行道,扩充停车位。同时,加快地上地下道路建设,增加道路里程,提升道路密度,完善道路设施。

4、从长计议,转变城建理念。城市产生交通需求的重要原因是城市面积大,生活区和生产区分离。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还需要改革城市功能结构和市民居住模式。在城市规划建设上,要以人为本,合理布局,完善各项功能,满足市民就近上班、上学、就医和购物,减少人为的交通拥堵和资源浪费。

 

27

(总第970期)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315

 

于鸿志

建议:

省决策咨询委员、研究员

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郭卫东   

 

学习井冈山经验

把延安打造成中国最具特色的红色旅游圣地

 

延安和井冈山都是“革命圣地”、“革命摇篮”,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井冈山红色景区建设、革命历史博物馆建设、地质博物馆建设、大型历史实景剧策划与场景建设、景区体制机制创新均走在全国前列。延安是党中央在革命战争年代长达十三年的根据地和行政中心所在地,有着挖掘不尽的宝藏,是一座历史的宝库,是一部革命与战争的大书,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一盏明灯。在新时期,延安对全国、全世界的游客仍然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但延安在红色旅游景区打造、红色文化建设、红色城市建设等方面,与井冈山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为此建议:

1、利用现代声光电技术、三维立体成像技术、虚拟成像技术、蜡像技术、仿真模型技术等,重新规划建设延安革命历史博物馆。在馆中除了原有文字、图片、实物展览介绍外,可增加一些重要历史会议、重要历史文件、重大战争场面,用现代科技还原历史场景,以增加旅客的兴趣。

2、宝塔山、七里坪、凤凰岭、杨家岭、七大会场、清凉山、南泥湾、洛川会议旧址、瓦子街战役旧址、王家湾旧址、青化砭战役旧址等重要革命旧址景区景点,一律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再现历史场景,增加可看性、趣味性和历史真实感

3、可考虑学习井冈山的经验在延安七里坪、南泥湾适宜地段,策划两处大型革命历史实景剧,也可在黄河边选择适宜景区策划一台东渡黄河奔赴抗日一线的大型历史实景剧。

4、省市联手打造一批反映延安革命历史的大型系列电视剧。

5、对延安红色旅游文化和红色旅游景区建设,省上要给予特殊支持,省财政可设立必要的专项资金;也可借鉴府谷民企捐资办社会事业的模式,动员陕北企业捐赠,以解决建设资金问题;省文化投资集团可联手其它大企业、大集团对适宜的项目联合投资,助推延安文化产业和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有大的提升。

 

28

(总第971期)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315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文化厅原厅长白智民 提出:

 

做好迎接“世园会”的几点建议

 

“世园会”在古城召开,既是提升西安城市品位的难得机遇,又是对外宣传陕西的大好平台。迎接世园会时间紧迫,建议进一步加大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力度:

1、举全省之力,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迎接世园会的召开,不仅是西安市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全省的一件大事。必须按工作方案,切实抓紧抓好落实工作。各方要紧密配合,层层落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局面,狠抓安全工作,狠抓要害部位,狠抓薄弱环节,狠抓城乡结合部,为世园会召开创造良好条件。

2、标本兼治,从源头上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以迎接世园会为契机,在突击整治、完善设施、美化环境的同时,更要注重抓好队伍、健全制度、创新机制、强化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占道经营、乞讨卖艺、乱扔垃圾、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脏乱差、窗口单位服务质量低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3、以人为本,进一步提升市民的文明素养。要以迎接世园会为动力,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强素质、展形象”活动,狠抓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行业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人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人人自觉维护环境卫生,人人自觉文明礼貌待人,人人自觉展示美好形象”的浓厚风气,使每个市民都能成为对外推介西安、宣传陕西的形象代言人。

总之,要通过举办世园会,向全世界展示西安市良好的城市面貌和陕西人民文明的精神风貌。

 

29

(总第972期)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315

 

省决策咨询委员、高级工程师杨勇先 提出:

 

关于加大西安世园会宣传力度的紧急建议

 

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世园会)是继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之后在我国举办的又一国际盛会,也是建国以来在西部地区举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世界性展会。

现在,距世园会开幕只有一个多月时间了。据我与西安市民交谈,其中一部分人虽然知道世园会,但不知道具体内容是什么;还有一部分人不知道世园会。据了解,我省其他市区的广大干部群众对西安世园会也知之甚少或基本不知道,国内大多数地方还不知道2011年世园会在西安举办。

我省虽然在西安世园会的宣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力度仍然不够。所以,进一步加大对西安世园会的宣传力度,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为此建议:

1、省上要动员全省各大新闻媒体开展对西安世园会全方位、多形式的宣传。省、市、县、区电视台、广播电台和各级报刊都要开辟西安世园会专题节目,每天报道西安世园会的最新动态,在全省形成浓厚的世园会氛围。

2、加强与国内各大新闻媒体的联系,广泛、深入开展对西安世园会的宣传,让全国人民了解西安世园会、关注西安世园会,来西安参观世园会。

3、加强与境外主要新闻媒体的联系,加大对西安世园会的宣传力度,让世界人民了解西安世园会、关注西安世园会,来陕西旅游并参观西安世园会。

4、编印简明的西安世园会宣传资料,发到全省各个机关、学校、社区居委会和村镇,并组织干部群众学习,使大家自觉树立东道主意识,为办好西安世园会做贡献。

5、组织动员企业积极参与西安世园会的宣传工作,在西安各街道、居民区、电线杆悬挂标语、横幅,营造世园会热烈的节日气氛。

6、组织动员各宾馆饭店悬挂“热烈欢迎光临西安世园会的嘉宾”的横幅,做好东道主。

 

30

(总第973期)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322

 

省决策咨询委员、西安石油大学教授曾昭宁 提出:

 

缓解西安市交通拥堵的几点建议

 

西安市的交通拥堵越演越烈,已严重影响生产和生活的正常运行及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为此建议:

1、各级行政中心尽快迁出城区。各级行政中心工作人员的上下班,去政府办事人员的来回,无疑大大增加了拥堵,从西安市行政中心北迁后北郊交通流量数倍增长就可见一斑。为缓解西安城内拥堵,西安城内各级行政中心必须尽快外迁。据说西安市委、市政府北迁后,原地址欲有两个区级行政中心准备迁入,这一做法必须制止。在各级行政中心外迁中,省政府需要带头外迁,起表率作用,否则各级行政中心的外迁工作难以实施。从拉大城市骨架的角度考虑,城三区的行政中心应迁出城区,郊三区的行政中心应迁至三环以外。这不仅是缓解拥堵的需要,还是加快唐皇城建设、提升西安周边经济发展和人气的需要。

2、西安绕城公路应尽快免费开放。随着市中心缓堵各项措施的出台和落实到位,城区的交通压力会挤向城郊,导致城郊的拥堵与日俱增。目前,二环的交通容量已趋饱和,三环的交通压力还在不断增大,而绕城公路是双向六车道,长期以来运力过剩,交通资源配置低下。绕城公路实现免费通行,将大大缓解西安市的拥堵。

3、加快西咸环线建设。现有绕城高速公路的免费开放,需要新环线的支撑,来分流外埠过境车辆和上高速车辆。

 

31(总第974)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324

 

省决策咨询委员李铁 建议:

 

优化我省专业技术人才的政策环境

 

调查显示,省属科研机构在“十一五”期间连一名博士研究生也没能引进,硕士生引进也很少,反映了我省专业技术人才政策环境欠佳。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专业技术人才工资、津补贴待遇、住房待遇不高,有些还不能按技术职务兑现;压低了退休专业技术人才待遇,津补贴不能足额兑现等,对照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关于制定专业技术人才津贴、补贴标准。2006年我省对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实施津补贴政策规定的标准是:“中级职称、副高职称、正高职称分别不得高于正科、副处、正处级非领导职务。”其余事业单位应该同样适用这一规定。显然,我省的这一规定压低了专业技术人才的收入分配待遇,没有按照国务院历次调资增资中关于行政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职务的对照办法确定标准。对于在职和退休的专业技术人才工资、津贴补贴标准,我省应按国务院审批的行政管理人员对照办法规范理顺。尤其对退休专业技术人才应明确标准,足额发放。

二、关于专业技术人才相当职务的认定。我省对专业技术人才相当职务没有进行认定。建议参照我省对医疗照顾人员中,将任职10年的副厅级按正厅级对待的规定,将国务院历次调资增资中提出的教授及相当职务,明确标准,进行认定,比如,任职10年或满足附加条件(如突出贡献专家等)的副教授,认定为教授相当职务;任职10年的工程师认定为高级工程师的相当职务;对退休的专业技术人才,也给予认定,并按相当职务享受工资、津补贴、住房等待遇,以提高做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的待遇。

三、关于省直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医疗照顾人员医疗保险费和医疗补助费的缴纳。省直机关、事业单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被确定为医疗照顾人员的医疗保障、医疗照顾是政府行为,建议对省直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这类人员实施统一的政策,即基本医疗保险费、医疗补助费由省财政按月代扣代缴,不应再实行省财政拨入单位,再由单位缴纳的办法。

四、认真落实党和政府的人才政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人才政策,省人事厅和省财政厅出台的陕人发[2008]253号文件,对于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人员,包括退休人员的补贴标准,由单位参照同级机关退休人员补贴水平执行,低于同级机关公务员规范后津补贴人均水平的,参照同级机关公务员规范后津补贴补足差额部分,既然政策规定是明确的,机关公务员增加津补贴,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和职工应与公务员同时增加,因此,也应从2010101日起,给事业单位职工增加津补贴。

 

32(总第975)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324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煤炭学会理事长高新民 建议:

 

加大“合同能源管理、能效水平对标、CDM项目”实施力度

促进我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实现

 

我省能源以煤为主,加之产业耗能高、排放大,要完成“十二五”万元GDP能耗下降16%,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0%CO2排放下降15%的目标压力巨大。因此,就需要继续进行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与此同时,还要加大“合同能源管理、能效水平对标、CDM项目”实施力度,突破节能减排的薄弱环节。

一、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合同能源管理,即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企业通过合同推广先进节能技术装备、管理模式,由节能服务公司出资,提供先进的技术设备,革新企业能源管理模式,节能效益由双方共享,合同期满设备设施权属移交用能企业。用能企业既可取得技术装备进步、能源管理模式的革新,又可分享节能效益。从2010年到2011年初,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相继出台了多项“合同能源管理”的扶持、奖励和优惠政策,国家安排20亿元资金支持节能服务公司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实施合同能源管理节约吨标煤,国家财政奖励240元,地方财政奖励不低于60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前3年免企业所得税,第4-6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目前,我省合同能源管理实施远远滞后于先进省区,需要采取超常举措,研究适于我省用能企业的先进节能技术、设备装置及能源管理模式,加快在重点用能企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

二、加大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力度

能效水平(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消耗水平)对标活动,即企业特别是高耗能企业,将本企业能效指标与国际国内同行业先进企业能效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距、采用措施,提高本企业能效水平。资料表明,能源对标管理对全部节能贡献率可达15%。因此,我省应加快编制出台我省各行业能效水平对标指南和“十二五”重点用能企业能效对标实施方案,采用典型示范,推动企业特别是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能效对标活动,以取得节能效果。

三、强化实施CDM项目力度

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发达国家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和资金,购买发展中国家“可核证的(CO2)减排量”(交易价格约810美元/吨)。我省既是能源大省、科技强省,又是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大省,具有实施CDM项目的优势和潜力。截至目前,国家发改委审批的全国CDM项目2941个、注册的1280个、联合国签发交易成功的416个,但按省区分,涉及我省的审批项目仅有71个,注册的28个,联合国签发交易成功的仅1个,远落后于相邻的内蒙古(签发43个)、四川(签发30个)、甘肃(20个)、河南(签发12个)、山西(签发10个)。依据《京都议定书》规定的第一承诺期(20082012年),时限还有不到两年时间,我们应加大CDM项目实施力度,争取在第一承诺期多做CDM项目。

四、加强领导,强力推动

1、在省发改委领导下,以省节能协会牵头,有关省级行业协会、行业学会参加,组成实施“合同能源管理、能效水平对标、CDM项目”督促检查领导小组,分行业进行督促检查落实情况。

2、由省发改委牵头,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环保厅参加,进一步健全CDM项目指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CDM项目实施工作。发挥省CDM促进会、CDM研究中心的作用,筹措CDM扶持资金,加大CDM实施力度。

3、发挥省级行业中介机构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企业的对接与沟通,以推动“合同能源管理、能效水平对标”的实施。

4、抓住重点,典型示范。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抓好重点用能典型企业、典型节能项目、典型节能服务公司的工作,取得经验,推广实施。

5、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制订和完善合同能源管理、能效水平对标、CDM项目的支持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以调动用能企业和节能服务公司的积极性。

 

33(总第976)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324

 

省决策咨询委员、陕西日报原社长尹维祖 建议: 

 

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

广泛开展学习和宣讲党史活动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很有必要在党员和群众中广泛开展一场“学党史”的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和信心,提高服从大局、维护稳定、推进改革和促进和谐的自觉性,为实现“十二五”宏伟目标贡献力量。

1、在今年“七一”前后,利用各级高校、党校、干校、培训班、研讨班、业余党校等阵地,组织党员、干部、群众较系统地学习中共党史,学习建国前后两个“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学习历届党的总书记建党周年讲话,从党的诞生、成长、壮大、发展的历程中领会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理论、路线和政策。

2、依托各级讲师团、报告团、“五老”宣讲团组建强大的党史宣讲和报告队伍,保证县以上有党史报告团,乡镇、社区有宣讲组。按照中宣部提供和推荐的宣传大纲和教材,向基层党员、群众进行宣讲活动,并和专家讲座、网上对话、举办展览、召开研讨会、安排电影周等结合起来,使宣讲内容更富有感染力和亲和力,力争使受众入耳、入脑,融入信念之中。

3、学习、宣讲活动要把握主题,增强“三信”,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信仰、对党的领导的信赖和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通过学习、宣讲和讨论,认识“五个九十年”: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是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的九十年;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在继承中丰富发展的九十年;是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排除左右倾思潮干扰的九十年;是始终和各民主党派、爱国进步人士同舟共济、团结奋斗的九十年;是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密切合作,但又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的九十年,因而是一个久经考验的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4、学习、宣讲活动要讲求艺术和方法,坚持用事实说话、用史料说话、用数据说话、用典型说话。充分运用中央媒体陆续推出的“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公民道德模范和各条战线的优秀党员典型事迹,宣传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格,把中央部署的“争先创优活动”落实到基层。

5、学习、宣传党史活动,要尤其注意对广大青少年的引导和教育。针对他们在思想多元化形势下产生的困惑和疑虑,结合理论和实践给予帮助和解答,使他们从党的历史中悟出真理,明辩是非,感悟发奋,立志跟党,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4(总第977)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324

 

提出: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委党校原副校长 李向国

省委党校政治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 胡金荣   

 

我省光伏产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我省光伏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光伏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成本居高不下。二是随着国际光伏产品市场价格暴跌,我省工艺路线落后、产能规模小、能耗高的光伏企业难以为继,兼并重组势在必行。三是光伏企业能耗相当于国外先进企业的2倍甚至3倍。四是光伏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的不多,光伏行业缺乏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合力。这些问题的存在,使这一清洁能源难以快速地进入内需消费领域,应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解决。为此,建议:

一、由华陆工程、省有色集团、省投资集团、省延长集团、省煤业集团、中电投等有实力的大型企业联合组建股份制太阳能光伏材料研究院,面向海内外招聘光伏产业界顶级专家组成研发团队,研究光伏产业新工艺、新路线和成套设备,力争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尽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和技术,打破国外的垄断和封锁。

二、当前,我省每吨多晶硅电耗高达30万千瓦时左右,多晶硅成本的降低关键在于降低电耗。建议组建的光伏材料研究院研究寻找低电耗的工艺生产路线和装备。可与多晶硅提纯有优势的省份(如青海)进行合作,避免初级产品生产中的高能耗和高污染问题。

三、加快光伏产业人才培养,鼓励科研机构、企业与高校联合建立太阳能光伏产业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共同培育适合企业需要的各类型人才。同时,提供宽松的工作氛围和良好的生活条件,吸引国内外精英人才。

四、呼吁国家尽快出台《上网电价法》。上网电价问题是培育和启动光伏市场的关键,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光伏发电项目执行了成本加合理利润的上网电价,制约了光伏发电的发展。对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要通过电价补贴进行扶持。要尽快启动光伏内需市场,如大力推广太阳能光电建筑、在陕北建设大型荒漠光伏电站和在陕南建设高山草甸区大型光伏电站等示范工程。

五、引导和鼓励我省生产成本低、竞争力强的大型多晶硅企业兼并重组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实行集约化经营,并依靠技术进步扩大发展规模,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产业竞争。

 

 

(特 刊)

35(总第978)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324       

 

陕西“十二五”发展中值得特别注意

的几个重大问题

省特邀咨询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姚穆

在“十一五”的收官之年,陕西的经济总量突破了万亿大关,取得可喜成就。展望“十二五”前景,陕西仍将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有望取得更大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面临的种种挑战,及早筹谋,妥善加以应对。

陕西在“十二五”期间要特别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重大问题:

第一,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应问题。20093月“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中国“18亿亩耕地红线”的问题和“16亿亩粮食耕地不可侵占”的问题。这是国家稳定、民生安全最重大的问题。陕西省2009年耕地总面积5996.35万亩,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5293万亩,已与国家给陕西省规定2020年约束性指标(耕地5837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5284万亩)的界限接近。陕西原来是粮食供求平衡的省份,蔬菜自给率曾达80%,但近年已发生变化,粮食变成净输入省,蔬菜的50%也由省外供应。这和耕地面积的减少,有效灌溉面积的下降,水利设施建设滞后有直接关系。粮食的安全,蔬菜的供应已上升为战略层面的重大问题。为此建议我省在“十二五”要高度重视保护耕地,保护粮田,高度重视建设用地挤占农田的问题。要以转变发展方式的理念,拓展城市和工业发展空间,确保全省耕地红线不突破,要依靠农业科技和水利工程保障粮食安全。

第二,严密关注全国能源资源持续短缺问题。2000年联合国预测,全球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按可开采储量增加一倍计算,也会在2070年用尽。虽然,现在大力发展水能、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生物质能等,但是石油、天然气仍然是基础能源和石化工业的原料。目前中国石油和天然气人均储量低于全球,而资源的消耗速度却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总部设在我省的长庆油田,油气当量已位居全国第一,加上延长2000万吨原油产能,陕西在全国油气资源生产方面已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但从全球、全国看,油气资源缺乏和耗竭不可避免。为此建议,加快镇巴海相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步伐,打造陕南新的经济增长极;同时,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对替代能源、新能源、甲醇化工替代石油化工和高碳资源低碳化利用产业,特别是以煤基多联产为基础的现代煤化工产业、新型化工合成材料产业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支持力度,支持我省未来能源化工产业的持续发展。

第三,关注全球金属矿产资源出现的短缺问题。据联合国2000年预测,到2050年全球钢铁总产量有可能下降50%。稀土金属,中国储量占全球40%,开采供应量占全球97% 20101228日商务部宣布2011年首批稀土出口配额为14446吨,削减了出口配额,因此稀土金属资源也应节约开采,不宜无限扩张。有色金属和钢铁是我省的支柱产业,迫切需要集约节约发展,迫切需要两大产业融合发展,发展下游的特种钢、特种合金、特种不锈钢等新材料及产品加工制造业。发展这两大产业所需的铁矿、铅锌、铜锰、钼钒、金银等资源,已出现后备储量不足的问题,迫切需要加大勘探投入,放眼全球增加后备资源。

第四,下大功夫解决陕西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2009年中国人年均淡水资源量约2220立方米,仅为全球平均量的1/4,而陕西又仅为全国的1/2。水资源短缺将成为长期制约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解决我省供水要靠黄河水源,但黄河流经的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山西、河南均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引用黄河干流水,唯独陕西没有。国家分配给陕西省的黄河用水量38亿立方米/年,目前只用了20亿立方米/年,黄河干流用水量只有2亿立方米/年。黄河在陕西过境水量为400亿立方米/年,我省只用了0.5%。“十二五”我省应加快一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水库建设和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同时,应关注陕西省灌溉用水收费偏高的问题。目前陕西五大灌区自流水价平均0.125/立方米,最高0.175/立方米;抽水水价平均0.196/立方米,折合每亩灌溉成本高于100元。建议学习江苏、浙江的作法,实行农业灌溉水用免费或降价收费。

第五,研究应对环境挑战的问题。2011113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召开的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确定,2011年对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合物的排放量,要求在2010年的基础上再下降1.5%。“十二五”国家对排放控制和净化处理要求将越来越严。目前,在全国重金属污染严重的14个省区中,陕西排在第5位,国家要求金属开采中污水、污物排放的镉、铅、砷、汞、铬2015年至少减少15%。对矿山废水废渣排放与处理、尾矿有价元素回收利用、矿山废渣和尾矿综合利用等,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议我省在“十二五”期间,抓住国际环保产业和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以环保约束性指标实施为契机,提出应对环境问题的对策,加快环保科技创新步伐,以资源化利用为突破口,推动我省主导产业和新型环保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第六,应对结构调整带来的新问题。我省要抓住“十二五”期间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全国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机遇,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重视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与技术创新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依靠集成创新、集成设计、集成制造、集成供应,支持省内设计、制造类企业向工程总承包商、系统服务提供商、全球产业链的重要合作方、全球价值链的重要服务商转变。加速推进我省更多企业走出去,利用全球的资源、市场和技术创新成果,全面提升我省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力。

第七,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可循环、可降解的资源。建议:1、对棉、麻(包括亚麻、黄麻、汉麻、苎麻、槿麻、罗布麻等)、桑,以及其它高纤植物(竹等),加大科研力度,努力培育新品种,支持在盐碱地、荒滩地、山坡地、水渍地等非耕地发展这些种植业,既能扩展土地利用空间,又能绿化国土、治理荒漠化,还能增加农民收入;2、组织专家在秦巴山区寻找野生种质资源,为纺织纤维工业寻找可再生的木棉、海岛棉(山地木本种)、牛角瓜纤维等野生原纤新品种;3、积极支持推广利用钢铁炉渣生产优质水泥的技术,变废为宝,化害为利;4、充分利用桑条、麻秆心、稻草、麦草、玉米秆、棉秆等提取纤维素作为再生纤维的原料;5、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将农产品的废弃物进行处理、改性,生产乙醇、丙酮、丁醇等化工原料,作为合成纤维的初始原料。

 

 

(特 刊)

36(总第979)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329       

 

高度重视普通职工工资低增资慢的问题

省决策咨询委员  文贤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一系列改善民生政策推动下,我省职工工资收入不断提高,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从2005年的14796元增长到2009年的30293元,5年增长 105 %,年复合增长15%。但在这组令人高兴的数字背后,却隐藏着一个重要问题—普通职工工资低、增长慢。

据省总工会2009年对2300名一线职工问卷调查,其中月工资在1000元以下的占45.99%700元以下的占11.59%,也就是说,大约半数的一线职工工资达不到全省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一半。另据西安市总工会对15户企业12000名一线职工调查,2009年平均工资19836元,只是全市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4032元的58.29%

普通职工工资不仅偏低而且增长缓慢。据西安市总工会对15户企业的调查,一线职工2008年和2009年的平均工资,年均增长 11%,低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年均增长15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在岗职工2005年至2009年平均工资年均增长4个百分点。这说明一线职工的工资增长赶不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更远远落后于管理人员的工资增长,分配差距在持续扩大。除此之外,一些企业在工资方面的侵权问题也比较突出。有的企业随意确定计件工资的单价,提高劳动定额,有的工人反映每天工作10个小时还不能完成劳动定额;有的企业随意延长劳动时间,据对榆林市920名农民工的问卷调查,其中有53%的人回答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超时工作有时还不付加班费,有41.7%的人回答单位拖欠过自己的工资;有的企业大量使用临时工和劳务派遣工,实行同工不同酬,不承担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义务。总之,这些企业把提高企业效益的着眼点不是放在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上,而是放在千方百计压低劳动力成本上。这样使劳动力价格经常处于价值之下。企业出资者和经营者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常采取多种措施压低劳动者收益。企业法赋予企业有分配自主权,职工的工资涨不涨、何时涨、涨多少、给谁涨,完全由老板个人或者经营班子几个人说了算。

政府作为市场经济运行的裁判者,既要维护资产所有者的权益,更要保护弱者—普通劳动者的权益。但在以GDP为主要考量指标的时期,有的地方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只注重于经济发展,忽视一些企业侵犯劳动者权益的行为,劳动法规成为可执行可不执行的“软法”,致使分配的天平进一步向资本倾斜。

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但调查反映企事业工会在这方面的作用不大。据对榆林市920名职工的问卷调查,当权益受侵害时,只有9.6%的人愿意找工会。实行年薪制的企业,工会主席也拿年薪。当企业出现利益纠纷时,工会主席往往向出资方而不是职工负责,看老板的眼色行事。

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提高或压低普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反过来会制约消费,制约生产,甚至导致劳资关系紧张和社会政治的不稳定。因此我们有必要从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的高度,从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宗旨的高度看待这个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普通劳动者工资低、增长慢的这一重要问题。

为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建立真正的工资平等协商制度,形成企业工资生成和正常增长机制。应明确,有关法律赋予企业的分配自主权绝不是给予企业老板和经营者的特权。党的十六大提出,劳动、资本、管理和技术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有权参与分配。因此所有企业,包括非公有制企业,都应建立平等协商的工资公决机制,由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和职工共同决定什么时候调工资、调多少、给谁调等问题。在区()及区(县)以下的乡镇、街道和工业园区,开展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由区域或行业工会(或工会联合会)与企业代表组织一起协商确定工资标准、工资调整幅度、劳动定额和工资支付办法等。在全国人大尚未颁布有关法规之前,建议制定我省的《企业工资平等协商条例》,明确规定企业拒不接受协商和无故不履约的法律责任。

二、完善工会的工作机制,发挥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针对企业工会当前存在的问题,可在乡镇、街道建立行业工会,解决企业工会不敢维权、不会维权的问题;企业缴纳的工会经费完全上缴,然后由上级工会再下拨企业工会,下拨经费中包括工会主席的工资。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工会提出的许多新问题,工会工作要适时进行改革:(1)在所有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的同时,重点做好建立和完善区域性、行业性工会组织,着力抓好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把企业工会上一级的组织工作和维权工作做实做好。(2)完善企业工会的民主选举制度。企业工会负责人实行会员直接选举,并实行会员对工会工作的民主评议和监督。(3)试行工会经费全额上缴和回拨办法,取消工会主席的年薪。(4)健全各级工会的责任制度,改进工会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密切工会与职工群众的联系。

三、实行企业收入分配的公开制度,通过公开实现公正。把企业的分配方案,包括管理层的工资、年薪、奖金,每年在职工代表大会上宣布并张榜公布。这对管理层人员每年高于普通职工几十倍、上百倍工资的现象会是一种遏制。

四、加强劳动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促进企业落实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首先应加大管理力度,在劳动管理部门设立投诉专线,建立接待日制度,方便职工反映问题,必要时给予职工法律援助。其次应建立检查制度,建议人大和政府有关部门每年组织检查一次《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执行情况,对违反劳动法规的行为进行集中处理。第三,将企业执行劳动法规作为考核指标纳入企业诚信等级,对严重违反劳动法规的行为列入信用不良档案,通过媒体曝光,必要时通过相关部门对其市场准入进行限制。

 

37(总第980)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330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国资委原监事会主席刘省平 建议:

 

对我省企业海外投资加强监管

 

我省不少企业纷纷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在海外进行投资。企业这种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寻找投资场所和原料产地的举动应当大力提倡。但也要清楚地看到,海外投资客观上存在经济风险、政治风险和环境风险,如果做得不好,就会导致资产流失,甚至血本无归。为正确引导、科学规范、有效监管企业的海外投资,特此建议:

一、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的支持、鼓励、引导和监管企业海外投资的规定或办法。

二、在海外投资前,指导企业先进行以股权多元化为目标的股份制改造,以便在对外投资中,各个投资方可相互监督、相互制衡。

三、鼓励投资企业参照现代企业管理办法,利用电子财务技术,使企业总部对海外投资的每一项财务往来都处在电子监控之下。

四、在审批企业海外投资项目时,既要积极支持、热情服务、抓紧办理,也要审慎把关、科学论证,减少投资风险。

 

38(总第981)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331

 

提出:

省决策咨询委员、西北工业大学教授 赵荣椿

省决策咨询委员、西北工业大学教授 魏生民

 

建议建设西咸临空经济区

 

临空经济是指以大型、枢纽型机场为依托,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一种新经济模式。由于它突出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正成为国际化大城市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在“十一五”期间,由北京首都、上海浦东、广州白云等三强机场领跑,我国临空经济区的发展呈现突飞猛进的势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民航总局确定的全国六大区域性航空枢纽之一,2010年机场年旅客吞吐量1801万人,位居西北第1位,全国第8位,加之迅速崛起的陕西经济,为打造西咸临空经济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此建议:

1、把西咸临空经济区的建设作为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大专项,可在“十二五”期间加以实施。

2、由省发改委牵头,组织西安市、咸阳市、咸阳机场及有关部门,组成西咸临空经济区建设领导小组,会同有关专家对西咸临空经济区建设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制订出一个高水平的“西咸临空经济区建设与发展五年规划”,作为指导经济区建设的纲领。

3、解放思想、开阔思路,突破航空港建设仅仅围绕扩大客运与货运物流的局限,把临空经济区建设为集临空产业、航空服务、总部经济、商贸物流、旅游休闲、会展餐饮、文化娱乐等多种产业于一体的综合经济体。

4、经济区建设要凸显民族特色,要专门建设一个文化园区,使之成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推介西安东方人文古都的重要基地。

5、重视总部经济在临空经济区的地位,积极扩展国际航线,优化园区环境,努力吸引跨国公司、国内外大公司以及国际航空公司的总部入驻园区。

6、经济区建设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方式进行。在融资方面,除借助银行贷款、市场融资外,还可发行中长期、中期或短期投资债券。对入驻经济区的企业要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包括税收优惠和融资支持等。

7、以阎良飞机制造为核心的我省航空制造业,应未雨绸缪,抓紧研究对策,及时调整研发与生产计划,为我国即将到来的临空经济大发展做好准备。

 

39(总第982)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331

 

建议: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贸促会原常务副会长  李雄梧        

省决策咨询委员、陕西人民出版社编审  陈四长  

 

以地域和行业为纽带组建农民工工会

 

伴随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有关方面的统计资料,我省目前在城市的流动农民工已经超过640余万人。但目前这一社会群体的生存状况并不乐观,他们的就业、培训、维权、社会保障,以及医疗、居住、子女入学、文化娱乐等一系列问题,仍然是社会的焦点和难点。在不少城市,农民工事实上已经被边缘化。因而,在农民工集中的城市地区,以地域和行业为纽带组建农民工工会,对于维护农民工薪酬福利、社会保障、劳动安全等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加强就业培训,提高职业技能,活跃文化生活,抵制不良习惯,搞好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建议:

一、在农民工集中的西安、宝鸡、咸阳等市,以地域和行业为纽带,积极进行组建农民工工会的试点,总结经验,然后在全省广泛推开。

二、将农民工工会纳入现行工会组织管理。市一级工会要有专门的农民工工会管理机构。基层农民工工会组建,由工会和社区共同负责,做好规划,具体指导。

 

40(总第983)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331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行政学院原副院长曹钢 建议:

 

对我省县域经济年度考核体系进行充实修改

 

我省实行县域经济年度考核工作以来,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产生了积极效果。但从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看,尤其是结合对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贯彻落实,很有必要对其作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一、在考核体系制定的指导思想上应更加突出科学发展的理念。淡化片面追求GDP增长和以GDP为主要评比条件的理念,突出科学发展的要求,按照“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战略要求指导工作,创新考核理念和评价体系思路。

二、把“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奋斗指标作为考核重点。国家“十二五”时期的24个考核指标,主要包括经济发展、科技教育、资源环境、人民生活等4个方面,有些指标是我省原考核体系中没有列入的。考虑到国家指标是要求全国逐级予以落实,因此也应该成为考核县区工作的基本要求。

三、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出发,突出效率性指标。现行考评体系缺乏效率性指标,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接不紧密。比如,简单把第一产业相对比重下降看作是好的表现,结果是一些县农业效率高、比重大,在评比中处于不利地位;另一些县农业创造力水平低、总量偏小、比重下降也快,反倒成为进步的表现。再如,对工业发展只看增加值变化,而对投入产出效率和发展质量却缺乏考核,不利于对节能减排的推动。因此,新的考核体系中应注重从促进效率的提高上做文章。

四、从实际出发,增加少数有特殊针对性的指标。为因地制宜地促进各区域发展,同时显示评价的导向作用,可按照“关中创新发展、陕北持续发展、陕南循环发展”的要求,在基本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分别对三个地区的“创新”、“持续”、“循环”方面进行特定考核,并将评价成绩记入总分之中。

41(总第984)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42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农机局原副巡视员惠立峰 建议:

 

在我省全面开展农机互助保险工作

 

随着农业机械的迅猛增长,农机事故也频频发生。我省农机安全管理部门和保险监督部门按照中央“鼓励在农村发展互助合作保险”的指示精神,首开了全国农机安全互助保险的先河,收到了“集千家之力解一家之难”的良好效果,经验正在向全国推广。但由于我省农民还不富裕,尽管投保互助费用降到最低标准,参加安全互助保险的农机手也仅有5%。因此建议:

1、将农机安全互助保险纳入农业政策性保险中。农机安全互助保险作为一项公益性保障事业,是农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各级政府应将其纳入农业政策性保险范围给予重视和支持,尽快形成农业(农机)部门主管、财政部门支持、保监部门监督、互助保险组织运作的管理机制。

2、省级财政对农机安全互助保险应给予资金扶持。一是对自愿参加安全互助保险的农民机手意外伤害险和机车损失险给予50%左右的保费补贴;二是针对联合收割机出险率较高的问题,对参加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给予50-80%的第三者责任险补贴;三是把省、市、县农机安全互助保险服务机构列入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范围内,在购置技术设备等方面给予专项扶持,并提供一定的管理费用补贴。

3、尽快完善农机安全互助保险的工作机制。农机安全互助保险作为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其发展机制和管理方式需不断完善。各级农业(农机)安全管理部门和保监部门应总结试点经验,扩大覆盖面,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农机安全互助保险运行效果。

42(总第985)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411

 

省决策咨询委员、铜川市政协原主席杨志良 建议:

210国道铜川段改线

近几年,210国道铜川段经常发生车辆拥堵现象,车流高峰时拥堵数小时都难以疏通。造成车辆拥堵的原因,一是车流量远远超过原有设计;二是道路技术标准低,部分道路还达不到二级公路的标准;三是附近几个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增加了道路使用率,部分道路变成了园区专用道路;四是有些收费站设置处空间狭小,容易造成拥堵。

由于210国道铜川段位于狭小的川道,且与一条铁路、一条封闭一级公路并行,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拓宽改造难度较大,为此建议:

1、由耀州区青岗岭处开始改线,经孙塬镇、文明塬、立地坡、陈炉镇、军台岭、周家陵、林峁,于宜君县哭泉乡接现有210国道,分流过往城市的大型货车以确保南北交通畅通。

2、将现有金锁关、李家沟收费站移至新线上,缓解南北方向交通压力。

 

43(总第986)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411

 

省决策咨询委员、西安石油大学教授曾昭宁 建议:

 

警惕工业总量高速增长下掩盖的结构问题

 

近年来,陕西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其掩盖下的结构问题却令人担忧。规律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结构演变一般沿着初级产品中的采掘业→轻纺工业→资源加工业→装备制造业的顺序依次递进。1999年至2009年期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了8.12倍,从工业结构看,采掘业占工业的比重提高了10.4个百分点,而制造业比重却下降了10.8个百分点,工业结构的演变出现了“逆高级化”的趋势,即没有遵循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变的规律,而是由高级向低级倒退。

再看制造业,1999年至2009年,轻纺工业占制造业比重下降8个百分点,基本符合工业结构演变规律,而资源加工业比重上升了17.2个百分点,作为制造业结构中最高层次的“皇冠”产业——装备制造业比重却下降了8.3个百分点。这说明制造业内部同样也呈现出“逆高级化”的趋势。

由此表面,我省工业总量的高速增长主要依靠粗放式的资源投入来支撑,以工业结构的“劣化”为基础,长此以往,无论是从要素供给、资源消耗,还是从生态环保的角度看,这一增长模式都将难以维持。因此,我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工业结构迫在眉睫,“十二五”期间,我们应重点关注调结构、提质量,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44(总第987)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411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民委原专职委员马靖安 建议:

 

加快我省清真食品产业发展

 

我省是闻名全国的清真食品大省,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拥有生产经营网点八千多个,从业人员十多万人,形成清真方便食品、乳品饮料和传统清真餐饮食品三足鼎力的局面。“老孙家”、“同盛祥”、“贾三灌汤包”等清真食品已成为陕西的名片,享誉全国。在“十二五”期间,如何进一步加快我省清真食品产业发展,将其打造成真正的大产业,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为此建议:

1、重点扶持20家规模效益好、年产值超千万的清真食品企业和100家有知名度的清真餐馆,促其更好更快地发展,提升其产品或服务档次。

2、西安市应结合回坊街区改造,精心规划设计,在北院门庙后街大麦市街一带,打造国内最大、最有民族特色的清真食品和餐饮“金街”。吸引国内外穆斯林商家入驻布点,销售名优食品,展现国际化大都市风貌。

3、由省民委、省商务厅、省工信厅负责,对全省清真食品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分期分批进行培训,学习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市场经济理论、现代企业制度、清真食品产业发展等。

4、由省伊斯兰协会、省教育厅负责,在西安市开办一所清真食品烹饪学院,培养新一代清真食品制作技师,为传承、创新我省名优清真食品打好基础。

5、由省财政扶持,在商洛市镇安县的毛坪、西口等回族镇建立大型的牛羊养殖基地。一来可帮助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迅速脱贫,二来可改变长期以来我省牛羊肉主要靠甘肃、宁夏供给的状况。

6、由各级民族工作部门和商务部门主动组织清真食品企业参加各类展销会、洽谈会、交易会和烹饪大赛,加强与外界联系,寻找商机;不定期地组织企业家和餐饮店负责人到外地参观学习,取长补短。

7、我省应举办国际清真食品博览会,扩大在国际穆斯林世界中的知名度。

 

45(总第988)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413

 

建议:

省 决 策 咨 询 委 员        

榆林市林业局原副局长  张万耀

 

进一步强化毛乌素沙漠的绿化工作

 

毛乌素沙漠横跨陕、宁、蒙三省,是沙尘暴的源头之一。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大干部群众治沙造林,用智慧和汗水建立起层层绿色屏障,取得了突出成绩。但与此同时,治沙造林难度在不断增加,林地管理保护压力也越来越大,再加上乱垦滥占、破坏植被的行为时有发生,防沙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因此,建议:

1、加大防风治沙力度。在现有基础上,增加造林经费,积极推广樟子松、沙地柏等常绿树种。

2、加大监管保护力度。严格执行现有政策法规,坚决杜绝滥采滥伐。本着生态优先的原则,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等低碳产业,科学有序地开发矿产资源。职能部门应实行数字化监管,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保护绿化成果。

3、增加植被恢复费,以此引导用地征地行为,增强社会环保意识,提高环保工作水平。

4、积极申报国家的有关奖项或发展项目,如向中华环保基金会申报毛乌素绿化环保奖,以此推动毛乌素沙漠的绿化和环保工作。

 

46(总第989)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413

 

建议: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核工业局原副局长  霍西芳    

                

 

规范我省电梯行业市场

 

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带动电梯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提高电梯的性能、管护、操作水平成为关系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今年22日(农历除夕),在西安某小区发生了一起电梯夹死乘客的惨剧,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为此,建议:

1、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电梯是载人的特种设备,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必须引起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

2、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教育、电梯口张贴宣传单等方式,大力宣传普及乘坐电梯的安全和礼让常识,提高市民素养。

3、对电梯服务业进行清理整顿,对没有按照国家《电梯使用管理和维护保养规则》实施电梯维保的企业,以及不具备许可条件的企业,进行停产整顿。

4、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制定出台我省《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引导电梯安装维保单位规范从业;制定《电梯维修保养服务标准》,推广统一制式的合同文本,规范维保市场;制定《电梯日常维护保养指导价格》,规范各项收费标准,避免低价恶性竞争。

5、规定电梯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学习。

6、加强对电梯行业协会的工作指导,支持电梯行业协会开展行业服务、协调和市场规范、市场开拓等工作。

 

 

47 (总第990)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415

 

省决策咨询委员、陕西人民出版社编审常平阳 建议:

 

开发区应建立企业退出机制

 

我国工业用地的使用年限为50年,但不少企业生命周期都短于50年,因此产业周期与土地使用期之间存在矛盾。许多开发区出现厂房闲置、院落荒芜现象。开发区对企业只有准入机制,没有退出机制,不利于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和产业的更新换代。为此建议:

1、各级政府对辖区内开发区的入驻企业进行一次详查,弄清各企业目前的生产经营状况,对闲置土地、围而不建的,要核实原因,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土地闲置依法收回的有关规定。

2、各开发区要建立严格的企业准入和退出机制,实行精细化管理。对企业生命周期、投入产出效益进行评估。推行土地租赁制,并明确规定企业在生命周期结束后,由政府收回土地。

3、各开发区应制定产业准入目录,并定期更新,对“两高一资”的企业征收较高税费或不给予优惠政策,倒逼产业实现升级。

 

48(总第991)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419

 

建议:

省决策咨询委员  张仲良    

省决策咨询委员  李向国

 

我省农业灌溉用水全部实行免费

 

我省大中型灌区承担着抗旱减灾、防洪保安、灌溉排涝、生态保护等公益性任务,但相关费用却得不到公共财政的补偿。外省每立方米水价只需几分钱,而我省以省属5大灌区为例,自流水价平均0.125/立方米,最高的0.175/立方米;抽水水价平均达到0.196/立方米。高水价严重影响了农民灌溉和种粮的积极性,危及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

国内江苏、浙江两省己经实行农灌水免费,灌区的维修管理由政府负担;省内西安、宝鸡两市在这次冬春抗旱中采用政府补贴,实行免费浇地,也受到了农民的广泛欢迎。鉴于此,我们建议:

1、农业灌溉用水全部实行免费。

2、农业灌溉水利工程的各项开支,全部纳入公共财政。农田灌溉水费由省、市、县(区)三级财政共同负担,集中归口,统一支付。

3、对纯粹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管理单位调整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4、统筹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用水,提高工业用水和用水量大的服务业用水价格,用以反哺农业。

5、增强节水意识,抓好灌区节水改造,由传统漫灌、沟灌改为畦灌、管灌、喷灌、滴灌,提高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特 刊)

49(总第992)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428       

 

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省政协原副主席 

省特邀咨询委员、省社科院原副院长 李平安

省决策咨询委员、高          杨勇先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张宝通

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秘书长 

 

抓住国家编制《陕甘宁革命老区发展规划》机遇

为陕北持续快速发展争取更为有利的条件

 

国家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提出建设“陕甘宁经济区”。据了解,由国家发改委西部办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编制的《陕甘宁革命老区发展规划》已接近成熟。这是继《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颁布实施以后,国家支持西部大开发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为进一步了解并研究陕甘宁经济区各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以及参与规划编制的情况,我们组成学习调研组,赴我省延安市、子长县、旬邑县,甘肃平凉市、庆阳市,宁夏固原市、吴忠市、宁东能源基地等地进行了调研。我们认为:

一、编制并实施《陕甘宁革命老区发展规划》是我省加快陕北、渭北持续快速发展的又一重大历史机遇,我省应予以充分重视。

正在编制的《陕甘宁革命老区发展规划》,包括了甘肃的平凉市、庆阳市,宁夏的固原市、吴忠市、中卫市以及我省的延安市、榆林市、铜川市和咸阳市所属北部几个县。我省延安市、榆林市、铜川市是陕甘宁革命老区的主体,《陕甘宁革命老区发展规划》的编制出台,将使这一地区的发展像关中—天水经济区一样,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成为西部大开发新的经济增长极。

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十年规划,在西北布局了四大产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主要布局在关中—天水经济区,能源化工基地和优势资源深加工基地主要布局在陕甘宁经济区。在陕甘宁革命老区各市中,我省榆林市资源优势明显,发展速度和潜力突出,在能源化工和资源深度开发中处于龙头地位,应进一步发挥榆林市能源化工产业对陕甘宁革命老区的带动作用。延安市作为红色革命圣地,在陕甘宁革命老区中处于核心地位,也是红色旅游的中心和陕甘宁能源基地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所以,我省应充分认识到《陕甘宁革命老区发展规划》的编制出台,对促进陕北、渭北发展,加快我省建设西部强省的进程,又将是一次重大的历史机遇。陕甘宁经济区的能源资源与关中—天水经济区的科教、高新技术和装备制造业资源,互为补充,互动发展,将共同成为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所以,我省应充分重视《陕甘宁革命老区发展规划》的编制,省发改委和有关市应积极与规划编制组对接,充分反映我们的意见,抓紧抓好有利于我省持续快速发展的这一重大历史机遇。

二、省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市应利用《陕甘宁革命老区发展规划》编制的机遇,呼吁国家解决好九个重大问题:

1、进一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陕甘宁革命老区建设,交通要先行。我省榆林、延安、铜川三市的纵向(南北方向)交通已经贯通,但横向(东西方向)交通尚未打通,严重影响对外开放和物流产业的发展。省上应与甘肃、宁夏及相关市联合,利用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的优势,向国家争取规划建设榆林、延安、铜川东西方向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特别是规划建设银川-榆林-朔州-北京的铁路和高速公路,兰州-庆阳-延安-青岛的铁路和兰州-平凉-彬长-铜川-韩城-日照的铁路,打通东出口,融入环渤海。同时,要加快建设延安-子长-绥德-榆林的高速公路,完善陕北高速公路网,实现陕西高速公路与国家路网的对接和快速转换。

2、加快陕甘宁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一要争取国家更多的能源化工重点项目落户陕北,加快陕北能源资源开发的进程;二要加快陕北、渭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立足市场,做大产业集群,坚持“三个转化”,做长做强能源资源开发的产业链,增强对陕甘宁革命老区发展的带动作用;三要商请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给予延长石油集团原油进口贸易资质,进一步支持延长石油集团做大做强;四要争取能源资源就地加工转化,协调中石油、神华等国家大型能源资源开发企业,将其在陕北革命老区新增的石油、煤等能源资源就地加工转化。

3、提高资源税率,争取有利于陕甘宁革命老区发展的税收分成比例。在这次调研中,陕甘宁革命老区各市一致要求提高资源税率,并合理调整税收分成比例,使其更加有利于陕甘宁革命老区的发展。一是提高资源税率,改变资源税计征方式,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为振兴革命老区经济,建议资源税按8%-10%计征。二是注意处理好地方与央企在能源资源配置上的关系。在优势资源配置上,要给地方留一定配额。三是争取提高陕甘宁革命老区所得税分成比例,由现行的中央60%、省区20%、市县20%的比例,调整为中央40%、省区20%、市县40%;同时,将增值税的分成比例由现在的中央75%、地方25%调整为中央、地方各50%

4、破解制约陕甘宁革命老区发展的水资源瓶颈,争取提高我省黄河水资源配额。陕甘宁革命老区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瓶颈。目前,黄河中上游各省,只有陕西省没有布局大的黄河干流引水项目。所以,我省应尽快统筹规划,加快水源工程项目建设,积极开发黄河干流引水资源,解决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和我省长远发展的资源性缺水问题。力争将延安的黄河古贤水库和榆林大泉黄河引水工程纳入正在编制的《陕甘宁革命老区发展规划》,破解制约陕北革命老区发展的瓶颈。

5、提高资源生态补偿费标准,建立并完善陕甘宁革命老区生态补偿机制。我省应联合甘肃、宁夏,以振兴陕甘宁革命老区为突破口,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提高资源生态补偿费标准,完善补偿机制,加大生态建设投入。一是建议国家延长退耕还林政策期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大三北防护林建设的补助支持力度,在资金、项目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增加财政转移支付中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的份额;二是要重视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快对采空区、塌陷区的生态治理和修复。

6、国家制定的节能减排指标应从陕甘宁革命老区实际出发,不要一刀切。陕甘宁革命老区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也是后发展地区,建议国家在节能减排指标考评中对陕甘宁革命老区不应一刀切,不应按照发达地区的要求,下达统一的节能减排指标。同时,建议国家制定不同行业的节能减排标准,对不同行业和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给予区别对待。

7、加大陕甘宁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陕甘宁经济区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延安作为红色革命圣地,处于核心地位。要进一步挖掘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大力整合红色旅游线路,发挥陕甘宁革命老区的整体优势,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要进一步拓展黄陵祭祖游,黄河、黄土风情文化游,完善相关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努力提高旅游产业的整体效益。

8、支持陕甘宁革命老区利用荒山、荒坡、荒沙、荒滩进行项目开发。陕甘宁革命老区地处黄土高原腹地,黄土资源非常丰富,但沟壑纵横,水土资源流失严重。加大这一地区的生态建设力度,一是要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持续不断地植树造林;二是要加大土地整理、填沟造地的力度,这样,既可以增加基本农田,又有利于在更高的水平上实现新的生态平衡。我们认为,对因历史原因形成的将荒山、荒坡、荒沙、荒滩误报为林地、农田的土地应该重新勘定,对利用荒山、荒坡、荒沙、荒滩进行项目建设的应给予支持。发挥杨凌农业示范区的带动作用,为陕甘宁革命老区干旱半干旱农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服务。

9、用好扶贫开发政策,加大扶贫工程建设力度。陕甘宁革命老区属于后发展地区,虽然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有相当比例的贫困人口。建议国家加大陕甘宁革命老区的扶贫开发力度,对贫困人口在住房、看病、劳动就业、教育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扶持。对于生态环境相对恶劣的贫困地区,要谋划更多的扶贫开发项目,特别是对生态移民工程要给予更为有力的支持。

 

50(总第993)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428

 

省特邀咨询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安芷生   

省特邀咨询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卫健

联合建议:

省特邀咨询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汪应洛

省特邀咨询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鹤林

省特邀咨询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原校长 徐通模

省特邀咨询委员、西北大学原书记 

 

开展关中大气环境治理专项研究

 

西安作为国家批准建设的国际化大都市,在未来我国西部发展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西安的大气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作为代表大气环境质量指标的颗粒物浓度多年居高不下,尤其是细粒子(PM2.5)浓度偏高,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投资环境和市民健康。中科院西安分院2003-2010年监测结果表明,西安大气细粒子日均浓度是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标准的17倍;冬季细粒子浓度达到北京的2-3倍,已成为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三大地区之一。细粒子体积微小,含有大量毒性成分,可穿透肺泡进入血液,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细颗粒物对光散射较强,更容易导致灰霾形成,造成“蓝天不蓝”。

造成西安及关中地区大气污染,固然有地处泾渭河谷的地貌因素,但最主要还是人为因素,包括燃煤、机动车尾气、企业废气超标排放等。因此,经过科学监测和有效控制,空气质量完全可以得到改善。

黑河引水,让西安人民喝上优质的水;通过大气污染治理,让西安人民吸上干净的气。这既是战略性的环保工程,更是三秦儿女翘首以盼的民生工程。

为此,我们建议省政府将“关中大气环境治理”列为省级重大科研攻关专项,以中科院西安分院安芷生院士的研究团队为主,组织省内大气环境专家开展为期一年的系统研究。通过研究,拟形成以下成果:

(一)设计科学的监测指标体系,替代不能真实反映大气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

(二)观测确定大气环境中颗粒物的主要组成和季节变化特征,厘清影响大气环境的主控因子及变化趋势,为下一步监测站的科学布点提供依据;

(三)建立预测模型,预测西安及关中地区大气环境的未来变化和演进趋势;

(四)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从战略层面为省政府提供构建全防全控体系、改革体制机制、实现绿色发展的决策参考及对策建议。

由于该科研攻关专项涉及领域多、范围广、时间长,需要充分收集各种数据资料,组织一定规模的实验观测,开展较长时间的深入调查研究,因此,专题研究组将尽快拿出立项报告,我们建议省政府提供210万元的专项经费支持。

 

51(总第994)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428

 

建议: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发改委原副主任 李树元

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郭卫东

 

继续争取在延安建设百万吨石油乙烯工程

 

我国有石油资源的主要省份都建设了大型乙烯项目,没有石油资源的省份也有很多建设了大型乙烯项目。“十一五”时期四川开工建设大型乙烯项目,其中有部分石油是由长庆油田从陕西供给的。在制订“十一五”规划时,我省把建设100万吨/年乙烯工程列为重点项目,由于多种原因进展缓慢,建议“十二五”我省应继续积极争取建设该项目。主要理由如下:

1、我省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延长石油集团和中石油长庆油田在陕西省境内2010年生产原油2695.89万吨;年产100万吨乙烯仅需290万吨石脑油或其它油品,石油资源有保障。

2、发展石油乙烯可大幅提高能源化工产业增加值。年产100万吨乙烯项目,仅以生产常规的聚乙烯、聚丙烯类产品计,产值就可达180亿元以上,如果发展高端合成材料,其产值可达250亿元以上。陕西生产的成品油绝大多数销往外省,拿出部分油品在本省进一步深度转化和加工增值,是做大我省石化工业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3、石油化工产业带动作用强,如生产新型合成纤维可带动纺织产业,生产合成像胶可带动轮胎和汽车产业,生产高端工程塑料可带动装备制造、新材料、轻工、建筑等产业,生产高附加值有机化学品可带动涂料、制药等产业。

4、延安是陕甘宁革命老区的核心区,有争取发展大型石油乙烯项目的独特政治资源,将延安百万吨石油乙烯项目,力争列入国家规划并在“十二五”开工建设,对振兴延安经济、促进老区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5、发展石油化工单位能耗较低。发展石油乙烯,吨烯烃(乙烯加丙烯)能耗3.86吨标煤,比煤制烯烃低1.58吨。发展石油化工有利于降低能耗,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6、发展石油化工投资较省。100万吨乙烯项目投资约200亿元,而建设同等规模的煤基甲醇烯烃(MTO)项目投资要增加一倍。

7、我省有丰富的优质煤炭资源,也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发展煤化工与同步发展石油化工并不矛盾,抓住机遇发挥两大资源优势,促进两大产业融合发展对陕西建设产业强省有重大意义。

8、进一步解放思想,与中石油合作建设石油乙烯项目,可将长庆油田在陕生产的石油更多留在当地进行深加工,从总体上看对陕西经济发展有利。

 

52 (总第995)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428

 

省决策咨询委员、陕西日报原社长尹维祖 认为:

 

管好食品卫生安全是改善民生当务之急

 

在相继出现注水猪肉、苏丹红、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瘦肉精、毒豆芽、熏生姜等严重食品安全事件后,人民群众对食品卫生安全的呼声越来越高,殷切期望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加强和改善监管工作,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提供安全放心的饮食环境。

1、各级政府和食品主管部门要贯彻中央关于“群众利益无小事”、“关注民生要从群众反映最强烈、要求最迫切的问题抓起”的指示精神,把强化和改善食品卫生管理作为改善民生的当务之急来对待,搞好规划,集中治理,提高监管能力。

2、加大《食品安全法》的宣传力度和执法力度。依托各级司法、宣传部门,配合西安世园会,开展食品安全法宣传月活动,使其广为人知。对食品案件进行公开审判和曝光,以儆效尤。

3、从严控制食品添加剂生产,在原料购置、生产制作、质量检验等各环节严格把关,全程监控。对生产、销售转基因食品从严审查,确保入市转基因食品安全可靠。

4、建立食品企业诚信和社会责任考核体系,每年测评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将严重违法、欺骗消费者的企业及法人代表列入黑名单。

5、加强食品广告的审查力度,杜绝虚假不良广告,构筑诚信安全的信息平台。

 

53(总第996)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56

 

省特邀咨询委员、中科院院士山仑 建议:

 

建立“轮封轮牧”实验区

 

退耕还林(草)是我国生态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自1999年实行以来已取得显著成效。我省颁布的《陕西省封山禁牧条例》规定,沙化土地、封育期内的林地和退耕还林、还草地等区域实行封山禁牧,基本制止了长期以来存在的滥垦滥牧现象,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但禁牧过程中还存在对禁牧土地缺少补偿、人工草地发展滞后、舍饲体系不完备等问题。

中科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在宁夏云雾山的系统观测表明,长芒草原封育20年,植被覆盖率从30%提高到90%,草量增加810倍。我们在安塞县的实验也表明,通过自然修复,退化草原可恢复到正常状态。我们研究认为,草原封育7年即可考虑利用,封育13年是利用最佳时期,但应以中度干扰为限。

陕北地处半干旱地区,按照国际经验,这类地区往往农田、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场并存,农牧业产值较高,故应把畜牧业作为陕北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本着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的原则,对哪些地方需要永久禁牧,哪些地方经过有效封育后可逐步实行科学轮牧应区别对待,但一律长期禁牧的做法并不可取。

因此,建议在陕北设立若干“轮封轮牧”实验示范区,为自然植被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以及当地畜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54 (总第997)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56

 

省决策咨询委员、西北大学教授白永秀 建议:

 

研究、宣传与推广“陕菜”

 

饮食文化是一个民族与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以周秦汉唐文化为主体的陕西文化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奇怪的是在中国著名菜系中却没有“陕菜”或以陕菜为主体的西北菜。实际上,自周秦以来历史上就有“陕菜”,也称“秦菜”,其中一些亦流传至今,如在陕北与关中盛行的“五魁”、“八大碗”、“九大碗”“十三花”以及“烤全羊”、“烤乳猪”等。“陕菜”之所以没有进入中国著名菜系,原因有二:一是陕西小吃过于出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陕菜的知名度,二是对陕菜的开发宣传不够。

没有菜系的文化是不完善的文化。陕西要打造文化产业,就需要打造菜系品牌,发展餐饮业。因此,我们要像抢救历史文化遗产那样,抢救“陕菜”品牌:

首先,加强研究与抢救。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三个方面的研究:一是研究历史上“陕菜”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二是研究历史上的“陕菜”与今天幸存的部分“陕菜”的继承关系,对已经失传的进行抢救与开发;三是通过研究与创新,确定目前要宣传推广的“陕菜”种类。

其次,加大宣传力度。与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发展历史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对“陕菜”品牌进行包装宣传,扩大陕西菜(包括小吃)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最后,注重品牌推广。由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对现有陕菜与小吃进行调研分类,有计划、分层次地对陕西菜系进行品牌培育。在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下设立菜系名牌战略推进小组,对陕菜进行培育与评选,每年都评选出一定数量的名牌菜进行重点推广。

55(总第998)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59

 

建议: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发改委原副主任 李树元

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郭卫东

 

CO2驱油作为重大减排举措加以推进

 

CO2具有极强的溶解和渗透能力,非常适于驱油。油田注入CO2可以改变石油在砂体中的流动性、流变性,与注水相比采收率可提高10-20%。而且,CO2被注入油层后约有50-60%可永久封存于地下,剩余的随油田伴生气返回地面,通过捕集可再次回注驱油。因此,CO2驱油具有资源利用与节能减排的双重作用。

我省陕北油田是低渗透油层,适宜采用CO2驱油。延长油田和长庆油田都在油井上做过试验,驱油效果十分明显。根据延长油田公司试验,平均一口井一次注入量20吨以上,每吨CO2可增产石油0.5-1.0吨。延长油田和长庆油田在陕西境内有油井10多万口,符合实施CO2驱油条件的老油井占1/3计。如果这些老油井每年都注入一次CO2,约需要耗用CO2150-200万吨,不仅减排效果显著,还可增产原油100万吨,创造价值40亿元以上。陕北大型煤化工企业和大型电厂与陕北油田距离很近,捕集、净化和利用CO2驱油,运输方便,条件优越。省内有些企业已经开始规划建设CO2回收装置。为此,建议省政府把CO2驱油作为重大减排举措,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推进力度:

1、成立CO2驱油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由省政府秘书长牵头,成员单位由省发改委、省环保厅、省工信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和延长石油集团、省煤业化工集团、中石油长庆油田等单位组成,负责组织领导和实施推进工作。

2、油田改造每注入一吨CO2,由省财政支持补助100元。

3、由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支持,开展CO2驱油的国际合作试验研究,建设CO2驱油示范工程。

4、支持大型煤化工企业和大型电厂建设CO2捕集净化装置,并将煤化工和煤电项目配套建设CO2回收装置列入“可研报告”和“环评”审查内容。

5、由省发改委牵头,省环保厅、省工信厅参加,负责制订CO2驱油规划,对延长石油集团和长庆油田公司提出CO2驱油的“十二五”目标。

 

 

56 (总第999)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511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伯光 建议:

 

格外重视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

 

近来屡有校园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负面报道,我省发生的几起青少年学生杀人事件,手段都极其残忍,情节都极其恶劣。事实表明,道德法制教育缺失是这些年轻人失足的重要原因。胡锦涛总书记近日在清华大学对青年学生提出的三条希望中,第一条就是希望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牢牢把握人生的正确航向。我省是教育大省,又是延安精神的发祥地,应带头在青少年学生中广泛开展延安精神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一、开展延安精神进校园活动。要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教育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增强共产主义信念和法制观念,克服一切迷茫、自私、狭隘、骄横、挥霍的行为,抵制各种违法犯罪。

二、唱励志爱国歌曲。重庆市在“唱红”、“打黑”等方面已走出成功的一步,我省应学习其经验,在学校组织开展唱红歌等各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用健康的精神文化抵制低俗文化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

三、抓先进,树典型。在学校的各种评比考核中不能只“讲能”不“讲红”,只唯“知”不唯“行”,要树立思想品德教育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典型,将思想道德修养作为学生评优、考学、就业时的重要考察内容。

 

 

57 (总第1000)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511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社科院原副院长李平安 建议:

 

采取措施应对菜贱伤农

 

最近,菜贱伤农的问题比较突出,阎良5000亩包菜每斤8分等不来买主,周至6000亩芹菜每斤5分无人问津。菜农的权益和合理利润如得不到保护,势必会影响到蔬菜市场的稳定供应。为切实维护菜农的利益,为此建议:

1、建立蔬菜价格保险机制。农民是弱势群体,对市场风险缺乏应对能力。为稳定蔬菜种植面积和菜价,应考虑出台蔬菜价格保险机制。上海市已率先推行蔬菜价格保险机制,确保田头底价,结合财政扶持形成“源头保障”,对青菜成本价格保险的保费定为每亩98元,市财政承担50%的保费,区财政承担30%-50%不等的保费。这个做法,可供我省借鉴。

2、建立信息平台,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农民是单家独户进行生产,对市场需求情况缺乏了解,形成盲目跟风的种植习惯,导致市场需求与供给脱节。农业主管部门应通过信息平台及时向菜农提供产销行情,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好种植、销售的指导工作。

3、采用多元化的销售方式,解决“卖菜难”的问题。通过政府引导,实现农商对接、农超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蔬菜成本,把实惠留给菜农。

 

58 (总第1001)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511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行政学院副院长张贵孝 提出:

 

促进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建议

 

重点发展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在摸清家底、优化布局、科技创新、资金支撑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科学分析优势和劣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我省的优势是,科技资源总量富集、发展基础良好;劣势是,缺乏大项目、大企业、大基地、大品牌;整体技术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制度环境尚不健全,政府投入效能不高等。

二、整合延伸产业链。推动新兴产业沿产业链向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发展;推动产业技术共享;引导企业差异化发展;培育龙头企业。

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型企业培育计划,突出企业在科技研发中的主体作用。组建由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组成的技术研发和产业联盟,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启动实施一批带动作用强、市场前景好的重大创新工程。

四、强化资金支持。尽快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积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作用,建立健全投融资担保体系和风险投资机制,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

五、实施“人才兴产”。着力引进和培养一批适应我省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建设企业技师工作站和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

六、发挥政府推动作用。通过政府采购、奖励补贴等方式,协助新兴产业拓展市场需求。建立能准确反映新兴产业发展状况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为适时调整、完善政策措施提供决策参考。

 

 

 

 

(特刊)

59 (总第1002)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512

 

省决策咨询委法制组专家建议:

 

从城市社区建设入手  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

                

不久前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城市的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城市社区已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会点,各种社会矛盾的集聚点,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党在基层执政的支持点。

“社区管理”,是新形势下基层社会管理制度的创新。它以服务居民群众为宗旨,以促进社区和谐为目标。承担着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社会稳定的重任。它在社会管理中的基础地位是任何一级政府和社会组织所无法代替的。因此,在“十二五”期间加强我省城市的社区建设是落实胡总书记重要指示,加强社会管理的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我省从2000年开始,按照中央和国务院布署,全面启动了城市的社区建设。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7个指导性文件。目前全省已建立城市社区1663个,基本覆盖了原有和新建的城市居民区或住宅区,共有社区工作者8382人。最近几年,省政府又安排资金5亿多元,建成5个市级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平台,93个县的社区服务中心和1093个社区服务站,城市社区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我省已有11个社区、9个街道和5个城区,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按照省上规定的“三有一化”(即有人、有钱、有场所;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标准衡量,差距还很大。最好的宝鸡市达标率64%,咸阳、渭南、榆林市社区达标率均不足10%;(2)社区阵地建设滞后。全省城市社区的办公用房基本解决,但社区户外活动场所达到1000平方米的却很少;(3)社区行政化现象严重。忙于完成政府部门布置的工作任务,发挥为居民服务作用受到很大制约;(4)社区工作者待遇偏低,西安市社区干部收入在1000元左右,有的市最低的只有150元,甚至80元。普遍没有“三金”保障,严重影响了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们建议:

(一)建议我省“十二五”期间把城市社区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层基础工作抓实抓好。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把城市社区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发展目标,明确工作责任,解决存在问题。各级主要领导干部应建立城市社区联系点,培育示范社区,抓点带面,全面推动。

(二)强化城市社区建设的工作力度。省财政、城建、民政、社保等部门应协调配合,加大对城市社区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尤其要加强群众活动场所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三)建立城市社区建设指导体制。推广宝鸡市经验,在区(县)设立城市社区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统一指导和协调社区的各项工作。

(四)明确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的责任。社区居委会主要责任是作好居民自治与服务工作,工作重点放在养老、医疗、困难群体、社会治安等方面。社区服务(工作)站的责任是,办理社区居民与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相关的具体事务,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延伸到全社区。工作站的人员由政府有关部门派出,或按有关规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待遇由派出部门负责。

(五)稳定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当前重点要解决工作经费和工资待遇。建议把城市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由一年15000--20000元,提高到3000户以下为25000元;3000户以上为30000元;社区工作者的工资待遇,在今后三年内提高到当地上年度城市人均工资水平。同时,尽快解决“三金”问题。

(六)拓宽社区干部来源渠道。鼓励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到社区工作,支持有志于城市社区服务工作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到社区担任专职工作人员。

(七)建议省委、省政府在今年适当时候召开全省社区建设工作会议,总结交流社区工作经验,奖励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

(八)加快对社区建设立法。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方针政策已经确定,国家已经出台了城市居委会组织法等法律,加之我省城市社区已积累了十年经验,这些都为地方立法提供了基本条件,为此,建议省上先行出台有关城市社区建设的行政条例,待条件成熟后出台地方法规。

 

 

60 (总第1003)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520

 

省决策咨询委员、西安邮电学院院长卢建军 建议:

 

高校应更好地为地方发展服务

 

我省有着丰富的科教资源。为发挥高校优势,为建设西部强省服务,建议:

1、各级政府和各开发区,应学习西安高新区与高校开展紧密合作的经验,如与高校合作建立科技园区,依托高校的科研技术成果和人才优势,建立孵化基地和产业化基地;为企业牵线搭桥,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建立研发中心等。

2、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高校为地方发展服务的考核指标体系,健全考核机制,进行科学评价,鼓励高校更好地为区域发展服务,推进科教强省战略的实施。

61(总第1004)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520

 

建议:

省决策咨询委员、延安市委原副书记  孙志明

高级农艺师、延安市果业局副局长  路树国

 

尽快抓好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治工作

 

腐烂病老百姓称之为果树“癌症”,目前正在我省苹果主产县大肆蔓延。据我们4月上旬在延安市调查,延长县、宝塔区和志丹县的平均病园率为61.2%64.5%58.3%。我省苹果产业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和水平来之不易,亟需密切关注腐烂病的发展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1、由省果业局负责,组织全省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抓紧对腐烂病的防治进行科研联合攻关,重点放在抗腐烂病的品种、砧木及药物研发上。建议省科技厅将腐烂病防治,纳入全省重大科研专项给予支持。

2、苹果主产县政府及各级果业部门,要尽快组织推广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有效防治措施。如抓好一年三次关键用药;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保护好树叶,严格疏果,合理负载;禁止环剥等。

3、苹果生产区的果业局及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抓紧教育和引导果农,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强化管理。要防在先,治在后,防治结合。重视树势这个根本,重视伤口保护这个关键,尽量少创伤,有伤做到及时全面保护,使树势强健。通过科学养护,增强树体自身抗病能力。

 

62 (总第1005)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530

 

省决策咨询委员、原省政协副秘书长苗均全 建议:

 

加快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促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满足人民生活需求有重要意义。为此建议:

一、尽快理顺管理机制体制。在我省现代物流业联席会议制度的基础上,可设立统一的物流业管理机构,强化对现代物流业的统一管理,克服目前存在的多头管理、条块分割、责任不明、协调无力、监管缺位等弊端。

二、制定全省物流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依据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我省的有关文件,进一步完善细化对物流业的支持政策。扶持重点应放在经营基础比较好、综合服务水平比较高、示范引导作用比较强的企业,鼓励企业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重组、联合,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三、加强物流业市场管理。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快建设物流企业信用体系,规范物流企业营运行为。

四、搭建面向全社会的现代物流公共服务网络平台。由省商务厅负责搭建物流信息共享和融通平台,由省科技厅负责积极筹划组建我省物流业研发平台,以适应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五、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铁路、公路、航空运力不足和结构矛盾问题;借鉴发达省区的先进经验,切实加强物流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

六、创新人才培育模式。加快物流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加快解决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专业人才匮乏,人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63 (总第1006)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530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高层次人才开发促进会副秘书长李铁  建议:

 

科学地搞好省科技资源中心顶层设计

 

省科技资源中心是我省统筹科技资源、省部会商共建的重点项目,仅一期工程就投入2.5亿元,该项目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但此事从省政府常务会研究决定实施至今,虽然提出了建设原则,组建思路,重点建设四大创新服务平台和十个服务系统,但站在“十二五”新的发展起点上看,需要进一步科学地搞好设计。例如:现筹建的方案之一是把从事科技战略研究的省软科学研究所并入省科技资源中心做为基础进行统筹,混淆了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与科技资源的界限;以及让“科技资源持有单位委托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市场运营能力的专业机构作为开放运营实体到省科技资源中心设立服务窗口”(租房给这些单位);还把省生产力中心、省科技情报所等科技厅直属单位的业务“移植”到省科技资源中心等等。如果这样,省科技资源中心的业务和省科技厅直属事业单位的业务重复,将与统筹全省科技资源没有多大关系。为此建议:

一、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关中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率先构建创新型区域的决定》陕发[2011]7号文件精神,省科技厅应积极做好省科技资源中心组建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二、根据“十二五”发展的新形势、新起点,省编办和省科技厅要科学地确定省科技资源中心的性质和做好功能定位,明确所设定部门的职能和运行机制。

三、省科技厅应拿出经过科学论证的“省科技资源中心”项目的设计方案,分别交由科技部和我省组织有关科技咨询机构(如科技部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和专家进行最后论证,提交省政府常务会审批决定。

64(总第1007)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531

 

建议:

省特邀咨询委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佩成    

省决策咨询委员           

 

培育北秦岭五大功能  打造关中黄金屏障

 

秦岭横亘我国中部,山势险峻,层峦叠嶂,是中部地区最为雄伟壮观的山系。北秦岭是秦岭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起陕甘交界,东抵陕豫交界,南以凤(县)—柞(水)—丹(凤)断裂为沿,北到秦岭山麓,地跨19个县市,总面积约5.5万平方公里,占陕西国土面积的1/4。是关中盆地的天然屏障,也是西(安)、咸(阳)、宝(鸡)、渭(南)等大中城市的水源涵养地,滋润关中的峪水大多源自北秦岭,可以认为有了北秦岭,才有了关中天府。为保护关中生态、确保关中地区水源安全、提高当地群众收入,为此建议:

1、实施有机产业和绿色产业工程,确保水源安全。要严格按照有机产业和绿色产业的标准,在北秦岭推行有机和绿色种植、养殖业。特别要严格控制化肥农药使用,确保各峪口流出的水无污染。

2、建立有机循环体系,确保旅游和餐饮文明卫生。要加快有机循环体系的规划建设,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对不能进入有机循环的污染物实行定点收集、集中处理。进一步科学规划,严格控制乱搭乱建、乱办农家乐等。

3、发挥地质景观的科普和科研基地作用。秦岭无论从生态环境,还是从地质地貌的成因等都有许多奥秘值得探究。在发挥北秦岭景观功能的同时,加强科研,发挥科普和科研两个作用,努力跻身世界地质公园行列,展示北秦岭地质、地貌、生物、气候科学大殿堂的雄姿。

4、研究开发人文景观,展示博大的文化资源。北秦岭地区是儒、道、佛三大教的圣地,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具有高雅性、历史性和神圣性的特点。要进一步科学规划,在展示自然魅力的同时,进一步展示精深的文化力量。

5、充分利用科技资源,提高旅游科普性。加快秦岭山水旅游向文化体验转变,使人们在旅游欣赏美景的同时,获取信息、增加知识、开阔眼界。

 

65 (总第1008)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531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人大常委会原副秘书长李润乾 建议:

 

进一步开发太白山旅游资源

 

太白山是秦岭主峰,地质地貌奇特,动植物极为丰富,被誉为我国“天然动植物园”和“天然动植物基因库”。为进一步开发太白山的旅游资源,建议:

一、树立“大太白山”旅游资源开发的观念。建议由省旅游局牵头抓紧制订太白山旅游资源开发总体规划,搞好对整个太白山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指导和协调工作。

二、抓紧搞好太白山顶旅游资源的开发。山顶资源的开发,是深度开发太白山旅游的关键,也是太白山乃至秦岭旅游的最大亮点。太白山顶不仅地质地貌奇特、气候多变,山顶湖海庙宇等景点更具特色和吸引力。太白山顶区归自然保护区管辖,道路崎岖难行,这对开展太白山顶旅游直接造成了困难。建议省政府协调解决太白山顶旅游涉及的市县(主要是眉县、太白、周至3县)、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体制关系问题,并请省财政在太白山顶旅游公路的建设上给予资金支持。

三、大力支持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加快发展。开展太白山旅游的最好选择就是加快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发展。近年来,由于规划设计的局限性、管理体制几经折腾和资金投入严重缺乏等原因,森林公园发展缓慢。为此,建议由省林业厅协调并报请国家林业局批准修改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规划,把范围扩大到太白山顶区并实行统一管理。

 

66 (总第1009)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531

 

省决策咨询委员、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赵守国 建议:

 

大力提高陕西经济外向度

 

经济外向度低严重制约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2010年,陕西省进出口总额列全国第24位,落后于西部的四川、广西、新疆、云南和重庆,列西部第6位。进出口增速落后于西藏、甘肃、云南、宁夏和重庆,列西部第6位。建议在“十二五”期间,以建设“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为契机,在提高陕西经济外向度上取得大的突破。

一、省委、省政府尽快出台《关于促进开放型经济突破发展的意见》,使提高经济外向度成为全省上下的广泛共识,成为各级政府和部门贯彻落实我省“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工作。

二、以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为先导,使西安在提高我省经济外向度上实现率先突破。通过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吸引众多大型跨国公司和外国金融机构在西安设立总部和分支机构,增加海外年入境旅游人数,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各类国际会议和论坛,进一步放宽外籍人口移民等。

三、进一步提高园区的经济外向度和对外开放水平。对所有省级及以上经济和科技园区都应该明确提出外向度目标,争取形成若干个具有地方特色和产业优势的国际化园区。

四、进一步创造和改善投资环境,增强我省对外资、内资的吸引力。按照“先行先试”的原则,出台比外省(市)更为有吸引力的政策,如地方政府配套资金等,营造“招大商”的开放环境。

67(总第1010)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531

 

建议:

省决策咨询委员、高 级 工 程 师 杨勇先   

省特邀咨询委员、省社科院原副院长 李平安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张宝通

 

加快关中北部公路网建设

 

为了加快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发展,建议加快关中北部公路网的建设步伐。

1、咸阳至旬邑高速公路是我省规划的高速公路网中的六条幅射线之一,该项目经礼泉、泾阳、淳化,到旬邑县赤道乡与306省道相接,全长93.6公里。目前,该项目虽已开工建设,但工程进度十分缓慢。建议省政府有关部门在土地审批、项目建设、资金筹措等方面给予帮助,确保该项目的顺利实施。

2、合(阳)凤(翔)高速公路是我省规划的高速公路网中的七条横线之一,东起渭南市合阳县,经铜川、旬邑、彬县,止宝鸡凤翔县。该路建成后将连通福银高速、包茂高速及正在建设中的咸旬高速,形成一个高速公路网。建议省政府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合凤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力度,尽早完成项目的设计、评审、施工招标工作,力争于年内全线开工建设。

3、为了打通关中北部通往耀州、铜川乃至陕北的通道,连通马兰革命旧址及照金革命旧址等两个红色旅游景区,建议省政府将旬耀公路旬邑段改造列入2011年建设计划,与铜川段同标准、同步骤实施,从而消灭断头路,造福老区人民;同时建议将旬耀公路的等级由县道升为省道或国道,形成连接咸阳、铜川两市的又一大通道。

68(总第1011)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610

 

建议:

省特邀咨询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农业厅原厅长 史志诚

省决策咨询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  霍学喜

 

关于在蒲城举办中国苹果酥梨节的建议

 

蒲城、白水是我省苹果、酥梨的优生区,也是全国重要的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先后被农业部授予“中国苹果之乡”、“中国酥梨之乡”的称号。2010年,两县果林面积达到108.4万亩,水果产量122吨,产值23亿元,农民人均果业收入23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近年来,两县的苹果、酥梨开始出口澳大利亚等国际高端市场,受到国外消费者的好评。两县还先后多次举办苹果节、酥梨节等展销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

为全面提升我省苹果、酥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充分展示我省果业新形象,打造蒲城优质酥梨、白水有机苹果世界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果品产业,建议今秋在蒲城县举办“中国苹果酥梨节”活动。由农业部与省政府共同主办,由省农业厅、省果业局、渭南市政府承办。活动内容为“一式三展六会”,一式为:苹果酥梨节开幕式;三展为:蒲城优质酥梨展、白水有机苹果展、果业产业化成果展;六会为:招商引资项目推介签约会、国际果品营销峰会、果品产业技术论坛、蒲城优势酥梨和白水有机苹果新闻发布会、陕西省优势酥梨苹果出口基地现场会、全国果品经销商对接会。

 

69期(总第1012期)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610

 

省决策咨询委员、高级工程师杨勇先  建议:

 

在西安钟楼制作反映陕西人杰地灵的大型壁画

 

西安钟楼不仅是西安的象征,也是陕西的象征,是陕西的重要窗口,每天到钟楼参观的中外游人络绎不绝。最近,我到西安钟楼参观,发现一、二楼只是展出了两位书画家的部分作品,远远不能全面反映陕西的历史风貌。

西安钟楼上有一幅对联:“八百里秦川文武盛地,五千年历史古今名城”,这幅对联的立意非常好。为全面反映陕西的历史风貌,建议在西安钟楼制作反映陕西人杰地灵的大型壁画,并长期展出。

1、在西安钟楼一楼制作反映陕西“人杰”的大型壁画。陕西历史上人才辈出,从轩辕黄帝、仓颉、周文王、周武王、姜子牙、司马迁、张骞、蔡伦、隋文帝杨坚、唐太宗李世民、药王孙思邈、书法家柳公权、杨家将、寇准,到近代的杨虎城、于右任、刘志丹、习仲勋等,都应当在壁画中得到反映。

2、在西安钟楼二楼制作反映陕西“地灵”的大型壁画。陕西名山大川世界闻名,如西岳华山、太白山、壶口瀑布、黄河乾坤湾、榆林镇北台、黄帝陵、延安宝塔山、秦兵马俑、法门寺、汉中拜将台、诸葛亮庙、南宫山等,都应当在壁画中得到反映。

3、成立西安钟楼大型壁画制作小组。首先由有关专家筛选入围的陕西历史名人和名山大川名单,然后确定制作方案,最后请画家按方案制作。

 

70 (总第1013)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617

 

陕西沃顿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宋于忠 建议:

 

我省应注重生物质能源的育化储备

 

加快培育和发展生物质新能源产业,很可能会为我省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带来一次重要机遇,而发展生物质能源需要提前对能源林进行育化和储备。秦巴汉水流域和黄土沟壑区均可作为能源林育化储备地,南部可发展山桐子,北部可发展文冠果。若在政府的相关规划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瞄准林油一体化和林电一体化目标,三、五年之后,就可见大成效。建议:

1、省政府成立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能源林育化和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工作。

2、争取将我省一批有规模的能源林育化项目在国家发改委立项,积极寻求国家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

3、引导支持省内延长、陕煤等重点能源企业,进军生物能源产业领域。

4、支持在秦巴汉水流域、陕北黄土高原,以及渭河沿岸地区种植和推广能源林。

发展能源林,三年可形成基地,五年可形成生物质新能源产业项目,利用能源林生产植物油、生物柴油、生物甲醇、植物蛋白饲料和生物质有机肥产品等,逐步培育和形成一个新的能源产业。

 

71 (总第1014)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617

 

省决策咨询委员、中国进出口银行陕西分行高级经济师 刘卫光 建议:

 

积极发展离岸金融业务

 

今年21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西安综合保税区。保税区的建设发展,将吸引大批外商、外企、外资来这里经营业务,从而产生大量新的金融业务需求,其中离岸金融业务就是重点。

“非居民之间”的资金融通业务为离岸金融业务。目前我省大部分金融机构只能办理国内金融和国际金融业务,不能办理离岸金融业务。因此,在综合保税区已经获准设立、国际商家将大批进入、新的金融业务需求即将大幅增长之际,各金融机构应未雨绸缪做好准备,积极争取发展此项业务,这也是我省金融机构业务创新和业务发展的当务之急。

为此建议:

1、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办离岸金融业务。省级各金融机构(特别是入驻保税区的金融机构)应积极向其上级及业务主管部门申请开办离岸金融业务。金融业务主管部门应结合保税区金融机构布点,积极支持资金实力雄厚、业务管理良好、人才储备丰厚的金融机构开办离岸金融业务。可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先易后难,先办部分业务后逐步向各方面发展。

2、及时搞好离岸金融业务培训。各金融机构可充分利用系统内上级行业务管理方面的优势,也可由省金融办联系省内各金融业务管理机构,组织各种业务培训,尽快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3、制定完备的离岸金融业务规章制度。离岸金融具有其脆弱性,主要是风险控制的难度以及国际资本流动对经济的冲击。因此从一开始就要加强管理,制定相应完备的业务操作规章制度,并严格实践操作,把风险降到最小程度。

4、注意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离岸金融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形成的,80年代以后,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起30多个离岸金融中心。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也已开始离岸金融的试点工作,此后随着上海、天津、深圳等地保税区的建立,离岸金融业务开始有一定的发展,但总体发展比较谨慎、比较缓慢。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动荡较大的情况下,一方面要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在探索中发展;一方面要注意防范风险,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不断完善中促其健康发展。

72 (总第1015)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621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 刘涛 建议:

 

采取措施解决饲料安全问题

 

当前我国在饲料中添加的抗生素约有9.2万吨,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得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而且粗饲料大部分来自农副产品,这些产品又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再加上行业中存在的其它种种不科学乃至违法行为,都给饲料安全带来了隐患。应该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保障农畜饲料的安全:

1、认真贯彻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的有关规定,严禁在饲料中使用抗生素,阻断动物源性耐药链条。

2、严格控制农副产品生产中被禁农药的使用和销售,加大农药残留量的检测力度,确保饲料的安全性。严格执行国家对饲料添加剂的有关规定,建立饲料安全体系,实施饲料生产安全追究制度。

3、对要屠宰的牲畜严格执行“休药期”,对要上市的农畜产品严格执行上市产品检查。

4、加大草场建设,加大青贮饲料生产,支持农牧、畜牧结合,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总结推广定边县在沙地上种植苜蓿的经验,发展牧草产业。

5、组织实施绿肥作物生产与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利用更多纯天然的有机肥代替现有化肥。

6、加大科研力度,研发高效低毒的农药兽药、快速检验试剂等产品,健全动物防疫和农作物保护体系,建立饲料安全长效机制。

7、鼓励奶畜企业走出去,到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农业先进国学习经验或收购其企业,争取在饲料、养殖、加工等诸环节提高标准,提高档次。

 

73 (总第1016)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621

 

建议: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水利厅原总工程师   

                龙正未

 

加快实施城乡涉水事务统一管理

 

水务管理是在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对城乡涉水行政事务统一管理,即对辖区范围内防洪、水源、供水、用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与回用以及农田水利、水土保持乃至农村水电等涉水行政事务的统一管理。

目前全国组建水务局和由水利局承担水务管理职能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已占行政区总数的72%以上。其中,北京、上海、天津、四川、甘肃、宁夏等地已全部实现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我省水务改革由于种种原因推进较慢,目前全省市级水务局有7个,县级水务局只有38个。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水源和供水分离。造成优质的地表水供不出去,地下水仍在超量开采,水资源调度困难,地质次生灾害难根除;二是中水管网建设滞后,污水处理厂建设缓慢且不能良性运行;三是节约用水“三同时”制度得不到落实,市县封停自备井工作与自来水管网规划实施工作难同步。这些都不利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

为此,建议:

一、在全省范围推行水务一体化管理,通过涉水行政事务的管理体制改革,整合涉水行政职能,实行全省涉水事务的统一管理,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二、在理顺职能的同时,将国家对城市供水、排水、节水、污水、再生水等方面的投资也一并随职能转移,交由水务部门管理。

三、市级水务局应推行西安水务局模式。西安市将市区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涉水事务一并划由市水务局管理,组建了供水集团、排水公司、污水处理及中水利用等公司,实现了水源、调水、供水、排水、节水、污水、再生水利用等涉水事务的统一规划和管理。

 

74 (总第1017)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623

 

省决策咨询委员、西北大学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院院长 白永秀 提出:

 

推进苹果产业发展方式转型的五大措施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苹果产业已经成为陕西在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的产业之一。但是,陕西苹果生产经营与管理仍存在不足之处,全省苹果产业布局分散,园区化与产业集群化程度低;品牌宣传不统一,全省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品牌;大多以个体农户为经营单位,规模化经营程度较低;产业链比较短,深加工不够,附加值低。

为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推进苹果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把苹果产业做大、做强、做精、做细。

1、把陕西苹果的地方品牌转变为全省统一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目前市场上存在“洛川苹果”、“礼泉苹果”、“白水苹果”等多个地域品牌,分散了陕西苹果的竞争力。因此,建议统一陕西苹果品牌,增加品牌价值。

2、以土地流转为契机,转变苹果产业经营方式。建议政府用35年时间,把以个体农户经营为主的模式转变为以公司经营为主的模式。引导农户通过自愿联合的方式,逐步走向公司化,在此过程中,逐步完成土地集约化利用。

3、以质量为核心,建立健全全省苹果质量保证体系。食品质量直接关乎生命,决定产业发展未来。必须确保苹果的质量安全,才能提高陕西苹果的信誉度,保证陕西苹果可持续发展。

4、组建省政府控股的、产权多元化的陕西苹果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按现代企业方式规范运作,争取及早上市。做大做强陕西苹果产业。

5、组建苹果专业,定单培养陕西苹果产业发展所需人才。目前有关院校虽有苹果相关专业,但远不能满足苹果产业化发展需求。建议依托西北农林科大等院校,组建苹果专业,按市场需求订单式培育苹果产业人才,促进产业发展。

 

75 (总第1018)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623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地震局原局长 李博 建议:

 

举办陕西省防灾减灾展览会

 

我省是自然灾害多发省,培育和提高社会防灾减灾能力至关重要。为此建议我省举办防灾减灾展览会,推动防灾减灾工作发展。

1、展览会以我省多遇的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等突发性自然灾害为主,内容包括各种灾害的成因、特性、时空分布、防治以及应急、救援、对策和案例介绍等。展览期间还应举办专家专题报告会以及民众、灾害管理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互动参与的座谈讨论会。

2、展览会筹办由省政府办公厅总抓,省民政厅、省水利厅、省地震局、省国土资源厅、省气象局等按灾种分工负责,具体承办。经费由省财政专项拨付。

3、巡回展览按照西安市、各设区市、重点县(市)的顺序进行。“十二五”期间巡回展出一遍。巡展结束后,主要展品可进入省自然博物馆,设立防灾减灾综合展室。

举办防灾减灾展览会,在我省乃至全国都是首次。展出中应边展边总结、边完善、边提高,使展览会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防灾减灾活动。

 

76 (总第1019)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623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高层次人才开发促进会副秘书长 李铁 提出:

 

我省事业单位改革应科学地进行顶层设计

 

我省事业单位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没有实施分类改革;(2)事业单位从2008年开始实施绩效工资,但没有绩效考核标准;(3)机关公务员增加津补贴,而事业单位不同步增加,人为造成不公。为了搞好我省事业单位改革,提出以下建议:

一、我省事业单位改革必须科学地搞好设计。建议由省科技厅软科学经费支持,由省人社厅委托牵头单位,与省社科院、省行政学院、省政府研究室组成课题组,进行事业单位改革的专题研究,提出改革方案,提交省政府常务会审定。

二、按照中央要求稳步推进改革。在没有作为国家事业单位改革试点省、市的前提下,我省事业单位改革应按中央要求稳步实施,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首先分类搞好事业单位的职能定位。

三、按全国性具体改革部署推进改革。中编办和人保部正在制定《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我省首先应按国家部署的时间表,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即将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在2015年前分类改革到位。对当前不符合中央政策和部署的做法予以纠正。

 

77 (总第1020)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628

 

省决策咨询委员、咸阳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 谈俊琪 建议:

 

进一步加大我省生态环保工作力度

 

“十二五”我省要实现生态环境上台阶战略目标的压力相当大。一是陕北、渭北生态脆弱区因资源大规模开发,破坏了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地下水位下降,土壤、空气和水体均不同程度受到了污染。渭北一些地区近年来还在用落后的陡壁式、掏挖式方法,开采石灰岩资源,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恢复治理的难度很大。二是陕南因必须保障一江清水送北京,三市的发展受到诸多限制,每年为治理水土流失,处理生活污水及垃圾等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三是市、县两级财力有限,生态环保投入不足,监管能力建设薄弱,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保之间矛盾相当突出。为此,建议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两种手段,加快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努力提升我省的生态环保工作水平。

一、矿产资源开发税费征收标准的制订,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市场条件挂钩,建立动态调整机制。要将矿产资源开发所带来的外部经济成本、社会成本、生态修复成本等纳入其中,从严征收管理。加快建立我省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基金。要进一步明确矿区生态修复治理的责任,对废弃矿区和老矿区已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由当地政府负责组织实施,治理基金重点给予支持。新矿区的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全部由开发企业承担。

二、积极向国家争取提高我省南水北调生态补偿标准,并在国家大型项目布局上向陕南水源地保护区倾斜,用大项目建设带动保护区与其他地区一样加快发展。同时要加大技术补偿、产业补偿和政策补偿力度,着力推动“输血型”补偿向“造血型”补偿转变。

三、加强环境资源监管队伍能力建设。一方面要抓好监管执法队伍的人员培训,拓展和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从矿产资源的收益中拿出专项资金,进一步提升监督、监管部门的装备水平。

 

78 (总第1021)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77

 

省决策咨询委员、榆林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卢智德 建议:

 

尽快制定规范城市综合执法的地方性法规

 

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实行城市综合执法,是新时期城市管理的一个重要模式。城市管理工作涉及到的职能部门有规划、住建、国土、交通、环保、工商、公安、电力、林业、水利、文化、税务、民政、人防、消防和综合执法机构等,而城市综合执法是在多个部门有执法职能的前提下实现综合执法,其难度不言而喻。时至今日,综合执法部门仍名不正、言不顺,职责不明,缺乏执法依据,一方面导致执法重叠交叉,另一方面出现执法空位、不到位,难以实行职责权的一致性、一贯性和连续性,难以形成执法合力。以榆林市为例,20074月市执法局成立时,“三定”方案赋予其12项执法职能,目前已调整到位的有6项,还都是从市住建局(原建委)管理职能中划分出来的,只划执法处罚权,没给相应的管理权,在实际运行中困难重重。日常管理和执法分离,严重影响了城市管理工作,诸如此类,枚不胜举。

鉴于上述情况,建议省政府提请省人大尽快制定和出台有关城市综合执法的地方性法规,确认城市综合执法机构的合法性,界定城市综合执法权限,规范城市综合执法行为,为城市综合执法依法、科学、高效地管理好城市提供法律依据。

 

79 (总第1022)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713

 

省决策咨询委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杜跃平 建议:

 

重视解决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就业歧视问题

 

国家多部委明令禁止将乙肝检测结果作为入学、就业的条件。但是最近通过在劳动市场和企业、事业单位调查访谈中发现,除国家有明确规定需检查乙肝项目的以外,任职体检强行检查乙肝病毒的现象还比较普遍。部分用人单位以携带乙肝表面抗原为由,拒绝招用或辞退劳动者,造成就业歧视,引发了许多劳动纠纷,阻碍了劳动力市场的公平和谐发展。

为此建议:

一、加强宣传。利用各种媒体宣传乙肝防治知识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合法权益,引导全社会特别是用人单位正确地对待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消除人们的偏见和歧视。

二、由省级劳动保障部门和卫生部门,制定统一的强制执行的劳动就业体检项目表格。除卫生部核准并予以公布的特殊职业外,健康体检非因受检者要求,不得检测乙肝项目;有关检测乙肝项目的检测体检报告应密封,由受检者自行拆阅。

三、对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要依法加强监管。经常组织对劳动体检表格进行抽查。对违规进行乙肝项目检测,或泄露个人隐私的医疗卫生机构,要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禁止其开展体检服务。对违规强行要求受聘者进行乙肝项目检测,以携带乙肝表面抗原为由拒绝录用或辞退员工的用人单位,要及时制止、纠正其行为。在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工作评优中,对违反相关规定引起劳动纠纷的用人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制。

80(总第1023)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714

 

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建议:

省决策咨询委员、原省环保局局长 张廉杰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地震局原局长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环保厅原巡视员 冉新权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决咨办原副巡视员 张兴先

 

支持商洛市创建国家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近年来,商洛市以新能源材料、有色金属、非金属和新型建材为主的现代材料工业快速发展,相应的矿山尾矿等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与日俱增。目前金属、非金属尾矿、矿山和冶炼渣场已达316座,其中尾矿库109座,占全省的37.7%。至2010年底,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累计堆积量达4500多万吨,其中金属尾矿4000万吨。这些巨量的尾矿废弃物不仅污染环境,也对下游安全构成了巨大的潜在威胁。一是尾矿中所含的重金属元素及选矿药剂对地表水、地下水及周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二是尾矿所夹带的选矿药剂产生的有害气体及尾矿粉尘也会污染周围大气环境;三是洪涝和泥石流灾害引发的尾矿库溃坝、渗漏事故时有发生。

为了及早消除尾矿及尾矿库对生态环境及民生安全的巨大隐患,省政府今年明确提出,在商洛市建设国家尾矿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目前,商洛市已开发了46个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为更好地支持商洛市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全省开展尾矿综合利用,建议:

1、省发改委应积极支持、配合商洛市向国家发改委申请设立尾矿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促进这项工作尽快落实。

2、设立陕西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专项基金,省市上下对应,以引起国家发改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基金优先支持有色选矿企业,同时配套建设尾矿综合利用项目(即现产现用),按同规模尾矿库建设投资额的10%予以奖励,作为配套建设项目以奖代补资金。

3、建议利用尾矿生产水泥熟料项目,不列入产能过剩行业受限产业。支持企业利用铅锌尾矿替代粘土、利用氟化工产生的荧石泥生产高性能防腐水泥、利用金矿尾矿替代部分石灰石制造低碱优质高性能水泥熟料,进一步做大做强。

4、对所有尾矿利用企业,均按资源综合利用企业享受国家有关财税优惠政策。省、市发改委建立尾矿综合利用项目考核和表彰奖励制度,每年按利用尾矿数量的多少、表彰奖励前10名,以树立创造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的新风尚。

5、对利用矿山废石充填采空区,减少矿区塌陷,不建设废石场的企业,同样按照尾矿综合利用的政策对待。

6、为保障尾矿库的安全,省安监局会同省发改委等部门,要对正在运行的和已闭库的尾矿库的综合利用,编制利用技术规范,经安监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按技术方案执行。

 

81 (总第1024)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84

 

省决策咨询委员、西北大学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院院长 白永秀 提出:

 

对西咸新区建设的三点建议

 

西咸新区是在全球国际化加速,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西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建设的.为适应这些变化,建议:

一、以国际化视野建设西咸新区882平方公里规划控制范围。建设能容纳各种国际组织、新闻媒体、国际化公司的办公设施及场所,提供适合各国居民居住的高档社区及其设施,完善各种现代生活服务设施。

二、通过西咸新区的建设进一步完善西安产业布局。通过西咸新区高端服务业的发展,促进西安产业布局体系完善,逐步达到“南科北工东旅西服”,即城南发展科技教育产业;城北至铜川发展工业;城东发展旅游为主的服务业;城西发展高端服务业。

第三,以西咸新区为契机建设宜居西安。通过西咸新区的建设将渭河打造为西安的城中河,把渭河两岸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渭河公园,整个西安乃至关中沿渭河方向拓展,将西安打造成宜居的亲水古城。

 

82 (总第1025)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84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社科院哲学所所长胡义成 建议:

 

加强研究宣传周公文化

加快关天经济区文化基地建设步伐

 

关天经济区战略定位之一就是“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周公作为华夏文明的杰出人物之一,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建议加强对周公文化的研究和宣传,加快关天经济区文化基地建设步伐。

一、加强对关天区文化建设战略和周公文化的研究。建议由省政府组织关天文化战略和周公文化的全国研讨会,邀请包括海外、台湾学者与会发表意见。强化西北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陕师大关学研究中心和省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所等有关单位对周公的研究,加大对西安丰遗址以及周原的发掘和研究投资,尽快推出高水平研究成果。

二、加大对关天经济区文化基地的开发力度。建议在岐山周公庙、西安丰遗址两处,考虑规划建设“周公庙”遗址公园和“丰周都”风景园林区。同时把黄陵、西安黄帝铸鼎地和杨官寨遗址、平凉崆峒黄帝问道处和清水县黄帝故里四处,作为跨省的中国“人文始祖都邑园区”,进行统一建设,统一开发。

 

 

83 (总第1026)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84

 

省决策咨询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 鲁向平 建议:

 

在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实施三项工程

 

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土壤瘠薄,热量不足,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农民生活贫困。但该地区农区人均土地和水资源量较多,开发利用的潜力较大。应大力发展粮食和副食品的商品化生产,将此区建成畜牧业基地和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区。

为此建议开展以下三项工程:

1、绿洲农业工程。推广沙区基本农田的建造与培肥技术、沙区衬膜水稻和抛秧技术、高产优质地膜玉米规范化生产及制种技术,开展沙区精准灌溉的试验与示范,加快以蔬菜为主的设施农业规模化生产。通过建设绿色屏障,发展灌溉农田,实现井、渠、田、林、路、电、排、技术八配套;草地改良更新,重点草场实现水、草、林、网、路、电六配套。湖泊、水库、水面得到有效利用。在沙区治理度达到75%的基础上,实现农、林、牧、渔综合发展,建成粮食和副食品生产基地。

2、丰草工程。引进和鉴选抗旱抗寒优质牧草品种,完善退化草场的修复和轮牧制度,推广人工饲草基地建设的关键技术。通过大力开发人工种草和改良“三化”草场,配套建设水利设施、草库伦和草地防护林网等保障体系,基本消灭草原鼠虫灾危害,提高草地生产能力,建成以羊、猪、牛、鸡为主的畜牧业基地。

3、能源开发区生态复兴工程。长城沿线风沙区生态环境脆弱,应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重点实施“生态复兴工程”。对己形成的污染,要限期治理。开展能源矿区工农业循环经济的研究,由企业在开发资金中提留复垦基金,实施复垦工程。

 

84 (总第1027)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815

 

省决策咨询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究员周诠 提出:

 

挖掘高科技资源  展示陕西新形象

 

陕西现在在外的主要形象是“古”的形象,陕西的现代科技实力外界知之甚少。需要通过科技成果的展示,营造现代陕西的新形象。为此建议:

1、请省科技厅对我省有关科研单位、院所(包括中央驻陕单位)的非涉密科研产品进行调研分类,获取产品资料,建立信息库。

2、将科研单位的科技成果陈列室纳入陕西省科技馆统一考虑。对精选的科技产品以及科技成果陈列室进行考察评估,确定哪些可以对外开放,作为省科技馆展厅的补充进行展出。

3、将陕西若干项对我国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项目列出专项,开展通俗易懂的专题展示和宣传。

4、建议省科技厅与省旅游局合作,推出科技旅游新产品,如“高科技一日游”、“古今对比一日游”、“航天科技一日游”、“航空科技一日游”、“大学科技一日游”等。

 

85 (总第1028)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815

 

省决策咨询委员、中国电信陕西分公司副总经理袁平 建议:

 

将陕西建成全国信息服务业基地

 

现代信息服务业具有较高的产业价值,发展潜力巨大。以呼叫中心为例,全球市场已经达到1950亿美元,2010年我国呼叫中心座席数达到55万个,我省也超过2万个,解决了4万人的就业。在我省建设全国信息服务业基地,无论是从信息化基础设施、人才队伍、人员素质看,还是从人力成本、地利条件等方面考虑,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为此建议:

1、组织多层面的专家,抓紧对“把陕西建成全国信息服务业基地”进行系统研究,尽快做出科学规划予以部署。规划应以IDC机房、云计算服务中心、呼叫中心建设为重点。

2、在西安、咸阳、渭南、宝鸡、安康等地,选择建设“信息服务业园区”。由政府牵头组建园区建设办公室,通过竞标,由有实力的开发商承建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项目。

3、研究具体扶持措施,如提供优惠税收政策、创业基金、呼叫中心就业培训补贴、就业补贴等

4、策划和开展全方位、高密度的政府公关和形象宣传活动,通过各种媒体,采用访谈、宣传、广告等形式,展示陕西建成“全国信息服务业基地”的决心。

5、有重点的在全球公开招商,尽快形成规模优势,为打造信息服务业价值链奠定基础。

6、条件成熟时,由政府主导,基础电信运营商加盟,组建跨区域的“信息服务业全国联盟”,培养和打造信息服务业价值链。通过不断完善价值链体系,最终奠定陕西作为我国信息服务业基地的坚实地位。

 

86 (总第1029)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823

 

省决策咨询委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志勤 建议:

 

把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作为我省

水利工作的一件大事切实抓好

 

“十一五”期间,我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虽然作了大量工作,但总体进度缓慢,一些地方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又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截至2010年底,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达12.1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9.2%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快重点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步伐

1、加大渭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据调查,省内渭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达4.8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71.5%。渭河流域严重的水土流失,加剧了渭河水质污染,每年流失的2.06亿吨泥沙中,氮、磷、钾含量达160万吨,导致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以上。

2、加快实施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以及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减少入黄入渭泥沙,保障黄河渭河安澜。

3、加快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增加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4、实施陕北煤、油、气资源开采区水土流失补偿费专项治理项目,严格控制能源开发区水土流失。

二、尽快对病险淤地坝进行除险加固

目前全省已累计建成淤地坝近4万座,其中1.29万座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如发生溃坝事故,将对当地人民生命安全、生态安全和工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建议省水利厅会同当地政府对辖区内的淤地坝逐一进行排查,逐一写出检查报告,并将病险淤地坝治理列入省水利工作年度计划,落实人员、资金,组织力量进行除险加固。

三、大幅度提高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资金投入

“十二五”期间,我省水土流失治理年均投资24.90亿元,是“十一五”的2.5倍。因此,必须深化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中、省两级公共财政对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投入,保证市、县(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配套资金足额到位。同时拓宽社会资金渠道,形成多渠道筹集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资金的有效机制。

四、强化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监督管理

全省各级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监督检查验收和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制度,加强水土流失监测体系建设,完善水土流失监测手段。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的原则,依法加强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严格落实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特别要加强对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开发建设项目的监督,坚决杜绝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依法查处未批先建的违法行为,预防开发建设中重大水土流失事件的发生。

 

87(总第1030)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830

 

建议:

省决策咨询委员、人行原陕西省分行总经济师  徐元恒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财政厅原巡视员 王树汉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地税局原副局长 张火炎

 

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增强经济发展内在拉动力

 

我省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协调、不同步,近五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比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增速分别低4.417.1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比其分别低3.3416.37个百分点。另据了解,我省公务员津补贴水平和退休人员的收入水平,不仅比东部沿海省市低得多,也比毗邻的山西、河南、重庆、四川、宁夏等省市低。同时,省级又比西安、延安、榆林、安康等市直机关还低。为使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在“十二五”末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以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建议:

1、适度提高企业在岗职工工资增长幅度。2010年我省企业在岗职工工资人均34299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848元。“十二五”期间,若我省按略高于全国平均增幅1.52个百分点安排,则差距会缩小为1100元,或略超全国平均水平483元。我们认为,我省有条件做这样安排。“十二五”期间,全国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预期分别增长7%8%,而我省同期预期分别增长12%17%。可见,我省有这样的基础和空间。因此建议“十二五”期间我省按照16.5%17%的增幅建立企业在岗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实现企业职工收入与企业经营业绩同步增长。

2、多渠道、多方式、大幅增加农民收入。全国预期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10元,年均增长7%。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若要达到8000元,年均增幅就应为14.3%。为此,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盟,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走产供加销一体化之路。进一步完善强农惠农补贴政策,扩大补贴范围,完善补贴方式,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提高新农合补助标准及医疗救治报销水平。加大扶贫投入,提高扶贫标准。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3、深化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资改革,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按照中央“三步走”的统一部署,我省应尽快启动省直机关公务员第三步津补贴。同时,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由现行占在职同职务津补贴的70%提高到80%。同时,在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基础上,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津补贴标准。未来五年,全国最低工资标准拟年均增长超过13%,我省可考虑以超过15%为宜。

4、大力扶持就业,大幅增加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增加城乡居民创业扶持资金,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全民创业、家庭创业、自主创业,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进城落户农村居民、农村退伍军人和城镇失业人员的就业和创业工作,增加城乡居民的经营性收入。加大劳务输出,提高城乡居民的劳务性收入。大幅增加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逐年提高其占财政支出比例,以间接增加居民收入,改善居民消费预期。

5、积极争取中央政策支持,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单靠我省自身的力量难以在短时期内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建议争取中央加快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增加水源地退耕还林指标,实行长期性粮食补贴政策;争取中央考虑陕西生态环境保护等特殊因素,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等。

 

88期(总第1031期)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830

 

省决策咨询委员郝启舜 建议:

 

进一步加强西安市出租车运营管理

 

在西安市,打的难、出租车拒载、宰客的现象依然普遍。为缓解交通紧张状况,建议:

1、增加出租车数量。由于从2003年起,西安市出租车的总量一直没有增加,而市区人口却在大幅增加,市区面积也在不断扩大,从而导致出租车数量相对较少。虽然由于世园会的缘故,西安市增加了1003辆出租车,但仍然不够,建议再适当增加出租车数量。

2、理顺经营模式。目前西安市出租车行业经营模式是企业承包人(车主)驾驶员,公户车大多数采取大包经营形式,私户车采取挂靠形式,产权关系不明晰,经营与管理、经营与收入两张皮这次西安市新增的1003辆出租车全部实现公司化运营,不允许买断和转让经营,做法就很好,建议尽快在全行业推广。使经营企业直聘直管驾驶员,在企业内部统一工作服、统一洗座套、统一服务标准;规定经营权不得转让转包,减少中间环节。在推广的过程中,对无力或不愿继续经营的,由政府收回指标重新进行配置。

3、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对经营者和驾驶员的教育工作,开展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对于出现严重服务质量问题的企业或个体经营者,实施“一票否决”,建立严格的退出机制和淘汰机制;鼓励媒体和市民监督、评议出租车行业。

 

89 (总第1032)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92

 

省决策咨询委员、陕西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杜鸿科 提出:

 

一些地区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率不断攀升令人担忧

 

近两年,关于初中学生辍学的现象多有耳闻。最近,通过接触在榆林一些贫困地区任教的一线教师,了解到榆林地区很多农村初中辍学率很高,按初一入学三个班算,到初三时可能就只剩一个班了,除去中途转学的部分学生外,辍学率估计应不小于30%。这一现象,应引起地方政府,特别是地方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如听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率不断增加,将会为未来社会的不稳定埋下祸根。

目前,辍学率不断攀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建议省教育厅组织有关专家和学者进行较深入的调研,探寻这一问题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研究并给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途径。

 

90期(总第1033期)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95

 

省决策咨询委员、研究员郑双成 建议:

 

重视发挥旅行社在旅游业中的龙头作用

 

近几年,我省实施《旅行社条例》,加大对旅游市场整治和监管力度,有效促进了旅行社的规范经营。但总的来看,大多数旅行社弱小散差,缺乏长期发展意识,商业信誉观念不强,服务质量不佳。为了加快我省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的进程,很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旅行社的行业指导和监督,完善游客对旅行社的评价制度,逐步建立奖励激励机制和优胜劣汰机制,重点支持较大规模的旅行社发展壮大。特此建议:

1、适时召开全省旅行社工作会议。总结我省旅行社行业监管、质监执法工作,交流经验,探讨旅行社规模化发展、规范化经营,实现旅游服务与国际接轨的新思路、好办法,加快推进旅行社的行业管理水平和导游队伍素质的提高,以便更好发挥旅行社在推动旅游业大发展中的龙头作用。

2、加大旅行社行业监管力度。健全和加强陕西旅行社分会,强化行业自律。从监控旅行社的广告入手,对恶性价格竞争和欺诈游客等不法行为坚决予以处理;加强旅游合同的监督检查,有效制止不依法签订旅游合同和违反合同约定的行为;协同工商等执法部门坚决查处欺骗、协迫游客消费和参加零付费旅游项目的违法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建立健全旅行社行业诚信体系和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从近年游客对旅行社的投诉看,在旅游过程中降低服务等级标准、服务不严谨等问题时有发生。针对这种情况,亟待完善适应现代服务业要求的旅行社行业诚信体系、投诉体系、信息网络体系、服务质量评价体系。鼓励我省旅行社参加全国性旅游联盟组织,使用全球分销系统,通过统一的操作模式切入市场,形成规模效应,大力提高旅行社行业信息化、服务个性化和集约化经营水平。

4、研究拟订扶持重点旅行社的相关政策。为了提高全省旅行社行业整体素质,应尽快推出扶持重点旅行社规模发展、品牌经营、服务创新的具体政策和措施。

91(总第1034)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95

 

建议:

省决策咨询委员、人行原陕西省分行总经济师  徐元恒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财政厅原巡视员 王树汉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地税局原副局长 张火炎

 

积极推进财政预算公开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财政预算公开,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公开内容还不够细化,尤其是公务出国出境、公车购置运行和公务接待等“三公经费”开支仍不透明,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为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公开,建议:

1、扩大预算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建立覆盖政府所有收支的预算体系,提高预算公开的完整性。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加强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提高预算公开的公信度。加快推进“三公经费”公开,进一步严格控制和压缩各级行政机关的一般性行政支出。预算公开,要让公众看得见、看得清、看得懂。

2、加大财政专项支出预算的公开力度。特别要重点公开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三农”、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财政专项支出,按照“谁分配,谁公开,分配到哪里,公开到哪里”的原则,将财政专项资金公开到户。

3、建立健全预算信息披露制度。充分利用政府门户网站、报刊、广播、电视等公共媒体,以及新闻发布会、政府公告等方式,拓宽预算信息公开渠道。落实责任,加强考核,确保预算信息公开工作顺利开展。

92(总第1035)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98

 

建议:

省决策咨询委员 党文朗

省决策咨询委员 霍西芳

 

加大陕南中药产业开发力度

 

我省已将中药产业的开发列为陕南绿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就目前规模来看,产业发展与预期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缺少上规模的中草药开发项目;缺乏中药材交易市场;缺乏技术支撑;国际市场开发能力有限等。

为此,建议:

1、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基础,与陕南高校(如陕西理工学院)合作建立技术研发工程中心,省科技厅给予必要资金扶持。通过中药产品的深加工提升附加值,提高市场知名度,培育品牌企业。

2、在汉中建立一个规范的中药材交易市场,搭建中草药种植户与外商的贸易平台,促进陕南的中草药种植形成规模效益。

3、将陕南中药产业的扶持资金与陕南突破发展的资金分开,实行单独预算,切块管理。同时,对陕南优势中草药资源实行规范管理、规模种植,培育市场较好的原料基地,基地建设由企业牵头、政府资助、农民落实。

4、政府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给予企业帮助。一是通过政府涉外机构,为企业提供信息资源,帮助企业进一步完善对外销售窗口;二是对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给予必要的资金扶持,在企业建设成长期给予必要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是企业增值税、所得税、土地使用税的减免,鼓励企业快速成长。

93(总第1036)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99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煤炭学会理事长高新民 提出:

 

关于建设“陕西千万吨矿井群”的建议

 

国家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在神东、陕北、黄陇、宁东四大煤炭基地“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千万吨级矿井群”,四大基地中我省就有其三。陕北、神东基地的神府矿区、榆神矿区、榆横矿区和黄陇基地的彬长矿区、永陇矿区,含煤面积大、资源富集,煤层赋存稳定、倾角小、地质构造简单,适于规划建设“千万吨矿井群”的优越资源条件全国少有。

在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过程中,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借鉴神东公司建设千万吨矿井的经验,在陕北基地建成红柳林煤矿、柠条塔煤矿等两对现代化的年产千万吨矿井,在黄陇基地建成了全套国产技术装备的700万吨/年规模的黄陵二号示范矿井。这些都充分证明我省具备建设和管理千万吨井群的能力。为此建议:

1、以陕煤化集团为主,结合神东、陕北、黄陇基地的开发建设,尽快制定建设“陕西千万吨矿井群”的规划,以指导建设有序地开展,克服盲目性、分散性。

2、省政府对建设“陕西千万吨矿井群”应在煤炭资源配置、技术装备研发、管理模式创新及建设资金筹措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94期(总第1037期)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99

 

省决策咨询委员、咸阳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谈俊琪 建议:

 

加大对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工作的扶持力度

 

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难点。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和周边转移的趋势有增无减,农村生活垃圾日益增多,呈现出“垃圾围村”的不良态势。而目前农村垃圾处理设施落后,垃圾很难得到及时处理。

为此建议:

一、各级政府应切实重视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试点示范工作。认真推行“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处置模式,为建设乡村宜居环境,有效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树立样子,走出路子,探索点子。

二、省级财政应健全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补助拨付体制。以落实中央和省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和“以奖促治”的有关政策为契机,健全省级农村环境管理政策体系和投入机制,设立农村环境保护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每年由省级财政对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村庄实行“以奖促治”、“以补促治”。对通过生态环境建设达到生态示范建设标准的村镇实行“以奖代补”,用以支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三、省政府应加大对全省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试点示范工作的资金扶持力度。以咸阳市为例,按照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的需要,预计共需资金1.146亿元。市县两级自筹仅能解决资金0.546亿元,建设资金缺口仍达0.6亿元,这对市、县财政造成了沉重的压力,建议省政府出台有关扶持和补贴办法,予以支持。

 

95期(总第1038期)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912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社科院原副院长杨发民 建议:

 

建议首先在我省城市推广集雨技术

 

我省长期面临缺水问题,而同时汛期又存在雨涝危害。建议首先在我省城市推广雨水收集利用技术。

一、在全省城市宣传并确立雨水资源化理念。引导干部群众充分认识收集利用雨水对于缓解缺水、减轻雨涝、改善生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的重大战略意义,确立以就地蓄渗、减排缓排、综合利用为重点的现代雨水管理新思路。

二、因地制宜地推广雨水收集利用技术。主要包括:在各住宅小区、企事业单位和大型公共场所,修建渗井、渗沟、渗池等雨水入渗设施和滞洪带、蓄洪池、储雨池等雨水调蓄设施;改造街道或公路边的绿化带或景观带,使其成为低于路面、能够有效调蓄和下渗雨水的凹势绿地;对于车行道、人行道、广场、停车场等地面,改用能够下渗雨水的多孔沥青或混凝土、草皮砖、连锁砖等透水材料铺设,或者建构将雨水导入蓄雨池的汇流设施;倡导屋顶绿化,建设屋顶集雨回用系统。努力提高城市雨水的就地利用率。

三、采取行政措施推广雨水收集利用技术。由水利部门牵头,会商城市规划、园林、城建、房管等部门,依法制定城市推广雨水收集利用技术的整体规划和相关法规。明确规定:城区内凡较大规模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必须同期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符合规模条件的已建成企事业单位、小区和各种公共建筑,也须逐步补建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否则,征收雨水排放费。

96(总第1039)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912

 

省决策咨询委员、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马耀峰

建议: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贸促会原常务副会长 李雄梧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新时代(集团)公司原党委书记 党文朗

省决策咨询委员、陕西师范大学原副校长 刘谦光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人民出版社原编审    陈四长

 

大力推进我省旅游景区向体验化休闲化转型

 

我省旅游景区建设30多年来取得了巨大成绩。据不完全统计,全省A级人文类景区61处,约占全省A级景区总数的59%;森林公园类A级景区35处,约占总数的34%。但这些景区大都处在观光旅游的基础层次,不适应新世纪休闲、度假、体验化的现实旅游市场需求。为实现人文景区体验化、森林公园休闲化的发展转型,优化提升我省景区品质,建议:

一、坚持景区转型升级的发展理念。充分认识到我省人文、森林公园类景区同质性强、特色不明显和观光旅游的发展局限性,以及不适应新市场需求的弱点,树立实现景区体验化、休闲化转型是景区升级换代、内涵式发展必由之路的理念。

二、增加景区体验化、休闲化项目。人文类景区应增列体验化项目,如引进演艺活动、增加参与互动、增建声光电3D-4D体验等项目;森林公园要增建休闲、游憩、娱乐设施,由传统的看景转向玩景、放松、休闲、养心、健体、度假等。

三、通过文化遗产促进旅游业发展和景区转型升级。抓住省政府和国家文物局“合作共建彰显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契机,在认真保护好历史遗产资源基础上,依托人文景区,围绕华夏源脉、周、秦、汉、唐等文化,利用遗产文化衍生、文化延伸、情景再现等手段,积极培育和扶持我省的旅游遗产文化业。

四、我省共有森林公园约75处,但进入全国A级景区的森林公园仅35处,只占47%。建议借鉴广东经验,由林业和旅游主管部门联合开展“旅游森林公园”评定活动,进一步提升森林旅游的休闲、度假功能,促其为公众提供更多的旅游、休闲、度假、科研、教育、娱乐等产品。力争“十二五”全省评定出20家左右的“旅游森林公园”。

五、把人文类景区提升和文化振兴紧密结合起来。在推动人文景区提升的基础上,建议各市成立旅游文化产业集团,把旅游的外显功能和文化的内涵功能充分融合在一起,推动旅游、文化两个产业和谐融合与快速发展。

六、加强省旅游局、省文物局、省林业厅和省文化厅间的协同。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推动我省人文景区体验化、森林公园休闲化的转型。建议省旅游局牵头,制定我省人文类、森林公园景区的体验化、休闲化发展评价体系和标准;协同扶持奖励体验、休闲新型样本示范景区等,保障我省旅游产业适应市场需求,与时俱进,不断增强竞争力

 

97(总第1040)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1013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人大原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周伯光 建议:

 

加强对政府机关依法行政的考核

 

今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依法行政作为保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的重大举措,加强领导,抓好落实。为落实这个重大举措,建议在我省开展的年终目标责任考核中,加强对各级政府机关依法行政的考核,从而推动“十二五”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1、遵循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提出的“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的原则,按照《陕西省依法行政监督办法》和《陕西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相关规定,将依法行政工作考评切实纳入政府机关年终目标责任考核统一进行。

2、落实《陕西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规划(20112015年)》要求,着重从科学民主决策、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行政执法、强化行政监督、防范化解社会矛盾、落实推进依法行政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考核评比。可以结合部门特点各有侧重,突出对现有法律、法规、规章执行情况的考核。

3考核办法坚持内部考核与外部评议相结合。考核可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政执法社会监督人员、新闻媒体和其他有关方面人员参加。内部考核采取审阅年度报告、听取工作汇报、查阅文件资料、抽查执法单位等方法进行。外部评议采取座谈会、问卷调查、征求意见等方法进行

4严格考评,奖惩分明。着重解决认识不到位、法制观念淡薄;政务不公开;以言代法、以权代法;执法不严、违法不纠、循私枉法以及部门之间推诿扯皮、行政不作为、违法行政和少数执法人员素质较低等问题。

98(总第1041)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1013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社科院研究员胡义成 建议:

 

西安博物馆建设要采用跨越式战略

 

作为华夏第一古都,西安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博物馆建设空间巨大。与世界上著名城市如伦敦、巴黎相比,西安要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博物馆之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建议采取跨越式战略,加速发展:

1、制订《西安博物馆建设发展十年规划大纲》。争取未来十年,西安博物馆在数量上翻两番,在“十三五”末达到300座以上。采取大力新建、适度改扩建的办法,推进历史文化类、自然科技类和艺术类博物馆的建设,同时针对互联网时代的科技特征,迅速建设发展各种类型的虚拟博物馆,合理配置建设以历史遗址和自然景观为主的露天博物馆,力求实现跨越式发展。

2、在社会历史文化类博物馆建设中,应在完善、强化周秦汉唐主题博物馆的同时,持续挖掘打造远古人类始祖类、黄帝文化类、周公仁政类、长安名人类、唐诗类、古服类、农史类、中医中药史类、战史类、水利史类、书法石刻类、佛教史类、道教史类、地域民俗类、建筑史类、丝绸之路类、外交史类、地方戏曲类、皇陵贵墓类、名山类等各级各类的专题博物馆,以体现西安作为“世界千年古都、华夏精神故乡”的特质。

3、适应新媒体时代要求,积极建造数字虚拟博物馆。对许多遗址不清但研究表明确有其事者(如黄帝鼎地,丰镐周都等),更应该考虑先建立全部或部分虚拟博物馆以弥补某些遗憾。

4、博物馆建设可适度引入市场资金,如大型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部分考虑采用BOT方式,中小型博物馆在一定条件下由民间资金开发经营等。

99(总第1042)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1014

 

省决策咨询委员、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韩明玉 建议:

 

加快建立渭北旱地苹果园节水灌溉体系

 

渭北苹果产业是我省几十年来建立的最有竞争力的优势农业主导产业,“旱”是渭北苹果质量上台阶的主要限制因子,要实现渭北苹果转型升级,必须下功夫解决渭北苹果园“旱”的问题。如果渭北旱地苹果园在每年干旱的关键季节能灌1-2次水,渭北苹果将会上一个新台阶。但目前渭北旱地苹果园并未建立起有效的灌溉体系,果园处于“饥渴”状态,树势衰弱。为此建议:

1、抓住国家“十二五”重视水利建设的机遇,有效解决渭北果区水源问题。通过黄河引水、雨水拦截蓄积、水窖贮水、地下水利用等途径,彻底解决渭北苹果生产关键期用水的水源问题。

2、配套建设渗灌、微喷、滴灌等节水灌溉设施,在干旱季节和果树需水关键时期能够及时灌溉,以满足苹果树生长用水需要。

3、广泛应用旱作技术。通过在渭北果区全面推广起垄覆盖保墒(覆膜、覆草)技术、耕作保墒(深翻熟化、雨后浅耙)技术,蓄保天然降水,提高降水的利用效率。

4、广开肥源,解决渭北苹果园肥力不足问题。通过养畜(禽)积肥、建沼造肥、种草沤肥、枝条秸秆杂草堆肥等途径,为果园供应有机肥料。同时做好测土配肥,科学施肥。

100(总第1043)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1014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行政学院原副院长曹钢 建议:

 

我省应重视加强发展全产业链农业

 

全产业链农业经营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提高农业生产附加值和抗御风险能力的可靠途径。受长期形成的小农经济观念的影响,我省农业基本上处在种、养生产的本身,还停留在初级产品的生产状态,是一种“残缺式”或“断裂性”的产业链,亟需进行战略性和革命性转变。

一、在指导思想上重视加强全产业链农业发展。简单地说,全产业链农业即包括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阶段发展,涉及与农业相关的第一、二、三产业各领域的综合性发展。所以,各级领导在发展的指导思想上,应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统筹三次产业全面发展、统筹涉农各领域全方位有机组合发展的新理念,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制定发展规划上的城乡分割、工农分属现象,坚持从整体上、战略上把握和部署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因地制宜总结推广区域性全产业链农业发展模式。建议从关中、陕北、陕南几个区域的地理和生态条件出发,总结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推广适宜当地发展的产业配置模式、产品转化路径和技术创新路线,重点加强种植业与养殖业自身组合、种植业与养殖业配置组合、种养业与加工业配套组合、林业与林中产业和林草加工业转化组合、涉农产业与相关服务业综合发展、各种类型生产的生态修复,以及创意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几个关键环节的试验和探索。走出各具特色的、可以有效推动生产增效、农民增收、产业富民的全产业链农业发展道路。

三、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实行全产业链农业综合推进路线图。从传统的小农生产到全产业链农业发展,实则是农业发展方式的整体性变革,需要有农业发展路线的全局性创新。要实行“设施化装备、科技化创新、市场化引领、绿色化管理、组织化提升、社会化服务”的综合路线图。构建以现代物质和要素条件为基础,以调整经济结构、培育高效产业为主攻方向,以实现民众增收和致富为总体目标,以保持生态环境优化为基本底线,全面推动县域经济整体转型的发展格局。

四、加强政策对全产业链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加快全产业链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要同鼓励产业链开发和再创新合起来,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优惠政策,对涉农加工业、服务业实行免税经营,加大农业产业链延伸的贷款支持,强化对农业产业化创新的科技服务,保证全产业链农业发展的健康深入推进

101(总第1044)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1014

 

建议:

省决策咨询委员、陕西师范大学原副校长 刘谦光

省决策咨询委员、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马耀峰

 

加强校车管理   保障安全接送

 

校车接送学生在发达国家十分普遍,在我国也是发展趋势。最近以来,校车安全事故频发,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热议,也引起了管理部门的重视。对此,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明确和健全校车管理机制。省教育厅应明确管理部门,各市、县(区)教育局应成立校车管理办公室,管理辖区内各校车的配置和使用。

2、由省教育厅牵头,有关部门配合,近期对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校车的使用现状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和清理,消除隐患。

3、教育、交通、公安等部门应合作制订保障校车优先通行的相关规定。宣传、广电部门应大力宣传校车安全的重要性,为校车安全优先通行创造良好环境。

4、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和考核,对管理较好的学校和校车办进行表彰奖励。

102(总第1045)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年10月17

 

省决策咨询委员、原农发行陕西省分行行长卓然  建议:

 

应对“两债危机”我省要抓好四件事

 

今年以来,美债和欧债危机由轮番爆发变为同时爆发,相互影响,互推波澜,对我省经济也有很大影响。进入下半年,我省经济已出现投资后劲不足,工业运行困难,物价上涨明显等问题。人民币对欧元升值超过20%,出口欧盟的产品价格竞争力大为下降。外部需求的减弱影响了出口,降低了我省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为此我省应冷静灵活应对,保持经济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一、必须树立长远的忧患意识和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美、欧债务危机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和变数。面对无法消除、可能会愈演愈烈的输入性通胀和较为严峻的不利的外贸出口形势,我省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应及早采取必要的防御性和自我保护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两债危机”的冲击,实质是对我们经济增长方式的冲击。反思我省经济发展中的“软肋”,主要是过分依赖能源,过分依赖投资;高资源消耗、高能耗、高排放产业占比过高;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增长方式依然突出。此次美债、欧债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可以更迫切地推动我省加快解决这些问题。一是以国际视野和前瞻性思维来选择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以技术创新提高我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关系民生的第三产业,提高我省物流业的服务水平和资源配置能力;四是着力提高“低碳经济”在我省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五是承接国内外加工贸易的梯度转移,加快产业园区和产业转移合作区建设,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更加注意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促进外贸进出口水平有一个新的提高。更加注意提升陕西经济的外向度与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一是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进一步扩大与境外企业、商会的合作;二是适当拿出一部分财力扶持一些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产业,通过设立专项资金、贴息或补贴等促其大力发展;三是鼓励支持我省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战略性资源开发;四是减少无序竞争,加强省内企业协作,各出口企业都应建立行业标准,加强自律互律,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建立国际信息源共享制度。

四、要更加关注金融问题,保护我省金融平稳安全运行。在当前国际经济危机影响趋紧的形势下,我们更要注意保持金融的平稳、有序运行。就我省情况看,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充分利用好宏观货币政策“有保有压”中确保的政策,解决好我省中小企业和绿色产业的融资难问题,解决好重点领域如水利和一些重点公路、铁路的资金需求,力求投资力度不减,保持其对我省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二是要注意合理把握省、市、县政府管理价格的调整时机和力度,稳定我省居民的通胀预期,尽可能使我省物价涨幅在四季度能降到全国平均水平;三是注意解决好我省金融总体力度和规模不足与金融环境欠佳的矛盾。坚决反对和重点打击那些恶意欠债、废债、逃债的行为。各有关部门都应负起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责任,提高金融开放程度,使我省逐步建立起强烈的金融安全意识和社会信用体系。

 

 

 

 

103 (总第1046)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1018

 

省特邀咨询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 提出:

 

对陕西纺织产业发展的建议

 

过去,陕西是全国重要的纺织产业基地,但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区域、观念、体制等因素发展相对落后,纺织产业开始走下坡路。近两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西安纺织城进行改造迁建,彰显了陕西重振纺织产业的决心。

从当前及今后持续发展的国内外形势看,纺织产业的发展尚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1、由于我国纺织纤维原料资源短缺,加之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中低档产品将逐步向东南亚、南亚等地区转移,因此,我国纺织产业的发展就必须瞄准高端产品,包括新一代功能服装、家用纺织品和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陕西轻工纺织市场虽已有一定基础,但主要是低端纺织品和家用纺织品,高端市场和产业用产品市场尚需进一步培育。

2、纺织产业要发展,还必须瞻“前”顾“后”,延长产业链。向“前”抓纤维原料,特别是高端、新功能、高性能纤维原料;向“后”抓营销、市场和服务。在当前纺织产业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的趋势下,不仅要做好产品生产工作,还要做好后续服务工作。

3、在工业园区的建设上,要充分发挥集群作用。周密筹划产业链,统一规划供电、供水、交通、信息等设施,使园区成为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集地和集散地。

4、当前陕西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是在破产重组中起步的,一些重点企业改制重组中资金有限,困难很多,希望政府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一是出台有关优惠政策,如减免迁建前期的所得税、一段时期在能源价格上给予优惠、延长土地使用税减免期等。二是针对破产重组中出现的劳动力富余问题,可考虑部分人员提前五年退休,对已实施“4050协议”保留劳动关系人员上缴的社会保险费,可退还给企业。三是在搬迁改造专项资金、扶持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用于技术项目贴息、补助、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奖励等。四是对目前劳动密集行业中企业进项税率和销项税率按1994年制度规定存在的差异问题(如棉纺织品销售税率为17%,而购买棉花的抵扣税率为13%,差额4%由企业成本负担),可考虑申报国家争取设法予以调整。

 

104 (总第1047)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1018

 

省决策咨询委员、西北大学教授白永秀 建议:

 

我省应颁布《陕西公民文明守则》

 

为提高我省公民素质,规范公民行为,推进社会文明进程,建议省委、省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调查研究,编写《陕西公民文明守则》(以下简称《守则》),经过广泛科学的论证,由省政府颁布。具体建议:

1、《守则》涉及面不宜太宽,主要内容应包括和谐家庭、传统美德、岗位职责、公共场合行为、环境保护、市民精神等方面。

2、编写形式可采取条款式。文字简练,朗朗上口,便于人们背记。

3、《守则》颁布后,要加强宣传。一是发动大众媒体将其作为公益广告长期宣传;二是在城乡显著位置树立大型广告牌,书写《守则》内容进行宣传;三是制作印有《守则》条款的小饰品赠送给市民;四是充分利用网络论坛、微博等新媒体进行立体宣传。

4、每年通过投票评选陕西十大文明公民,各市县也应评选本市县十大文明公民,以此宣传文明行为,弘扬正气,推进我省社会进步。

105(总第1048)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1025

 

建议: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软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李 

省决策咨询委员、原省人事厅副厅长 杨宝珊

 

实施“放水养鱼”

推动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持续发展

 

前不久,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下发通知,对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税收政策进行了明确。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也研究确定了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两方面九条措施。调查显示: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从2006年至2009,我省最多年份享受减免的企业户, 仅占当年全省总纳税户0.1%2008年、2009年,全省被确认的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税收优惠的仅占0.06%左右。就是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还会遭遇频频稽查。中小企业税赋过重已成为影响我省高新技术企业和非公经济做大做强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建议省委、省政府对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实行“放水养鱼”的政策,坚决把税收优惠政策、“持续改善环境”落到实处,为此建议:

1、把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列入对国税、地税机关和领导干部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税收优惠政策落不实,视同税收任务没有完成。

2、认真落实支持小企业发展的“国九条”政策措施,各级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停止对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中小企业的各种名目的稽查、检查。

3、对我省被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可叠加同时享受西部大开发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我省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

4、对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奖励政策,例如,以年吸纳500人就业,人均上缴税金1万元为标准,以2010年为基数,采取财政从科技投入中列支的办法,返还20%-30%,让利于企业。

106(总第1049)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1025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化工学会名誉理事长贺永德 提出:

 

节水是陕北能源化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能源化工业是陕北的主导产业,也是用水量大的产业。要解决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水源问题,必须开源、节流两手抓,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持能源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制定单位产品耗水定额。建议由省发改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参考国内外耗水定额指标,制定我省工业生产单位产品耗水定额,依据定额严格控制企业用水指标,超定额的项目不予批准建设。

2、实行差别水价。以单位产品耗水定额为基准核定企业用水量,节约用水给予奖励,超额用水超出部分加倍收费。

3、推行先进成熟的节水技术。如采用空冷替代水冷技术,可使电厂节水80%,煤化工项目节水40-50%;采用夹点设计技术可使换热器节水25-30%;提高冷却水浓缩倍数等。

4、推行废水零排放技术。采用汽提或蒸发等技术,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可以做到零排放。对建设废水零排放设施的企业,省市应从环保资金中给予支持,将排污费全部返还。

5、开展雨水收集。建设雨水收集池,用雨水作为补充水和生态用水。

6、发展节水农业。据调查,目前榆林市农业灌溉用水量占全部用水量的64.7%,绝大部分采用传统漫灌方式,单位土地面积耗水量是喷灌或滴灌的3-4倍。建议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节省用水,用于支持工业发展。

 

107 (总第1050)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1027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行政学院副院长张贵孝 建议:

 

加快建设陕西东大门

 

渭南是关天经济区东部门户城市。加快陕西东大门的建设,不仅有助于渭南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更有助于我省富民强省战略目标的实现以及新增长极的塑造。

1、渭南的产业升级、空间优化、要素提升、环境改善、惠民发展等都要建立在对本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和劣势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建议省政府积极研究出台支持政策,使渭南区位交通优势、资源能源优势、农业生态优势、人文旅游优势加快向经济优势转化,争取“十二五”成为我省经济重要增长极。

2、建议组织强有力的研究力量,尽快启动渭河生态经济区的研究,将其建设成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要以一流的研究成果,赴京召开座谈会,大造舆论,向国家争取设立渭河生态经济区,使渭河的治理早日上升为国家战略。

3、建议省政府把渭南列入全省城乡统筹改革试验区,在渭南市全面实行扩权强县等改革政策,使渭南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

108(总第1051)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113

 

建议:

省决策咨询委员、原省环保局巡视员 冉新权

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郭卫东

 

将韩城打造成我省急需的

芳烃类化工原材料产业基地

 

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类有机物是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医药、农药、炸药、涂料、粘合剂、表面活性剂、增塑剂的基本原料,特别是苯,用途很广,需要量也很大。仅延长集团在靖边工业园区拟建设的30万吨/年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15万吨/年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两个项目,每年就需要从省外购进苯、甲苯20万吨和10万吨之多。

我省的高温焦生产基地在韩城市,已运行和在建的焦化生产规模大约在800万吨—1000万吨,每年单从煤气中回收的粗苯估计就达到10万吨左右,尚不包括从煤焦油分馏中可得到的苯、甲苯等。因而韩城市实际上已成为目前我省苯、甲苯、二甲苯等最为紧缺的芳烃类化工原材料的唯一的和最重要的来源。

综合考虑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煤气油盐一体化开发的实际需要和加快建设陕西东大门渭南生态经济示范区的新部署,结合韩城市的产业特点和转型升级的需要,以及紧邻山西焦化大省的区位优势和可利用的邻省芳烃资源优势,把韩城市优先建成我省芳烃类化工原料的生产供应基地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为此建议:

1、省发改委、省工信厅和渭南市政府应支持韩城市政府,统筹规划粗苯和煤焦油深加工的项目与布局,重点瞄准以芳烃为原料的高附加值化工合成材料、有机化学品、精细化学品和化学制品,通过产品之间的循环链接、生态布局和多联产技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近期要重点筹划和启动30万吨/年粗苯加氢精制及3万吨/年重苯深加工项目,为我省“十二五”石油化工、煤化工产业规划的一批大型高附加值化工合成材料项目,提供原料配套,并争取列入国家重点项目。

2、渭南市及韩城市政府要努力创造各种条件,加快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步伐,统筹项目的合理布局与清洁生产,以项目特色积极争取延长集团和陕西煤业集团的关注与支持。

3、延长集团和陕煤集团应十分关注一切与煤气油盐一体化开发直接相关、省内配套的化工原材料项目的动态与进展,不断提高省域内煤气油盐化工产品生产的聚集度和配套率,引导带动民企做大做强和健康持续发展。

109(总第1052)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113

 

建议: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水利厅原总工程师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农发行原行长   

省 渔 业 局总 工 程 师 孙长铭

 

规范健康发展大鲵产业

 

我省大鲵养殖业发展迅速,养殖规模居全国之首,2010年全省孵化培育幼苗超过60万尾,占全国总量的1/3,其中汉中市被农业部授予“中国大鲵之乡”的称号。大鲵产业在一些县(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份额中贡献已占40-60%。由于大鲵养殖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产业,疫病防治、配套服务、渔政执法等体系尚未同步建立和完善。再加上个体养殖户多、组织化程度低、运作不规范、抗风险能力弱等,如不加以有效引导,将会出现生物资源破坏、亲本退化、疾病蔓延等现象。为规范健康发展大鲵产业,我们建议:

1、进一步完善县级渔业行政管理体系和配套服务体系。以县级政府为主体,引导大鲵养殖尽快摆脱小农经济模式,加强对环境资源和种质资源的保护,加强对疫病的科学防治,增强产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2、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大鲵养殖户组织起来,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科学技术保护大鲵适生环境,提高品质,规范销售行为。

3、发展稻田工程化渔业,从根本上解决大鲵饵料来源问题。随着大鲵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鲜活饵料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将会直接威胁到其它水生生物的种群结构和食物链。发展稻田渔业可以解决饵料问题。稻田养殖的品种和规格非常适宜作为大鲵饵料,而且可就近销售,保证鲜活,降低了携带外来病害的可能。

4、尽快制定大鲵驯养繁殖生产操作标准,强化养殖过程关键环节的有效控制。一是要落实养殖的“三项记录”(生产记录、用药记录、水质记录)制度。二是要规范养殖环节投入品的使用,禁止使用来源不明的投入品,严格国家限用药物的使用方法。三是要提高苗种生产的准入门槛,淘汰规模小、条件差、管理薄弱的苗种生产单位,规范苗种生产秩序。四是严格环境质量,提出养殖场之间的有效间距,排水的物理和生物处理措施,以及周围环境绿化的要求。

5、加大科研力度,提升大鲵养殖技术水平和大鲵产品的科技含量。向深加工方向发展,积极开发大鲵食品、药品、美容、保健等系列产品。

110(总第1053)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113

 

建议: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软科学研究所所长 余小方

西安交通大学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   

 

通过钢铁有色融合发展等多种思路

加速我省钢铁产业转型升级

 

如何充分发挥我省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能矿资源优势,通过钢铁、有色两大产业融合发展,加速钢铁产业向特种钢、特种不锈钢、特种合金、能源化工及装备制造用钢等产业前沿、高端和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升级?对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充分利用我省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的重大机遇,组建钢铁工业技术研究院。瞄准高端产品,以重大课题招标方式,组织省内外科研机构联合攻关,围绕有色、钢铁融合发展,重点支持研制开发高强度钒钢、超耐蚀钼合金钢、汽车用镀锌板材、油田管材、深井缠绕带材、特种合金、特种钢、特种不锈钢、金属基复合材料等一批“拳头产品”。

第二,调整产能布局,形成柞水、龙门、勉县、略阳四大高端钢铁基地。建议在柞水高起点发展高强度钒钢、特种钢、不锈钢、汽车用镀锌板材;龙门转型发展超耐蚀钼合金钢和高强度钢材;勉县转型发展压容器板材、油田管材;略阳转型发展高强度钒钢等。

第三,充分发挥陕南陕北资源优势,促进我省钢铁产业发展。将我省铁矿和进口铁矿混合配比生产粗钢,增加本省铁矿服务年限。进一步加大对全省三大区域铁矿资源目标靶区的勘探投入力度,增加后备资源。为钢铁集团在陕北或关中配置足够的煤资源,以吸引国内外资本。在柞水建设煤、焦、电、选矿、炼铁、炼钢、有色和建材一体化的组团项目和循环经济园区,支持在商洛形成全省新的钢铁材料产业基地。

第四,为钢铁产业发展构建“铁路-水运-海运”联合运输大通道。利用陕西煤炭供应长江两岸地区的运力,反向可将进口的铁矿石(比如澳洲铁矿石)经长江航道运到武汉阳逻港,再经铁路运到柞水,形成“铁路-水运-海运”一体化的运输大通道。

 

111期(总第1054期)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1111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社科院原副院长、研究员杨发民 建议:

 

开发云阳红色文化资源

 

我省泾阳县云阳镇在国共合作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卢沟桥事件后红军在云阳改编为八路军,“云阳改编”见证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向团结抗日的转折。抗日战争期间,云阳作为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及中共陕西省委机关所在地,诞生了蜚声海内外的“战时青年训练班”。开发云阳红色文化资源,对传承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促进海峡两岸和解均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为此建议:

一、收集整理云阳革命历史。组织党史、军史研究工作者,系统研究和整理建党以来党和党所领导的军队在云阳地区开展革命活动情况,尤其是“云阳改编”的历史,挖掘其中的红色文化资源。

二、组建云阳革命纪念馆。以原八路军总部旧址为馆址,征集和整理当年党及其军队在云阳从事革命活动的遗存文物,通过声、光、电等现代手段和文物、图片、文字等历史资料,展现国共两党团结抗日场景。

三、开发云阳红色旅游资源。对八路军东征誓师旧址、战时青年训练班旧址、东征黄河渡口旧址等红色旅游景区及其旅游线路进行整合,结合云阳绿色生态资源和特色禀赋,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加大对云阳革命史、特别是“云阳改编”历史意义和云阳红色旅游景区的宣传力度,可以吸引更多海内外游客到云阳参观旅游。

 

112期(总第1055期)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1118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化工学会名誉理事长贺永德 建议:

 

支持陕南三市将皂素产业做到百亿规模

 

我省秦巴山区是黄姜的主要产地,2000年以前黄姜种植面积曾达到100多万亩,占全国的三分之一,黄姜加工、皂素生产在当地曾盛极一时。但由于加工技术落后,排放的废水、废渣严重污染了水源和河流,为了保护“南水北调”水源地,大部分加工厂被迫关闭,黄姜种植和皂素生产遭受严重打击,皂素产业发展陷入低潮。2005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陕南皂素产业的发展和污染治理问题,省委主要领导亲自部署,省政府领导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省环保厅还专门设立了环保科技专项资金,已累计投入600多万元专项科研经费用于科技攻关。目前在皂素生产技术和污染控制方面已有了重大突破,对废水、废渣进行资源化综合利用,从废水中提取淀粉和纤维素用于生产碳棒无烟燃料供出口,废渣用于生产有机肥料,废水经两级净化后循环利用,解决了污染问题,为皂素产业发展和清洁文明生产创出了一条新路子。

生产1吨皂素约需新品种鲜黄姜120吨左右,可副产淀粉15.4吨、纤维素4.5吨,可加工碳棒4.1吨。每吨皂素生产成本40万元,售价55万元,毛利15万元。若安康市恢复到黄姜种植100万亩的水平,每年可产鲜姜140万吨,可生产皂素1万吨和副产品19.6万吨,产值60多亿元,把皂素进一步加工成黄体酮、双乙烯酮、激素类产品,其产值还可达到120亿元以上。农民种植黄姜每亩年收入约3000元,是玉米收入的3倍,种植黄姜是带动陕南千家万户农民致富的好路子。

目前,国际上已禁止使用化学合成法生产的甾体激素类药物,为皂素和下游的天然激素类医药中间体产业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皂素及天然激素类医药中间体市场需求正在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增长。我省应借此机会,着力帮助陕南解决好皂素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加工产品少、产业层次低、发展资金短缺、技术创新缓慢等突出问题,加速推动陕南三市的皂素及其下游产业尽快成为产值过百亿的大产业。

1、上大关小、淘汰落后产能。建议在黄姜种植和皂素生产条件好的旬阳、汉阴、山阳、洋县等地,按照地理交通条件,合理布局适当规模的皂素生产基地,形成规模效益。

2、建议由省医药公司及实力强的企业到陕南投资,吸纳皂素生产企业入股,进一步对污染控制技术及皂素下游的激素类医药中间体生产技术进行研发,力求做到资源综合利用和深度转化,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

3、总结推广旬阳县黄姜良种研究所的经验,加强陕南三市黄姜良种培育基地建设,保证黄姜良种供应,提高黄姜质量和产量。培训农技人员,指导农民科学种植黄姜。实行合同种植,防止盲目发展,以免给农民造成损失。

4、全面推广清洁生产、综合利用、建立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的经验,进一步提高“三废”治理水平,力争做到废水、废渣零排放,在发展皂素产业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保证一江清水送北京。

5、设立省、市、县三级政府专项扶持基金,帮助解决发展资金问题。在陕南发展百万亩黄姜种植和万吨皂素生产及深加工估算需资金30亿元。建议恢复省上曾经设立的每年5000万元中药现代化产业支持专项资金,对黄姜种植及深度加工转化产业予以支持。

 

113期(总第1056期)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1118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人大常委会原副秘书长李润乾 建议:

 

下决心解决眉麟公路陇海铁路

十字涵洞交通隐患问题

 

眉麟公路陇海铁路十字所处的位置在原眉县火车站东闸口,是眉麟公路与西宝高速公路、西宝公路中路的交接之处,对于贯通陕西南北和连接甘肃、宁夏、内蒙、重庆、四川等地的交通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下穿式涵洞内积水无法及时排出,交通事故频发。仅2004-2006年十字涵洞就发生车辆事故40多起,伤亡20多人,经济损失达3000多万元。近两年事故仍然频繁。多次发生受害者及其家属群体上访事件,影响了当地社会稳定。由于涵洞长时间积水,逼迫大量车辆从附近村庄绕行,损坏了村庄道路,群众怨声载道。

为从根本上解决眉麟公路陇海铁路十字涵洞交通隐患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由西安铁路局牵头,省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协调宝鸡市、眉县有关方面参加,组成联合调查组,对眉麟公路陇海铁路十字附近的地质、路况进行认真调查,在此基础上制订出根治隐患的具体方案。

二、鉴于下穿式涵洞难以解决积水排流、渗漏等问题,建议在眉麟公路、陇海铁路十字上方建南北向横跨式公路过桥,这样既可以避开水害对公路、铁路的影响,又可以保证公路交通畅通。

三、以西安铁路局为主,省政府协调,省市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共同解决资金和施工问题。

 

114 (总第1057)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1128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统计局高级统计师杨永善 建议:

 

成立陕西宏观经济研究院

加强对全省宏观经济的前瞻性研究

 

当前世界经济风云多变,全国经济形势渐趋复杂,经济走势也不十分明朗,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需要及时掌握宏观经济运行的脉搏,以便能及时正确决策。这几年,国家和各省市都加强了对宏观经济的研究,国家发改委和不少省市相继成立了宏观经济研究部门。因此,建议我省成立陕西宏观经济研究院,挂靠在省发改委。研究院本着“精简、高效、务实”的原则,设少量工作人员,大部分研究人员采取聘任制,聘任对宏观经济有研究特长的专家、学者以及实际工作者开展研究,其人员不占编制,工作采取“集中、分散、灵活”的方式,其具体任务和职能可包括:

1、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和文件,吃透上级精神,并结合陕西实际,细化有关条款,研究提出贯彻落实的具体意见,送有关领导和部门参阅。

2、对陕西经济发展进行前瞻性研究,并对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疑难问题、焦点问题、热点问题以及敏感性问题进行专题分析研究,提出对策建议。

3、搜集了解国内外宏观经济发展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经验,找出差距,提出对策建议。

4、对即将出台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调研论证,提出补充修改意见。

5、承担省委、省政府领导委托的有关宏观经济研究的课题及相应工作。

 

 

115 (总第1058)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1128

 

省决策咨询委员、西北大学教授席恒 建议:

 

进一步提高新农保服务供给能力

 

新农保是一项惠民利民的制度,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在实践中新农保存在着:1、服务方面问题。在缴费环节,新农保以现场收费、手工操作的形式集中时间代办,给流动农民工群体带来不便;在养老金发放环节,新农保机构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差强人意。2、信息化建设问题。新农保经办管理信息化水平低,档案信息保存方式落后,手工和半手工信息处理方式仍然存在。3、人员激励问题。许多村组没有专门的农保员,大多数情况都是会计兼职。由于业务量大,经费匮乏,代办的积极性不高。

针对新农保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新农保信息化建设。尽快开发和使用统一的新农保信息管理系统,将参保信息、年度审核、账户计息、档案管理等工作纳入信息化管理体系中,确保信息的安全。

2、在乡镇设立新农保服务中心,在村组设立专职新农保代办员,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将新农保代办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规范新农保缴费的资金管理,做到“事权与财权分离”,基层代办员只负责办理新农保缴费相关业务,不接触现金,或者确保现金当日交付当日存入,防止缴费被挪用、侵占。

3、各地在完善新农保制度时,应从地区差异的实际出发,根据各地的生活条件和消费条件,科学制定新农保养老金支付水平。

116(总第1059)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1128

 

建议: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政府参事 曹 

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郭卫东

 

尽快规划修建秦岭以南东西走向高速公路

 

秦岭是重要的生态人文资源宝库,因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区域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秦巴山区被列为国家“十二五”规划中要重点扶持的一个贫困地区。

我们建议规划建设秦岭以南东西走向的高速公路,以带动“秦岭绿色长廊”建设,加快区域脱贫致富步伐,理由如下:

一、东西交通不便仍是制约秦岭山区发展的突出问题。秦岭在历史上一直处于交通险难状态。近年来通过西康、西汉、西商高速公路的开通,从南北走向说基本实现了快速通达。但是处于秦岭山区的二十多个县之间的横向联系仍较为困难,尚需绕道南北干道行走。作为一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这里有很多的宝贵资源待开发,有很多的农副产品要外销,依然处于“想出出不去、想进进不来”的状况,严重制约秦岭山区的脱贫致富。

二、秦岭以南东西高速干线建设可带动陕西旅游业的整体突破。秦岭自古就是“帝王将相避暑狩猎之地、文人墨客寻幽咏怀之处、僧侣隐士修行养性之所”。通过秦岭以南东西通道建设,形成南北东西高速公路对接,在整个环秦岭山区建成快速环线公路网,一方面把大秦岭“网进”西安和大关中城市群中,将秦岭山水“移进”都市之中,大大提升西安市的生态品味;另一方面通过环秦岭快速公路网建设,把秦岭山水连成一片,使秦岭公路沿线真正成为以优美生态为主调的“秦岭绿色生态长廊”,形成四面逢源、四向通达,关中游与陕南游直接牵手对接的格局,不仅扩大我省的旅游区范围,而且可以有效地破解陕西旅游项目“多人文、少山水,只能观赏、不能体验,来过一次、不想再来”的现状。

三、通过环秦岭路网可以把“秦岭绿色生态旅游长廊”建设同扶贫移民搬迁结合起来。环秦岭东西走向高速干线直接横穿和牵引二十多个贫困山区县,通过“秦岭绿色长廊”建设:一可以在通道两侧集中安排移民搬迁户建房,形成新的大村大镇,二能够在发展旅游业中引导推动搬迁人员就业,发展相关服务业。在继续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公路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促进旅游发展、促进资源开发、促进民众就业、促进小城镇建设,使其真正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脱贫路、致富路,绿色发展之路。同时,还可争取将此工程列入国家重点扶贫建设项目。

规划建设的设想为:东起华阴县的桃下镇西潼高速路口,经规划中的榆商高速线到洛南县城、在板桥与沪陕高速相连,然后到柞水与包茂高速连接,进宁陕过旬阳坝在皇冠与京昆高速对接,进而过佛坪县城经洋县华阳镇、在留坝县城与规划中的宝汉高速接头,最后西至凤县与天水方向国道相接。这样就全省公路格局上讲,又增加了一条横向干线(即可称之“华凤线”)。同时,建议相应考虑铜川至旬邑、彬县至陇县的高速路连结规划,这样与秦岭东西合拢,未来即可建成新的大关中环线。

117(总第1060)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1128

 

建议: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毒理学会理事长  史志诚

省 环 保 产 业协 会 会 长  李兴民

陕西科荣环境研究院董事长  任可红

 

组建陕西省环保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组建“陕西省环保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是促进我省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这样做:一是有利于实现《陕西省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目标;二是能有效聚集多种政府、社会资金,拓展投融资渠道和规模;三是对省上重大绿色低碳环保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能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四是可以整合相关产业资源,对我省重大环境治理项目组织联合攻关,创新发展;五是能更好地利用国际条约、公约所给予的优惠措施,如《京都议定书》中的清洁生产机制(CDM)所给予的资金、技术支持。

新组建的省环保产业投资控股公司,可实行股份制和市场化运营模式。对组建省环保产业投资控股公司,还需要政府给予大力支持。为此建议:

1、政府注入资本金。由省财政出资2亿元作为政府投入的资本金,再动员省内大型企业集团入股,还可吸收一部分社会资金,按股份制进行组建。政府注入的资本金,可在保值增值的前提下,滚动发展。

2、政府在政策上予以扶持。省发改委、省环保厅、省工信厅、省科技厅、省国资委、省财政厅等部门,应为公司的创建和运营提供支持。

3、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由省发改委牵头,联合省环保厅、省工信厅、省科技厅等部门形成环保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环保产业发展中的有关重大问题。

 

118 (总第1061)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126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刘涛 建议:

 

发挥陕北小杂粮的资源优势  打造食品大产业

 

小杂粮是指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类之外的所有小品种粮食。小杂粮对很多疾病都有很好的保健和食疗效果。陕北是小杂粮的优势产区,榆林市小杂粮种植面积320万亩,总产量超25万吨,延安市也有10万吨产量。因此,陕北应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努力打造特色的杂粮食品产业。

1、科学育种,确保种子优势。积极开展种子复壮、老品种优化、新品种培育的工作,同时可建设“陕北小杂粮基因库”,运用生物技术、细胞工程、酶工程等新技术新手段,确保种子更加纯正和优良。

2、应用新技术和农业设施工程,解决低产问题。陕北小杂粮每亩单产在6070公斤,处于广种薄收、粗放管理的状况,产品优质率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急需推广一些新技术和农业工程设施,实施规模化和规范化生产。

3、工业反哺农业,建设加工基地。建议政府利用“工业反哺农业”的思路,筹备专项资金,支持小杂粮产业基地的建设,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4、实施名牌战略,打造绿色有机品牌。陕北小杂粮应按绿色、有机的标准进行种植、加工和生产;对挂地理标志的产品做好保护,对市场上以次充好的产品进行严格查处;有计划培养一批企业带头人,培育出一些知名大品牌。

5、研究开发营养功能食品,占领中高端市场。组织有关专家深入挖掘和研究小杂粮的保健功能和营养品质,并大力宣传。鼓励下游企业开发系列保健功能食品、休闲食品、食品配料及生物活性材料,占领中高端市场。

 

119 (总第1062)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127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工信厅副巡视员胡海峰 建议:

 

重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

 

生物质能源相比其他可再生能源是更加现实的资源,而且其工业化利用的条件基本成熟,应抓住机遇,重视其开发利用。我省每年农作物秸秆类生物质资源约3000万吨,相当于2100万吨优质煤,如任其自然分解,相当于排放4500万吨二氧化碳。因此,发展生物质能源,不仅能增加能源供给,还能解决环境问题,又能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工业经济,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建议:

1、省政府尽快制订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和发展路线图。

2、有关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应当重视生物质能源利用的技术研发和成果推广,政府给予相应资金支持。

3、由于分散性、季节性以及不易集中的特点,生物质能源开发应采取分布式粗加工、集中式精加工的工业化模式。

4、重点关注秸秆热解制油。相对于其他秸秆利用方式,该技术实用性强、经济效益可观,且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示范。秸秆生物油进一步提质生成车用汽柴油,前景非常广阔。

5、在没有天然气的区域,可使用秸秆气化制造燃气为村落社区提供家庭用燃气。

 

120 (总第1063)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127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工商银行高级经济师许兆龙 建议:

 

发挥担保公司作用  促进我省经济发展

 

近年来,我省融资性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多方面的服务,但由于其规模小、职能少、人才缺、扶持能力弱等方面的问题,其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相关法律和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担保公司业务循环发展受到影响。二是监管缺失,内部管理和业务操作不规范。三是担保业务范围少,其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当前由于银根紧缩,贷款规模缩小,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就少之又少,大多数担保公司无保可担,一部分担保公司停业,一部分担保公司从事超范围甚至违规经营。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担保公司健康发展,建议:

1、加强对我省担保公司扶持力度。一是实行免税政策。二是给与一定的法律援助,在处理贷款担保等经济案件时,依法公正快速办理,对于恶意欠贷者应给予严肃处理,形成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

2、放宽经营范围。可将现有的担保公司按照资本金、公司规模、经营能力,划分不同等级,实行区别对待。针对不同等级,探索施与不同的经营范围,对公司规模大、资金实力和经营能力强的担保公司,可允许其视同小额贷款公司开展小额信贷业务。与此同时加强监管,使之在拓展业务后能保持健康发展。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解决由于银行不能满足中小企业贷款而形成的资金缺口,抑制目前社会上存在的高利贷、黑贷等违法行为,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目标担保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121 (总第1064)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1213

 

省决策咨询委员、高级工程师杨勇先 建议:

 

从强化交通管理入手解决渣土车问题

 

西安市渣土车屡酿祸灾,给当事人家属带来极大伤害,给人民群众带来严重的心理恐慌,也给我省形象造成恶劣的影响。造成车祸频繁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西安交通管理还存在不少漏洞。如许多十字路口红绿灯没有预留左转或右转灯,这就造成绿灯直行的行人和左转或右转车辆形成正面冲突,而渣土车由于车身高、车速快,更容易发生事故。部分红绿灯设置不合理,让市民“不怕红灯怕绿灯”。有些路段没有地上或地下通道,行人横穿马路是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

建议西安从强化交通管理入手,系统研究,充分听证,综合施策,长远根治渣土车管理顽疾。

1、西安市交管部门应建立长效机制,就城市交通问题定期听取广大市民的意见。任何有关公共管理的决定,都应召开听证会。

2、对西安市的交通灯进行重新优化设置。重要路段分时区别直行、左转和右转,一些路段需规定禁左或禁右。合理设置红绿灯时间,不仅要考虑车流量,还要考虑人流量。

3、在人流量大的地段,尽快建设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对有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的路段,进行路段隔离栏全封闭;对暂时没有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的路段,也要进行隔离栏封闭,隔一段距离设置出口。

4、尽快规划建设一批大中型停车场,减少机动车占道停车的现象。针对机动车在禁止路段占道停车,要加大查处力度。

 

122 (总第1065)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1213

 

省决策咨询委员、延安市委原副书记孙志明 建议:

 

关于改进干部工作作风的几点建议

 

目前在一些市县领导中,养成了一种讲大话、讲空话、讲假话,只表扬、不批评,只讲成绩、不讲问题的不良风气,给工作造成很大失误,在群众中形成极为不好的印象,为此提几点建议:

1、定下的目标和任务应千方百计去实现,不能半途而废,更不能只说不干。一时办不到或根本无条件办到的事情,不要随意讲。落实不了的项目,不要随意搞开工奠基或剪彩活动。

2、向上级汇报工作,既要讲成绩,也要讲问题,还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措施。

3、下乡检查工作,应旗帜鲜明,好就好、不好就不好,既要善于表扬鼓励下级,又要敢于指出问题,批评教育下级。

4、下基层搞调研,不应只听基层领导汇报,应深入到群众中去,听听人民群众在想什么,看看他们在干什么,问问他们要什么,了解他们对政府有什么要求,对干部有什么意见,这样才能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

 

 

123 (总第1066)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1213

 

省决策咨询委员、中国东方航空西北分公司原副总经理郑小寅 建议:

 

我省应尽快与国航、东航、南航等

航空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十二五”期间,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关中-天水”经济区战略的实施,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工程的竣工投运,我省对航空运输的需求将会大幅增加。建议我省应尽快与国航、东航、南航等航空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内容包括:

1、鼓励各航空公司在我省机场设立基地。凡设立基地的公司,应在土地使用、人员安置、机场保障服务等方面提供政策优惠。

2、鼓励各航空公司向我省投放运力,增加航班。凡在“十二五”期间新增的运力,可按新增飞机座位数或新增航班班次数,在税收或机场使用、服务保障费用上给予优惠。

3、鼓励各航空公司打造西安至各直辖市、省会城市、经济发达市的空中快线。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西安至北京、上海、广州昼间每半小时一次航班,部分经济发达市、省会城市昼间每一小时一次航班。对打造空中快线的航空公司,在时间安排、机场服务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

4、鼓励各航空公司在我省多开国际航线。建议国航、东航将由北京、上海始发飞往欧洲、北美的国际航线,部分加降西安,以便在“十二五”期间尽早实现我省与欧美等地的国际通航。航空公司因加降西安而增加的成本和费用,我省给予财政补偿。

5、鼓励各航空公司利用自身的网络优势,大力发展在陕的航空业务,协助我省早日将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建成区域枢纽机场。可考虑将西安至西部各城市间的航班均按支线运输对待,享受支线运输的政策。

(特 刊)

124(总第1067)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1215       

 

对我省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情况的调查和几点建议

 

一、初步成效

20107月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大力度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意见》(陕政发[2010]26号文件)。20113月省人社厅、公安厅、财政厅等10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宽条件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意见》(陕人社发[2011]49号文件)。根据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全省各市、县(区)相继组建了进城落户办公室,设置了一厅式办公、一站式服务机构,专门办理进城农民的有关手续。据20119月底统计,全省已办理142.5万农村居民进城落户。

从我们实地调查的情况来看,有的市县工作抓得紧,推进力度大,进展比较快。咸阳市领导重视,精心部署,深入摸底,广泛宣传,截至9月底已办理15.3万人进城落户,占年任务的113.28%。渭南市制定政策,创新模式,突出重点,分批推进。先后两次召开现场会,加大工作力度,截至9月底进城落户16.3万人,占年任务的103.26%。汉中市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18个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制定了12条实施配套办法,深入开展宣传和调查摸底,大胆探索城镇规划区农村居民整体划转和积极推行城市居住制度。截至9月底已办理8.15万人进城镇落户,占全年任务的81.5%

二、存在问题

省委、省政府提出“十二五”期间,我省将有序推进600万农村居民进城镇安居创业,接近我省农村2760万人的四分之一。目前,除2010年已完成的52万外,尚有548万人需要在五年内落实,年均达110万人。这是一项十分繁重的任务。根据我们调查的情况看,推进农村居民进城落户,起步阶段相对容易,因为有一批已在城镇生活多年的务工农民,条件比较成熟,但越往后继续推进就比较难。究其原因,主要问题是:

(一)大多数县财力匮乏,补偿资金缺口大,推进工作受到制约。目前实施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经济补偿金要落实到位。而当前的现实是很多县经济发展滞后,财力不足,无力支付经济补偿金。以汉中市的洋县为例,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近一年中,洋县共有9500人从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按一户4口匡算,约在城镇落户2350户),其中自愿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即自愿“双退出”的有129户。以当地测算6万元/户的补偿标准,需财政补贴774万元。按省、市下达的任务,洋县“十二五”期间,五年内计划进城镇落户6万人约1.5万户,每年要平均落户3000户。若这些农户全部自愿“双退出”,每年须由政府财政补贴1.8亿元;若有10%,即每年300户“双退出”,则每年须由政府财政补偿1800万元,而该县2010年的地方可支配财政收入只有1.3亿元,绝大多数因用于工资、教育等必须支出,难以完全承担补偿。全省像洋县这样,或比洋县情况更差的县还比较多。

(二)土地补偿资金数额偏低,对农民进城落户吸引力不强。从咸阳、渭南市调查的情况看,按照现在市、县(区)每亩补偿标准,农民觉得划不来,拿补偿的钱解决不了在城里的居住问题,更买不起住房,所以积极性不高。近年来由于物价水平不断攀升,尽管国家补贴逐年增加,农民的顾虑仍然比较多,担心进城后,若失业便没有退路,因此宁愿土地撂荒,也不愿“双退出”进城落户。

(三)县(区)镇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二、三产业欠发达,严重制约推进工作。特别是以农业为主导的县,可供农民进城选择的就业渠道狭窄,生存空间有限。农村居民多数缺乏技能,城市生活指数不断攀升,令农民望“城”兴叹。加之近年来惠农补贴逐年增加,如农资综合直补、退耕还林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家电汽车下乡补贴等,加在一起每个农村人口每年可获取补贴约100多元。这也是不少农民不愿进城落户,更不愿失去宅基地和承包地的原因。

(四)有些政策不够明确,有些政策落实不够到位。比如承包地、宅基地退出时宅基地有价,但地面建筑物及林木等附属物没有参照价格和补偿标准。省上已出台的补偿政策有的不够落实,资金不到位也是影响进度的重要原因。

三、今后建议

(一)建议省政府每年召开一次推进工作专题会议。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要进一步强化协调机制,协调好省级有关部门之间的配合,提高工作效能,合力做好推进工作。

(二)突出重点,分类推进。当前工作重点应放在城中村居民、失地农民、长期在城镇工作的农民工、农村籍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以及陕南陕北移民搬迁中可在城镇安置的移民这几类人上。并继续坚定地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的政策。

(三)加大西安市的推进力度。西安市农民工数量已超百万以上,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长期在市区企业就业而未落户的也有相当数量,西安是最有条件、最有潜力推进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重点。为此,建议西安放宽已在城区稳定就业的农村籍大专毕业生的落户条件;同时依托西咸新区建设,抓好五个分区组团式的城乡统筹发展,就地整体转化失地农民进城落户的工作。另外,西安应抓好城六区外的区(县)城市化建设,尤其是阎良、临潼两区和户县、高陵两县加快城市建设,放宽条件,降低门槛,吸引本地和外来农民工就地进城落户。

(四)进一步明确推进工作的有关政策。对当前各地实施推进工作中提出的实际问题,要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明确意见。如自愿退出宅基地、承包地的补偿资金额度提高问题;宅基地地面建筑物等的补偿问题;计划生育政策的过渡期的延长问题;农村退伍军人与城市退伍军人享受同等待遇问题等。

 

125 (总第1068)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1215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人大常委会原副秘书长李润乾 建议:

 

重视解决渭惠渠渠首魏家堡

大坝淹没区的堤防排涝问题

 

渭惠渠是民国时期修建的“关中八惠”之一。渭惠渠的建成给灌区百姓带来了福祉,但横筑于渭河之上的渠首魏家堡大坝却给淹没区近万户人家、数万亩耕地带来灾难。一是大坝淹没区河道泥沙大量淤积,河床不断抬高,迫使本该由北向南流入渭河的支流溪水大量滞流或转流田中。二是大坝淹没区地下水位抬高,形成大面积荒滩、盐碱地和下湿地,使农作物绝收或产量锐减。三是每遇洪水,堤坝必被冲破,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威胁和损失。

渭河陕西段综合整治,对魏家堡大坝淹没区群众来说是期盼已久的福音。建议:

1、把渭惠渠渠首魏家堡大坝淹没区作为渭河综合整治的重点区段之一,以求彻底根治水患。

2、建设高质量的防洪堤坝。现有的几处沙筑土坝大多坍塌断堤,已经起不到防洪的作用,建议在这次综合整治中设计和修建高质量的石头水泥浇筑堤坝,确保防洪标准达到百年一遇。

3、在淹没区滩地和农田,重新设计和修建高标准的、大小配套的排涝渠,使排涝渠切实发挥旱时灌溉、涝时排洪的作用。

4、在综合整治中不仅要修建高质量的堤坝、排涝设施,还要搞好绿化,使其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126期(总第1069期)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1223

 

省决策咨询委员、省社科院原副院长杨发民 建议:

 

创编拍摄“云阳改编”影视剧

 

   七十四年前发生在我省泾阳县云阳镇的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事件,是国共两党由十年内战转为八年团结抗日的转折点,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显著标志。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创编拍摄为影视剧并在国内外演映,对于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促进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政治意义,同时对我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建议:

1、将创编拍摄“云阳改编”影视剧作为省政府重点扶持的项目,列入我省“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

2、将“云阳改编”影视剧的主题定位于:以现代艺术手段,再现当年国共两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冲破重重阻力、克服万般困难,化干戈为玉帛的曲折历史,讴歌“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民族情怀和“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爱国主义精神。

3、将“云阳改编”影视剧打造成文艺精品。聘请海内外一流的影视剧作家和艺术家为创作团队,相关历史学家为顾问,以创编拍摄思想积极、内容精湛、形式精致的文艺精品为目标,搜集素材,挖掘传奇,精心雕琢,努力打造具有震撼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影视作品。

127(总第1070)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11228

 

建议:

省决策咨询委员、西北工业大学教授 魏生民

省决策咨询委员、西北工业大学教授 赵荣椿

 

高度关注涉及农民切实利益的几个问题

 

各级党委和政府对三农问题一直十分重视,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值得高度关注:1、关于土地流转问题。一些农民在土地流转中并未获得实际利益,利益被侵占截留的现象严重;不少流转的土地并未从事“农业用途”,而是用于办企业、办工厂,甚至旅游度假等商业用途。2、关于村办企业问题。一些村干部以土地入股、土地抵押、土地转让等方式开展合作,使集体利益处于高风险状态,个人却获得许多好处;一些村办企业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不懂企业管理;一些村办企业呈现“宗族经营”的趋势。3、关于强农惠农政策。宣传力度不够,许多政策农民并不知道;有些政策农民理解不透,任人解释;一些地方对政策补贴进行截留和打折;一些地方弄虚作假、吃空名额。4、关于村干部廉政问题。一些村子农民刚刚解决温饱,而村干部却腰缠万贯、横行乡里。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加快进行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登记工作,建立土地档案并向社会公布。严厉查处在土地流转中侵占、截留、扣缴农民应得利益、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违法行为。

2、出台乡办村办企业管理办法,规范管理,使企业真正成为广大农民的企业。

3、加大强农惠农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乡、村执行政策的透明度。严厉惩处歪曲政策、弄虚作假、坑害农民的违法行为。

4、认真贯彻执行《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进一步细化和落实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相关制度,增强乡镇和村级反腐败工作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