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机关干部读后感>> 正文

对陕南特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
综合一处 丁仕晨
发布时间:2020-07-16   来源:陕西省人民政府鲁迅图书馆  


绿色发展,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为我们正确处理经济与生态关系指明了方向。

陕南地处秦岭南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和重点生态功能区,肩负着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责任。420,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第一站就来到位于陕南秦岭腹地的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强调“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要求“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当好秦岭生态卫士”。陕南要发展,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发挥生态优势,发展绿色产业,将“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

旅游业具有关联度大,能有效促进建筑、交通运输、农业、文化、教育、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称赞秦岭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天然氧吧”,发展好生态旅游业,将会给陕南这类生态资源禀赋好的地区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不仅推动自然资本大量增值,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也体现了共享的发展理念,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身体建设成果,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分析资源禀赋,找准优势特色,发现核心竞争力

自然与人文资源独特旅游围绕旅游资源展开,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陕南位于长江与黄河两大流域之间,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地带。每年23月份,关中地区春寒料峭,陕南已是春暖花开,成为赏花、踏春的好去处。秦岭山区夏季最高气温不超过35℃,山高林密,降水丰沛,是避暑纳凉的首选。从10月中旬11月底,陕南山区层林尽染、色彩纷呈,是登高赏秋最美的时节。在人文景观方面,陕南秦陇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等多元文化兼容并蓄,也影响到人文景观的形态,比如陕南民居多依山傍水而建,在有限的空问内错落有致,粉墙黛瓦的民居掩映在青山绿水间。独特的自然人文特征孕育了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关中、陕北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互补性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物产特色鲜明。这次总书记来陕考察时,专程到柞水县金米村了解木耳品种和种植情况,夸奖他们把小木耳办成了大产业。其实,陕南非常适宜发展多样化现代特色农业。比如茶叶、核桃、板栗、魔芋、食用菌、桑蚕等农产品丰富多样。陕南还是中草药的宝库,杜仲、金银花、五味子、天麻等中药材品质优良。富硒系列产品、绞股蓝、苎麻等更是地理标志性产品。这些特色物产,既符合当前追求绿色、营养、健康、养生的消费理念,也给打通旅游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提供了物质基础。

)区位优势明显。旅游消费行为理论证实,旅游出行呈现空间衰减的规律,80%的旅游市场集中在距离客源地500公里范围之内交通越便利,游客出行意愿越强。以陕南为中心,500公里范围内环绕着西安、成都、重庆、武汉等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型城市,北接关中平原城市群,南邻成渝城市群,成为陕南重要的潜在客源地。特别是随着交通条件日益完善,已建的西成高铁和待建的西渝、西十高铁贯穿陕南全境,京昆、包茂、福银、沪陕、宝汉、十天等高速公路构建起纵横交错的快速交通网络,大大缩短了与周边客源地的距离,使得陕南发展乡村休闲度假旅游拥有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发展空间。

二、把握发展趋势,找准问题和短板

(一)旅游产品特色不够突出。旅游市场是一个需要细分的大市场,游客既需要以故宫、兵马俑、九寨沟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为代表的高等级景区,也需要以迪斯尼、环球影城、欢乐谷为代表的游乐区,还需要以老街古镇、田园风光、森林公园等为代表休闲度假区。尤其是随着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增大,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消费在不断增长,休闲度假旅游从偶发性消费向常态化、刚性需求转变,这是大都市周边形成体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一个基础性驱动因素。但现阶段,陕南在发展旅游产业还存在盲目性倾向,不深耕细分市场,有的贪大求洋,丧失了本身应有的乡土气息。有的试图简单照搬其他地方的经验,跟风建仿古街道,刚建好时红红火火,一段时间过后就无人问津,缺乏自身特色和经营的可持续性,巨大的投资也带来一定的风险。

(二)主要业态缺乏深度挖掘。当前,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开始追寻回归自然,乡村逐渐成为市民的第二生活空间。但陕南旅游行业提供的大多是逛景点、吃小吃等传统业态,项目单一,停留时间短,重游率低。以大家最熟悉的“农家乐”为例,粗放式经营,同质化严重,对农家传统美食、地道食材的充分挖掘不够,大多数农家乐变成了开在农民家里的饭馆,没有形成餐饮、住宿、种植等为一体的农家综合体验场景,节假日人满为患,接待能力超负荷运行,平日里游客稀少、大量基础设施闲置。高品质、个性化的民宿经济严重缺乏,还不能很好满足人们对乡村生活深度体验的需求。

(三)产业融合发展滞后。围绕吃、住、行、游、娱、购等旅游消费,陕南还没有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在推进旅游与农业、康养、文化等深度融合方面还有不小差距,没有形成“旅游+”跨界产品体系。比如在农旅融合方面,没有把陕南特色农产品的优势与旅游资源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导致游客“两手空空地走了”。在文旅融合方面,没有把陕南的自然风光与影视产业、采风经济、民俗文化等结合起来。在康养旅游方面,守着好山好水好空气,但还没有形成规模的康养旅游产业。

(四)开发运营水平还需提高。管理方式滞后,在导览、交通、气象、应急救援等方面不能满足游客需求,有的地方游客服务中心硬件设施一流,但服务跟不上。缺乏统一规划,景区之间缺乏旅游线路串联,一体化、可亲近的郊野休闲空间尚未形成。市场主体多为“弱、小、散”企业,缺少跨区域旅游龙头企业,特别是大资金跟进匮乏,成为制约当地旅游发展的最大瓶颈。在运营推广上创新不足。近年来,旅游类综艺节目很受欢迎,拿湖南卫视《向往的生活》节目来说,该节目先后在北京、浙江和湖南农村录制,节目播出后,这些地方迅速成为旅游热点。陕南在运用新的传播渠道、传播方式上还有差距。

三、几点思考

当前,休闲游比重上升成为国民旅游市场的中长期趋势。陕南的旅游资源禀赋有条件应对这种趋势,必须抓住发展机遇,依托秦岭名山效应,发展以山地观光、精品民宿、农业休闲、健康养生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度假目的地。

一是高标准谋划建设,打造整体风貌统一协调的全域景观带,留住本地文化和乡愁回忆。高起点规划设计,引进院校专业规划设计团队和先进设计理念,提升村庄规划建设的品位,对旅游区域核心区块进行控制性保护,编制传统民居改造技术指南,既提高居住舒适度,也保护好整村风貌。

二是深耕优势业态,推动传统农家乐向乡村民宿转型升级,形成“餐饮、住宿、种植”综合体验场景,让游客的脚步慢下来。要找准经营定位,精准化定位,比如以农耕主题为核心,设计主题客房、打造田园观景、打造沉浸体验式场景、适应消费升级的趋势,配套建设农业科普园、房车营地等设施,打造一幅田园牧歌乡村民宿图景。

三是发挥旅游带动作用,实现旅游与陕南其他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价值链。以食用菌产业为例,可以通过建设食用菌农业主题观光园,吸引游客参观采摘,有了客流,就可以开发食用菌深加工商品、主体餐饮,使传统农业生产过程转变成具有体验性的旅游项目,提高农产品的美誉度和附加值。

四是重视改革创新,破解产权、土地等要素制约,从而增强对旅游资本和项目的吸引力,实现开发水平质的飞跃。陕南土地资源稀缺,势必要在利用乡村闲置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方面积极探索。比如可借鉴浙江莫干山的“坡地村镇”试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改革成果,既能有效利用闲置资源、降低投资成本,又能吸引社会资本,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新的机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